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火鍋大圓桌
重生九零:想當個富二代不過分吧 作者:靜水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的,這樹苗,都種了兩年多了,買的時候樹苗就已經不小了,去年結了些果子,但數量少,今年結的多些。
喜歡吃的話,地裏還有,迴去的時候給你們都裝些帶迴去,嚐嚐鮮。”反正有50多棵柑橘樹,雖然每棵都結的不多,但一家分點嚐嚐鮮還是有的。
“算了,樹苗小,你們也沒多少,等開春了,我來剪些枝椏迴去嫁接。”羅國軍覺得自家地裏的幾棵柑橘樹,可以鋸掉一棵,嫁接些新品種來嚐嚐看。反正都是種來自家吃的。
“行呀,到時你來剪嘛,反正多。我還種了些其他品種的柑橘,隻是不是這個季節成熟的。
還有一些蜜桔樹,最早的蜜桔8月份底就可以吃,到時每種都弄點迴去。”羅文給羅國軍說著家裏的柑橘樹。
羅文見這麽多人來做客,索性直接吃火鍋吧。之前本來想做些燒菜,燉菜的,但又想著男人們要喝酒,桌上的菜吃久了就有些冷了,想著這樣吃著暖和些。
本來羅文想把桌子安排在堂屋的,結果羅月雲說要不在院子裏吃吧,在院子裏吃,正好曬太陽暖和。
羅葉家這邊沒有羅葉外婆家那邊山上冷,溫度都升高了幾度,盡管還是有些冷,但今天正好出太陽了,在院子裏吃也行。
羅文平時在家的時候用木頭做了兩張圓桌,盡管手藝不好,但勉強能用。
說是圓桌,其實就是用很多塊木板拚接成了圓形,結果圓形就算了,中間還有個圓洞。實際上就是個圓木板,隻是中間有個圓洞。
本來大家看著羅文搬出這醜陋的東西,還有些奇怪。主要是圓桌表麵也沒刷個漆,看上去就跟補丁一樣,一塊一塊的。
就見羅文把爐子搬到院子裏,再在爐子旁邊放了三根板凳,呈三角形,直接把那個圓木板放在了板凳上。
正好圓木板中間的洞的位置就對準了爐子。又把鍋放在上麵,一個簡易版的火鍋大圓桌就成型了。
羅月雲:“三爸,你真是個人才呀。這桌子有創意呀。”
“嘿嘿,我自己沒事的時候做的桌子,有些簡陋,別笑話就行了。”羅文說著還有些不好意思。
大家一個個的來圍觀這個桌子。
“雖然手藝差了些,不過做的很不錯。到時再弄個桌麵就好看了。”吳書華給了肯定。
“確實,拚接的地方拚接的很好,這麽多木板,拚接也費勁。”吳竹安用手摸了下桌麵,打磨的也光滑。
“老三,你怎麽想到做個圓桌,不做個方桌的。”羅國貴覺得做個圓桌切掉的地方很費木頭,主要是做起來也費勁。
“這不是想著圓桌大家擠一擠可以坐更多的人嗎?方桌隻能坐八個人。家裏有個方桌,人少的時候就坐那。想著人多了坐個大圓桌也方便。”羅文確實是這樣想的。
假如家裏來個11,12個人,圓桌擠一擠就可以大家一起坐下吃飯,但方桌擠不了呀,注定有人坐著角邊,不方便。
“確實是這個理。”羅國軍也認同。
爐子裏麵是燒的蜂窩煤,每個爐子需要三塊蜂窩煤就夠了。
正好羅葉奶奶家也有一個爐子,就借來用用。李清一家4口人,羅國軍一家3口人,羅國貴一家4口人,羅葉外公和大舅舅家6口人,再加上羅文一家5口人。正好圍坐兩個爐子,也不會顯得擁擠。
大家看著這新奇的桌子,雖然是有些簡陋,但大家也不嫌棄。
其實羅文家裏三個人吃飯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圍坐在火爐旁吃的,煮一鍋湯菜,煮著吃暖和,菜不夠了,再丟一些進去煮著吃就行。不過平時爐子裏燒的是平時燒火做飯留下的木炭。
羅文一早就去買了兩條魚,是活魚,買迴來養著,想吃隨時殺。現在正好殺來吃了。還買了一些牛肉和一些牛下水和一些菌類。牛下水就是一些牛的內髒,比如毛肚、黃喉、牛肝等。
羅葉姑婆那邊所在的村子是殺牛村,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都殺牛賣牛肉,內髒不值錢,鎮上這些也賣的便宜。
但羅文買了一些迴來,本來計劃著中午做個冒菜,讓老丈人一家嚐嚐毛肚。現在人多,用來燙火鍋挺好吃的。
家裏還殺了兩隻大公雞,每隻都有七八斤重。一隻雞拿來涼拌,一隻雞燒了一大鍋雞湯。
還煮了一些臘肉和香腸,這樣就算男人們喝酒吃著時間長了冷了,也可以放在鍋裏燙燙。
還殺了一隻兔子,反正自己養了,也讓大家嚐嚐。兔子切成小丁,過了下油,再用幹辣椒和幹花椒混著一些香料炒製的,用後來的話說就叫冷吃兔。
菜籽油是自家種的油菜籽榨的油,盡管油放的多些,也不會心疼。
家裏平時炒菜都是用的菜籽油加豬油一起混合炒,也許是各地做菜習慣吧。反正這邊就喜歡這樣做菜,覺得這樣炒出來的菜香。也或許是這年代大家吃葷腥吃得少,比較饞吧。
鍋裏炒了麻辣味的火鍋底料,把熬製好的火鍋底料加入剛煮好的雞湯和雞肉塊,分裝在爐子上的小鍋裏,煮著,再燙著其他菜就可以吃了。
一些豌豆尖、折耳根、小白菜都是家裏自己種的,新鮮菜,這個季節吃正合適。還有一些豆腐和街上買的一些平菇和金針菇也可以燙著吃。
一些大家冬天經常吃的菜,就沒有弄了,比如土豆、白蘿卜、胡蘿卜、青菜頭、兒菜。反正家家戶戶都有,大家每天都吃這些菜。
雖然菜看著準備的多,其實這個年代的人都能吃,而且大家都是青壯年,準備了少了還怕不夠吃。
大家一起幫忙摘菜洗菜,燒火做飯,很快就準備好了。
“準備開飯了,大家自己打調味料呀,調味料在桌上,喜歡吃什麽口味就自己調。還有切好的折耳根和香菜也在那。”羅文招唿眾人在旁邊的矮桌上打調味料,這張矮桌就是平時羅葉一家三口吃飯的那張桌子。
喜歡吃的話,地裏還有,迴去的時候給你們都裝些帶迴去,嚐嚐鮮。”反正有50多棵柑橘樹,雖然每棵都結的不多,但一家分點嚐嚐鮮還是有的。
“算了,樹苗小,你們也沒多少,等開春了,我來剪些枝椏迴去嫁接。”羅國軍覺得自家地裏的幾棵柑橘樹,可以鋸掉一棵,嫁接些新品種來嚐嚐看。反正都是種來自家吃的。
“行呀,到時你來剪嘛,反正多。我還種了些其他品種的柑橘,隻是不是這個季節成熟的。
還有一些蜜桔樹,最早的蜜桔8月份底就可以吃,到時每種都弄點迴去。”羅文給羅國軍說著家裏的柑橘樹。
羅文見這麽多人來做客,索性直接吃火鍋吧。之前本來想做些燒菜,燉菜的,但又想著男人們要喝酒,桌上的菜吃久了就有些冷了,想著這樣吃著暖和些。
本來羅文想把桌子安排在堂屋的,結果羅月雲說要不在院子裏吃吧,在院子裏吃,正好曬太陽暖和。
羅葉家這邊沒有羅葉外婆家那邊山上冷,溫度都升高了幾度,盡管還是有些冷,但今天正好出太陽了,在院子裏吃也行。
羅文平時在家的時候用木頭做了兩張圓桌,盡管手藝不好,但勉強能用。
說是圓桌,其實就是用很多塊木板拚接成了圓形,結果圓形就算了,中間還有個圓洞。實際上就是個圓木板,隻是中間有個圓洞。
本來大家看著羅文搬出這醜陋的東西,還有些奇怪。主要是圓桌表麵也沒刷個漆,看上去就跟補丁一樣,一塊一塊的。
就見羅文把爐子搬到院子裏,再在爐子旁邊放了三根板凳,呈三角形,直接把那個圓木板放在了板凳上。
正好圓木板中間的洞的位置就對準了爐子。又把鍋放在上麵,一個簡易版的火鍋大圓桌就成型了。
羅月雲:“三爸,你真是個人才呀。這桌子有創意呀。”
“嘿嘿,我自己沒事的時候做的桌子,有些簡陋,別笑話就行了。”羅文說著還有些不好意思。
大家一個個的來圍觀這個桌子。
“雖然手藝差了些,不過做的很不錯。到時再弄個桌麵就好看了。”吳書華給了肯定。
“確實,拚接的地方拚接的很好,這麽多木板,拚接也費勁。”吳竹安用手摸了下桌麵,打磨的也光滑。
“老三,你怎麽想到做個圓桌,不做個方桌的。”羅國貴覺得做個圓桌切掉的地方很費木頭,主要是做起來也費勁。
“這不是想著圓桌大家擠一擠可以坐更多的人嗎?方桌隻能坐八個人。家裏有個方桌,人少的時候就坐那。想著人多了坐個大圓桌也方便。”羅文確實是這樣想的。
假如家裏來個11,12個人,圓桌擠一擠就可以大家一起坐下吃飯,但方桌擠不了呀,注定有人坐著角邊,不方便。
“確實是這個理。”羅國軍也認同。
爐子裏麵是燒的蜂窩煤,每個爐子需要三塊蜂窩煤就夠了。
正好羅葉奶奶家也有一個爐子,就借來用用。李清一家4口人,羅國軍一家3口人,羅國貴一家4口人,羅葉外公和大舅舅家6口人,再加上羅文一家5口人。正好圍坐兩個爐子,也不會顯得擁擠。
大家看著這新奇的桌子,雖然是有些簡陋,但大家也不嫌棄。
其實羅文家裏三個人吃飯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圍坐在火爐旁吃的,煮一鍋湯菜,煮著吃暖和,菜不夠了,再丟一些進去煮著吃就行。不過平時爐子裏燒的是平時燒火做飯留下的木炭。
羅文一早就去買了兩條魚,是活魚,買迴來養著,想吃隨時殺。現在正好殺來吃了。還買了一些牛肉和一些牛下水和一些菌類。牛下水就是一些牛的內髒,比如毛肚、黃喉、牛肝等。
羅葉姑婆那邊所在的村子是殺牛村,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都殺牛賣牛肉,內髒不值錢,鎮上這些也賣的便宜。
但羅文買了一些迴來,本來計劃著中午做個冒菜,讓老丈人一家嚐嚐毛肚。現在人多,用來燙火鍋挺好吃的。
家裏還殺了兩隻大公雞,每隻都有七八斤重。一隻雞拿來涼拌,一隻雞燒了一大鍋雞湯。
還煮了一些臘肉和香腸,這樣就算男人們喝酒吃著時間長了冷了,也可以放在鍋裏燙燙。
還殺了一隻兔子,反正自己養了,也讓大家嚐嚐。兔子切成小丁,過了下油,再用幹辣椒和幹花椒混著一些香料炒製的,用後來的話說就叫冷吃兔。
菜籽油是自家種的油菜籽榨的油,盡管油放的多些,也不會心疼。
家裏平時炒菜都是用的菜籽油加豬油一起混合炒,也許是各地做菜習慣吧。反正這邊就喜歡這樣做菜,覺得這樣炒出來的菜香。也或許是這年代大家吃葷腥吃得少,比較饞吧。
鍋裏炒了麻辣味的火鍋底料,把熬製好的火鍋底料加入剛煮好的雞湯和雞肉塊,分裝在爐子上的小鍋裏,煮著,再燙著其他菜就可以吃了。
一些豌豆尖、折耳根、小白菜都是家裏自己種的,新鮮菜,這個季節吃正合適。還有一些豆腐和街上買的一些平菇和金針菇也可以燙著吃。
一些大家冬天經常吃的菜,就沒有弄了,比如土豆、白蘿卜、胡蘿卜、青菜頭、兒菜。反正家家戶戶都有,大家每天都吃這些菜。
雖然菜看著準備的多,其實這個年代的人都能吃,而且大家都是青壯年,準備了少了還怕不夠吃。
大家一起幫忙摘菜洗菜,燒火做飯,很快就準備好了。
“準備開飯了,大家自己打調味料呀,調味料在桌上,喜歡吃什麽口味就自己調。還有切好的折耳根和香菜也在那。”羅文招唿眾人在旁邊的矮桌上打調味料,這張矮桌就是平時羅葉一家三口吃飯的那張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