【第九個問題,怎麽修行,從哪裏開始?】
修行,可以說是修脾氣。
也可以說是控製自己的念頭。
也可以說是修情緒。
這三件事情是一起的。
能控製自己的念頭,才會不起情緒,才會控製住自己的脾氣。
但是,修脾氣不是壓製脾氣。
用到壓製這個詞,意思是內心已經起了情緒。
有火不發,內耗自己,就算不發脾氣那也不算修行。
一切以我樂意為前提。
不樂意了,硬憋著,那可能是有禮貌,但肯定不是修行。
修行,是符合陰陽之道的。
如果自己的家人不斷地去網賭,自己氣的要命,還顧慮著家和萬事興,不斷地容忍,不斷地替他去填窟窿,把自己都內耗成抑鬱症了。
這種不發脾氣,能是修行嗎?
修行修到不想活了?
這是在違背天道,在縱容惡的生長。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應該承擔不好的結果。
你為什麽要阻止他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誰違背天道,誰難受。
卡在情緒裏出不來的人,梳理一下陰陽。
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兒,是否符合陰陽之道。
或者,看看自己是否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被道德綁架不得已而為之的。
可以先保護自己,也可以舍己為人,兩者都有沒問題,隻要是自己願意的就行。
比如佛祖割肉喂鷹,他心甘情願就行,他維護了他內心的平衡,他這樣做不會內耗。
但如果我們都像佛祖一樣,用自己的肉去喂動物,那我們不樂意,我們硬做就會內耗。
在哪個境界,就做哪個境界的事兒。
比如有人就不想無休無止的替弟弟補窟窿,補了心裏不舒服,那也可以不補。
怎麽做都沒問題。
怕就怕既不想補,還想落個兄友弟恭的好名聲,那就是屬於既要又要了。
你憑什麽既要又要呢?
這就好比你既不想上班,還想要高工資,憑什麽呢?
這就是貪念。
理清了這些思路,不起情緒,自己內在和諧了,就是修行。
一旦起了情緒,魔就入心了。
人就容易失控,會做出各種不理智的事情來。
所以修行,修的是正心正念。
如果有些事情讓我們不開心了,梳理一下原因在哪裏,在情緒失控前處理掉。
放下所有的麵子,禮儀,道德綁架,問問自己的心,這件事情你願意做嗎?
不願意,那就不做。
隻要不是既要又要的貪念就好。
有了貪念也無所謂,找到自己願意付出的東西去交換。
我又吃白菜,又想吃米飯,我拿家裏其他我願意割舍的東西去換就行。
滿足陰陽平衡就可以。
清理掉心裏所有讓自己不舒暢的人和事兒。
再者,所有的事情,都有陰陽兩麵兒,這麵看著不得勁,就看看另一麵。
舉個例子。
我在前麵說我是理科生,文筆不好。
有粉絲迴複說:沒事兒,文筆不好看著實在。
這就好比說,一個女人說,唉,我長得不好看。
另一個人安慰她說:沒事兒,醜一點兒安全。
這個安慰,聽起來會不會有點兒想哭。
同樣這件事兒,你可以認為他嘴笨(白眼),你也可以認為他真誠(感動)。
這是轉念。
也是認知療法,即情緒abc理論。
a是事件,b是解讀,c是結果(包括情緒和行為)。
不是某一件事情a導致了結果c,而是對事件a的解讀b,導致了結果c。
比如扇耳光。
泰國著名的扇耳光美容療法,據說能夠去皺緊致。
被扇耳光如果解讀為美容,那你就會很開心,挨完了揍還得付錢。
如果你解讀為侮辱,那你可能就會生氣,甚至會反手打迴去。
這就是說,不同的解讀方式,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和心境。
苦難看成是苦難,那就是苦難。
如果把苦難看成是磨練,那你可能會希望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
反正等跨過去之後,把它們都踩在腳下,它們隻會讓你站的更高。
不會轉念的可以看一下《一念之轉》,我放櫥窗裏了。
總結一下,修行修的好不好,看情緒。
不是表現出來的情緒,而是內心的真實情緒。
情緒是活力的象征。
小孩子睡覺時都眉開眼笑的,這是情緒好,這是活力旺盛。
睡覺時也在愁眉苦臉的人,那就是情緒不好,這是死氣沉沉。
突破一切阻礙,保護好自己的情緒。
問題先迴答到這裏,後麵開始進入正文。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小練習。
感謝這位友友的反饋,截圖中為什麽會問脾胃?(問東四命是因為微信號,看不到先不說了,也還沒有講到。)
修行,可以說是修脾氣。
也可以說是控製自己的念頭。
也可以說是修情緒。
這三件事情是一起的。
能控製自己的念頭,才會不起情緒,才會控製住自己的脾氣。
但是,修脾氣不是壓製脾氣。
用到壓製這個詞,意思是內心已經起了情緒。
有火不發,內耗自己,就算不發脾氣那也不算修行。
一切以我樂意為前提。
不樂意了,硬憋著,那可能是有禮貌,但肯定不是修行。
修行,是符合陰陽之道的。
如果自己的家人不斷地去網賭,自己氣的要命,還顧慮著家和萬事興,不斷地容忍,不斷地替他去填窟窿,把自己都內耗成抑鬱症了。
這種不發脾氣,能是修行嗎?
修行修到不想活了?
這是在違背天道,在縱容惡的生長。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應該承擔不好的結果。
你為什麽要阻止他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誰違背天道,誰難受。
卡在情緒裏出不來的人,梳理一下陰陽。
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兒,是否符合陰陽之道。
或者,看看自己是否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被道德綁架不得已而為之的。
可以先保護自己,也可以舍己為人,兩者都有沒問題,隻要是自己願意的就行。
比如佛祖割肉喂鷹,他心甘情願就行,他維護了他內心的平衡,他這樣做不會內耗。
但如果我們都像佛祖一樣,用自己的肉去喂動物,那我們不樂意,我們硬做就會內耗。
在哪個境界,就做哪個境界的事兒。
比如有人就不想無休無止的替弟弟補窟窿,補了心裏不舒服,那也可以不補。
怎麽做都沒問題。
怕就怕既不想補,還想落個兄友弟恭的好名聲,那就是屬於既要又要了。
你憑什麽既要又要呢?
這就好比你既不想上班,還想要高工資,憑什麽呢?
這就是貪念。
理清了這些思路,不起情緒,自己內在和諧了,就是修行。
一旦起了情緒,魔就入心了。
人就容易失控,會做出各種不理智的事情來。
所以修行,修的是正心正念。
如果有些事情讓我們不開心了,梳理一下原因在哪裏,在情緒失控前處理掉。
放下所有的麵子,禮儀,道德綁架,問問自己的心,這件事情你願意做嗎?
不願意,那就不做。
隻要不是既要又要的貪念就好。
有了貪念也無所謂,找到自己願意付出的東西去交換。
我又吃白菜,又想吃米飯,我拿家裏其他我願意割舍的東西去換就行。
滿足陰陽平衡就可以。
清理掉心裏所有讓自己不舒暢的人和事兒。
再者,所有的事情,都有陰陽兩麵兒,這麵看著不得勁,就看看另一麵。
舉個例子。
我在前麵說我是理科生,文筆不好。
有粉絲迴複說:沒事兒,文筆不好看著實在。
這就好比說,一個女人說,唉,我長得不好看。
另一個人安慰她說:沒事兒,醜一點兒安全。
這個安慰,聽起來會不會有點兒想哭。
同樣這件事兒,你可以認為他嘴笨(白眼),你也可以認為他真誠(感動)。
這是轉念。
也是認知療法,即情緒abc理論。
a是事件,b是解讀,c是結果(包括情緒和行為)。
不是某一件事情a導致了結果c,而是對事件a的解讀b,導致了結果c。
比如扇耳光。
泰國著名的扇耳光美容療法,據說能夠去皺緊致。
被扇耳光如果解讀為美容,那你就會很開心,挨完了揍還得付錢。
如果你解讀為侮辱,那你可能就會生氣,甚至會反手打迴去。
這就是說,不同的解讀方式,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和心境。
苦難看成是苦難,那就是苦難。
如果把苦難看成是磨練,那你可能會希望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
反正等跨過去之後,把它們都踩在腳下,它們隻會讓你站的更高。
不會轉念的可以看一下《一念之轉》,我放櫥窗裏了。
總結一下,修行修的好不好,看情緒。
不是表現出來的情緒,而是內心的真實情緒。
情緒是活力的象征。
小孩子睡覺時都眉開眼笑的,這是情緒好,這是活力旺盛。
睡覺時也在愁眉苦臉的人,那就是情緒不好,這是死氣沉沉。
突破一切阻礙,保護好自己的情緒。
問題先迴答到這裏,後麵開始進入正文。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小練習。
感謝這位友友的反饋,截圖中為什麽會問脾胃?(問東四命是因為微信號,看不到先不說了,也還沒有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