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9月的東岸已經從寒冬中走出來了。


    或許是近些年氣溫逐漸反彈的因素,早春的東岸已經不再顯得那麽寒冷,尤其在素來較為溫暖的鴨子湖流域就更是如此了。這會鎮海造船廠的工人已經幹了一個早上的活計了,一些年輕力壯的工人脫掉了厚實的工作服,頭頂上冒著熱氣,在幹船塢內爬上爬下,給一艘巨大的船隻進行著維護保養。


    這艘巨大的船隻在東岸國內也赫赫有名,那就是用國民捐款建造的“執委會”級戰列艦第二艦“東岸人”號。這種排水量巨大、火力威猛的超級戰艦大部分時間都在東岸近海活動,甚少遠航他處,但即便如此,其維護費用也高得嚇人。執委會一度想徹底封存這種華而不實的戰艦,結果考慮到此艦凝聚著國民心血,已成一種精神寄托,再加上海軍的激烈反對,因才作罷,不過“執委會”號的封存卻已難以避免,因為上頭需要海軍節約資金。


    “東岸人”號的維護保養工作已經進行了好幾天了。今天鎮海造船廠在征得海軍同意後,打算在這艘戰艦上應用一種新技術,即使用一種含鋅量特別高的黃銅來取代原本的純銅板覆蓋船底,以節約巨額費用。


    其實,在東岸海軍寥寥幾艘船底覆蓋了銅板(多做實驗性質)的戰艦中,一般都是用純銅板來覆蓋船底外殼的。不過從節約成本角度考慮,這些年來東岸人也一直在思考如果使用一種相對經濟廉價的材料來取代純銅覆蓋船底。


    最簡單的思路自然是往銅裏麵添加賤金屬了,更簡單地說,是往裏麵添加鋅或者錫,兩種能夠在秘魯總督區大量采購到的金屬。但搞這種銅錫或銅鋅合金,卻也是有講究的,即你搞出來的這種合金一定要適合加工。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東岸人曾經生產的含鋅量在10-20%左右的紅色黃銅錠,就比較利於加工、鍛造。但如果是含鋅量為35%左右的黃銅,那麽加工起來就有些困難了,畢竟這種合金的硬度會隨著摻鋅量的增加而升高,這無疑製約了這種合金的廣泛應用——要知道,因為歐洲戰事頻繁以及各國大肆擴展軍備的緣故(鑄炮無疑是耗銅大戶),銅價在此時的歐洲並不便宜,以至於被荷蘭人從遠東當壓艙石運迴來的日本銅片都價格暴漲,故如何降低對銅的使用就成了降本增效的關鍵。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工程技術研究院附屬高中(是可與自然院附屬高中相提並論的“高級學府”)經過多年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含鋅量達40%的銅鋅合金。這種黃銅的神奇之處在於,當處於800c(這很容易達到)的高溫下時,其內部結構呈β相。處於這種結構的黃銅遠比其他結構(a相)要容易加工得多,因此是一種理想的船殼覆板替代品,價格比起純銅的不知道要便宜多少。


    這種材料配比和加工上的奧妙,說穿了一文不值,因為東岸人也是在不斷的試錯之下才偶然發現的,且至今仍未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已經有人在用顯微鏡觀察這種金屬的表麵了,隻可惜因為放大倍數過低,沒看出什麽名堂來,金相學在東岸仍然沒有起步——不過若是沒人提醒,外人恐怕也隻能在撞大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搞出這種低成本的黃銅出來,但這種幾率無疑是很低的,而且也未必有人會傻乎乎地投入巨額資金不斷進行試錯、研發新產品,要知道這些項目在東岸可都是有專門撥款的,另外強全勝時代建立的“科學春天”項目基金也會適當投入一部分,不然怎麽可能在基礎材料方麵不斷取得成果呢?


    而說到在基礎材料和工藝方麵取得的進步,這些年來東岸除了鍍錫薄板、廉價黃銅之外,也對一種全新的金屬——被自然科學研究院命名為“鎳”的金屬——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自然院的研究人員在做實驗時,發現在銅裏加入鎳這種全新的元素時會使得合金色澤發白,與銀極為相似。以至於一度他們以為製造出了真正的白銀,不過能量守恆定律告訴他們,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後的結論是這是一種全新的合金,疑似中國南方生產的一種白銅,那麽姑且也稱之為白銅。


    而自從通過不斷的配比試驗搞出白銅後,自然院的研究人員又“犯了老毛病”,他們拿著上級撥下來的專門資金,開始樂此不疲地玩起了往白銅裏添加其他諸如鐵、錳、鋅、錫等元素,試圖整出一些新的玩意兒出來。隻可惜他們整出來的各種奇奇怪怪的合金金屬,至今也沒有發現某種有重大商業推廣價值的東西,或許那種疑似中國白銅的東西可以用來打製一些銅器,但其他的目前還沒發現有什麽特別之處——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白銅與白銀看起來比較相似,因此國家貴金屬管理總局已在考慮是否申請將這種合金納入管製之中,以免被人拿去鑄造銀元降低東岸貨幣的信譽度。當然他們可能有些杞人憂天了,因為這種合金金屬至今尚無大規模生產的記錄,有的隻是自然院實驗室部分技術人員的“自嗨”小規模生產,成本貴得驚人,誰要是拿去鑄幣可真是傻了,畢竟天然的銅鎳合金也不容易找呢。


    好了,讓我們再將目光轉到“東岸人”號三甲板戰列艦上。話說自從工程技術研究院的人搞出含鋅量40%的黃銅之後,鐵嶺特鋼廠立刻便接到了與其合作,進行小規模試生產的行政命令。該廠反應也很快,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了一些冶煉這種黃銅合金用的坩堝,然後鑄造了兩整塊銅合金錠。


    隨後,這種銅錠被用平板軌道車運往了就在旁邊的西部軋鋼廠——原西部鍛壓廠、軋鋼廠、鐵嶺特鋼軋製車間已被合並成了一家大型企業,即西部軋鋼廠,該廠與鐵嶺特鋼、鐵嶺礦務局、第一重型機械廠、鐵嶺鍋爐廠等企業組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相對於17世紀可憐的鋼鐵產量而言)的煤鋼聯合體,是東岸工業力量的源泉——然後統一軋製成了大塊的薄板。這些薄板中的一部分被拿去做各種實驗,比如生產各種零部件以檢測性能,比如打製銅器看市場反應等等,而剩下的一部分則被拿到了鎮海造船廠的幹船塢內,打算安裝、固定在“東岸人”號戰列艦的船底,以取代以前那種昂貴、沉重的純銅薄板。


    此時黃銅薄板的安裝已近尾聲。鎮海造船廠的副總工程師踩著船塢內濕滑泥濘的地表,在仔細檢查完畢“東岸人”號的船底後,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在他看來,有了這種相對廉價的新型黃銅合金覆蓋船底外殼,以後艦船出海後維護保養的工作量也可以大大減少,海蛆什麽的至少短時間內與該船絕緣了,總的說來還是比較劃算的。


    以後等到鐵嶺特鋼進一步改善生產工藝,同時生產規模上來,使得這種被稱為“戰艦黃銅”的合金的生產成本再一次降低後,就真的可以考慮給那些重要的戰列艦都安上這種東西了,因為真的可以節省很多平日裏的維護保養費用,缺點則是一次性投資較大,就看上頭與海軍部舍不舍得了。


    “東岸人”號的鐵錨這次也做了特殊處理,這多少帶有試驗性質,並不具備推廣意義,因為給它做的是鍍鋅處理。而說到鍍鋅,其實東岸目前的技術是很不成熟的,因為他們隻是“野蠻”地將熔融的鋅鍍在鐵錨上,既沒有助熔劑,也沒有電鍍技術,因此效果很不理想。不過考慮到這僅僅是一個實驗,因此也能勉強接受了。


    如果這種鍍鋅鐵錨在未來的實驗中能夠達到大夥對它的期待時,那麽下一步研究新的、實用的鍍鋅工藝,開發出一係列的鍍鋅產品(如鍍鋅鐵絲網、鍍鋅板、鍍鋅鐵柵欄等等),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前提是技術真的能夠實用並且足夠廉價,否則也是很難推廣起來的。


    而除了船底覆板、鍍鋅鐵錨等新技術之外,“東岸人”號三甲板戰列艦武器庫內存放的一些火槍也頗有些不同,因為這同樣是應用了新技術、新工藝——


    得益於基礎工業的進步,東岸這兩年的軍事裝備工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並且在良好的市場銷售形勢下,大魚河、北方兩大軍工生產集團利用貿易得來的巨額利潤,在正常上繳利稅的同時,也開始逐步汰換舊式機器和技術,使得整體的生產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


    首先,在目前東岸軍隊自用的武器裝備中,除了少許傻大黑粗的家夥(如鐵錨等)之外,絕大多數金屬製品已經由熟鐵過度到了低碳鋼的階段。特別是在如今陸軍主力部隊大規模換裝了使用米尼彈的線膛槍之後,原本使用廣泛的熟練槍管已經再不見蹤影,除了生產供出口用的滑膛槍時會用到外,大部分時候兩大軍工企業都在生產低碳鋼製造的火槍槍管。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無論是槍支的性能還是使用壽命,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成本也未必就真的提高了很多。


    加工槍管、拉製膛線的刀頭材料基本都是在小坩堝中冶煉的特種錳鋼合金,這種材料大約是東岸機加工行業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合金材料了,就像錳鐵在蒸汽機氣缸等行業的廣泛應用一樣。


    而在此之前,東岸機械加工行業中使用最多的切削工具還是普通碳鋼材料的。用這種材料製造的切削工具,在切削速度超過每分鍾約12米時,並不具有經濟的工作壽命,損壞率極高,而且加工精度也不夠穩定,質量也很成問題,這些因素無疑都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不過在使用錳鋼切削工具之後,這種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為錳鋼切削工具屬於自硬化工具(即空氣硬化工具),減少了熱處理的不確定性,使得容許的切削加工速度上限從12米提高了20米,這可謂是一個機器巨大的進步。尤其還是基礎行業的進步,對於整個工業生產體係的好處不言而喻,屬於怎麽拔高其重要性也不為過的。


    當然如果我們繼續往這種錳鋼合金中添加鎢、鉻、釩等金屬元素的話,毫無疑問有很大可能研究出新一代的切削工具,繼續將切削加工速度從20米提高到每分鍾接近40米的樣子。不過上述三種元素東岸人甚至目前都無法在實驗室中還原,更別提實用化了,因此所謂的“高速鋼”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是沒有戲了,東岸人能玩好剛剛實用化的錳鋼就不錯了,想太多無益。


    更何況,即便真的走了逆天的狗屎運搞出了高速鋼,那麽目前東岸現存的機床能夠與其匹配,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現有的機床使用錳鋼切削工具都已經很勉強了,缺乏剛度、動力不足、在高載荷和高切削速度下會發生很大的振動(這會極大影響加工效率和精度)是幾個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不設計、製造出匹配新材料的新機床,可是無法充分享受新材料所帶來的好處的呢。這一點,目前東岸工業界很多人都認識到了,並且使用錳鋼切削工具的新機床的設計也已經進入中盤階段了,相信未來就會有結果了。


    所以說,技術的進步真的是循序漸進的。總是先有市場需求,然後有了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然後提升整體工業水平(這個過程比較漫長);而在整體水平上了一個台階後,激烈的市場競爭又對新技術提出了要求,如此循環往複,終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技術研發體係。穿越眾雖然來自未來,但不可能包打天下,比複原技術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可以讓技術持續進步、發展的社會體係,這比技術本身重要多了。


    脫離東岸整體工業水平,拔苗助長搞黑科技的事情,偶爾可以為之,但如果經常做的話,無疑是在限製東岸未來科技所能達到的高度,這似乎更加可怕一些。(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