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羅睺的逼問,白洛緩緩起身。

    他充滿深意的說道:“我大概猜到你的野心,隻要你不對我出手,我也不會針對你,我的目標隻是變強,度過此劫,永遠的活下去。”

    永遠的活下去?

    羅睺輕哼一聲,道:“你的意思是本座無法度過此劫?”

    白洛迴答道:“天地大劫,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尤其是對於入劫者來說。”

    當初羅睺看到他化形,並沒有出手,使得他對羅睺還是有些好感的。

    當然,這絲好感跟性命比起來,算不得什麽。

    羅睺嗤之以鼻,在他眼裏,白洛就是在胡說八道。

    搞得白洛經曆過天地大劫一般。

    羅睺可是開天後的第一批生靈,對於白洛的言論,自然不會信。

    “希望你能說到做到,不要與本座為敵。”

    羅睺轉身離去,消失於黑暗之中。

    白洛跟著坐下,安靜的思索起來。

    他在想,自己在龍漢初劫裏該如何行動。

    要不要跟隨鴻鈞。

    除此之外,他還在想鴻蒙紫氣。

    根據其他聖人來看,沒有鴻蒙紫氣,再大的功德也不能成聖。

    冥河老祖也曾效仿女媧創造阿修羅族,卵用沒有。

    他不清楚鴻鈞是否身懷一條鴻蒙紫氣。

    他懷疑鴻鈞將所有鴻蒙紫氣收入掌中,或許這些鴻蒙紫氣本就來自於造化玉碟,否則他日後怎能為三清、女媧、接引、準提分發鴻蒙紫氣?

    “看來得留意一下鴻蒙紫氣,要是被那家夥全收走了,以後就不好要了。”

    白洛喃喃自語,他信任現在的鴻鈞,但對於成聖後的鴻鈞,他沒有把握。

    休息數日後。

    他起身離去,這些天裏,他看到自己的聲望在暴漲,說明與祖龍的大戰已經傳開。

    果然,增長聲望的最好辦法就是裝逼。

    ……

    時光荏苒。

    又是三千年時間過去。

    白洛的修為達到大羅金仙中期,而突破到後期需要5234萬億修為。

    根據他的了解,始麒麟與鳳祖也相繼突破大羅金仙。

    三族之首都達到大羅金仙境後,三族的爭鬥更加激烈。

    據說鳳族一位公主死在龍族的襲擊中,麒麟族也有不少天才被鳳族吃掉,麒麟族還在狩獵龍族,三族的捕食關係錯綜複雜,已經鬧得不死不休的地步。

    隻有白洛知道,並非三族管不了手下的族人,而是有羅睺從中作梗。

    白洛在洪荒大地上四處尋寶,沿途也會吞噬生靈、山體,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好的寶貝。

    洪荒的法寶很多,但架不住洪荒太大。

    這一日,他終於找到不周山。

    不周山直聳入雲,山體極寬,白洛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偉岸的山嶽。

    他漫步走在不周山上,猶如在閑庭遊步,不急不緩。

    不周山的靈氣極為濃鬱,這裏居住著不少生靈,遠離龍、鳳、麒麟三族的爭鬥,倒也安寧。

    傳說,不周山乃是盤古的背脊所化,這裏寶貝極多,生靈們的血脈天賦也很不錯。

    女媧與伏羲好像就是誕生於不周山。

    日後帝俊與東皇太一更是在不周山上建立天庭,直至被祖巫共工怒撞,不周山斷裂,這座洪荒第一神山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既然不周山以後能孕育出許多大能,不如我在此講道一番,也算結下善緣?”

    白洛心神一動,當即縱身躍起,飛至不周山的半山腰上。

    這裏距離地麵已經有九萬丈高,但距離不周山的山頂,仍望不到盡頭。

    “吾乃聖祖白洛,決定為不周山眾生講道,爾等皆可來聽。”

    白洛的聲音響徹不周山,緊接著,他便開始講道。

    越來越多的生靈聚集而來。

    白洛講的依舊是先天功,對於懵懂的不周山生靈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機緣。

    自行摸索修行方法是很難的,甚至很多生靈根本領悟不出功法,隻能靠吐納逐漸變強。

    在不周山的一片樹林裏,有兩條小蛇,剛從蛋殼裏爬出,它們抬頭望向山上,順著它們的目光看去,可以看到無數生靈占據山野,就連空中也懸浮著許多生靈,全都朝對著一個方向。

    悠悠百載過去。

    白洛講道結束,然後繼續遊曆不周山。

    不周山上的生靈們都記下他的恩德,沿途遇到他時,還親自領他去找寶貝。

    一路上,他收獲許多天材地寶。

    他心情很不錯,對不周山的好感更深。

    行走數日,他在一片樹林裏發現兩棵大樹,相互交纏扶持,在樹林顯得格格不入。

    “咦?這不是扶桑樹?”

    白洛驚奇,在神話裏,扶桑樹是通天神樹,也是孕育金烏的地方。

    不過在洪荒裏,金烏生於太陽上,扶桑樹自然不會出現在太陽上,或許是日後被金烏所得,又贈予後代。

    傳說扶桑樹是十大先天靈根之一,有千丈粗,看這對扶桑樹,明顯還處於幼年階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自動修煉無止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堂魔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堂魔鬼並收藏洪荒:自動修煉無止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