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法屬聖多明各 一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org/
1649年11月20日,由於中途在大泊港逗留了兩天,因此趕上氣溫驟降,即便有著暖流的部分影響,清河鄉(後世俄羅斯諾維科沃)外海依然湧出了為數不少的浮冰。這使得“庫頁之鷹”號的船長必須非常小心地駕駛,這才能夠避免撞上浮冰、船隻受損的厄運。
船隻靠岸的地點是在一條小河的河口外,由於海軍尚未對這一代近海的水文狀況進行全麵係統的測量,因此“庫頁之鷹”號並不敢過於靠近海岸,隻能在遠一些的深海下錨碇泊,順便也能避開浮冰較多的近岸海域。
小河河口附近是一片岡巒起伏的堤岸,最初是日本人所建,當然現在被東岸人據為己有了。甚至當初因為驅逐此地的日本漁民以及歸附他們的阿依努部落民,東岸人還從大泊調集了一支數百人的部隊過來進行鎮壓。為此,日本鬆前藩也派員到此地來與東岸人進行交涉,最後以黑水開拓隊政府賠償此地的日本漁民損失五千元了結此事。至此,在這片由日本人最先開發的土地上,便升起了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旗幟。
不過,考慮到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當初與日本人簽訂協議時,這片土地雖然劃界劃給了東岸,但依然保留了日本人在此地的種種經濟權益。比如他們開墾的土地可以繼續種植,但需分割開以使符合東岸每人擁有土地不得超過三十畝的規定;截止協議簽訂當天在此地注冊過的日本漁船依然可以繼續捕魚,但需向東岸人繳納稅收;最後,他們可以繼續保留雇傭依附於他們的阿依努人的權利。
總的來說,這份協議對雙方來說都還算能接受。東岸人獲得了主權,日本人雖然失去了先祖開發過的土地,但說到底這裏的日本人數量極其有限,對鬆前藩來說並不是什麽要緊的地方,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夏季捕魚時的休整地而已。如今東岸人既然允諾繼續讓他們在這裏捕魚,也維護了他們之前一直擁有的經濟利益,更給了鬆前藩老大麵子——給區區一些漁民賠償五千銀元,那麽該撒手的還是得撒手。畢竟弱國無外交嘛,幕府可不一定會為了鬆前藩在庫頁島的一些飛地而向東岸人出手,那樣自己又何苦冒著生意斷絕的危險而與東岸人翻臉呢?
再說了,就算鬆前藩的大佬們想與東岸人翻臉,如今已經和他們勾結在一起與東岸做生意的出羽、陸奧、仙台等藩閥會同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還折騰個什麽勁啊,東岸人要,就讓給他們吧,隻要繼續讓我們捕魚就行。
不過這次事件也極大地刺激了鬆前藩。他們仗著自己如今日漸膨脹的經濟實力,開始在日本國內大肆招募人手,屯墾北海道。這其中除了大量農民外,還有為數相當不少的武士階層,這些人如今都轉而為鬆前藩效力了。如果仔細檢數下北海道的日本人的話,此時可能已經達到了將近四萬人,是同期曆史上的數倍,令魏博秋的學生、東岸日本公司的實際負責人陳碩憂心不已。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東岸人一時也管不了那麽多。
小河堤岸東麵是一處不高的小山崗,山崗向南一直延伸到了海岸邊,形成了一個高崖。崖頂上有一座日本寺廟和幾處房舍,裏麵還住著一些僧人和少許日本菜戶。當然如今崖頂上又修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燈塔,以及一處擁有八門6-12磅不等長管火炮的炮台,並駐紮著數十名士兵以拱衛海防。
天空飄起了細小的雪花,魏博秋緊了緊身上的熊皮襖,大步走在清河鄉的砂土道路上,一路直奔植物園而去。這裏的植物園興建已經有兩個年頭了,目前已經小有規模,夏天的時候魏博秋因為要到煙台去臨時代老邵的班,因此未及去這個對黑水開拓隊來說極為重要的地方視察督促。眼下稍一有空,雖然已經深秋初冬了,但魏博秋仍然借著巡視新成立的大泊縣轄下各鄉鎮(大泊鎮、清泉鄉、杜勝集鄉、清河鄉)的機會,跑到這裏來看一下。
植物園門口站著八名全副武裝的守備隊士兵,在他們對麵,則或坐或站著數名日本人,看裝束似乎是武士。魏博秋抬眼望去,隻見其中三人都正襟端坐在棚子下方的一條草席上,為首的日本武士年紀大些,滿是滄桑的臉上透露出一絲焦灼之色。他帶著三把武士刀,其中兩把插在腰間,第三把則捧在站在他身後的一名年輕武士手裏;年長武士的兩側也各坐著一名武士,每人腰間各懸著一把長長的武士刀。
“鬆前藩的武士……”前來迎接魏博秋的清河鄉鄉長、仆從軍係統裁汰下來的老兵林登圖低聲向魏博秋解釋著,“是來向植物園求購培養出來的良種麥的,來了好些天了,一開始還說些話呢,最近就這麽一天天地坐在這裏,跟個木頭似的。不過植物園未得上級指示,肯定也不敢擅自把經過純係分離出來的良種賣給鬆前藩,因此事情就這麽僵下來了。”
魏博秋聞言曬然一笑,說道:“去和那個日本人說,幫我們拉武士過來,為我們效力。土地、牲畜、糧食大大滴有,天天吃飯團都沒問題,來多少人收多少人。隻要拉來的人多了,我們就可以向他們賣良種麥。”
東岸人培育的良種麥都隻是經過一道簡單的純係分離,種子退化的速度相當快。日本人隻知道東岸的麥子產量高,但卻不知道這麥種每年都要重新培育,不然產量就會逐年下降,最後種子也會變成毫無特色的普通種子。也就是說,如果鬆前藩以後還想維持較高畝產的話,那麽少不得就得向北方植物園長期訂購種子了,這又是一筆不大不小的生意。
林登圖聞言立刻去和日本人交涉了,而魏博秋則繼續向前走,在植物園技術人員的陪同下,聽取著他們的工作匯報:“我們從附近的森林裏移栽了幾株野梨幼樹,並改善了土壤質地,希望能夠培育出味道不錯的水果出來。在本地區水果較為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這種馴化的野梨味道不錯的話,那麽應該會給果園經營者們帶來不錯的利潤。”
其實東岸人在庫頁島南部地區所進行的園藝事業的努力又何止於此。最初,在1645年的時候,本土就已經派了一些園藝師來此營造果園,培育植株,但各種努力大部分都失敗了。比如東岸園藝師們對人工蘋果樹苗的移栽,先是在黑水港、後來在利尻島,但數次努力無一不是失敗了,讓人大為沮喪。
甚至在當時,一位屢受挫折的立窩尼亞園藝師曾斷言道:“以這裏的氣候來看,根本不可能長出合格的蘋果樹。這裏夏初多大風,容易吹落果花;早春季節白天高溫、夜晚寒冷,容易使得樹幹裏的漿液白天流動而夜晚凍結,損害樹質。”此外還有一些前來遠東工作的工程師家屬們隨身攜帶的東岸蘋果樹插枝,但均未獲得成功,這不由得進一步助漲了黑水地區不宜開展果園種植業的論斷。
不過東岸人最後終究獲得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在於嫁接。即他們先從森林裏搜羅了一些野生蘋果樹,並將其移栽到大泊港內,然後再將接穗嫁接到這些野生蘋果樹上。經過精心護理,東岸的園藝師們終於在第四年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收獲了上百個芬芳多汁的蘋果,經品嚐口感極好,和東岸本土的品種相比甚至還帶著一絲獨特的風味。目前這些結出過碩果的樹大部分都已被移栽到了清河鄉的植物園內,園藝師們將在此繼續進行研究,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更高產的蘋果樹出來。
除了蘋果外,東岸人也對其他果樹進行了培育,比如李子和葡萄,但李子成功了、葡萄則明顯失敗了。黑水地區第一顆李子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本土平安縣所產的水果罐頭經海運長途跋涉到了大泊港,然後一位士兵將食用後剩下的果核種到了地裏,沒幾年後竟然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果實,然後迅速被人搶購一空,附近的農戶們如今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李子。
至於葡萄的來源嘛,則是附近的山裏,那裏到處都是野生葡萄藤。可是經過多年培育,也采用過嫁接良種的技術,但結出的果實仍然不能令人滿意,普遍具有著野生品種粒小、皮厚、核大的特點,價值不高。目前清河植物園已經將葡萄藤的研究培育轉移到了煙台芝罘島上,那裏的土質非常適合葡萄生長,為此他們特地從歐洲引進了葡萄藤,期待著能在那裏大展一番拳腳。
在視察完植物園後,魏博秋在這裏住了一晚。第二天,他便乘坐船隻,趁著外海的浮冰尚未變多的有利時機,匆匆離開了清河鄉,南下朝蝦夷地的釧路港而去。這個冬天,他將在那裏渡過,同時狠抓一番當地的移民開發工作。
如今黑水地區已經建起了第一個縣(大泊縣,下轄四鄉鎮,戶籍居民近一萬人),其他地方也必須抓緊了!
東岸人培育的良種麥都隻是經過一道簡單的純係分離,種子退化的速度相當快。日本人隻知道東岸的麥子產量高,但卻不知道這麥種每年都要重新培育,不然產量就會逐年下降,最後種子也會變成毫無特色的普通種子。也就是說,如果鬆前藩以後還想維持較高畝產的話,那麽少不得就得向北方植物園長期訂購種子了,這又是一筆不大不小的生意。
林登圖聞言立刻去和日本人交涉了,而魏博秋則繼續向前走,在植物園技術人員的陪同下,聽取著他們的工作匯報:“我們從附近的森林裏移栽了幾株野梨幼樹,並改善了土壤質地,希望能夠培育出味道不錯的水果出來。在本地區水果較為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這種馴化的野梨味道不錯的話,那麽應該會給果園經營者們帶來不錯的利潤。”
其實東岸人在庫頁島南部地區所進行的園藝事業的努力又何止於此。最初,在1645年的時候,本土就已經派了一些園藝師來此營造果園,培育植株,但各種努力大部分都失敗了。比如東岸園藝師們對人工蘋果樹苗的移栽,先是在黑水港、後來在利尻島,但數次努力無一不是失敗了,讓人大為沮喪。
甚至在當時,一位屢受挫折的立窩尼亞園藝師曾斷言道:“以這裏的氣候來看,根本不可能長出合格的蘋果樹。這裏夏初多大風,容易吹落果花;早春季節白天高溫、夜晚寒冷,容易使得樹幹裏的漿液白天流動而夜晚凍結,損害樹質。”此外還有一些前來遠東工作的工程師家屬們隨身攜帶的東岸蘋果樹插枝,但均未獲得成功,這不由得進一步助漲了黑水地區不宜開展果園種植業的論斷。
不過東岸人最後終究獲得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在於嫁接。即他們先從森林裏搜羅了一些野生蘋果樹,並將其移栽到大泊港內,然後再將接穗嫁接到這些野生蘋果樹上。經過精心護理,東岸的園藝師們終於在第四年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收獲了上百個芬芳多汁的蘋果,經品嚐口感極好,和東岸本土的品種相比甚至還帶著一絲獨特的風味。目前這些結出過碩果的樹大部分都已被移栽到了清河鄉的植物園內,園藝師們將在此繼續進行研究,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更高產的蘋果樹出來。
除了蘋果外,東岸人也對其他果樹進行了培育,比如李子和葡萄,但李子成功了、葡萄則明顯失敗了。黑水地區第一顆李子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本土平安縣所產的水果罐頭經海運長途跋涉到了大泊港,然後一位士兵將食用後剩下的果核種到了地裏,沒幾年後竟然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果實,然後迅速被人搶購一空,附近的農戶們如今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李子。(未完待續。)
1649年11月20日,由於中途在大泊港逗留了兩天,因此趕上氣溫驟降,即便有著暖流的部分影響,清河鄉(後世俄羅斯諾維科沃)外海依然湧出了為數不少的浮冰。這使得“庫頁之鷹”號的船長必須非常小心地駕駛,這才能夠避免撞上浮冰、船隻受損的厄運。
船隻靠岸的地點是在一條小河的河口外,由於海軍尚未對這一代近海的水文狀況進行全麵係統的測量,因此“庫頁之鷹”號並不敢過於靠近海岸,隻能在遠一些的深海下錨碇泊,順便也能避開浮冰較多的近岸海域。
小河河口附近是一片岡巒起伏的堤岸,最初是日本人所建,當然現在被東岸人據為己有了。甚至當初因為驅逐此地的日本漁民以及歸附他們的阿依努部落民,東岸人還從大泊調集了一支數百人的部隊過來進行鎮壓。為此,日本鬆前藩也派員到此地來與東岸人進行交涉,最後以黑水開拓隊政府賠償此地的日本漁民損失五千元了結此事。至此,在這片由日本人最先開發的土地上,便升起了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旗幟。
不過,考慮到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當初與日本人簽訂協議時,這片土地雖然劃界劃給了東岸,但依然保留了日本人在此地的種種經濟權益。比如他們開墾的土地可以繼續種植,但需分割開以使符合東岸每人擁有土地不得超過三十畝的規定;截止協議簽訂當天在此地注冊過的日本漁船依然可以繼續捕魚,但需向東岸人繳納稅收;最後,他們可以繼續保留雇傭依附於他們的阿依努人的權利。
總的來說,這份協議對雙方來說都還算能接受。東岸人獲得了主權,日本人雖然失去了先祖開發過的土地,但說到底這裏的日本人數量極其有限,對鬆前藩來說並不是什麽要緊的地方,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夏季捕魚時的休整地而已。如今東岸人既然允諾繼續讓他們在這裏捕魚,也維護了他們之前一直擁有的經濟利益,更給了鬆前藩老大麵子——給區區一些漁民賠償五千銀元,那麽該撒手的還是得撒手。畢竟弱國無外交嘛,幕府可不一定會為了鬆前藩在庫頁島的一些飛地而向東岸人出手,那樣自己又何苦冒著生意斷絕的危險而與東岸人翻臉呢?
再說了,就算鬆前藩的大佬們想與東岸人翻臉,如今已經和他們勾結在一起與東岸做生意的出羽、陸奧、仙台等藩閥會同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還折騰個什麽勁啊,東岸人要,就讓給他們吧,隻要繼續讓我們捕魚就行。
不過這次事件也極大地刺激了鬆前藩。他們仗著自己如今日漸膨脹的經濟實力,開始在日本國內大肆招募人手,屯墾北海道。這其中除了大量農民外,還有為數相當不少的武士階層,這些人如今都轉而為鬆前藩效力了。如果仔細檢數下北海道的日本人的話,此時可能已經達到了將近四萬人,是同期曆史上的數倍,令魏博秋的學生、東岸日本公司的實際負責人陳碩憂心不已。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東岸人一時也管不了那麽多。
小河堤岸東麵是一處不高的小山崗,山崗向南一直延伸到了海岸邊,形成了一個高崖。崖頂上有一座日本寺廟和幾處房舍,裏麵還住著一些僧人和少許日本菜戶。當然如今崖頂上又修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燈塔,以及一處擁有八門6-12磅不等長管火炮的炮台,並駐紮著數十名士兵以拱衛海防。
天空飄起了細小的雪花,魏博秋緊了緊身上的熊皮襖,大步走在清河鄉的砂土道路上,一路直奔植物園而去。這裏的植物園興建已經有兩個年頭了,目前已經小有規模,夏天的時候魏博秋因為要到煙台去臨時代老邵的班,因此未及去這個對黑水開拓隊來說極為重要的地方視察督促。眼下稍一有空,雖然已經深秋初冬了,但魏博秋仍然借著巡視新成立的大泊縣轄下各鄉鎮(大泊鎮、清泉鄉、杜勝集鄉、清河鄉)的機會,跑到這裏來看一下。
植物園門口站著八名全副武裝的守備隊士兵,在他們對麵,則或坐或站著數名日本人,看裝束似乎是武士。魏博秋抬眼望去,隻見其中三人都正襟端坐在棚子下方的一條草席上,為首的日本武士年紀大些,滿是滄桑的臉上透露出一絲焦灼之色。他帶著三把武士刀,其中兩把插在腰間,第三把則捧在站在他身後的一名年輕武士手裏;年長武士的兩側也各坐著一名武士,每人腰間各懸著一把長長的武士刀。
“鬆前藩的武士……”前來迎接魏博秋的清河鄉鄉長、仆從軍係統裁汰下來的老兵林登圖低聲向魏博秋解釋著,“是來向植物園求購培養出來的良種麥的,來了好些天了,一開始還說些話呢,最近就這麽一天天地坐在這裏,跟個木頭似的。不過植物園未得上級指示,肯定也不敢擅自把經過純係分離出來的良種賣給鬆前藩,因此事情就這麽僵下來了。”
魏博秋聞言曬然一笑,說道:“去和那個日本人說,幫我們拉武士過來,為我們效力。土地、牲畜、糧食大大滴有,天天吃飯團都沒問題,來多少人收多少人。隻要拉來的人多了,我們就可以向他們賣良種麥。”
東岸人培育的良種麥都隻是經過一道簡單的純係分離,種子退化的速度相當快。日本人隻知道東岸的麥子產量高,但卻不知道這麥種每年都要重新培育,不然產量就會逐年下降,最後種子也會變成毫無特色的普通種子。也就是說,如果鬆前藩以後還想維持較高畝產的話,那麽少不得就得向北方植物園長期訂購種子了,這又是一筆不大不小的生意。
林登圖聞言立刻去和日本人交涉了,而魏博秋則繼續向前走,在植物園技術人員的陪同下,聽取著他們的工作匯報:“我們從附近的森林裏移栽了幾株野梨幼樹,並改善了土壤質地,希望能夠培育出味道不錯的水果出來。在本地區水果較為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這種馴化的野梨味道不錯的話,那麽應該會給果園經營者們帶來不錯的利潤。”
其實東岸人在庫頁島南部地區所進行的園藝事業的努力又何止於此。最初,在1645年的時候,本土就已經派了一些園藝師來此營造果園,培育植株,但各種努力大部分都失敗了。比如東岸園藝師們對人工蘋果樹苗的移栽,先是在黑水港、後來在利尻島,但數次努力無一不是失敗了,讓人大為沮喪。
甚至在當時,一位屢受挫折的立窩尼亞園藝師曾斷言道:“以這裏的氣候來看,根本不可能長出合格的蘋果樹。這裏夏初多大風,容易吹落果花;早春季節白天高溫、夜晚寒冷,容易使得樹幹裏的漿液白天流動而夜晚凍結,損害樹質。”此外還有一些前來遠東工作的工程師家屬們隨身攜帶的東岸蘋果樹插枝,但均未獲得成功,這不由得進一步助漲了黑水地區不宜開展果園種植業的論斷。
不過東岸人最後終究獲得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在於嫁接。即他們先從森林裏搜羅了一些野生蘋果樹,並將其移栽到大泊港內,然後再將接穗嫁接到這些野生蘋果樹上。經過精心護理,東岸的園藝師們終於在第四年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收獲了上百個芬芳多汁的蘋果,經品嚐口感極好,和東岸本土的品種相比甚至還帶著一絲獨特的風味。目前這些結出過碩果的樹大部分都已被移栽到了清河鄉的植物園內,園藝師們將在此繼續進行研究,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更高產的蘋果樹出來。
除了蘋果外,東岸人也對其他果樹進行了培育,比如李子和葡萄,但李子成功了、葡萄則明顯失敗了。黑水地區第一顆李子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本土平安縣所產的水果罐頭經海運長途跋涉到了大泊港,然後一位士兵將食用後剩下的果核種到了地裏,沒幾年後竟然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果實,然後迅速被人搶購一空,附近的農戶們如今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李子。
至於葡萄的來源嘛,則是附近的山裏,那裏到處都是野生葡萄藤。可是經過多年培育,也采用過嫁接良種的技術,但結出的果實仍然不能令人滿意,普遍具有著野生品種粒小、皮厚、核大的特點,價值不高。目前清河植物園已經將葡萄藤的研究培育轉移到了煙台芝罘島上,那裏的土質非常適合葡萄生長,為此他們特地從歐洲引進了葡萄藤,期待著能在那裏大展一番拳腳。
在視察完植物園後,魏博秋在這裏住了一晚。第二天,他便乘坐船隻,趁著外海的浮冰尚未變多的有利時機,匆匆離開了清河鄉,南下朝蝦夷地的釧路港而去。這個冬天,他將在那裏渡過,同時狠抓一番當地的移民開發工作。
如今黑水地區已經建起了第一個縣(大泊縣,下轄四鄉鎮,戶籍居民近一萬人),其他地方也必須抓緊了!
東岸人培育的良種麥都隻是經過一道簡單的純係分離,種子退化的速度相當快。日本人隻知道東岸的麥子產量高,但卻不知道這麥種每年都要重新培育,不然產量就會逐年下降,最後種子也會變成毫無特色的普通種子。也就是說,如果鬆前藩以後還想維持較高畝產的話,那麽少不得就得向北方植物園長期訂購種子了,這又是一筆不大不小的生意。
林登圖聞言立刻去和日本人交涉了,而魏博秋則繼續向前走,在植物園技術人員的陪同下,聽取著他們的工作匯報:“我們從附近的森林裏移栽了幾株野梨幼樹,並改善了土壤質地,希望能夠培育出味道不錯的水果出來。在本地區水果較為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這種馴化的野梨味道不錯的話,那麽應該會給果園經營者們帶來不錯的利潤。”
其實東岸人在庫頁島南部地區所進行的園藝事業的努力又何止於此。最初,在1645年的時候,本土就已經派了一些園藝師來此營造果園,培育植株,但各種努力大部分都失敗了。比如東岸園藝師們對人工蘋果樹苗的移栽,先是在黑水港、後來在利尻島,但數次努力無一不是失敗了,讓人大為沮喪。
甚至在當時,一位屢受挫折的立窩尼亞園藝師曾斷言道:“以這裏的氣候來看,根本不可能長出合格的蘋果樹。這裏夏初多大風,容易吹落果花;早春季節白天高溫、夜晚寒冷,容易使得樹幹裏的漿液白天流動而夜晚凍結,損害樹質。”此外還有一些前來遠東工作的工程師家屬們隨身攜帶的東岸蘋果樹插枝,但均未獲得成功,這不由得進一步助漲了黑水地區不宜開展果園種植業的論斷。
不過東岸人最後終究獲得了成功,成功的秘訣在於嫁接。即他們先從森林裏搜羅了一些野生蘋果樹,並將其移栽到大泊港內,然後再將接穗嫁接到這些野生蘋果樹上。經過精心護理,東岸的園藝師們終於在第四年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收獲了上百個芬芳多汁的蘋果,經品嚐口感極好,和東岸本土的品種相比甚至還帶著一絲獨特的風味。目前這些結出過碩果的樹大部分都已被移栽到了清河鄉的植物園內,園藝師們將在此繼續進行研究,以培育出口感更好、更高產的蘋果樹出來。
除了蘋果外,東岸人也對其他果樹進行了培育,比如李子和葡萄,但李子成功了、葡萄則明顯失敗了。黑水地區第一顆李子的來曆頗具傳奇色彩,本土平安縣所產的水果罐頭經海運長途跋涉到了大泊港,然後一位士兵將食用後剩下的果核種到了地裏,沒幾年後竟然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果實,然後迅速被人搶購一空,附近的農戶們如今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李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