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劉協的‘引咎辭官’,還是董承的被抄家流放,早就是定好的事情,無非是做給外人看的。


    “陳留王,”


    劉辯背著手,目光掃了一眼潘隱,張遼,皇甫堅長等人一眼,笑著道:“於朝廷於我大漢,都是有功的,他是受了董承的連累,本心不壞,議論歸議論,但不能過於苛責。”


    潘隱,張遼,皇甫堅長等人無聲躬身。


    對於劉協,因為那一句‘殿下’,知道內情的朝野官員,都認為劉辯會‘殺弟’,有了足夠的預期。


    但事情的發展,再次出乎他們的預料,當今皇帝陛下,向天下展現了作為皇帝的寬容,作為兄弟的骨肉之情!


    沒有殺劉協,隻是軟禁!


    而劉辯剛才的幾句話,是對劉協的一種‘定性’,用意是阻止朝野某些人對劉協的繼續‘追殺’。


    “差不多了,迴去吧。”


    劉辯又看了一會兒,轉身道。


    眾人自然沒有意見,跟隨著劉辯,返迴城裏。


    有人進城,有人出城。


    董家的一些人被押解出城,先一步發配到幽州。


    而董府內,到處是羽林軍,正在將董府之人押走,抄沒董府的家產。


    董承被軟禁在後院,或許是考慮到他與劉協以及董太後的特殊關係,並沒有上枷鎖,任由他在不大的房間裏自生自滅。


    天色黑透,董府逐漸冷清下來,羽林軍撤走大半,董府之人所剩無幾,空空蕩蕩,幾乎聽不到什麽聲音。


    董承披頭散發,坐在那,自顧的飲茶,神情陰翳,雙眼皆是恨意。


    “憑什麽,那麽多人插手,就隻問罪你一個人?”突然間,門外出現一個人影,平淡的聲音由外而內。


    董承臉色微變,轉頭看去。


    吱呀


    門被打開,一個渾身罩在黑衣裏的人邁步而進,待等門關上,來人掀開頭罩,儒雅溫和,微笑的看著董承。


    董承臉色大變,失聲道:“你你伱……”


    橋瑁從容不迫,來到董承對麵,不急不緩的坐下,道:“要是這點本事都沒有,我哪敢找董兄談大事?”


    董承還是不敢置信,道:“這種時候,你都能進來?”


    已經不是敢不敢的問題了,而是橋瑁,明晃晃的真的進來了!


    橋瑁淡淡一笑,道:“董兄與其擔心我,不如擔心自身。就不怕在幽州的路上出點事情,葬身盜匪之手?”


    董承壓下驚疑,冷哼一聲,道:“他不殺陳留王,自然也不會殺我,我有什麽好擔心的。”


    “咱們陛下的心思,誰人敢猜?”


    橋瑁注視著董承,道:“他不殺陳留王,真的是顧戀兄弟骨肉之情?一個人越是隱忍,日後報複就越可怕。這點道理,董兄比我清楚吧?”


    董承陰沉臉,心裏怒火起伏。


    大事還未開始,他就折戟沉沙了。


    “想要擄走殿下,不是你的人吧?”董承盯著橋瑁,雙眼通紅,陰沉的仿佛要吃人。


    橋瑁果斷搖頭,道:“我若是需要帶走殿下,怎麽可能不與董兄商議?”


    董承認可了這個解釋,道:“那到底是誰想劫走殿下?”


    橋瑁笑了下,道:“不是我們,那就是其他人,這說明,對朝廷不滿的大有人在,隻是在暗中蟄伏,等待機會罷了。”


    董承想了很多人,從袁紹,劉表,劉璋,或是孫策都有可能,甚至於,這洛陽城裏,還隱藏著無數居心叵測之輩。


    “曹操成功平定了幽州,劉辯又要立儲,諸事穩當。到了現在,你想怎麽辦?”董承壓著怒氣問道。


    他現在被抄家流放,已經什麽都做不了了。但他不甘心,前所未有的機會就在眼前,不甘心錯過!


    橋瑁雙眼陰森一動,道:“原本,我原以為,曹操即便能平定烏桓也耗時長久,誰知料到烏桓那麽沒用。不過,現在我們已然有機會,不滿朝廷的大有人在。朝廷的那些‘新政’,無數世家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隻要有一個機會,必然天下皆反,朝廷孤立無援,屆時陳留王便可順勢成為天下共主,重整天下!”


    董承哪裏會信橋瑁的話,不動聲色的道:“機會在哪裏?”


    橋瑁笑了一聲,道:“等朝廷自亂陣腳,我想,不會太遠!我再告訴董兄幾件事,袁紹已經與孫策結盟,隻等袁紹滅了交趾士家,便可提兵北上,收取荊州!屆時,天下二分,再借羌、鮮卑等之力,恢複先帝遺誌,陳留王登上帝位,指日可待!”


    董承瞳孔微縮,按照橋瑁的說法,豈不是要真正的天下大亂?


    他旋即恢複平靜,作沉思狀。


    橋瑁靜靜看著他,並沒有急著開口。


    不知道過了多久,還是董承忍不住了,抬起頭,道:“你冒這麽大風險來見我,是為了什麽?”


    橋瑁心裏得意,也越發瞧不起這董承,微笑道:“我相信,董兄的人,不止是大考名錄上那些,我需要董兄的幫助。”


    董承明白了,沉吟一陣,拿過筆墨,毫不猶豫,一口氣寫下了十多人。


    橋瑁接過來,看著墨跡未幹的字跡,神色意外,道:“董兄,這些人,尤其是這幾個,可信嗎?”


    董承麵色淡然,道:“他們深受我董家的恩惠,從我祖父在世時,就是我董家人,而且,也有把柄在我手裏,即便讓他們去死,也不會猶豫。”


    橋瑁微微點頭,將這份名單折疊好放入懷裏,道:“董兄無需擔心,我在幽州有些布置,去了也不會有事。我再安排一些事情,將功勞安在董兄頭上,最多一年內,便可無罪歸還。”


    “好。”董承道。


    橋瑁雙眼微睜,這董承迴答的有些快啊。


    旋即微微一笑,起身見禮,而後轉身離去。


    即便你董承有些城府心機,仍舊不過是我棋盤上的棋子!


    董承目送他離去,臉色越發陰沉。


    原本想要利用這橋瑁,現在看來,是有些與虎謀皮了。


    “不過,你也太小看我董承了!”董承冷笑連連,心裏沉思不斷。


    劉協被罷去一切官職,軟禁在府;而他又被抄家流放,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沉重打擊。


    他需要仔細小心的謀劃,耐心的等候機會,等候重返洛陽的機會。


    他們董家不是普通世家,有他姑姑董太後在世,總有機會!


    崇德殿,後殿,門口。


    劉辯躺在搖椅上,吃著切好的水果,搖搖晃晃,看著星星點點的月色,感受燥熱中的那一絲涼爽。


    左栗躬身立在身後,不遠處典韋坐在門檻上,抱著一個碩大的碗,正唿嚕唿嚕的吃著。


    左栗神態異常恭謹,低聲道:“陛下,從目前查得的消息來看,這次‘舞弊’,涉案眾多,大小世家至少有二十個,錄取的名單,看似公正,實則是早就安排好的。”


    劉辯看著月色,臉上毫無波動,一點一點的吃著。


    左栗等了片刻,道:“各大世家,對朝廷改製‘科舉’十分不滿,頻繁接觸,近來突然多出了數樁聯姻,而且還要交換田畝,蓄養的奴仆,也有調動。”


    劉辯雙眼微微眯起,道:“蓄養奴仆,是一種惡習。”


    “是。小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左栗飛快接話道。


    大漢朝的大世家,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蓄養奴仆,少則數百,多則數千、上萬不等。


    想要養活這麽多人,可以想見,各大世家的底蘊到底有多深厚。


    同樣的,這也是擺在地方官員施政前,最大,也在最深刻的威脅。


    左栗等了一陣子,見劉辯沒有說話,繼續道:“大司馬近來見了很多人,主要是各地進京的將領,其中與豫州將軍劉備見的最多,時常同塌而眠。但說的都是關於‘軍改’的事,並無出格之舉。”


    劉辯眉頭一挑,笑了笑,道:“嗯,由著他們。”


    “袁紹、劉表、劉璋、孫策、三羌、鮮卑等人派人洛陽的人,活動的十分頻繁,帶著重禮四處行賄,不止是普通官員,內廷也有。在野有影響力的名士也沒有放過,言談之中,出格言辭頗多,小人等都詳細記錄下來了。”左栗說著,遞過幾個厚厚的文本。


    劉辯伸手接過,隨意的翻著,隻是看了幾眼就放到一旁,笑著道:“這洛陽城,快變成菜市場了。”


    左栗沒敢接話,現在的情形,其實還真是。


    大漢‘冊後’、‘立儲’,那是大事,不說大漢境內,就是境外的夷族,同樣紛紛遣使。


    這些使臣不是單來送禮慶賀的,有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在洛陽城裏四處亂串,明裏暗裏,不知道結交了多少人。


    左栗悄悄走近一步,更加低聲的道:“小人聽說,還有人給太後娘娘送禮,是走的何苗的路子。”


    劉辯搖了搖頭,道:“記錄在案吧。你給朕找的那個替身還不錯,交給潘隱吧。”


    “是。”左栗應道。


    接著,他又道:“荀氏最近進京的不少,丞相與右仆射府裏,都快住不下了。”


    劉辯從搖椅上坐起來,望向北方,道:“這洛陽城,確實住著不舒服,要是能換個地方就好了。”


    洛陽,相對於劉辯來說,十分狹小的,而皇宮,更是如同牢籠,住的越久越不舒服。


    左栗一怔,換個地方?換去哪裏?長安嗎?


    長安,是大漢舊都,很多人對那裏有著特殊的感情。


    左栗想了想,去長安,倒也未嚐不可。


    劉辯想的自然不會是長安,但想去右北平,暫時也不太可能。


    那地方現在是偏僻之地,是邊鎮要塞,不說危險,單說人口稀少,道路不通,就是大問題。


    這時,潘隱從拐角走過來,端著盤子,道:“陛下。”


    劉辯看了眼牌子,沉吟一聲,道:“去長秋宮吧。”


    蔡文姬已經搬去長秋宮了。


    “是。”潘隱應著,轉身離去。


    劉辯再次抬頭看向夜空,心裏有太多事了,多的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麽,有種古怪的茫然感。


    建安元年,十月十五日。


    天色未亮,宮裏沉悶的鍾聲一而再的響起。


    劉辯一夜未睡,聽到鍾聲,開始隨著儀典開始進行。


    他雖然不是主角,可比主角忙碌,從五方神邸,再到宗廟,祭禮是一個又一個,在整個洛陽城轉來轉去。


    他一如既往,如同提線木偶一樣,在陳琳的指揮下,一個又一個的禮儀,一份又一份的祭文。


    直到傍晚,劉辯才坐在嘉德殿內,聽著潘隱宣讀冊封詔書。


    蔡文姬一身厚重的皇後服飾,從遠而近,坐到了他的邊上。


    “臣等參見皇後娘娘!”群臣拜倒,山唿海嘯。


    蔡文姬沒有說話,隻是平靜的坐在劉辯身旁。


    陳琳拿著聖旨,對蔡文姬一陣大肆歌頌,甚至還跳來跳去,模樣十分滑稽。


    接著,又是一份詔書,潘隱尖銳的喊叫。


    劉紹從遠處門檻邁入,厚厚的禮服,如同一個小胖墩,小臉上有著清澈的無辜懵懂之色,一步一步的走向劉辯、蔡文姬。


    到了近前,他跪倒在地上,聲音稚嫩的道:“兒臣參見父皇、參見母後。”


    劉辯微笑著道:“平身,坐到朕邊上來。”


    小家夥依言,忘記了禮數,如同尋常一樣,坐到了劉辯右側,早就準備的好墊子上。


    朝臣們目光異色,可沒有什麽聲音。


    陳琳視若無睹,再次宣讀,又唱又跳,還有鍾鼓絲竹之聲。


    好一陣子,朝臣們再次拜倒,高唿道:“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劉紹這次倒是記得,坐直腰板,高聲道:“免禮。”


    “謝殿下。”群臣抬著手,朗聲道。


    後麵的儀典就較為簡單了,劉辯隻需坐著,看著,偶爾配合一下。


    倒是下麵的丞相荀彧等人,跟著忙碌起來,進進出出,神神叨叨,劉辯有時候完全看不懂。


    劉辯看不懂,就不看了,餘光瞥向身旁的大兒子,心裏頗為複雜。


    他今年不過二十五歲,劉紹六歲,即便他隻能再活二十年,意味著劉紹要做二十年的太子。


    他活的越長,太子之位就坐的越久。


    漫長的時間,對劉紹來說,是一個漫長的考驗。


    同樣,對劉辯來說,也是。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家功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色長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色長亭並收藏漢家功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