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馬當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org/
1655年5月10日,晨,薄霧。
隆隆炮聲之中,隨著謝遷一聲令下,大群身著土黃色軍服的第六師官兵們跳下了小船,然後趟著沒膝的渾水,呐喊著直衝上了沙灘;而在他們左側,一艘吞吐著黑煙的內河小炮艇小心翼翼地開到一片蘆葦蕩前,炮手們往炮筒塞滿了破鐵片、碎石子和鐵釘,然後猛地發射出去,對麵人影憧憧的蘆葦蕩中頓時傳來大片慘叫聲;而在遠方的江麵上,晨霧中橘黃色的火光不時閃現,一堆老式中國硬帆船被打得狼奔豕突,奪命而逃。
這裏是馬當鎮,清軍控扼大江的重要節點,常年駐守著一支規模中等的清軍水師,水陸兵馬加起來有七千餘人,算是長江下遊的一個軍事重鎮了。但在5月10日的今天,隨著“黃衣賊”水陸兵馬三萬七千餘人袞袞殺奔而來,馬當鎮已事實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報告,儒尼奧爾上尉已率部在下遊香口鎮登陸,並擊潰當麵清軍一營人馬(約500人),杜衝杜師長的部隊排除萬難,基本已全數上岸並完成出發準備,先鋒三百餘騎已向西搜索前進,主力部隊正次第開來,馬上就將與我部匯合,將馬當清軍牢牢圍困住。”二等參謀彭遠誌剛剛接到這份戰報,便立刻屁顛屁顛地跑來匯報給劉海洋了。
劉海洋接過戰報後隻草草看了一眼,便失去了興趣,那裏不是清軍主要防線,被東岸新銳大軍一衝即破也是很尋常之事,現在該關注的應是正麵的登陸場——狗日的韃子不知道從哪搞來了數門大炮安放於城頭,且正對著江麵。雖然限於射程的因素,這些大炮無法對江麵上密密麻麻的東岸船團造成威脅,但卻對搶灘登陸的東岸陸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當然也僅僅是困擾罷了,總計六門大炮(其中兩門貌似是江防炮,但射程完全夠不著浮在江中心的東岸船團)所能造成的威脅實在有限。在謝遷的死命督促下,人數多達兩千多的第六師官兵們展開了一個鬆散的正麵,然後掩護後方的陸軍野戰炮登陸,清軍至此隻造成了他們寥寥數十人的死傷。
三個小時後。新軍第六師五千人已經全數登陸完畢,並在陣前粗粗構築了一個出發陣地,擊退了城內清軍的兩次突襲。數量多達16門的陸軍野戰炮也一一就位,開始仰著炮口與城頭上的清軍展開炮戰,戰鬥至此愈發激烈了起來。
荷蘭裔朝鮮人樸燕和十數名隨從站在一艘搖搖晃晃的小漁船上。沉默地看著前方江灘上那大片大片蠕動著的黃色身影,這些人都拿著冷兵器,排著鬆散的隊形,沉默地往前方清軍據守的馬當要塞而去,炮彈不時落在這些人的周邊,引起隊伍中一陣陣的騷亂,但大體上仍維持著一定的秩序,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馬當要塞中清國守軍使用的大炮在樸燕看來,至少有2-3門似是英格蘭人鑄造的鐵炮,他估摸著應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販賣而來。然後清軍為了加強馬當要塞(同時兼做水師營寨)的守禦,便安放到了城頭。隻是,這種充其量4磅、6磅的小炮,怎麽能夠敵得過東岸人那種12磅的輕便野戰炮呢?更別提他們還有專為攻城而鑄造的12磅長管重炮,這種炮一共有4門,現已在百餘名朝鮮夫子的努力下推到了構築好的炮位上,與清軍展開了炮戰——炮戰的結果應當不會有什麽懸念,6門清軍小口徑火炮是無法抵敵16門陸軍野戰炮外加4門長管攻城炮的,落敗隻是時間問題。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天中午十一點。就在從東麵而來的杜衝所部第八師三千餘官兵抵達左近,並在炮兵的配合下野戰擊潰一支出城的清軍部隊的時候,這場匯集了26門火炮的炮戰也落下了帷幕:東岸人以損失1門大炮的代價,徹底擊毀了清軍大炮3門、擊傷1門。清軍自己炸膛一門,最後一門似乎也打光了炮彈,又或者出了什麽小故障,總之也是啞火了。
清除掉了清軍火炮的威脅,東岸炮兵很快調轉炮頭,猛轟起了馬當鎮的城牆。隻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清軍似乎著力加強過馬當鎮的城牆以防範黃衣賊,十數門大炮集火猛轟了數小時,城牆竟然隻出現了一些不大的裂縫;改轟城門,亦未果,因為清軍似乎在城門後堆放了大量土石,炮彈難以穿透,不得已,又再度改轟城牆。
好在大夥的時間也比較充足,從4月下旬東南風起,三萬多大軍未遇絲毫阻礙便一路攻到了九江、池州兩府交界處的這一片——這多半得益於兩年來數量已多達24艘的東岸炮艇,對沿江清軍持續不斷的騷擾襲擊,使得整條長江成了東岸最安全的後花園,清軍南北兩個戰場聯係不暢,形勢頗有些關礙——如此迅速果決的軍事行動,清軍自然是無從招架的,說句難聽的,此時江南清軍的主力,還不知道有沒有走出南京城呢,這無疑令大夥有了充足的時間來圍攻馬當鎮這座要塞。
5月15日,在連續炮轟六天之後,馬當要塞某段城牆終於出現了不可抑製的崩塌,其豁口直有十多米,數千名早就準備就緒的東岸官兵立刻推著小炮上前,經慘烈搏殺後終於殺透了圍堵清軍的陣型,正式突入了馬當鎮內。
當天夜間,城內清軍主將、續順公沈永忠(沈誌祥已病死,比曆史上算是多活了數年,續順公的爵位由侄子沈永忠繼承)的族人、參將沈澄於營內斃命,尚存的四千餘清軍戰死、亡散兩千餘,剩下的近兩千人大部就俘。至於城外小兩千名清水師官兵,則早在第一天就被擊潰,斃傷俘超過千人,基本算是重創了清軍在江西的水師力量。而這一戰,東岸出戰的新編陸軍第六師、第八師及炮兵部隊,加起來亦損失了五百餘人,由此可見如果清軍戰意堅決的話,依托堅固城市也是能夠給東岸人造成不小麻煩的。
攻下馬當鎮後,劉海洋立刻下令隨軍的1.2萬名朝鮮夫子快速行動起來,搜集材料修補城牆、完善工事,並將自己的指揮部也搬進了城內;同時亦將精銳的挺身隊第二大隊派駐到了原清軍的水師營寨內,將隨軍而來的大量小船(多為魯王、鄭氏礙於情麵所派,不上陣打仗,專門運輸物資,數量眾多,總數幾達四百餘艘)收進了水寨內。至於東岸的主力戰艦、機帆運輸船,則隻能停泊在近岸深水處了,由海軍炮艇在四周拱衛,以防清軍突襲——當然可能性微乎其微。
馬當鎮是清軍自上次長江之役後重點營建的水師營寨,陸上要塞亦頗為堅固,在冷兵器時代也算是一座堅城了。隻可惜遇上了“銃炮犀利”的黃衣軍,還不到一個星期便被攻陷,水師亦傷亡泰半,短時間無力再戰,這東岸人入長江後的第一仗,便讓清軍遭到了一記重拳。
攻克了馬當鎮這個樞紐節點後,東麵池州府的東流、建德,北麵安慶府的望江、宿鬆,西麵九江府的彭澤、湖口諸縣,便落在了東岸人兵鋒所指的範圍之內。
5月17日,休整了一天的東岸大軍分兩路,一路為主力萬餘戰兵(新軍第五師、第六師,並兩千名朝鮮鳥銃手)東進,按計劃大掠池州府的東流、建德二縣鄉野,重點是搜羅人口和物資,當然若有機會攻克縣城也完全可以嚐試下,但這並不是重點;另一路則由大順張光翠、張景春二將率領的兩千名相對精銳的士卒,並南明新泰侯郝尚久部四千餘人,向西擄掠彭澤、湖口二縣的鄉村地區,重點依然是搜羅人口——此時江西的清軍主力正被郭升所部發起的攻勢吸引在南昌府境內,這兩路人馬短期內應該遇不到什麽強有力的抵抗,可以放心在鄉下抓人。
20號開始,陸陸續續有一隊隊民人哭哭啼啼地被東岸官兵們押解到馬當鎮。留守的新軍第八師三千餘人即刻將其打散重新編組(當然盡量以家庭為單位),然後以數十人一隊押上正停泊於水寨內的小船上,並在部分海軍炮艇的護送下順流而下,直朝崇明沙而去(在那裏也有接應的人員,新軍第三師孫守正部3000人就駐守於彼),當天就發走了近千人。
5月21日,繼彭澤縣被攻破後(該縣18日就被打破了,隻抵抗了一個晚上),湖口縣也在鄱陽湖西岸部分順軍部伍的策應下,被劉國昌部的青年將領張光翠率軍攻克,至此,東岸人的戰線已經在事實上和順軍郭升所部連成了一片。當天下午,聞訊的郭升就派偏將率五千人橫渡鄱陽湖來到了湖口縣駐守,以抵禦清軍可能有的反撲。東岸與大順,第一次在戰場上實現了大規模的合流!(未完待續。)
1655年5月10日,晨,薄霧。
隆隆炮聲之中,隨著謝遷一聲令下,大群身著土黃色軍服的第六師官兵們跳下了小船,然後趟著沒膝的渾水,呐喊著直衝上了沙灘;而在他們左側,一艘吞吐著黑煙的內河小炮艇小心翼翼地開到一片蘆葦蕩前,炮手們往炮筒塞滿了破鐵片、碎石子和鐵釘,然後猛地發射出去,對麵人影憧憧的蘆葦蕩中頓時傳來大片慘叫聲;而在遠方的江麵上,晨霧中橘黃色的火光不時閃現,一堆老式中國硬帆船被打得狼奔豕突,奪命而逃。
這裏是馬當鎮,清軍控扼大江的重要節點,常年駐守著一支規模中等的清軍水師,水陸兵馬加起來有七千餘人,算是長江下遊的一個軍事重鎮了。但在5月10日的今天,隨著“黃衣賊”水陸兵馬三萬七千餘人袞袞殺奔而來,馬當鎮已事實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報告,儒尼奧爾上尉已率部在下遊香口鎮登陸,並擊潰當麵清軍一營人馬(約500人),杜衝杜師長的部隊排除萬難,基本已全數上岸並完成出發準備,先鋒三百餘騎已向西搜索前進,主力部隊正次第開來,馬上就將與我部匯合,將馬當清軍牢牢圍困住。”二等參謀彭遠誌剛剛接到這份戰報,便立刻屁顛屁顛地跑來匯報給劉海洋了。
劉海洋接過戰報後隻草草看了一眼,便失去了興趣,那裏不是清軍主要防線,被東岸新銳大軍一衝即破也是很尋常之事,現在該關注的應是正麵的登陸場——狗日的韃子不知道從哪搞來了數門大炮安放於城頭,且正對著江麵。雖然限於射程的因素,這些大炮無法對江麵上密密麻麻的東岸船團造成威脅,但卻對搶灘登陸的東岸陸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當然也僅僅是困擾罷了,總計六門大炮(其中兩門貌似是江防炮,但射程完全夠不著浮在江中心的東岸船團)所能造成的威脅實在有限。在謝遷的死命督促下,人數多達兩千多的第六師官兵們展開了一個鬆散的正麵,然後掩護後方的陸軍野戰炮登陸,清軍至此隻造成了他們寥寥數十人的死傷。
三個小時後。新軍第六師五千人已經全數登陸完畢,並在陣前粗粗構築了一個出發陣地,擊退了城內清軍的兩次突襲。數量多達16門的陸軍野戰炮也一一就位,開始仰著炮口與城頭上的清軍展開炮戰,戰鬥至此愈發激烈了起來。
荷蘭裔朝鮮人樸燕和十數名隨從站在一艘搖搖晃晃的小漁船上。沉默地看著前方江灘上那大片大片蠕動著的黃色身影,這些人都拿著冷兵器,排著鬆散的隊形,沉默地往前方清軍據守的馬當要塞而去,炮彈不時落在這些人的周邊,引起隊伍中一陣陣的騷亂,但大體上仍維持著一定的秩序,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馬當要塞中清國守軍使用的大炮在樸燕看來,至少有2-3門似是英格蘭人鑄造的鐵炮,他估摸著應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販賣而來。然後清軍為了加強馬當要塞(同時兼做水師營寨)的守禦,便安放到了城頭。隻是,這種充其量4磅、6磅的小炮,怎麽能夠敵得過東岸人那種12磅的輕便野戰炮呢?更別提他們還有專為攻城而鑄造的12磅長管重炮,這種炮一共有4門,現已在百餘名朝鮮夫子的努力下推到了構築好的炮位上,與清軍展開了炮戰——炮戰的結果應當不會有什麽懸念,6門清軍小口徑火炮是無法抵敵16門陸軍野戰炮外加4門長管攻城炮的,落敗隻是時間問題。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天中午十一點。就在從東麵而來的杜衝所部第八師三千餘官兵抵達左近,並在炮兵的配合下野戰擊潰一支出城的清軍部隊的時候,這場匯集了26門火炮的炮戰也落下了帷幕:東岸人以損失1門大炮的代價,徹底擊毀了清軍大炮3門、擊傷1門。清軍自己炸膛一門,最後一門似乎也打光了炮彈,又或者出了什麽小故障,總之也是啞火了。
清除掉了清軍火炮的威脅,東岸炮兵很快調轉炮頭,猛轟起了馬當鎮的城牆。隻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清軍似乎著力加強過馬當鎮的城牆以防範黃衣賊,十數門大炮集火猛轟了數小時,城牆竟然隻出現了一些不大的裂縫;改轟城門,亦未果,因為清軍似乎在城門後堆放了大量土石,炮彈難以穿透,不得已,又再度改轟城牆。
好在大夥的時間也比較充足,從4月下旬東南風起,三萬多大軍未遇絲毫阻礙便一路攻到了九江、池州兩府交界處的這一片——這多半得益於兩年來數量已多達24艘的東岸炮艇,對沿江清軍持續不斷的騷擾襲擊,使得整條長江成了東岸最安全的後花園,清軍南北兩個戰場聯係不暢,形勢頗有些關礙——如此迅速果決的軍事行動,清軍自然是無從招架的,說句難聽的,此時江南清軍的主力,還不知道有沒有走出南京城呢,這無疑令大夥有了充足的時間來圍攻馬當鎮這座要塞。
5月15日,在連續炮轟六天之後,馬當要塞某段城牆終於出現了不可抑製的崩塌,其豁口直有十多米,數千名早就準備就緒的東岸官兵立刻推著小炮上前,經慘烈搏殺後終於殺透了圍堵清軍的陣型,正式突入了馬當鎮內。
當天夜間,城內清軍主將、續順公沈永忠(沈誌祥已病死,比曆史上算是多活了數年,續順公的爵位由侄子沈永忠繼承)的族人、參將沈澄於營內斃命,尚存的四千餘清軍戰死、亡散兩千餘,剩下的近兩千人大部就俘。至於城外小兩千名清水師官兵,則早在第一天就被擊潰,斃傷俘超過千人,基本算是重創了清軍在江西的水師力量。而這一戰,東岸出戰的新編陸軍第六師、第八師及炮兵部隊,加起來亦損失了五百餘人,由此可見如果清軍戰意堅決的話,依托堅固城市也是能夠給東岸人造成不小麻煩的。
攻下馬當鎮後,劉海洋立刻下令隨軍的1.2萬名朝鮮夫子快速行動起來,搜集材料修補城牆、完善工事,並將自己的指揮部也搬進了城內;同時亦將精銳的挺身隊第二大隊派駐到了原清軍的水師營寨內,將隨軍而來的大量小船(多為魯王、鄭氏礙於情麵所派,不上陣打仗,專門運輸物資,數量眾多,總數幾達四百餘艘)收進了水寨內。至於東岸的主力戰艦、機帆運輸船,則隻能停泊在近岸深水處了,由海軍炮艇在四周拱衛,以防清軍突襲——當然可能性微乎其微。
馬當鎮是清軍自上次長江之役後重點營建的水師營寨,陸上要塞亦頗為堅固,在冷兵器時代也算是一座堅城了。隻可惜遇上了“銃炮犀利”的黃衣軍,還不到一個星期便被攻陷,水師亦傷亡泰半,短時間無力再戰,這東岸人入長江後的第一仗,便讓清軍遭到了一記重拳。
攻克了馬當鎮這個樞紐節點後,東麵池州府的東流、建德,北麵安慶府的望江、宿鬆,西麵九江府的彭澤、湖口諸縣,便落在了東岸人兵鋒所指的範圍之內。
5月17日,休整了一天的東岸大軍分兩路,一路為主力萬餘戰兵(新軍第五師、第六師,並兩千名朝鮮鳥銃手)東進,按計劃大掠池州府的東流、建德二縣鄉野,重點是搜羅人口和物資,當然若有機會攻克縣城也完全可以嚐試下,但這並不是重點;另一路則由大順張光翠、張景春二將率領的兩千名相對精銳的士卒,並南明新泰侯郝尚久部四千餘人,向西擄掠彭澤、湖口二縣的鄉村地區,重點依然是搜羅人口——此時江西的清軍主力正被郭升所部發起的攻勢吸引在南昌府境內,這兩路人馬短期內應該遇不到什麽強有力的抵抗,可以放心在鄉下抓人。
20號開始,陸陸續續有一隊隊民人哭哭啼啼地被東岸官兵們押解到馬當鎮。留守的新軍第八師三千餘人即刻將其打散重新編組(當然盡量以家庭為單位),然後以數十人一隊押上正停泊於水寨內的小船上,並在部分海軍炮艇的護送下順流而下,直朝崇明沙而去(在那裏也有接應的人員,新軍第三師孫守正部3000人就駐守於彼),當天就發走了近千人。
5月21日,繼彭澤縣被攻破後(該縣18日就被打破了,隻抵抗了一個晚上),湖口縣也在鄱陽湖西岸部分順軍部伍的策應下,被劉國昌部的青年將領張光翠率軍攻克,至此,東岸人的戰線已經在事實上和順軍郭升所部連成了一片。當天下午,聞訊的郭升就派偏將率五千人橫渡鄱陽湖來到了湖口縣駐守,以抵禦清軍可能有的反撲。東岸與大順,第一次在戰場上實現了大規模的合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