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去張禮珍攤位上吃飯
重生九零:想當個富二代不過分吧 作者:靜水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是桌子,其實也就是幾塊大一些的長條形木板放在凳子上,搭建的簡易桌子。
還是很簡陋的,但大家也不在意。
張禮珍攤位上也有幾桌人在吃飯了,粗略一看也有十多人了。
後麵開始陸陸續續有工地上的工人出來吃飯了。
看這生意應該還是不錯的。
“忙的過來,忙的過來。三爸,嚐嚐我這手藝如何,到時給點建議哈。”
張禮珍手上的動作也沒停,在給羅文打菜,分量足足的。
菜的種類還是比較多的,有蒜苗炒迴鍋肉,涼拌豬頭肉,土豆燒雞,筍子燒鴨,番茄炒蛋,熗炒蓮白,幹煸四季豆,炒小白菜。
都是些家常菜,每天也沒什麽固定的菜品,家裏的地裏有啥菜,第二天就做啥菜。
這些菜做好後裝在大盆裏的,要吃什麽,直接舀就行了。
旁邊還有一個大鐵鍋,裏麵是煮好的豆花。豆花飯也是很受歡迎的。
“好,你做菜的手藝本來就好,肯定沒得說。”羅文準備掏錢遞給張禮珍。
之前大家還在農村幫人修房子的時候,三家人每天中午輪流做飯,後來項目越來越多了,工地也更分散了。
中午吃飯就是自己解決了。
現在張禮珍在這裏擺地攤賣飯,羅國貴和羅國軍來吃飯也是給了錢的,隻不過是包月。
每個月象征性的給了30塊錢。
本來羅月華兩口子是不收這錢的,但兩人作為長輩哪有占小輩便宜的道理。
最後拗不過,張禮珍每人收了30塊錢。再多的錢她就不肯收了。
用張禮珍的話說就是都是自家人,吃點素菜收什麽錢呀。
而且自從張禮珍出來做生意以後,婆婆吳淑芬每天還要幫張禮珍帶娃,自家一分錢沒給,公公婆婆也沒說什麽。
所以公公給的飯錢,張禮珍也不願意多收。
當然既然張禮珍不願意多收錢,那吳友芳借著偶爾下來一趟的名義,也會給各家帶點自家的土特產。
比如之前家裏核桃大豐收,就每家人送了一口袋核桃,每袋估計還是有幾十斤重。
又給張禮珍家帶了些幹蘑菇,美其名曰給娃娃燉雞湯,補身體。
這些幹蘑菇都是,吳友芳去山上撿的蘑菇,拿迴來曬幹的,數量也不多。
羅文想著張禮珍一個人做生意也不容易,
這價錢又收的便宜,本來賺的也不多。
自己一個長輩,來吃白食,也說不過去呀。
於是就想著給錢。
張禮珍見羅文準備掏錢連忙製止,半開玩笑的說:“三爸,你老人家好不容易來我這小攤攤上捧場,哪裏能收錢呀。
你快收迴去。”
這話說的羅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實羅文也就是輩分大些而已。
幾個侄兒侄女從小就這樣喊自己為三爸喊習慣了,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好意思。
但這侄媳婦也一點淡然的喊自己三爸,說明人家是真把自己當一家人呀。
羅葉:爸,你有啥不好意思的,我那侄兒侄女喊我姑姑,我都淡定的很。
“你這不收錢,我天天來免費吃,我也不好意思呀。”羅文說的是實話。
“三弟,盡管吃,天天來吃都行。
你大侄子侄媳婦一家人還少了你一口吃食嗎?”
羅國貴製止了羅文:“走走,趕緊的,不然等會兒人多了沒位置了。”
“就是,三爸,聽咱爸的,你隨便吃,管飽。”張禮珍是真心不計較這幾塊錢的飯錢。
要不是三爸家拉著自家公公一家人幫人修房子,自己家哪有現在的好日子呀。
自己娘家弟弟現在也是自家公司裏麵的正式員工了,每個月不管有沒有活,都是固定時間發工資,
年底的時候還會發點獎金,比以前那種工地上幹一天有一天工錢的生活好多了。
以前有時候下雨天,工地上停工,沒活幹就是沒有工錢的。
一個月幹了30天才有30天的工錢。
如果有事,或者雨季,遇到下雨天多的時候,停工了,那這個月的工錢就很少了。
要是以前,誰敢想現在的好日子呀,不說自己現在也能去讀夜校了,就是城裏買房這件事,你敢想嗎?
所以張禮珍對現在的生活還是很滿足的,對婆家人也是相當的好。
“那謝謝呀。”
“客氣啥,不夠吃的話,自己動手添哦。來,嚐嚐這豆花,嫩的很,很下飯。”
現在正是中午吃飯時間,有三三兩兩的人來吃飯了,張禮珍也忙了起來。
給兩人舀好豆花後,就去忙活了。
等兩兄弟都把飯吃完了,羅國軍才騎著自行車過來。
沒辦法羅國軍所在的工地離這裏有點遠。
等羅國軍吃完飯,下午羅文又去了羅國軍所在工地。
羅國軍現在一心撲在事業上,天天在工地待著,晚上就迴城裏買的房子裏麵居住。
羅國軍買的房子跟羅文家買的差不多,都是二層樓的臨街老房子。
離羅文家買的房子比較近,都在同一條街上。
平時就羅國軍和羅月雲兩父子住,吳友芳依然在老家,畢竟家裏還有十多頭牛呢。
說到羅國軍家老兒子羅月雲,還真的成老兒子了,反正年年催婚都沒啥效果。
羅國軍老兩口現在心態也放平了,隨緣吧,
反正家裏也有錢了,兒子不想結婚就不結吧,反正著急也沒啥用。
以前家裏經濟條件在村裏也還算可以,但羅月雲那懶漢的形象深入人心,吳友芳生怕兒子沒人要,打光棍,天天催。
但現在家裏是真有錢了,不說多有錢,至少在村裏還算有錢吧。
老兒子也變的勤快了,能賺錢了。
關鍵是收拾收拾自己,出門一看還是像模像樣的,
就那外在形象,忽悠忽悠小姑娘完全沒問題。
所以吳友芳也沒那麽愁了。
羅國軍老家沒修新樓房,就把原有的小青瓦房裝修了下,再把院子重新弄了下。
反正家裏就三個人,小青瓦房本來就大,那麽大的房子根本住不過來。
再加上市裏買房後,現在就剩下吳友芳一個人在家裏住了。
吳友芳之前提議說還是在農村修個樓房,也好看些。
還是很簡陋的,但大家也不在意。
張禮珍攤位上也有幾桌人在吃飯了,粗略一看也有十多人了。
後麵開始陸陸續續有工地上的工人出來吃飯了。
看這生意應該還是不錯的。
“忙的過來,忙的過來。三爸,嚐嚐我這手藝如何,到時給點建議哈。”
張禮珍手上的動作也沒停,在給羅文打菜,分量足足的。
菜的種類還是比較多的,有蒜苗炒迴鍋肉,涼拌豬頭肉,土豆燒雞,筍子燒鴨,番茄炒蛋,熗炒蓮白,幹煸四季豆,炒小白菜。
都是些家常菜,每天也沒什麽固定的菜品,家裏的地裏有啥菜,第二天就做啥菜。
這些菜做好後裝在大盆裏的,要吃什麽,直接舀就行了。
旁邊還有一個大鐵鍋,裏麵是煮好的豆花。豆花飯也是很受歡迎的。
“好,你做菜的手藝本來就好,肯定沒得說。”羅文準備掏錢遞給張禮珍。
之前大家還在農村幫人修房子的時候,三家人每天中午輪流做飯,後來項目越來越多了,工地也更分散了。
中午吃飯就是自己解決了。
現在張禮珍在這裏擺地攤賣飯,羅國貴和羅國軍來吃飯也是給了錢的,隻不過是包月。
每個月象征性的給了30塊錢。
本來羅月華兩口子是不收這錢的,但兩人作為長輩哪有占小輩便宜的道理。
最後拗不過,張禮珍每人收了30塊錢。再多的錢她就不肯收了。
用張禮珍的話說就是都是自家人,吃點素菜收什麽錢呀。
而且自從張禮珍出來做生意以後,婆婆吳淑芬每天還要幫張禮珍帶娃,自家一分錢沒給,公公婆婆也沒說什麽。
所以公公給的飯錢,張禮珍也不願意多收。
當然既然張禮珍不願意多收錢,那吳友芳借著偶爾下來一趟的名義,也會給各家帶點自家的土特產。
比如之前家裏核桃大豐收,就每家人送了一口袋核桃,每袋估計還是有幾十斤重。
又給張禮珍家帶了些幹蘑菇,美其名曰給娃娃燉雞湯,補身體。
這些幹蘑菇都是,吳友芳去山上撿的蘑菇,拿迴來曬幹的,數量也不多。
羅文想著張禮珍一個人做生意也不容易,
這價錢又收的便宜,本來賺的也不多。
自己一個長輩,來吃白食,也說不過去呀。
於是就想著給錢。
張禮珍見羅文準備掏錢連忙製止,半開玩笑的說:“三爸,你老人家好不容易來我這小攤攤上捧場,哪裏能收錢呀。
你快收迴去。”
這話說的羅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實羅文也就是輩分大些而已。
幾個侄兒侄女從小就這樣喊自己為三爸喊習慣了,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好意思。
但這侄媳婦也一點淡然的喊自己三爸,說明人家是真把自己當一家人呀。
羅葉:爸,你有啥不好意思的,我那侄兒侄女喊我姑姑,我都淡定的很。
“你這不收錢,我天天來免費吃,我也不好意思呀。”羅文說的是實話。
“三弟,盡管吃,天天來吃都行。
你大侄子侄媳婦一家人還少了你一口吃食嗎?”
羅國貴製止了羅文:“走走,趕緊的,不然等會兒人多了沒位置了。”
“就是,三爸,聽咱爸的,你隨便吃,管飽。”張禮珍是真心不計較這幾塊錢的飯錢。
要不是三爸家拉著自家公公一家人幫人修房子,自己家哪有現在的好日子呀。
自己娘家弟弟現在也是自家公司裏麵的正式員工了,每個月不管有沒有活,都是固定時間發工資,
年底的時候還會發點獎金,比以前那種工地上幹一天有一天工錢的生活好多了。
以前有時候下雨天,工地上停工,沒活幹就是沒有工錢的。
一個月幹了30天才有30天的工錢。
如果有事,或者雨季,遇到下雨天多的時候,停工了,那這個月的工錢就很少了。
要是以前,誰敢想現在的好日子呀,不說自己現在也能去讀夜校了,就是城裏買房這件事,你敢想嗎?
所以張禮珍對現在的生活還是很滿足的,對婆家人也是相當的好。
“那謝謝呀。”
“客氣啥,不夠吃的話,自己動手添哦。來,嚐嚐這豆花,嫩的很,很下飯。”
現在正是中午吃飯時間,有三三兩兩的人來吃飯了,張禮珍也忙了起來。
給兩人舀好豆花後,就去忙活了。
等兩兄弟都把飯吃完了,羅國軍才騎著自行車過來。
沒辦法羅國軍所在的工地離這裏有點遠。
等羅國軍吃完飯,下午羅文又去了羅國軍所在工地。
羅國軍現在一心撲在事業上,天天在工地待著,晚上就迴城裏買的房子裏麵居住。
羅國軍買的房子跟羅文家買的差不多,都是二層樓的臨街老房子。
離羅文家買的房子比較近,都在同一條街上。
平時就羅國軍和羅月雲兩父子住,吳友芳依然在老家,畢竟家裏還有十多頭牛呢。
說到羅國軍家老兒子羅月雲,還真的成老兒子了,反正年年催婚都沒啥效果。
羅國軍老兩口現在心態也放平了,隨緣吧,
反正家裏也有錢了,兒子不想結婚就不結吧,反正著急也沒啥用。
以前家裏經濟條件在村裏也還算可以,但羅月雲那懶漢的形象深入人心,吳友芳生怕兒子沒人要,打光棍,天天催。
但現在家裏是真有錢了,不說多有錢,至少在村裏還算有錢吧。
老兒子也變的勤快了,能賺錢了。
關鍵是收拾收拾自己,出門一看還是像模像樣的,
就那外在形象,忽悠忽悠小姑娘完全沒問題。
所以吳友芳也沒那麽愁了。
羅國軍老家沒修新樓房,就把原有的小青瓦房裝修了下,再把院子重新弄了下。
反正家裏就三個人,小青瓦房本來就大,那麽大的房子根本住不過來。
再加上市裏買房後,現在就剩下吳友芳一個人在家裏住了。
吳友芳之前提議說還是在農村修個樓房,也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