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自己人朝自己人開槍,這事很快傳到了師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高朗當晚就收到了師部的電報,讓高朗說明今天事情的經過。
李文化已經徹底慌了神,他號稱自己擁有鷹的眼睛,隻要有鬼子出現在他的視線裏,他絕不會看走眼。
可這次他不僅看走了眼,還朝著自己的同誌開了槍。
“隊長,你盯著電報看了半天了,要不咱親自去一趟師部吧?”
高朗手裏拿著師部的電報,左手夾著半隻點燃的香煙,腳底下還有十幾個煙頭,魏和尚一進屋,嗆的他直咳嗽。
“這個時候去師部肯定挨批評,我已經想好怎麽迴複了,隻不過這麽說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一些首長!”
“不過,不這麽寫吧,這件事肯定過不去,咱不能吃這個虧,還是寫吧!”
魏和尚聽了半天沒有聽懂高朗說的什麽意思,高朗像是在自言自語,完全沒有留意到跟前的魏和尚。
高朗的電報內容大致如下:
我部在交火區進行實兵對抗演習,為防止日軍偷襲,特安排骨幹和警戒戰士攜帶實戰參訓,其中就有本次事件的當事人李文化。
因旅首長突然出現在我部演習區域內,且旅首長身穿日軍軍官大衣,頭戴日軍鋼盔,我部警戒戰士發現後立即作了報告。
我部戰士大部分未攜帶實彈,為防止不必要的傷亡,我部戰士李文化在得到隊長高朗的許可後,果斷開槍射擊。但隨後便發現所謂的日軍軍官並非敵人,而是身穿日軍軍服的旅首長。
雖然旅首長並未受傷,但該事件充分反映了八路軍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戰士的戰場辨析能力有待提升;第二,我軍有自己的軍裝,任何人不應該穿著日軍軍服,這也是導致本次事件的直接因素。
......
高朗洋洋灑灑寫了大幾百字,雖說是給師部的情況說明,但現在來看反而更像是一封建議書。
“隊長,咱真這麽迴?”
三林把電報從頭到尾一字不差讀了一遍,讀的他有了底氣。
魏和尚有一半的字不認識,磕磕巴巴看了半天,最後說了句讓高朗噴飯的話,他說道:“公狗還能把公狗當成母狗,文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和尚,你這比喻的有點不像話了啊,什麽公狗母狗的,你想破戒了咋滴,就這樣,趕緊給師部迴電吧!”
魏和尚拿著一知半解的電報出了房間。
馬上輪到三林站哨了,三林和高朗說了一會話也出了房間。
高朗躺在床上,手裏拿著林心言送他的鋼筆,他的眼前浮現出林心言穿裙子的身影,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了她了。
魏和尚把電報發給師部之後,師部當晚沒有迴電報。
第二天一早,師部的電報來了。
師部在電報裏沒有說處理高朗和李文化的事,而是說穿日軍軍裝是不合適的,以後嚴謹再穿著日軍軍服,以免再發生昨日的事情。
師部一次發來了兩封電報,第二封電報才是重點。
電報中讓高朗去接應八路軍的情報員,師特種偵察營營長王剛去執行秘密任務,因為有人泄漏了情報,遭到了日軍的圍堵。
他們最後的蹤跡出現在距離魏縣一百三十公裏的上河縣,自那以後就杳無音信。
但據上河縣的地下黨的情報,王剛他們還沒有被日軍抓獲,日軍還在進行全城大搜索。
師部命令高朗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上河縣附近,他要在搶在日軍前麵找到王剛,因為王剛的任務是護送一名軍事專家。
這和前段時間高朗護送周誌剛的任務如出一轍,不知道這次的專家是哪方麵的。
事不宜遲,救人要緊。
由於上河縣是日戰區,這次任務的危險重重,高朗不能化裝潛伏了,他要全副武裝偵察滲透。期間,還需要其他部隊的配合。
高朗挑選了十名軍事骨幹,三林,魏和尚,陳二牛,李文化等都在列。
營救小隊幾乎武裝到了牙齒,各式輕重器一應俱全,其他突擊隊員也沒閑著,他們將在李江的帶領下,襲擾日軍的據點。
本次行動的代號為“利刃營救”。
為了配合高朗行動,八路軍炮兵部隊向日軍的陣地傾瀉了數百發炮彈,日軍隨即組織炮兵進行還擊。
營救小隊一天一夜急行軍八十公裏,直接穿越了日軍的好幾道防線。
現在他們已經身處上河縣的地界,這裏隨處可見日偽軍的搜查部隊,看來總部的情報沒有錯,日軍還沒有找到王剛他們。
“隊長,根據師部的情報,這一帶有我們的情報員在活動,但我們截止目前還沒有發現情報員的身影!”
三林帶著陳二牛剛剛偵察迴來,沒有帶來有價值的情報。
“我們現在找人如同大海撈針,唯有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才能把希望變成現實。前麵三公裏處應該有一個村莊,我們等會去村裏看看!”
高朗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個標記點說道。
李文化和魏和尚繼續擔任尖兵,三林和陳二牛一組負責墊後,其他人和高朗一起在前後兩組的中間。
他們很快就到達了村莊的外圍,由於不清楚村裏的情況,高朗沒有冒然進入,而是隱蔽在一片玉米杆中偵察村裏的情況。
“隊長,那有個人!”
眼尖的李文化一眼發現距離他們五十米的草堆裏趴了一個人,那人身上蓋著一層幹草,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文化,還真有你的,這你都發現!”
高朗拍了拍李文化,誇獎道。
“嘿嘿,他的偽裝照我們還差著遠呢!”
魏和尚和三林兩人一前一後,慢慢接近那個人,他倆的動作很輕,幾乎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就在距離那人還有五米的時候,魏和尚一個餓虎撲食,死死把那人壓在身下,三林趁機摁住了他的雙腿。
魏和尚一手攜住那人的雙臂,一手捂住那人的嘴巴,那人既不能唿喊,也不能掙紮,一次完美的捕俘行動。
高朗當晚就收到了師部的電報,讓高朗說明今天事情的經過。
李文化已經徹底慌了神,他號稱自己擁有鷹的眼睛,隻要有鬼子出現在他的視線裏,他絕不會看走眼。
可這次他不僅看走了眼,還朝著自己的同誌開了槍。
“隊長,你盯著電報看了半天了,要不咱親自去一趟師部吧?”
高朗手裏拿著師部的電報,左手夾著半隻點燃的香煙,腳底下還有十幾個煙頭,魏和尚一進屋,嗆的他直咳嗽。
“這個時候去師部肯定挨批評,我已經想好怎麽迴複了,隻不過這麽說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一些首長!”
“不過,不這麽寫吧,這件事肯定過不去,咱不能吃這個虧,還是寫吧!”
魏和尚聽了半天沒有聽懂高朗說的什麽意思,高朗像是在自言自語,完全沒有留意到跟前的魏和尚。
高朗的電報內容大致如下:
我部在交火區進行實兵對抗演習,為防止日軍偷襲,特安排骨幹和警戒戰士攜帶實戰參訓,其中就有本次事件的當事人李文化。
因旅首長突然出現在我部演習區域內,且旅首長身穿日軍軍官大衣,頭戴日軍鋼盔,我部警戒戰士發現後立即作了報告。
我部戰士大部分未攜帶實彈,為防止不必要的傷亡,我部戰士李文化在得到隊長高朗的許可後,果斷開槍射擊。但隨後便發現所謂的日軍軍官並非敵人,而是身穿日軍軍服的旅首長。
雖然旅首長並未受傷,但該事件充分反映了八路軍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戰士的戰場辨析能力有待提升;第二,我軍有自己的軍裝,任何人不應該穿著日軍軍服,這也是導致本次事件的直接因素。
......
高朗洋洋灑灑寫了大幾百字,雖說是給師部的情況說明,但現在來看反而更像是一封建議書。
“隊長,咱真這麽迴?”
三林把電報從頭到尾一字不差讀了一遍,讀的他有了底氣。
魏和尚有一半的字不認識,磕磕巴巴看了半天,最後說了句讓高朗噴飯的話,他說道:“公狗還能把公狗當成母狗,文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和尚,你這比喻的有點不像話了啊,什麽公狗母狗的,你想破戒了咋滴,就這樣,趕緊給師部迴電吧!”
魏和尚拿著一知半解的電報出了房間。
馬上輪到三林站哨了,三林和高朗說了一會話也出了房間。
高朗躺在床上,手裏拿著林心言送他的鋼筆,他的眼前浮現出林心言穿裙子的身影,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了她了。
魏和尚把電報發給師部之後,師部當晚沒有迴電報。
第二天一早,師部的電報來了。
師部在電報裏沒有說處理高朗和李文化的事,而是說穿日軍軍裝是不合適的,以後嚴謹再穿著日軍軍服,以免再發生昨日的事情。
師部一次發來了兩封電報,第二封電報才是重點。
電報中讓高朗去接應八路軍的情報員,師特種偵察營營長王剛去執行秘密任務,因為有人泄漏了情報,遭到了日軍的圍堵。
他們最後的蹤跡出現在距離魏縣一百三十公裏的上河縣,自那以後就杳無音信。
但據上河縣的地下黨的情報,王剛他們還沒有被日軍抓獲,日軍還在進行全城大搜索。
師部命令高朗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上河縣附近,他要在搶在日軍前麵找到王剛,因為王剛的任務是護送一名軍事專家。
這和前段時間高朗護送周誌剛的任務如出一轍,不知道這次的專家是哪方麵的。
事不宜遲,救人要緊。
由於上河縣是日戰區,這次任務的危險重重,高朗不能化裝潛伏了,他要全副武裝偵察滲透。期間,還需要其他部隊的配合。
高朗挑選了十名軍事骨幹,三林,魏和尚,陳二牛,李文化等都在列。
營救小隊幾乎武裝到了牙齒,各式輕重器一應俱全,其他突擊隊員也沒閑著,他們將在李江的帶領下,襲擾日軍的據點。
本次行動的代號為“利刃營救”。
為了配合高朗行動,八路軍炮兵部隊向日軍的陣地傾瀉了數百發炮彈,日軍隨即組織炮兵進行還擊。
營救小隊一天一夜急行軍八十公裏,直接穿越了日軍的好幾道防線。
現在他們已經身處上河縣的地界,這裏隨處可見日偽軍的搜查部隊,看來總部的情報沒有錯,日軍還沒有找到王剛他們。
“隊長,根據師部的情報,這一帶有我們的情報員在活動,但我們截止目前還沒有發現情報員的身影!”
三林帶著陳二牛剛剛偵察迴來,沒有帶來有價值的情報。
“我們現在找人如同大海撈針,唯有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才能把希望變成現實。前麵三公裏處應該有一個村莊,我們等會去村裏看看!”
高朗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個標記點說道。
李文化和魏和尚繼續擔任尖兵,三林和陳二牛一組負責墊後,其他人和高朗一起在前後兩組的中間。
他們很快就到達了村莊的外圍,由於不清楚村裏的情況,高朗沒有冒然進入,而是隱蔽在一片玉米杆中偵察村裏的情況。
“隊長,那有個人!”
眼尖的李文化一眼發現距離他們五十米的草堆裏趴了一個人,那人身上蓋著一層幹草,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文化,還真有你的,這你都發現!”
高朗拍了拍李文化,誇獎道。
“嘿嘿,他的偽裝照我們還差著遠呢!”
魏和尚和三林兩人一前一後,慢慢接近那個人,他倆的動作很輕,幾乎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就在距離那人還有五米的時候,魏和尚一個餓虎撲食,死死把那人壓在身下,三林趁機摁住了他的雙腿。
魏和尚一手攜住那人的雙臂,一手捂住那人的嘴巴,那人既不能唿喊,也不能掙紮,一次完美的捕俘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