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很疲倦,不願多想,幹燥的嘴唇抿了抿,道:“父皇自有決斷,莫要多想。”


    賈逵頓時想到了那個近年一直在右北平‘避暑’的皇帝陛下,道:“關於遷都,臣聽說,朝野反對激烈。”


    劉紹沒有說話,隻是肚子高高鼓起又慢慢恢複。


    賈逵不說話了,隻是心頭的陰雲籠罩不散。


    與此同時,白馬寺。


    劉辯在佛院裏慢慢轉著,拄著拐,麵無表情,轉了一圈又一圈。


    他身後沒有人,但殿中站著兩個人——盧毓與司馬懿。


    皇帝陛下沒有隻言片語,也沒有表情,但誰都看得出來,皇帝陛下不開心,或者很傷心。


    他們跟隨這位陛下多年,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這樣。


    司馬懿猶豫著,與盧毓低聲道:“盧侍郎,要不要勸一勸?”


    盧毓默默搖頭,同樣不說話。


    他是劉辯十分親近的人,知道很多外人不知曉的事。


    盧毓清楚的知道,陛下在傷心,傷心白發人送黑發人。


    這種情感,他無法切實體會,但能感受得到。


    太子殿下,已經被禦醫確診,最長活不了三個月。


    太子殿下啊,那是嫡長子,是陛下最給予厚望的人,不過三十歲,就要英年早逝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同樣一頭白發卻更顯英姿的趙雲悄步進來,與盧毓,司馬懿道:“二位侍郎,諸葛孔明來了。”


    盧毓一怔,道:“他不是剛上任南陽太守嗎?怎麽來洛陽了?誰叫他來的?”


    話音未落,盧毓猛的驚醒,看向還在轉圈的劉辯。


    陛下迴京是絕密,除了他們幾個,連尚書台那幾位都不知道。


    諸葛亮能找到這裏,無疑是陛下的意思了。


    “讓他進來吧。”盧毓道。說著,他走向了劉辯。


    劉辯仿佛有所覺,停留在一棵大樹下,靜靜的看著樹梢。


    盧毓輕聲道:“陛下,南陽太守諸葛亮到了。”


    劉辯長吐一口氣,逐漸迴過神,還是拄著拐,並沒有說話,姿勢也不動。


    司馬懿,趙雲跟過來,看著劉辯的背影,感受著深刻的悲傷,同樣不敢開口。


    不多時,輕輕腳步聲響起,穿著常服的諸葛亮來到了近前,察覺到了無聲的壓抑氣氛,行禮道:“臣諸葛亮,參見陛下。”


    劉辯眨了眨眼,輕輕出聲道:“他還小的時候,朕就與他說過,這世間的爭鬥,最終會歸結為歲月,活得長,往往也是一種勝利,要好好活……他不聽朕的話啊……”


    盧毓低頭,這個‘他’,除了太子殿下,還能有誰?


    司馬懿,趙雲神情異樣,心頭沉重。


    諸葛亮頓時也察知到詭異氣氛的緣由了,輕輕放下手。


    劉辯拄著拐,緩緩轉過身,看著諸葛亮,神情有些恍惚,道:“孔明啊,太子不聽朕的,你要聽朕的,好好保重身體,多活一點時間,事情是做不完的,一定不要急,慢慢來,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要戰勝它……”


    諸葛亮一怔,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盧毓,司馬懿都是極聰明的人,同樣無法理解劉辯話裏的意思。


    劉辯輕吐一口氣,轉頭看向洛陽方向,道:“丞相的身體也不好,這一年,上了三道請辭的奏本。朕舍不得他,想留他在洛陽養病,他不肯,想迴潁川,說是魂歸故裏……”


    盧毓,司馬懿等人哪敢說話,隻是倍感沉重。


    丞相荀彧快六十了,肉眼可見的油盡燈枯,支撐不了多久。


    劉辯的情緒很不好,心中也是五味雜陳,轉了這麽多圈,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混亂。


    混亂之中,還有那麽一點清醒,他道:“孔明,你去任洛陽府尹吧。”


    諸葛亮一怔,他出仕不過五年,剛剛上任南陽太守,這就調任洛陽府尹了?


    須知洛陽府尹隻是沒有兵權,但在地位上,遠超過去的司隸校尉,在朝廷議事,他是有資格坐一席的!


    盧毓,司馬懿看著諸葛亮,心知肚明,這位,怕是用不了多久,便會步入尚書台了。


    這樣的速度,比他們都快!


    劉辯又是長吐一口氣,仿佛要將胸中的鬱氣全數吐出來。


    盧毓見狀,輕聲道:“陛下,尚書台,醞釀了一些六曹九寺的官職……”


    劉辯不等他說完,就道:“也是在布置後事了。”


    荀攸比荀彧的年紀更大,同樣蒼老的不行。


    他的那些布置,無一不是在預備身後事。


    盧毓頓時緊閉著嘴。


    這短短時間,洛陽城裏,仿佛有很多人要離開這個世界,預料之中又猝不及防。


    劉辯默默許久,突然看向諸葛亮,道:“孔明,你是絕頂聰明人,朕現在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聽你的看法。”


    諸葛亮倒是從容,道:“臣不敢如此自負。”


    劉辯仿佛沒聽到,道:“太子要走在朕前頭了,你說,朕是該依循祖製,立他的長子為皇太孫,還是以嫡庶之別,立朕的兒子?”


    諸葛亮聞言,不由得皺眉。


    這兩個,其實都是‘祖製’,都有說法,爭辯沒有異議。


    是陛下已經有了心意,還是當以社稷為考?


    諸葛亮心中轉了轉,道:“陛下,國賴長君,當立皇子。”


    劉辯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沒有說話。


    盧毓,司馬懿其實與諸葛亮的想法一樣,隻是猜不透劉辯的心思。


    諸皇子中,除了太子劉紹,其他都是庶出,以二殿下劉愈為長,而二殿下在爭奪東宮一事上,表現的也極其明顯。


    同樣的,其他幾個殿下,也沒有藏住心思,早已經在蠢蠢欲動,就等著太子死了。


    諸葛亮又道:“陛下,臣聽說,曆陽侯大破鮮卑,即將迴師。”


    劉辯嗯了一聲。


    諸葛亮稍稍沉吟,道:“陛下,大司馬年長,快要到朝廷設定的年限了。”


    不知道為什麽,劉辯忽的笑了一聲,道:“那幾個,都是朕的兒子,朕舍不得對他們太狠。但那把椅子,隻能坐一個屁股,都是受了委屈的人。”


    盧毓,司馬懿麵麵相覷,摸不著頭腦。


    陛下與這諸葛亮到底在說什麽?


    諸葛亮收住嘴,實則上,他也有些聽不懂這位陛下在說什麽了。


    他提及曆陽侯張遼,是想提醒身前的陛下,大司馬府也麵臨著‘改朝換代’。


    “孔明,收個徒弟吧。”


    劉辯笑容更多,拄著拐,向前走,道:“去洛陽後,跟丞相請教一下,怎麽當一個好老師。”


    諸葛亮,盧毓,趙雲麵麵相覷。


    收徒?收誰?


    盧毓心裏想了很多,這個諸葛亮有什麽特別?為什麽擢升的這麽快?


    倒是司馬懿,一直恭謹有加,少有言語。


    這麽多年以來,他一直是忠心耿耿,從不逾矩,朝野一致好評。


    在眾多人想來,當‘荀氏’致仕,‘潁川黨’離朝,那麽,司馬懿與盧毓,是未來丞相最有力的人選。


    “將何晏叫來。”


    心結稍稍解開一些,劉辯看向盧毓,微笑著道:“讓何晏來,對了,將皇後那個侄子也帶來。”


    皇後的侄子,蔡氏,也就是蔡邕的七女生的兒子嗎?不是才出生不到兩個月嗎?好像姓羊?


    “是。”盧毓道。


    司馬懿低著頭,目中若有所思。


    ‘潁川黨’要退去了,那位荀公的布置注定徒勞。


    隻是,在這新一輪的朝局變動中,我,會是什麽位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家功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色長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色長亭並收藏漢家功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