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中午的時候,他們果然走到了一個集鎮。
看起來是集鎮,其實隻是幾十戶人家的小鄉,隻是白天有百姓來趕集,所以顯得熱鬧些。
集市是一條小街,也就二百米長,人來人往,灰塵撲鼻。
售賣的東西,基本都是百姓飼養的家畜、水產與農作物。
兩邊店鋪,也有賣熟食的。聞著香噴噴的包子,還有那油亮亮的五花肉,他們直流口水。
但當著眾人,他們實在不好意思開口乞討,隻得慢慢地踏著灰塵,任灰塵入鼻,耳邊的喧嘩聲似乎聽不見,隻有那香噴噴的肉香扇動著味蕾,攪得五髒翻動,更是難受異常。
李秋穀舔了下嘴唇,悠悠地說:“我真的想搶劫。”
李凡陽扯了他一下,說:“別幹傻事,啊!”其實,他又何曾沒有過類似的想法?餓呀!
曾楓春透過店麵看到後院,見有個木柴堆,終是放下臉麵,腆著臉對包子店主說:“老板,我們餓了一天了,您能否送個包子給我們吃?我們可以幫您劈柴。”
老板白了他們一眼,像趕蒼蠅似的揮了下手,說:“去,別耽誤我做生意。那點小事,我做得了,用不著請人。”
三人一聽腳都軟了,像要塌下去似的,眼裏淚花閃動,硬撐著默默地走開了。
“要不,我們還是去鄉公所碰碰運氣吧。”李凡陽呐呐道。
鄉公所在集市的盡頭,連大門都沒有,隻是一棟一層樓的瓦房。中間是間百把平米的辦公房,兩側有幾間小屋,一塊寫著“萬山縣衝裏坪鄉公所”的木牌,掛在中間辦公室的大門側。
瓦房前有一塊較大的操坪,有三個中年人端著瓦盆在吃飯。
李凡陽走到一個中年人麵前,恭敬地叫了一聲:“伯伯,您好。打擾了,我們是迷了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能給點吃的嗎?”
這中年人叫楊石山。他瞥了他們一眼,指著辦公室,說:“你們去找鄉長。”
李凡陽迴頭看了眼跟在後麵的同伴,邁著沉重的腳步進了辦公室,隻見一個約五十的微胖男人在埋頭吃飯,但他的麵前多了一個菜盆。
這個男人是保長華安雁。
三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李凡陽開口道:“您好!保長伯伯。打擾了,我們是迷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希望您能給我們點吃的。”
華安雁先是有些吃驚,隨即不耐煩地白了他們一眼,說:“現在不辦事了。你們不見我在吃飯嗎?”
李凡陽看著他的夥食,有些眼熱,但還是有些謙卑地說:“對不起,打擾您了。”
李秋穀、曾楓春看著他吃飯直流口水,但聽他冷冰冰的迴話,恨不得上去把他打翻在地,心裏道:你不是鄉長吃公家飯的嗎?怎麽這樣待我們?我們不是你的鄉民嗎?
華安雁眼睛一瞪,沒好氣地問:“你們還有事嗎?”
曾楓春氣急,衝口而出:“鄉長,我們是迷了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您是鄉長,就不能給我們點吃的嗎?”
華安雁一揮的手,厭惡地說:“這裏是鄉公所,不是救濟所。你們快點滾,要我趕嗎?”
三人被氣得臉色鐵青,差點跌坐在了地上。
李凡陽再次低聲下氣地說:“鄉長伯伯,我們真的餓得沒一點力氣,走不了了。您行行好吧。”
華安雁白了他們一眼,終於還是動了側隱之心,說:“你們去廚房裏找吧,看有沒有吃的?”
三人拖著疲倦的身軀出來,見廚房在左側,隻得懶懶地走了過去。
廚房裏沒人,三人隨處翻了翻,米缸裏有米,還有些丟棄的菜葉。
三人傻眼,頓時愁眉苦臉。
站了片刻,可能是餓極壯膽,李凡陽一拍頭,說:“別管了,快點動手,我們做飯吃。”
李秋穀眉頭皺了皺,問:“這行嗎?”
李凡陽繃了下臉,小聲說:“快點動手,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再說,大不了挨罵。你是要臉還是要命?”
李秋穀苦著臉,說:“可我從沒有做過飯。”
其實,李凡陽也沒做過飯,家裏有媽媽姐姐,那輪到他做飯?
但沒做過,總還是看過的。“打點米放到鍋裏,再放些水下去,總會吧?”他淡淡地答了一句,自己去生火。
李秋穀揭開缸蓋,問:“打多少米?”
“悲催!”李凡陽自歎了一句,說:“打一升夠嗎?”
曾楓春眨了下眼,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打一升半吧。”
李凡陽生著火,看著李秋穀放了米和水到鍋裏後,說:“秋穀,你看火。我和楓春臉皮厚,去跟鄉長打個招唿。”說完,拉著曾楓春往外走。
兩人來到辦公室,華安雁剛吃完飯。
兩人一副做錯事的樣子。
李凡陽小聲說:“對不起,鄉長伯伯,廚房裏沒吃的了。我們準備借你們的米煮點兒。”
華安雁一揮的手,說:“去,別來煩我。”
李凡陽忙鞠了一躬,說:“是,謝謝您!”然後,他覺突然間來了勁,飛快地出了門。
曾楓春趕快跟了出來,還差點摔了一跤,抱怨道:“你跑那麽快幹嗎?跟老鼠見了貓似的。”
進了廚房,李凡陽才答話:“你想等在那裏挨罵?我們還不如老鼠呢!老鼠還有力上房。”
三人做了一鍋燒糊了的飯,把人丟棄了的菜葉洗幹淨炒了,居然鹹得麻舌頭。大概是餓壞了,讓他們平時看了都倒胃口的飯菜,居然吃得倍兒香。
出了鄉公所,他們問明路後,又踏上了歸途。
快到天黑的時候,他們終於走出了大山,現身在萬山江邊。
其實,這條江並不遼闊,不到二百米的寬度,隻是水流有點急。
之所以叫萬山江,是因為它的源頭是上遊方圓千裏的無數山峰間的小溪水匯聚而來的,成就了滔滔江水。
到了江邊,要找個人就容易多了。
此時臨近天黑,他們又麵臨著食宿問題。但難找到人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有道是(《山花子·鄉府乞討》):
奔山多日到墟鎮,
肚皮貼背腿抽筋。
香味撲鼻口水出,
無錢購。
賤對鄉官欲討吃,
瞪眼嘴譏臉難看。
厚著臉皮動手做,
肚兒圓。
看起來是集鎮,其實隻是幾十戶人家的小鄉,隻是白天有百姓來趕集,所以顯得熱鬧些。
集市是一條小街,也就二百米長,人來人往,灰塵撲鼻。
售賣的東西,基本都是百姓飼養的家畜、水產與農作物。
兩邊店鋪,也有賣熟食的。聞著香噴噴的包子,還有那油亮亮的五花肉,他們直流口水。
但當著眾人,他們實在不好意思開口乞討,隻得慢慢地踏著灰塵,任灰塵入鼻,耳邊的喧嘩聲似乎聽不見,隻有那香噴噴的肉香扇動著味蕾,攪得五髒翻動,更是難受異常。
李秋穀舔了下嘴唇,悠悠地說:“我真的想搶劫。”
李凡陽扯了他一下,說:“別幹傻事,啊!”其實,他又何曾沒有過類似的想法?餓呀!
曾楓春透過店麵看到後院,見有個木柴堆,終是放下臉麵,腆著臉對包子店主說:“老板,我們餓了一天了,您能否送個包子給我們吃?我們可以幫您劈柴。”
老板白了他們一眼,像趕蒼蠅似的揮了下手,說:“去,別耽誤我做生意。那點小事,我做得了,用不著請人。”
三人一聽腳都軟了,像要塌下去似的,眼裏淚花閃動,硬撐著默默地走開了。
“要不,我們還是去鄉公所碰碰運氣吧。”李凡陽呐呐道。
鄉公所在集市的盡頭,連大門都沒有,隻是一棟一層樓的瓦房。中間是間百把平米的辦公房,兩側有幾間小屋,一塊寫著“萬山縣衝裏坪鄉公所”的木牌,掛在中間辦公室的大門側。
瓦房前有一塊較大的操坪,有三個中年人端著瓦盆在吃飯。
李凡陽走到一個中年人麵前,恭敬地叫了一聲:“伯伯,您好。打擾了,我們是迷了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能給點吃的嗎?”
這中年人叫楊石山。他瞥了他們一眼,指著辦公室,說:“你們去找鄉長。”
李凡陽迴頭看了眼跟在後麵的同伴,邁著沉重的腳步進了辦公室,隻見一個約五十的微胖男人在埋頭吃飯,但他的麵前多了一個菜盆。
這個男人是保長華安雁。
三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李凡陽開口道:“您好!保長伯伯。打擾了,我們是迷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希望您能給我們點吃的。”
華安雁先是有些吃驚,隨即不耐煩地白了他們一眼,說:“現在不辦事了。你們不見我在吃飯嗎?”
李凡陽看著他的夥食,有些眼熱,但還是有些謙卑地說:“對不起,打擾您了。”
李秋穀、曾楓春看著他吃飯直流口水,但聽他冷冰冰的迴話,恨不得上去把他打翻在地,心裏道:你不是鄉長吃公家飯的嗎?怎麽這樣待我們?我們不是你的鄉民嗎?
華安雁眼睛一瞪,沒好氣地問:“你們還有事嗎?”
曾楓春氣急,衝口而出:“鄉長,我們是迷了路的學生,一天多沒吃飯了。您是鄉長,就不能給我們點吃的嗎?”
華安雁一揮的手,厭惡地說:“這裏是鄉公所,不是救濟所。你們快點滾,要我趕嗎?”
三人被氣得臉色鐵青,差點跌坐在了地上。
李凡陽再次低聲下氣地說:“鄉長伯伯,我們真的餓得沒一點力氣,走不了了。您行行好吧。”
華安雁白了他們一眼,終於還是動了側隱之心,說:“你們去廚房裏找吧,看有沒有吃的?”
三人拖著疲倦的身軀出來,見廚房在左側,隻得懶懶地走了過去。
廚房裏沒人,三人隨處翻了翻,米缸裏有米,還有些丟棄的菜葉。
三人傻眼,頓時愁眉苦臉。
站了片刻,可能是餓極壯膽,李凡陽一拍頭,說:“別管了,快點動手,我們做飯吃。”
李秋穀眉頭皺了皺,問:“這行嗎?”
李凡陽繃了下臉,小聲說:“快點動手,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再說,大不了挨罵。你是要臉還是要命?”
李秋穀苦著臉,說:“可我從沒有做過飯。”
其實,李凡陽也沒做過飯,家裏有媽媽姐姐,那輪到他做飯?
但沒做過,總還是看過的。“打點米放到鍋裏,再放些水下去,總會吧?”他淡淡地答了一句,自己去生火。
李秋穀揭開缸蓋,問:“打多少米?”
“悲催!”李凡陽自歎了一句,說:“打一升夠嗎?”
曾楓春眨了下眼,無奈地說:“我不知道,打一升半吧。”
李凡陽生著火,看著李秋穀放了米和水到鍋裏後,說:“秋穀,你看火。我和楓春臉皮厚,去跟鄉長打個招唿。”說完,拉著曾楓春往外走。
兩人來到辦公室,華安雁剛吃完飯。
兩人一副做錯事的樣子。
李凡陽小聲說:“對不起,鄉長伯伯,廚房裏沒吃的了。我們準備借你們的米煮點兒。”
華安雁一揮的手,說:“去,別來煩我。”
李凡陽忙鞠了一躬,說:“是,謝謝您!”然後,他覺突然間來了勁,飛快地出了門。
曾楓春趕快跟了出來,還差點摔了一跤,抱怨道:“你跑那麽快幹嗎?跟老鼠見了貓似的。”
進了廚房,李凡陽才答話:“你想等在那裏挨罵?我們還不如老鼠呢!老鼠還有力上房。”
三人做了一鍋燒糊了的飯,把人丟棄了的菜葉洗幹淨炒了,居然鹹得麻舌頭。大概是餓壞了,讓他們平時看了都倒胃口的飯菜,居然吃得倍兒香。
出了鄉公所,他們問明路後,又踏上了歸途。
快到天黑的時候,他們終於走出了大山,現身在萬山江邊。
其實,這條江並不遼闊,不到二百米的寬度,隻是水流有點急。
之所以叫萬山江,是因為它的源頭是上遊方圓千裏的無數山峰間的小溪水匯聚而來的,成就了滔滔江水。
到了江邊,要找個人就容易多了。
此時臨近天黑,他們又麵臨著食宿問題。但難找到人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有道是(《山花子·鄉府乞討》):
奔山多日到墟鎮,
肚皮貼背腿抽筋。
香味撲鼻口水出,
無錢購。
賤對鄉官欲討吃,
瞪眼嘴譏臉難看。
厚著臉皮動手做,
肚兒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