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秦王的平荊
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 作者:呆呆兩腳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撲滅一場火最好的方法是放另外一場火,荊州的戰火就這樣突然之間就停了。
董軍打不動了,重建被司馬懿被破壞的地區花費太大了,重建村落,安撫流民,賑濟災民,甚至還需要派人對付山中的五溪蠻人,因為司馬懿請了那些蠻夷作為援軍,許諾那些蠻人,隻要打破了村落,裏麵的東西隨便拿,人隨便殺。
要做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糧食和財富,這就讓高順和段煨的軍隊沒有辦法維持攻勢。
劉琦打不過,他已經證明了他在戰場上的能力不足以對抗董仲穎的軍隊,他現在手上隻有三萬人,再加上孫權已經威脅到他的後路了,他完全沒有和高順與段煨爭鋒的實力。
而周瑜是不能打,在司馬懿的“策略”下,他的根基基本完了,他手上的軍隊雖然在司馬懿的“支援”下膨脹到了四萬人,但是這是他最後的軍隊了,這些軍隊死一個就少一個。有這些軍隊,他可以帶著孫家去投效別人,他還是客軍和客將,但是如果沒有這些軍隊,他就隻能變成別人的手下了。
甚至當段煨率領三千名士兵向劉琦和周瑜發動試探性進攻的時候,他們兩個人果斷放棄了南郡的領地,全力固守江夏。
隻不過段煨也因為自己手上的糧食不足,無法向江夏進攻,就這樣荊州的戰火在司馬懿的“奇策”下平靜了下來。
董仲穎並不喜歡這樣的平靜,盡管他不喜歡工作,喜歡摸魚,但是這個摸魚的代價卻有些大。
穿越後基本“一帆風順”的董仲穎還保持著一定的道德水準,至少離他上輩子看的那些殺伐果斷的穿越者,有很大的距離,絕對做不到親自莫名其妙殺別人全家,把別人的頭蓋骨做成酒杯這樣的事情。
賈詡對董仲穎說道:“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劉琦新敗,周瑜失家,孫權勝於竟陵,陳武亡於作唐。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在手,巴蜀遂安,江東可平。秦王您切不可錯失此次良機。”
董仲穎聽了賈詡的話語搖著頭說道:“文和,你說的話語都對,是用兵的正理。但是我卻不願意采納你的策略。”
賈詡又勸說道:“昔日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謀,方有泓水之敗,明公您有吞吐天下之誌向,宋襄公的前車之鑒,您不可不借鑒。”
董仲穎聽了賈詡的話語哈哈大笑,然後什麽話語都沒有說,因為他隻是不願意這麽做,但是他自己又找不到任何的話語可以去反駁賈詡的話,因為他知道賈詡的話語是正確的。
聽到董仲穎的笑聲,賈詡有些不知道所以,他隻能用疑惑的眼光繼續看著董仲穎。
董仲穎站了起來,認真的對賈詡施了一個禮道:“您說的話語是正確的,是很好的一個謀略,可是這一次我不願意聽從。”
這時候段煨站了出來說道:“文和,你這個家夥腦子比老夫我好,所想的東西也比我多,但是這一次你的想法卻有不當的地方,這也是秦王沒有聽你小子的原因。”
賈詡對段煨道:“願聞其詳。”
段煨說:“過去我哥哥在涼州的時候和羌人開片,靠的是三件事情,一個人砍人狠,他自己不僅是砍人的好手,他手下也有不少砍人的好手,即使羌人有時候比我哥哥人多,也砍不過他。第二件事情就是言而有信,說出去的話語就是釘子,一口唾沫一口釘,說殺哪個羌人全家,就是殺全家,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
“而第三件事情就是講義氣,對於涼州人講義氣,對於自己手下的人講義氣,所以到現在,我的兄長在涼州還是有一個好名聲在,他的手下也願意為他效力。”
“如果按照你的做法,荊州是可以拿下的,但是之後呢?若幹年後,荊州人都會記得,秦王為了爭奪天下而不顧他們的死活,或許有很多的大人物會覺得秦王做的對,但是那些底層的士卒、小吏之流的會怎麽看待秦王?霸王雖然天下無敵但卻敗於高祖之手,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霸王如同你的策略一樣行的是霸道之事,這勢必是不能長久的。”
賈詡聽完段煨的話語站了起來,他說道:“今天我的計策差一點誤了秦王的大事了,現在看來我的眼界差秦王真是太多了,我太拘泥於一州之地的得失,而秦王所看的卻是整個天下。”
蒯越聽完段煨的話語,對董仲穎行禮道:“您的恩德,荊州人,不,全天下人都會記得的。”
於是,董仲穎不用賈詡的謀略,他派人前去洛陽,運來更多的財富和糧食,去穩定荊州的局勢。
同時,董仲穎終於開動了他那個許久不用的腦筋,從“未來”的“故紙堆”中尋找著未來的那些“後賢”麵對這樣的情況所采用的策略。
以工代賑,讓那些拿著救濟糧食的流民加固城牆,或者打造戰船。
以糧換鐵,用糧食收購那些五溪蠻人手上的武器,甚至用糧食雇傭那些蠻人開荒,來減輕蠻人對於荊州的危害。
建立郡兵,招募本地人作為士兵,這些士兵並不需要作戰,隻需要維持住本地的治安。用董仲穎的話來說,這叫做將有能力動亂的人控製在自己的手上。
董仲穎將這樣的事情一件又一件交給自己的手下人去做,而他自己,則讓自己的手下舞女,接著奏樂接著舞。
他已經開動過腦子了,這時候該輪到他享受享受了。
董軍打不動了,重建被司馬懿被破壞的地區花費太大了,重建村落,安撫流民,賑濟災民,甚至還需要派人對付山中的五溪蠻人,因為司馬懿請了那些蠻夷作為援軍,許諾那些蠻人,隻要打破了村落,裏麵的東西隨便拿,人隨便殺。
要做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糧食和財富,這就讓高順和段煨的軍隊沒有辦法維持攻勢。
劉琦打不過,他已經證明了他在戰場上的能力不足以對抗董仲穎的軍隊,他現在手上隻有三萬人,再加上孫權已經威脅到他的後路了,他完全沒有和高順與段煨爭鋒的實力。
而周瑜是不能打,在司馬懿的“策略”下,他的根基基本完了,他手上的軍隊雖然在司馬懿的“支援”下膨脹到了四萬人,但是這是他最後的軍隊了,這些軍隊死一個就少一個。有這些軍隊,他可以帶著孫家去投效別人,他還是客軍和客將,但是如果沒有這些軍隊,他就隻能變成別人的手下了。
甚至當段煨率領三千名士兵向劉琦和周瑜發動試探性進攻的時候,他們兩個人果斷放棄了南郡的領地,全力固守江夏。
隻不過段煨也因為自己手上的糧食不足,無法向江夏進攻,就這樣荊州的戰火在司馬懿的“奇策”下平靜了下來。
董仲穎並不喜歡這樣的平靜,盡管他不喜歡工作,喜歡摸魚,但是這個摸魚的代價卻有些大。
穿越後基本“一帆風順”的董仲穎還保持著一定的道德水準,至少離他上輩子看的那些殺伐果斷的穿越者,有很大的距離,絕對做不到親自莫名其妙殺別人全家,把別人的頭蓋骨做成酒杯這樣的事情。
賈詡對董仲穎說道:“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劉琦新敗,周瑜失家,孫權勝於竟陵,陳武亡於作唐。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在手,巴蜀遂安,江東可平。秦王您切不可錯失此次良機。”
董仲穎聽了賈詡的話語搖著頭說道:“文和,你說的話語都對,是用兵的正理。但是我卻不願意采納你的策略。”
賈詡又勸說道:“昔日宋襄公不用公子目夷之謀,方有泓水之敗,明公您有吞吐天下之誌向,宋襄公的前車之鑒,您不可不借鑒。”
董仲穎聽了賈詡的話語哈哈大笑,然後什麽話語都沒有說,因為他隻是不願意這麽做,但是他自己又找不到任何的話語可以去反駁賈詡的話,因為他知道賈詡的話語是正確的。
聽到董仲穎的笑聲,賈詡有些不知道所以,他隻能用疑惑的眼光繼續看著董仲穎。
董仲穎站了起來,認真的對賈詡施了一個禮道:“您說的話語是正確的,是很好的一個謀略,可是這一次我不願意聽從。”
這時候段煨站了出來說道:“文和,你這個家夥腦子比老夫我好,所想的東西也比我多,但是這一次你的想法卻有不當的地方,這也是秦王沒有聽你小子的原因。”
賈詡對段煨道:“願聞其詳。”
段煨說:“過去我哥哥在涼州的時候和羌人開片,靠的是三件事情,一個人砍人狠,他自己不僅是砍人的好手,他手下也有不少砍人的好手,即使羌人有時候比我哥哥人多,也砍不過他。第二件事情就是言而有信,說出去的話語就是釘子,一口唾沫一口釘,說殺哪個羌人全家,就是殺全家,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
“而第三件事情就是講義氣,對於涼州人講義氣,對於自己手下的人講義氣,所以到現在,我的兄長在涼州還是有一個好名聲在,他的手下也願意為他效力。”
“如果按照你的做法,荊州是可以拿下的,但是之後呢?若幹年後,荊州人都會記得,秦王為了爭奪天下而不顧他們的死活,或許有很多的大人物會覺得秦王做的對,但是那些底層的士卒、小吏之流的會怎麽看待秦王?霸王雖然天下無敵但卻敗於高祖之手,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霸王如同你的策略一樣行的是霸道之事,這勢必是不能長久的。”
賈詡聽完段煨的話語站了起來,他說道:“今天我的計策差一點誤了秦王的大事了,現在看來我的眼界差秦王真是太多了,我太拘泥於一州之地的得失,而秦王所看的卻是整個天下。”
蒯越聽完段煨的話語,對董仲穎行禮道:“您的恩德,荊州人,不,全天下人都會記得的。”
於是,董仲穎不用賈詡的謀略,他派人前去洛陽,運來更多的財富和糧食,去穩定荊州的局勢。
同時,董仲穎終於開動了他那個許久不用的腦筋,從“未來”的“故紙堆”中尋找著未來的那些“後賢”麵對這樣的情況所采用的策略。
以工代賑,讓那些拿著救濟糧食的流民加固城牆,或者打造戰船。
以糧換鐵,用糧食收購那些五溪蠻人手上的武器,甚至用糧食雇傭那些蠻人開荒,來減輕蠻人對於荊州的危害。
建立郡兵,招募本地人作為士兵,這些士兵並不需要作戰,隻需要維持住本地的治安。用董仲穎的話來說,這叫做將有能力動亂的人控製在自己的手上。
董仲穎將這樣的事情一件又一件交給自己的手下人去做,而他自己,則讓自己的手下舞女,接著奏樂接著舞。
他已經開動過腦子了,這時候該輪到他享受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