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麽因得什麽果,蔡如鏡被除族,成了無根之人,世人難容,尤其對這種書呆子來說,可謂生不如死。
想起族長說的那些好話,什麽“以前隻聽聞此事,沒想到你受了這麽大的委屈,是我的過錯”,什麽“子長你千萬別怪我”,什麽“都是你弟弟的錯,令人不敢相信”,……
蔡如風置之一笑,要不是自己奪舍而來,這老族長該裝聾作啞終歸還會裝聾作啞。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不幹自己任何事情,誰又會多管閑事,就是真心關心原身之人頂多說上幾句,好些的常接濟一二,畢竟都是外人。
這個道理他早就懂得,應付完諸位村民,終於清靜下來。此時他早已洗漱,全身煥然一新,跟之前判若兩人。
蔡如鏡既然不再是蔡家之人,自然已經沒有資格繼承另一半家產,被掃地出門幾無有去處,和他的妻子李含翠徑直投奔嶽家去了。
蔡如風一點都不擔心被他們找麻煩,在這裏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蔡家說起來不過是小地主而已,與之結親的也頂多是這一階層,何況蔡如鏡的嶽家隻是自耕自種的富農,比之自家差了一籌。
說來都差不多,同樣無權無勢,根本無需顧忌什麽,這也是族長非常幹脆的緣由之一,再怎麽說自己頂了個才子的名頭,是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潛力股。
處理好一應雜事,蔡如風坐在家中書房,迫不及待觀看腦海中的功法少陽真解。
“陽氣未大,故曰少陽。”
“少陽者一陽也。”
“陽主生發,少陽為陽氣初生,其髒應肝,五行應木,其時應春,春之一陽初生,生機乃發,萬物於生,一陽初始而生生不息。”
……
先了解了總論,蔡如風心下了然,陽氣為人身之大寶,可使人一陽初生如春之萬物生發,少陽真解,真是名副其實的固本培元的上乘奠基妙法。
再看具體的功法,果然還是一樣的古怪符文,但他就是能懂當中的意思,除了讚歎還是讚歎,心道不愧為仙家手段,端的不凡。
良久,蔡如風長長的唿一口氣。
少陽真解共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為一十八幅姿勢各異的圖,其二則是與之相匹配的咒語,圖和咒語構成了完整的功法,二者缺一不可。
離了咒語,這些圖的奠基功能驟減,也就尋常的強身健體之用,缺了圖,咒語成為空中樓閣,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既然有了功法,蔡如風自然心癢難耐,當即走到書房正中,凝神靜氣,依著腦海中第一幅圖的動作盡力完全複製,隨著動作站定,他口中同時念咒,一聲古怪的、含混的咒語發出。
嗡——
豁然,仿佛一股電流從身體中產生,莫名的爽快之感油然心生,他情不自禁低聲“啊”了一下,詫異不已。
“真氣?”
“胎動?真氣如胎兒般跳動。”
“不想第一次修煉就達到如此地步!”
蔡如風驚詫過後便是喜悅,腦海傳承中的功法少陽真解把修煉的各中要點忌諱早講的清清楚楚。
築基境界分三大小階,這頭一關卡便是胎動,過不了此關,休說修煉之語,之後開脈,即打通周身經脈,最後一步入竅,使得真氣充盈周身三百六十五個竅穴,待到機緣一到打通天地之橋,突破到下一境界。
此刻他哪裏不知自己這是得了運道。
按照正常而言,隻有逐漸舒展筋骨,搬運氣血,當人體精、氣、神三寶錘煉到一定程度後真氣才會自生,沒有個一年半載的係統的修煉調理身體,則別想把體內精元轉化成真氣,達到胎動之境。
感受著丹田中的那絲真氣,白白少了一年半載的苦功,蔡如風嘴角一彎,臉上笑意盎然,若他所料不差,身體的這種變化必然跟他的神魂一樣收到了純陽劍的影響。
念動之間,自己的資料不出所料同時發生了變化。
姓名:蔡如風
身份:魏國小地主
境界:築基境界之胎動
法寶:無
功法:東華寶錄之少陽真解(初學1/18)
再接再厲,蔡如風平複心緒,第二幅圖走起,相比第一幅圖,第二幅圖又是另一番模樣,動作伴隨著咒語,身體又是一陣顫栗。
第三幅圖、第四幅圖、……
做完第六幅圖,直至第七幅圖時終於如何也做不成,不是動作做不到位就是咒語配合不好,又或者雜念叢生,總之就是不成。
對此,蔡如風自然不會傻到繼續堅持,要不是身體經過強化,不出意外,第一次修煉之人根本修煉不完前六幅。
少陽真解每幅圖彼此相互獨立卻又彼此相連,而且一幅難過一幅,勉強修煉隻會有害無益,作為正宗上乘修煉法門,按部就班修煉,根基深厚後自可水到渠成,不必急於一時。
前六幅圖雖然演練一遍,不過都半生不熟斷斷續續在修煉,萬事開頭難,孰能生巧,之後定然會好上很多。
一遍一遍又一遍,丹田內的真氣越來越多。
默然,他感到心中一空,根據功法中的經驗,每個人每天轉化的真氣總量有限,有這種感覺他便他知道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修煉了。
結束修煉,蔡如風渾身清爽,精神勃發,就像心中突然卸去萬斤巨石一般,握住拳頭,隻覺力氣倍增,強大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番修煉全身已經濕透,濕漉漉的衣衫粘在身上渾身不舒服,重新換洗過後他心中一動,當即盤膝而坐,擺出一個五心向天的姿勢。
摒棄雜念,默運法訣,體內的真氣自丹田而出,開始衝擊任脈中的第一個竅穴——承漿穴,果然,由於真氣數量就那麽細小的一絲,承漿穴根本無動於衷。
緩緩收功,蔡如風輕輕搖了搖頭,看來要想到開脈之境還得積累,意料中的失敗,他倒是沒有多麽失望,好奇心起嚐試一下罷了。
不過,他的少陽真解隻不過在初學階段,轉化效率低下,相信過幾天隨著純熟起來,聲成的真氣會慢慢變多。
話又說迴來,一日的修煉才能轉化多少真氣,當少陽真解修到圓滿之境才能顯現此上乘功法的最大威力。
蔡如風不奢望短時間內能把少陽真解修煉到最高境界,真氣轉化效率不行的話,他還可以通過進補來增強本身的精元來彌補,效率雖然低下,但每日產生的精元越多自會生出更多的真氣。
正應了那句窮文,富武,破家的道士。
要想修煉,財、侶、法、地四者缺一不可,具體到築基境界而言,因為仍處在煉精化氣的階段,除過特殊的先天紫氣,不能從外界天地間直接吸取靈氣來修煉,因此“地”之一途類似福地洞天暫用不上。
他有直通太乙境界的東華寶錄,“法”不用愁。
“侶”之一字,自然不是專指男女雙修道侶的意思,而是更廣泛的可以共同促進進步的同道修士。類似遠古天地初開時期的那些摒天地而生的強大先天,彼時根本沒有修煉的法門,還不是那些先天師法自然,彼此摸索一點點的創造出來。
君不見東華寶錄不就是東王公與同道論道時一定一點的完善。
由於傳承的緣故,可以說蔡如風對這一時期的事情頗為了解,誰叫東王公正是摒先天二儀陰陽之陽和之氣而生的大能呢,盡管他不幸悲催的掛了。
目前“侶”對蔡如風不是太重要,隻是固本培元慢慢奠基,沒有所謂的瓶頸之說,隻有到築基大圓滿之境後才有一道突破到下一大境界的關卡。
財、侶、法、地四去其三,唯有一個“財”字,法寶是財,靈丹還是是財,各種藥材同樣也是財。
雖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但不必小題大做。
有著兩世的閱曆,蔡如風清楚自古以來修士都有服丹服藥修煉的傳統,隻要煉化了當中的雜質,與自修而來的別無不同,需把握好一個度既成。
他不是迂腐之人,能夠加快修煉速度而無副作用,傻子才不會選。思緒紛紛後一定,既然有了短期規劃,重中之重就應在了“財”上。
蔡家是個小地主,多年來積攢了一些資財,除了一莊磚瓦房院落,兩個仆從,兩頭牛,一百畝地外,還有大約三百兩銀子。
磚瓦房約值一百兩;兩頭牛,大牛十兩,小一點的五兩,共值十五兩。兩個仆從加起來按十兩算;一百畝地有上田二十畝,估值一百六十兩,剩下的八十畝最低三百二十兩,加起來要四百八十兩。
這麽算下來總資產有九百二十五兩。
蔡家的收入來自一百畝地租,每畝收成二到三石米,收租五成,收成最少一百石糧食。大趙國農稅為三十稅一,一石等於十鬥,一鬥十升,差不多每畝一季六到十升稅,一百畝最多十石,實際收入降為九十石。
莊家一年兩熟,收入翻倍,那便是一百八十石。
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銀子,一兩銀子(一貫)等於十錢,一錢一百文。
趙國開國初每石六百文,皇位已然傳三代,如今每石米一兩銀子,一百八十石就是一百八十兩白銀。
修煉離不開財,為了修煉,蔡如風心裏劈裏啪啦的嘩啦著自己的資產,最後算下來總資產九百二十五兩,當中現銀三百兩,而且每年固定收入最少最少一百八十兩。
蔡家不可能隻進不出。
普通百姓一人平均一天吃一升半糧食,搭配食用的副食品,大約要花二十文錢,一年就是七兩,兩個仆從一年吃十四兩。
仆從哪能和地主比,地主偶爾都要沾些葷腥,早具少肉,晚菜羹(早上少吃點葷菜,晚上吃素),每人一年還不至少二十兩。再有四季衣裳,至少八套,一身像樣點的平均二三兩,一人一年二十兩。
……
再有筆墨紙硯、婚喪嫁娶、年節應酬,前些年通常能少有盈餘。要是運氣不好遇上災年人禍,或者生一場大病,地主家都得賠的當褲子,弄不好一貧如洗。
顯然,大地主大豪族不在此列。
問題是蔡家隻是小地主,僅僅比富農強上一籌,最大的區別隻是蔡家之人不用自己親自種地罷了。
抗風險能力如此差勁,換作前幾年別說為自己買名貴的藥材進補修煉,能勉強維持住體麵的生活已經不錯了。
“現今情況好點,父母過逝,弟弟蔡如鏡夫婦除族,蔡家就我一人,這般算下來一年能有七八十兩,好些一百兩的收益。”
想起族長說的那些好話,什麽“以前隻聽聞此事,沒想到你受了這麽大的委屈,是我的過錯”,什麽“子長你千萬別怪我”,什麽“都是你弟弟的錯,令人不敢相信”,……
蔡如風置之一笑,要不是自己奪舍而來,這老族長該裝聾作啞終歸還會裝聾作啞。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不幹自己任何事情,誰又會多管閑事,就是真心關心原身之人頂多說上幾句,好些的常接濟一二,畢竟都是外人。
這個道理他早就懂得,應付完諸位村民,終於清靜下來。此時他早已洗漱,全身煥然一新,跟之前判若兩人。
蔡如鏡既然不再是蔡家之人,自然已經沒有資格繼承另一半家產,被掃地出門幾無有去處,和他的妻子李含翠徑直投奔嶽家去了。
蔡如風一點都不擔心被他們找麻煩,在這裏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蔡家說起來不過是小地主而已,與之結親的也頂多是這一階層,何況蔡如鏡的嶽家隻是自耕自種的富農,比之自家差了一籌。
說來都差不多,同樣無權無勢,根本無需顧忌什麽,這也是族長非常幹脆的緣由之一,再怎麽說自己頂了個才子的名頭,是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潛力股。
處理好一應雜事,蔡如風坐在家中書房,迫不及待觀看腦海中的功法少陽真解。
“陽氣未大,故曰少陽。”
“少陽者一陽也。”
“陽主生發,少陽為陽氣初生,其髒應肝,五行應木,其時應春,春之一陽初生,生機乃發,萬物於生,一陽初始而生生不息。”
……
先了解了總論,蔡如風心下了然,陽氣為人身之大寶,可使人一陽初生如春之萬物生發,少陽真解,真是名副其實的固本培元的上乘奠基妙法。
再看具體的功法,果然還是一樣的古怪符文,但他就是能懂當中的意思,除了讚歎還是讚歎,心道不愧為仙家手段,端的不凡。
良久,蔡如風長長的唿一口氣。
少陽真解共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為一十八幅姿勢各異的圖,其二則是與之相匹配的咒語,圖和咒語構成了完整的功法,二者缺一不可。
離了咒語,這些圖的奠基功能驟減,也就尋常的強身健體之用,缺了圖,咒語成為空中樓閣,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既然有了功法,蔡如風自然心癢難耐,當即走到書房正中,凝神靜氣,依著腦海中第一幅圖的動作盡力完全複製,隨著動作站定,他口中同時念咒,一聲古怪的、含混的咒語發出。
嗡——
豁然,仿佛一股電流從身體中產生,莫名的爽快之感油然心生,他情不自禁低聲“啊”了一下,詫異不已。
“真氣?”
“胎動?真氣如胎兒般跳動。”
“不想第一次修煉就達到如此地步!”
蔡如風驚詫過後便是喜悅,腦海傳承中的功法少陽真解把修煉的各中要點忌諱早講的清清楚楚。
築基境界分三大小階,這頭一關卡便是胎動,過不了此關,休說修煉之語,之後開脈,即打通周身經脈,最後一步入竅,使得真氣充盈周身三百六十五個竅穴,待到機緣一到打通天地之橋,突破到下一境界。
此刻他哪裏不知自己這是得了運道。
按照正常而言,隻有逐漸舒展筋骨,搬運氣血,當人體精、氣、神三寶錘煉到一定程度後真氣才會自生,沒有個一年半載的係統的修煉調理身體,則別想把體內精元轉化成真氣,達到胎動之境。
感受著丹田中的那絲真氣,白白少了一年半載的苦功,蔡如風嘴角一彎,臉上笑意盎然,若他所料不差,身體的這種變化必然跟他的神魂一樣收到了純陽劍的影響。
念動之間,自己的資料不出所料同時發生了變化。
姓名:蔡如風
身份:魏國小地主
境界:築基境界之胎動
法寶:無
功法:東華寶錄之少陽真解(初學1/18)
再接再厲,蔡如風平複心緒,第二幅圖走起,相比第一幅圖,第二幅圖又是另一番模樣,動作伴隨著咒語,身體又是一陣顫栗。
第三幅圖、第四幅圖、……
做完第六幅圖,直至第七幅圖時終於如何也做不成,不是動作做不到位就是咒語配合不好,又或者雜念叢生,總之就是不成。
對此,蔡如風自然不會傻到繼續堅持,要不是身體經過強化,不出意外,第一次修煉之人根本修煉不完前六幅。
少陽真解每幅圖彼此相互獨立卻又彼此相連,而且一幅難過一幅,勉強修煉隻會有害無益,作為正宗上乘修煉法門,按部就班修煉,根基深厚後自可水到渠成,不必急於一時。
前六幅圖雖然演練一遍,不過都半生不熟斷斷續續在修煉,萬事開頭難,孰能生巧,之後定然會好上很多。
一遍一遍又一遍,丹田內的真氣越來越多。
默然,他感到心中一空,根據功法中的經驗,每個人每天轉化的真氣總量有限,有這種感覺他便他知道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修煉了。
結束修煉,蔡如風渾身清爽,精神勃發,就像心中突然卸去萬斤巨石一般,握住拳頭,隻覺力氣倍增,強大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番修煉全身已經濕透,濕漉漉的衣衫粘在身上渾身不舒服,重新換洗過後他心中一動,當即盤膝而坐,擺出一個五心向天的姿勢。
摒棄雜念,默運法訣,體內的真氣自丹田而出,開始衝擊任脈中的第一個竅穴——承漿穴,果然,由於真氣數量就那麽細小的一絲,承漿穴根本無動於衷。
緩緩收功,蔡如風輕輕搖了搖頭,看來要想到開脈之境還得積累,意料中的失敗,他倒是沒有多麽失望,好奇心起嚐試一下罷了。
不過,他的少陽真解隻不過在初學階段,轉化效率低下,相信過幾天隨著純熟起來,聲成的真氣會慢慢變多。
話又說迴來,一日的修煉才能轉化多少真氣,當少陽真解修到圓滿之境才能顯現此上乘功法的最大威力。
蔡如風不奢望短時間內能把少陽真解修煉到最高境界,真氣轉化效率不行的話,他還可以通過進補來增強本身的精元來彌補,效率雖然低下,但每日產生的精元越多自會生出更多的真氣。
正應了那句窮文,富武,破家的道士。
要想修煉,財、侶、法、地四者缺一不可,具體到築基境界而言,因為仍處在煉精化氣的階段,除過特殊的先天紫氣,不能從外界天地間直接吸取靈氣來修煉,因此“地”之一途類似福地洞天暫用不上。
他有直通太乙境界的東華寶錄,“法”不用愁。
“侶”之一字,自然不是專指男女雙修道侶的意思,而是更廣泛的可以共同促進進步的同道修士。類似遠古天地初開時期的那些摒天地而生的強大先天,彼時根本沒有修煉的法門,還不是那些先天師法自然,彼此摸索一點點的創造出來。
君不見東華寶錄不就是東王公與同道論道時一定一點的完善。
由於傳承的緣故,可以說蔡如風對這一時期的事情頗為了解,誰叫東王公正是摒先天二儀陰陽之陽和之氣而生的大能呢,盡管他不幸悲催的掛了。
目前“侶”對蔡如風不是太重要,隻是固本培元慢慢奠基,沒有所謂的瓶頸之說,隻有到築基大圓滿之境後才有一道突破到下一大境界的關卡。
財、侶、法、地四去其三,唯有一個“財”字,法寶是財,靈丹還是是財,各種藥材同樣也是財。
雖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但不必小題大做。
有著兩世的閱曆,蔡如風清楚自古以來修士都有服丹服藥修煉的傳統,隻要煉化了當中的雜質,與自修而來的別無不同,需把握好一個度既成。
他不是迂腐之人,能夠加快修煉速度而無副作用,傻子才不會選。思緒紛紛後一定,既然有了短期規劃,重中之重就應在了“財”上。
蔡家是個小地主,多年來積攢了一些資財,除了一莊磚瓦房院落,兩個仆從,兩頭牛,一百畝地外,還有大約三百兩銀子。
磚瓦房約值一百兩;兩頭牛,大牛十兩,小一點的五兩,共值十五兩。兩個仆從加起來按十兩算;一百畝地有上田二十畝,估值一百六十兩,剩下的八十畝最低三百二十兩,加起來要四百八十兩。
這麽算下來總資產有九百二十五兩。
蔡家的收入來自一百畝地租,每畝收成二到三石米,收租五成,收成最少一百石糧食。大趙國農稅為三十稅一,一石等於十鬥,一鬥十升,差不多每畝一季六到十升稅,一百畝最多十石,實際收入降為九十石。
莊家一年兩熟,收入翻倍,那便是一百八十石。
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銀子,一兩銀子(一貫)等於十錢,一錢一百文。
趙國開國初每石六百文,皇位已然傳三代,如今每石米一兩銀子,一百八十石就是一百八十兩白銀。
修煉離不開財,為了修煉,蔡如風心裏劈裏啪啦的嘩啦著自己的資產,最後算下來總資產九百二十五兩,當中現銀三百兩,而且每年固定收入最少最少一百八十兩。
蔡家不可能隻進不出。
普通百姓一人平均一天吃一升半糧食,搭配食用的副食品,大約要花二十文錢,一年就是七兩,兩個仆從一年吃十四兩。
仆從哪能和地主比,地主偶爾都要沾些葷腥,早具少肉,晚菜羹(早上少吃點葷菜,晚上吃素),每人一年還不至少二十兩。再有四季衣裳,至少八套,一身像樣點的平均二三兩,一人一年二十兩。
……
再有筆墨紙硯、婚喪嫁娶、年節應酬,前些年通常能少有盈餘。要是運氣不好遇上災年人禍,或者生一場大病,地主家都得賠的當褲子,弄不好一貧如洗。
顯然,大地主大豪族不在此列。
問題是蔡家隻是小地主,僅僅比富農強上一籌,最大的區別隻是蔡家之人不用自己親自種地罷了。
抗風險能力如此差勁,換作前幾年別說為自己買名貴的藥材進補修煉,能勉強維持住體麵的生活已經不錯了。
“現今情況好點,父母過逝,弟弟蔡如鏡夫婦除族,蔡家就我一人,這般算下來一年能有七八十兩,好些一百兩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