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org/
1651年10月7日,穿越眾登陸南美整整第二十一個年頭,大雨如注。
一場及時的春雨緩解了因氣候異常而引起的全地區春旱(往年春天的降雨量並不算很少),心裏鬆了一口氣的馬文強施施然坐在一間就地用大型條石修建的兩層小樓內,一邊喝著從寧波府定海港發來的綠茶,一邊百無聊賴地看著荒涼的野外。
外麵是起伏不大的丘陵,丘陵上密布巴拉那鬆木、南美杉等本地特有的樹木,一些穿著新式雨衣(用塗了膠乳的雨布做成,永安橡膠製品廠出品)的拓荒者還在樹林邊冒雨伐樹;而在相隔不遠的穀地裏,一些新來的農人也在抓緊最後的時間清理土地——主要是清理殘存的樹根、灌木和雜草,至於留在地裏的草籽,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清除掉的——以待下個月中旬開始的春播行動。雖然是第一年播種,收成什麽的上頭也不是很看重,反正國家儲備糧庫會發下救濟糧來,但對農民們個人來說,哪怕隻多收一斤糧食也是好的,這可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收入。
第一年地裏種的作物已經明確了,那就是由開拓總局發放下來的馬鈴薯秧苗。這種秧苗由北方種子公司培育供應,價格很便宜,產量卻不低,非常適合新建定居點的拓荒居民們大規模種植。
馬鈴薯這種神奇的作物,直到1616年,還是法國宮廷的奢侈品呢。因為生長期短,且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因此飽受人們的讚譽。當然了,在這個時候的愛爾蘭,馬鈴薯已經漸漸成為了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至於在歐洲別的地區,雖然有東岸人出口影響的因素在內,但馬鈴薯的種植仍然不很普遍。
“國內馬鈴薯年產量很大,但別的作物卻很少啊。哪天要是能把茶也馴化成適合本地的氣候,那就美了。”馬文強輕輕搖了搖手裏的白瓷杯,心裏默默說道。這時已經時近下午三四點鍾,上午去外麵跑了幾小時連飯都沒顧得上吃的馬文強感到腹中有些饑餓。因此便放下了茶杯,讓秘書給他端來了一些零食。
零食是被密封在玻璃罐頭內的,種類很多,但大抵是一些果醬之類的糖醃製品,另外還有些放在密封盒子裏的餅幹。餅幹產自西湖縣大豐食品公司。該公司的總經理蔡德組織人手研發出了餅幹的生產專利,他們用小麥粉、蔗糖、牛奶與黃油,在機器內進行切割、滾壓、烘烤——最新的技改發明使得大豐食品廠已經可以在餅幹上刻字——生產過程中各種配料的比例被嚴格控製,溫度、火候的掌控也有定規,且使用的麵粉也都是非常適合製作餅幹的低硬度南鴨子湖小麥。
如今東岸共和國在食品工藝方麵的進步真的是一日千裏,大量科學儀器的使用使得生產過程被嚴格控製,這有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不得不說,掌權的穿越者們對食品質量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從原材料到成品,無孔不入的梅機關(梅毒病人統計調查局)特務們經常臨檢國內各大食品加工作坊。抓到不符合規定的,輕則罰款,重則流放,執行起來非常嚴酷。而有些產品如鹹魚的加工,梅機關就強硬要求在露天的碼頭環境下現場醃製,以取信於人。比如在海產品加工中心的鹽場港和羅洽港,很多加工小作坊就在碼頭疏港公路的兩側搭棚子現場醃製,接受來往行人的監督,以確保產品質量。
餅幹、奶粉、黃油、幹酪的製作雖沒變態到要求在路邊完成,但經營者們卻不敢馬虎。蓋因處罰太重,偷工減料的預期收益和罰款、流放甚至絞刑等處罰比起來,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風險收益不成正比。自然沒人敢甘冒奇險了。再加上梅機關的赫赫威名,誰知道你招募的工人裏有沒有告密者啊?小作坊主們實在冒不起這個可能會導致他們破家的風險!
給馬文強端上來的零食中,產自西湖縣、平安縣兩地的糖醃製品比較多。這兩三年來,隨著東岸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穀物市場的行情越發顯得不夠景氣。尤其是在鴨子湖及內陸西大荒穀物播種麵積逐年擴大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下跌就成了必然。因此這幾年來很多人轉而開始種植大豆、苜蓿等飼料作物,同時喂養更多的家畜,以提高收入,這稍稍遏製了穀物價格的下跌,使得西大荒的農場主們的日子不至於過得太慘。
而除了種植穀物、苜蓿,發展肉奶牛飼養業以外,很有很多人選擇載種果樹。比如在原本就有“很長”的果樹栽培曆史(好吧,這曆史絕對不超過21年)的平安縣黎明鎮、桔樹鄉,很多農民從多年前就開始放棄種植穀物——或者隻種植夠自家吃的一小片——轉而開始栽培各種果樹,然後出口給本鄉本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果醬製品作坊,以賺取收入。
果園業的興起,給果醬加工業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而在移民至東岸的一些明國大廚(很多人手裏掌握著一些獨家配方)們參與進來後,平安縣的果醬加工業頓時呈現出了井噴爆發之勢,一時間出口至全國各地,名聲大震。而很快,氣候得天獨厚的西湖縣、中山縣等地的一些農民也開始大規模種植果樹,隻不過限於時間太短,暫時還沒有形成什麽氣候。
果醬業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在冬天也有可能吃到可口甜美的水果製品。雖然味道肯定不如新鮮的好,但加了糖水或蜂蜜(進口自巴西、秘魯及新華夏島)醃漬的果醬,卻也有自己獨特的風味,且裝在厚玻璃罐頭內的它們保存時間較長,因此銷路還是相當不錯的。
目前平安縣的果醬加工業規模不小,且較為正規,從配方到生產工藝都是經過反複試驗、嚴格推敲的,工人一般要麽是自家人,要麽也是長期雇傭的,經驗較為豐富。馬文強的弟弟前陣子就對這個產業頗感興趣,他甚至打算向父親申請,投入巨資,建設一個大型果醬製品加工廠,這個廠將擁有比那些小作坊們更加強大的資源,比如機械化程度更高、比如擁有自己的冷藏庫、比如雇傭化學分析師檢測果醬中的一些成分(當然這個目前很難)——目前自然科學研究院已經發現了果肉中果膠這種成分的存在,並以此衍生出了一係列的研究成果,馬文強的弟弟打算將這些成果買下來,然後革新加工工藝(目前小作坊的加工人員們根本不了解這些知識,他們嚴重依賴大廚的個人經驗,這很不利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而除了對果肉成分的深入研究外,馬家打算投資的新果醬製品廠也在生產工藝上進行了優化,他們引進了河南玻璃廠出品的高溫溫度計,用於在生產線上幫助生產。在以往傳統的生產過程中,大師傅的個人經驗是主導生產過程的最重要因素,但他們顯然請不到能夠準確掌握熬製果醬火候的師傅,因此隻能靠科學儀器來輔助生產了。畢竟,在果醬生產釜上安裝一些檢測儀器,確實能夠使得一個毫無經驗的工人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熟悉生產——前提是事先多做實驗,使得工人們明確了解在多少溫度、多少氣壓的情況下該幹什麽事。
當然了,也許有人說東岸目前製造的科學儀器還相當不靠譜,故障率、錯誤率很高。不過在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過程中,這些都是值得的,也是難以避免的。要知道,他們的產量遠超小型作坊,成本更是大大低於他們,因設備故障而造成的生產損失,還在投資者們的容忍範圍以內。
“投資果醬製品廠,首先就得有自己穩定得原材料供應基地。到農村果園去挨家挨戶收購,那是小作坊的運作方式,對於需求量巨大的現代化工廠來說不適合,因此,建設自己專有的果園勢在必行,這就得抓住機會了。執委會這次在北鴨子湖地區規劃的兩個新定居點,我看就很不錯,老二如果把果園和加工廠都建在這裏,再自己招募人手的話,將來發展就不會受製於人。再者,自己招募人手拓荒,還能享受國家政策優惠,好處多多,機會再不把握住就是傻子了。”馬文強嚼了一口鬆脆甘甜的餅幹,思緒卻已經飄到了很遠之處。
他現在所在的地方在地圖上叫“靈山堡”——因第一批移民來自大明山東靈山衛而得名,具體地址位於後世巴西的塔皮斯城附近。在左近西湖縣、平安縣的民兵清理完了當地的土著後,東岸政府便開始往這裏搬運物資、人員,興建新的定居點。
目前這個定居點的建設事宜已經被國家開拓總局全盤接管,而馬文強因為在西北墾殖局轄區內拓荒的出色成績而被調任地此地,主持靈山堡及附近的鼇山堡(巴拉杜裏貝羅)、乳山堡(瓜伊巴城)三個沿湖(意味著交通方便)定居點的建設工作。他覺得有必要在拓荒之初,就讓自己的弟弟前來看看,這既響應國家政策,也能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占得先機,何樂而不為呢?(未完待續。)
1651年10月7日,穿越眾登陸南美整整第二十一個年頭,大雨如注。
一場及時的春雨緩解了因氣候異常而引起的全地區春旱(往年春天的降雨量並不算很少),心裏鬆了一口氣的馬文強施施然坐在一間就地用大型條石修建的兩層小樓內,一邊喝著從寧波府定海港發來的綠茶,一邊百無聊賴地看著荒涼的野外。
外麵是起伏不大的丘陵,丘陵上密布巴拉那鬆木、南美杉等本地特有的樹木,一些穿著新式雨衣(用塗了膠乳的雨布做成,永安橡膠製品廠出品)的拓荒者還在樹林邊冒雨伐樹;而在相隔不遠的穀地裏,一些新來的農人也在抓緊最後的時間清理土地——主要是清理殘存的樹根、灌木和雜草,至於留在地裏的草籽,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清除掉的——以待下個月中旬開始的春播行動。雖然是第一年播種,收成什麽的上頭也不是很看重,反正國家儲備糧庫會發下救濟糧來,但對農民們個人來說,哪怕隻多收一斤糧食也是好的,這可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收入。
第一年地裏種的作物已經明確了,那就是由開拓總局發放下來的馬鈴薯秧苗。這種秧苗由北方種子公司培育供應,價格很便宜,產量卻不低,非常適合新建定居點的拓荒居民們大規模種植。
馬鈴薯這種神奇的作物,直到1616年,還是法國宮廷的奢侈品呢。因為生長期短,且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因此飽受人們的讚譽。當然了,在這個時候的愛爾蘭,馬鈴薯已經漸漸成為了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至於在歐洲別的地區,雖然有東岸人出口影響的因素在內,但馬鈴薯的種植仍然不很普遍。
“國內馬鈴薯年產量很大,但別的作物卻很少啊。哪天要是能把茶也馴化成適合本地的氣候,那就美了。”馬文強輕輕搖了搖手裏的白瓷杯,心裏默默說道。這時已經時近下午三四點鍾,上午去外麵跑了幾小時連飯都沒顧得上吃的馬文強感到腹中有些饑餓。因此便放下了茶杯,讓秘書給他端來了一些零食。
零食是被密封在玻璃罐頭內的,種類很多,但大抵是一些果醬之類的糖醃製品,另外還有些放在密封盒子裏的餅幹。餅幹產自西湖縣大豐食品公司。該公司的總經理蔡德組織人手研發出了餅幹的生產專利,他們用小麥粉、蔗糖、牛奶與黃油,在機器內進行切割、滾壓、烘烤——最新的技改發明使得大豐食品廠已經可以在餅幹上刻字——生產過程中各種配料的比例被嚴格控製,溫度、火候的掌控也有定規,且使用的麵粉也都是非常適合製作餅幹的低硬度南鴨子湖小麥。
如今東岸共和國在食品工藝方麵的進步真的是一日千裏,大量科學儀器的使用使得生產過程被嚴格控製,這有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不得不說,掌權的穿越者們對食品質量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從原材料到成品,無孔不入的梅機關(梅毒病人統計調查局)特務們經常臨檢國內各大食品加工作坊。抓到不符合規定的,輕則罰款,重則流放,執行起來非常嚴酷。而有些產品如鹹魚的加工,梅機關就強硬要求在露天的碼頭環境下現場醃製,以取信於人。比如在海產品加工中心的鹽場港和羅洽港,很多加工小作坊就在碼頭疏港公路的兩側搭棚子現場醃製,接受來往行人的監督,以確保產品質量。
餅幹、奶粉、黃油、幹酪的製作雖沒變態到要求在路邊完成,但經營者們卻不敢馬虎。蓋因處罰太重,偷工減料的預期收益和罰款、流放甚至絞刑等處罰比起來,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風險收益不成正比。自然沒人敢甘冒奇險了。再加上梅機關的赫赫威名,誰知道你招募的工人裏有沒有告密者啊?小作坊主們實在冒不起這個可能會導致他們破家的風險!
給馬文強端上來的零食中,產自西湖縣、平安縣兩地的糖醃製品比較多。這兩三年來,隨著東岸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穀物市場的行情越發顯得不夠景氣。尤其是在鴨子湖及內陸西大荒穀物播種麵積逐年擴大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下跌就成了必然。因此這幾年來很多人轉而開始種植大豆、苜蓿等飼料作物,同時喂養更多的家畜,以提高收入,這稍稍遏製了穀物價格的下跌,使得西大荒的農場主們的日子不至於過得太慘。
而除了種植穀物、苜蓿,發展肉奶牛飼養業以外,很有很多人選擇載種果樹。比如在原本就有“很長”的果樹栽培曆史(好吧,這曆史絕對不超過21年)的平安縣黎明鎮、桔樹鄉,很多農民從多年前就開始放棄種植穀物——或者隻種植夠自家吃的一小片——轉而開始栽培各種果樹,然後出口給本鄉本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果醬製品作坊,以賺取收入。
果園業的興起,給果醬加工業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而在移民至東岸的一些明國大廚(很多人手裏掌握著一些獨家配方)們參與進來後,平安縣的果醬加工業頓時呈現出了井噴爆發之勢,一時間出口至全國各地,名聲大震。而很快,氣候得天獨厚的西湖縣、中山縣等地的一些農民也開始大規模種植果樹,隻不過限於時間太短,暫時還沒有形成什麽氣候。
果醬業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在冬天也有可能吃到可口甜美的水果製品。雖然味道肯定不如新鮮的好,但加了糖水或蜂蜜(進口自巴西、秘魯及新華夏島)醃漬的果醬,卻也有自己獨特的風味,且裝在厚玻璃罐頭內的它們保存時間較長,因此銷路還是相當不錯的。
目前平安縣的果醬加工業規模不小,且較為正規,從配方到生產工藝都是經過反複試驗、嚴格推敲的,工人一般要麽是自家人,要麽也是長期雇傭的,經驗較為豐富。馬文強的弟弟前陣子就對這個產業頗感興趣,他甚至打算向父親申請,投入巨資,建設一個大型果醬製品加工廠,這個廠將擁有比那些小作坊們更加強大的資源,比如機械化程度更高、比如擁有自己的冷藏庫、比如雇傭化學分析師檢測果醬中的一些成分(當然這個目前很難)——目前自然科學研究院已經發現了果肉中果膠這種成分的存在,並以此衍生出了一係列的研究成果,馬文強的弟弟打算將這些成果買下來,然後革新加工工藝(目前小作坊的加工人員們根本不了解這些知識,他們嚴重依賴大廚的個人經驗,這很不利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而除了對果肉成分的深入研究外,馬家打算投資的新果醬製品廠也在生產工藝上進行了優化,他們引進了河南玻璃廠出品的高溫溫度計,用於在生產線上幫助生產。在以往傳統的生產過程中,大師傅的個人經驗是主導生產過程的最重要因素,但他們顯然請不到能夠準確掌握熬製果醬火候的師傅,因此隻能靠科學儀器來輔助生產了。畢竟,在果醬生產釜上安裝一些檢測儀器,確實能夠使得一個毫無經驗的工人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熟悉生產——前提是事先多做實驗,使得工人們明確了解在多少溫度、多少氣壓的情況下該幹什麽事。
當然了,也許有人說東岸目前製造的科學儀器還相當不靠譜,故障率、錯誤率很高。不過在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過程中,這些都是值得的,也是難以避免的。要知道,他們的產量遠超小型作坊,成本更是大大低於他們,因設備故障而造成的生產損失,還在投資者們的容忍範圍以內。
“投資果醬製品廠,首先就得有自己穩定得原材料供應基地。到農村果園去挨家挨戶收購,那是小作坊的運作方式,對於需求量巨大的現代化工廠來說不適合,因此,建設自己專有的果園勢在必行,這就得抓住機會了。執委會這次在北鴨子湖地區規劃的兩個新定居點,我看就很不錯,老二如果把果園和加工廠都建在這裏,再自己招募人手的話,將來發展就不會受製於人。再者,自己招募人手拓荒,還能享受國家政策優惠,好處多多,機會再不把握住就是傻子了。”馬文強嚼了一口鬆脆甘甜的餅幹,思緒卻已經飄到了很遠之處。
他現在所在的地方在地圖上叫“靈山堡”——因第一批移民來自大明山東靈山衛而得名,具體地址位於後世巴西的塔皮斯城附近。在左近西湖縣、平安縣的民兵清理完了當地的土著後,東岸政府便開始往這裏搬運物資、人員,興建新的定居點。
目前這個定居點的建設事宜已經被國家開拓總局全盤接管,而馬文強因為在西北墾殖局轄區內拓荒的出色成績而被調任地此地,主持靈山堡及附近的鼇山堡(巴拉杜裏貝羅)、乳山堡(瓜伊巴城)三個沿湖(意味著交通方便)定居點的建設工作。他覺得有必要在拓荒之初,就讓自己的弟弟前來看看,這既響應國家政策,也能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占得先機,何樂而不為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