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語的心頭如同突然被堵上了一塊大石,沉重卻又透著些許欣慰——
她抬手摸了摸潘子韌的腦袋,嘴角輕輕勾起,誰說他傻了?
至少,他比這世上許多虛情假意、忘恩負義的人要好得多!
原本,她是打算報複潘禮的——
因為他不僅是算計她的性命換自己的富貴仕途,更讓她這些年付出的孺慕之情化為了一江流水。
說不恨,那是不可能的!
可現在,看在潘子韌的麵子上,這次她便放過潘禮,讓黑風山的事情劃上一個句號。
“我不會,咱們永遠都是兄妹。”潘景語看著他柔聲道。
潘子韌很好哄,尤其是對潘景語說的話深信不疑。所以,聽到潘景語說不會他的臉色瞬間就轉陰為晴了,乖乖地坐在潘景語旁邊吃起了點心。
潘景語看著他吃得像個乖巧的小孩子一樣,忍不住嘴角輕輕勾起,可眼睫垂下的暗影裏卻多了幾許惆悵——
對於潘家,她是可以說走就走的。
但潘子韌到底是個不一樣的存在,而且潘禮和郭氏一早就放棄他了,若是她離開了,潘子韌怎麽辦?
或許——
她該提早為潘子韌做一些準備。
潘子韌來了沒一會兒,老夫人院子裏的大丫鬟杜鵑就過來說老夫人讓潘景語去一趟鬆鶴院。
潘景語也不耽擱,告訴潘子韌讓他先迴去,隨後便帶著慧竹一起跟在杜鵑後麵往鬆鶴院去了。
汪嬤嬤就等在門口,見潘景語一行人走了過來,遂快步上前行了個禮,笑道:“大小姐,您來了!”
潘景語朝她身後的屋子看了一眼,問道:“老夫人現在方便見我麽?”
汪嬤嬤見她連祖母都不叫了,一閃而逝地蹙了一下眉頭,轉頭朝屋子裏通稟了一聲:“老夫人,大小姐來了。”
裏麵傳來一聲沉沉的低應聲,汪嬤嬤側開身子,讓潘景語走了進去。
屋子裏老夫人正閉著眼睛靠在太師椅上,手中轉動著佛珠,唇瓣輕輕蠕動著。
“見過老夫人。”潘景語屈膝行了個禮。
老夫人麵色未變,仿佛根本沒發現潘景語變了稱謂,她緩緩睜開眼,一臉和藹地笑著朝她招招手:“大丫頭,過來這邊坐下。”
潘景語也不推辭,移著步子走到老夫人的下首坐了下來。
見潘景語端坐在椅子上眉目之中帶著淡淡的疏離之色,老夫人知道她定是因為潘禮和郭氏的所作所為寒了心。
到底是年紀輕,喜怒形於色這才好辦,若是潘景語什麽表現都沒有還跟個沒事人似的,她才要擔憂她心思深沉、記恨在心。
可現在——
老夫人偏頭朝汪嬤嬤使了個眼色,汪嬤嬤會意,不一會兒就從內室裏捧出了一套極為好看的海棠滴翠頭麵出來。
老夫人笑著,直接開門見山道:“大丫頭,之前你爹娘做的事情多有不妥,你心裏生氣也是應當的。可咱們到底是一家人,哪來隔夜的仇?這套頭麵還是我當年的嫁妝,如今便送給你日後作添箱之用。”
潘景語臉色紅了紅,垂下眸子拒絕道:“無功不受祿,景語不敢拿。”
老夫人可沒錯過潘景語眼中剛剛那一閃而逝的驚豔之色,覺得她定是拉不下臉來,便嗔怪了一聲打趣道:“和祖母還有什麽客氣的?再者,祖母也沒說錯不是,你也到了嫁人的年紀了,到時候祖母肯定會親自給你置辦嫁妝!”
雖然從潘禮和郭氏的口中已經得知潘景語知道她是潘家養女的事情了,可這在老夫人看來都不是事兒,橫豎潘景語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難道還能離了潘家不成?
聽老夫人提起親事,潘景語像個嬌羞的小姑娘一樣麵帶赧色地笑了笑,也沒再開口拒絕,於是汪嬤嬤便將裝著頭麵的托盤遞到了慧竹手中。
潘景語站起身謝恩:“祖母言重了,爹爹也是身不由己,景語都曉得的。”
老夫人滿意地點點頭,黑風山這件事除了魏家並沒有外人知道,隻要眼下潘景語不記仇,這樁事兒就算是過去了。
日後,就算是潘景語真的有機會想要秋後算賬,到時候她手裏沒憑沒據的也要掂量掂量“人言可畏、恩將仇報”這幾個字,畢竟在別人眼裏,沒有他們潘家潘景語沒準早就不在人世了。
老夫人前些日子已經親自去了信給進京述職的小兒子潘祿,讓他私下托關係打聽一番十幾年前皇室貴族之中可有失蹤的女娃兒,想必翻了年就會有消息傳過來了。
要說起來,其實在早年間,老夫人的娘家路家也是京中有名的世家大族,隻是後來家道中落才嫁給了碌碌無為的潘老爺子。但是她從小是在京城的宅門貴圈裏長大的,看事情自然比郭氏這種偏遠地方出來的暴發戶要深遠得多——
郭氏那是沒見過真正的貴族,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才天真地想要讓潘淑儀李代桃僵,她當京城中那一個個人精都是傻子不成?
出了老夫人的院子之後,慧竹邊走邊看著手中的托盤,不禁皺著鼻子低聲道:“老夫人可真是舍得!”
潘景語隻偏頭瞥了一眼那套頭麵,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成色上佳,看起來的確是不菲之物,想來老夫人這次也是下了血本了!
誰不是在演戲呢?
老夫人自以為將她看透了,殊不知她的骨子裏藏著一個思想先進的靈魂,這些古人的標尺用在她身上根本就是毫無作用,那些看似能束縛住她的東西在她看來壓根就一文不值。
送上門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自從那日在於記酒館醉了一次之後,潘景語便決定給自己找後路了,現在手上正好缺銀子——
這套頭麵,怎麽著也能值個幾百兩吧!
自潘景語迴了潘府之後,潘禮就好像得了失憶症一樣,還和以前一樣對她,仿佛黑風山那件事根本就沒發生過一樣。而郭氏礙於老夫人,也沒找著機會暗中發難。
就這樣潘景語在潘府裏又過了一個平靜而又乏味的新年。
正月一過,久未露麵的於淩霄興衝衝地將她約了出去。
她抬手摸了摸潘子韌的腦袋,嘴角輕輕勾起,誰說他傻了?
至少,他比這世上許多虛情假意、忘恩負義的人要好得多!
原本,她是打算報複潘禮的——
因為他不僅是算計她的性命換自己的富貴仕途,更讓她這些年付出的孺慕之情化為了一江流水。
說不恨,那是不可能的!
可現在,看在潘子韌的麵子上,這次她便放過潘禮,讓黑風山的事情劃上一個句號。
“我不會,咱們永遠都是兄妹。”潘景語看著他柔聲道。
潘子韌很好哄,尤其是對潘景語說的話深信不疑。所以,聽到潘景語說不會他的臉色瞬間就轉陰為晴了,乖乖地坐在潘景語旁邊吃起了點心。
潘景語看著他吃得像個乖巧的小孩子一樣,忍不住嘴角輕輕勾起,可眼睫垂下的暗影裏卻多了幾許惆悵——
對於潘家,她是可以說走就走的。
但潘子韌到底是個不一樣的存在,而且潘禮和郭氏一早就放棄他了,若是她離開了,潘子韌怎麽辦?
或許——
她該提早為潘子韌做一些準備。
潘子韌來了沒一會兒,老夫人院子裏的大丫鬟杜鵑就過來說老夫人讓潘景語去一趟鬆鶴院。
潘景語也不耽擱,告訴潘子韌讓他先迴去,隨後便帶著慧竹一起跟在杜鵑後麵往鬆鶴院去了。
汪嬤嬤就等在門口,見潘景語一行人走了過來,遂快步上前行了個禮,笑道:“大小姐,您來了!”
潘景語朝她身後的屋子看了一眼,問道:“老夫人現在方便見我麽?”
汪嬤嬤見她連祖母都不叫了,一閃而逝地蹙了一下眉頭,轉頭朝屋子裏通稟了一聲:“老夫人,大小姐來了。”
裏麵傳來一聲沉沉的低應聲,汪嬤嬤側開身子,讓潘景語走了進去。
屋子裏老夫人正閉著眼睛靠在太師椅上,手中轉動著佛珠,唇瓣輕輕蠕動著。
“見過老夫人。”潘景語屈膝行了個禮。
老夫人麵色未變,仿佛根本沒發現潘景語變了稱謂,她緩緩睜開眼,一臉和藹地笑著朝她招招手:“大丫頭,過來這邊坐下。”
潘景語也不推辭,移著步子走到老夫人的下首坐了下來。
見潘景語端坐在椅子上眉目之中帶著淡淡的疏離之色,老夫人知道她定是因為潘禮和郭氏的所作所為寒了心。
到底是年紀輕,喜怒形於色這才好辦,若是潘景語什麽表現都沒有還跟個沒事人似的,她才要擔憂她心思深沉、記恨在心。
可現在——
老夫人偏頭朝汪嬤嬤使了個眼色,汪嬤嬤會意,不一會兒就從內室裏捧出了一套極為好看的海棠滴翠頭麵出來。
老夫人笑著,直接開門見山道:“大丫頭,之前你爹娘做的事情多有不妥,你心裏生氣也是應當的。可咱們到底是一家人,哪來隔夜的仇?這套頭麵還是我當年的嫁妝,如今便送給你日後作添箱之用。”
潘景語臉色紅了紅,垂下眸子拒絕道:“無功不受祿,景語不敢拿。”
老夫人可沒錯過潘景語眼中剛剛那一閃而逝的驚豔之色,覺得她定是拉不下臉來,便嗔怪了一聲打趣道:“和祖母還有什麽客氣的?再者,祖母也沒說錯不是,你也到了嫁人的年紀了,到時候祖母肯定會親自給你置辦嫁妝!”
雖然從潘禮和郭氏的口中已經得知潘景語知道她是潘家養女的事情了,可這在老夫人看來都不是事兒,橫豎潘景語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難道還能離了潘家不成?
聽老夫人提起親事,潘景語像個嬌羞的小姑娘一樣麵帶赧色地笑了笑,也沒再開口拒絕,於是汪嬤嬤便將裝著頭麵的托盤遞到了慧竹手中。
潘景語站起身謝恩:“祖母言重了,爹爹也是身不由己,景語都曉得的。”
老夫人滿意地點點頭,黑風山這件事除了魏家並沒有外人知道,隻要眼下潘景語不記仇,這樁事兒就算是過去了。
日後,就算是潘景語真的有機會想要秋後算賬,到時候她手裏沒憑沒據的也要掂量掂量“人言可畏、恩將仇報”這幾個字,畢竟在別人眼裏,沒有他們潘家潘景語沒準早就不在人世了。
老夫人前些日子已經親自去了信給進京述職的小兒子潘祿,讓他私下托關係打聽一番十幾年前皇室貴族之中可有失蹤的女娃兒,想必翻了年就會有消息傳過來了。
要說起來,其實在早年間,老夫人的娘家路家也是京中有名的世家大族,隻是後來家道中落才嫁給了碌碌無為的潘老爺子。但是她從小是在京城的宅門貴圈裏長大的,看事情自然比郭氏這種偏遠地方出來的暴發戶要深遠得多——
郭氏那是沒見過真正的貴族,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這才天真地想要讓潘淑儀李代桃僵,她當京城中那一個個人精都是傻子不成?
出了老夫人的院子之後,慧竹邊走邊看著手中的托盤,不禁皺著鼻子低聲道:“老夫人可真是舍得!”
潘景語隻偏頭瞥了一眼那套頭麵,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成色上佳,看起來的確是不菲之物,想來老夫人這次也是下了血本了!
誰不是在演戲呢?
老夫人自以為將她看透了,殊不知她的骨子裏藏著一個思想先進的靈魂,這些古人的標尺用在她身上根本就是毫無作用,那些看似能束縛住她的東西在她看來壓根就一文不值。
送上門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自從那日在於記酒館醉了一次之後,潘景語便決定給自己找後路了,現在手上正好缺銀子——
這套頭麵,怎麽著也能值個幾百兩吧!
自潘景語迴了潘府之後,潘禮就好像得了失憶症一樣,還和以前一樣對她,仿佛黑風山那件事根本就沒發生過一樣。而郭氏礙於老夫人,也沒找著機會暗中發難。
就這樣潘景語在潘府裏又過了一個平靜而又乏味的新年。
正月一過,久未露麵的於淩霄興衝衝地將她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