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迴九零年
重生九零:想當個富二代不過分吧 作者:靜水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睜眼一片漆黑,這時聽著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說:“寶寶,你要乖乖的哦,在媽媽肚子裏不要鬧騰,等媽媽把這一背篼豬草背迴去了,你再玩。”
聽著這有些熟悉的場景,羅葉想起來了,這是媽媽經常提在嘴巴的事情,說自己生孩子前發動的那天,還背了一背篼豬草迴家。
然後才讓羅葉爸爸和大姑爺還有羅葉的二爺他們用滑杆抬著自己,一行人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了鎮上的醫院待產。
結果醫院的醫生檢查後說胎位不正,生不下來,叫他們連夜送往市裏的醫院。
於是一行人又抬著媽媽走路去了市裏醫院。
一去醫院遇到一個女護士,那個護士是村裏李書記的學生,聽說媽媽他們跟李老師是同一個村的,連忙給自己辦理了住院手續。還幫忙去找醫生來接生。
李書記當時幹著兩份工作,一邊是村裏的書記,一邊是鎮上的老師。
他和妻子第一胎生了個女兒。那時候計劃生育很嚴格,不允許生二胎。但他們兩口子想要個兒子,於是生了二胎。
當時村裏的婦女主任也就是羅葉爸爸的幹媽,上門跟他講過利害關係,如果生了二胎就沒有工作了。
結果李書記還是堅持,於是李書記在鎮上教書的那份工作就沒有了,不過照樣還是村裏的書記。
結果二胎生下來仍然是個女兒。兩人仿佛認命了,也沒再想著生三胎了。
而這個護士正好當年讀書時是李書記的學生。
媽媽就這樣疼了兩天,最後自己終於出生了。
每每媽媽提起來就一陣唏噓,說到最後醫生說時間太長了如果生不下來就需要剖宮產了。
那時家裏沒有錢,生孩子的錢都是跟你舅公舅婆家的大表叔借的。
當時借了兩百塊錢,後來還是家裏養的豬賣了才還上這筆錢的。
但最後錢還是花完了,最後快出院的時候都還差醫院17塊4毛錢,但實在是沒錢了。
家裏四年前爺爺得了胃癌,醫治了很多錢,但還是去世了,為此家裏欠了很多錢。
至今都還沒還清。
最後爸爸和媽媽帶著孩子偷偷跑出了醫院。連出院手續都沒辦法辦理。
沒錢坐車迴家,在走路迴去的路上遇到隔壁村的人趕著牛車,就坐著人家的牛車才帶著繈褓中的自己迴家了。
想到這場景,每次媽媽聊天中都談到自己還欠那家醫院17塊4毛錢。
說著還很感激當年的那個護士。多年後那個護士已經成了婦產科的主任醫師了。
想起這些,羅葉趕緊摸了摸自己的雙手,果然自己變成嬰兒了,還是在肚子裏。
於是不敢再動了,讓媽媽少受些苦。
—————————————————
“寶寶真乖”,媽媽說著,一邊背著背篼往迴走。
一迴到家媽媽趕緊喊羅葉的奶奶:“嬸子,我要生了,快去把羅文叫迴來。”
家裏一位老婦人趕緊一瘸一拐喊老四:“老四,快去廠裏把你三哥叫迴來,你嫂子要生了,再去請你二堂哥,和大姐夫來。”
一瘸一拐的男子連忙答應著跑去喊人了。
羅葉的爸爸在村子裏的水泥廠裏麵上班。水泥廠是鎮上出資合辦的。水泥廠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最終在羅葉讀初中的時候,由於經營不善,鎮上領導把這水泥廠賣給了外地來的老板,最終羅葉爸爸下崗了,不過還是補償了一筆失業金。
直到羅葉重生之前,這水泥廠都還在,因為水泥廠所在的那片區域,包括羅葉家所在的幾個村子所在的地方,都變成了工業集中區,修起了大片的廠房。
羅葉的家在西南地區,距離省城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的一個小城市下的一個小鎮下的一個普通小村子。
同樣是90年代,條件發達的農村已經家家戶戶在開小汽車了,而羅葉所生活的地方連每家每戶有輛自行車都是很好了。
但相比於其他更落後的地方,這裏也算是西南地區千千萬萬個小村子中的一個而已。
一睜眼,看到這環境,大家都一樣,也不存在差距。因為都窮,所以生活的也算滿足。
小村子走路到市裏要一個多小時,走路到鎮上要半個小時。
說話的這個老婦人是自己的奶奶楊素素,生了兩子兩女。
老大老二是女兒,老三老四是兒子。
老大是個閨女,叫羅春秀,已經去世。大女婿是本村人,叫李清。
老二也是個閨女,叫羅青秀,十多歲的時候被奶奶的親妹妹拐賣到了外省。
老三是個兒子,叫羅文,也就是羅葉的爸爸。今年23歲,羅葉媽媽叫吳書容比爸爸大兩歲,今年25歲。
老四也是個兒子,叫羅明,小時候因得病,沒能救治好,導致其中一條腿走路時有些顛簸。走路時還是很明顯的。
奶奶的大女兒也就是羅葉的大姑叫羅春秀,嫁到了同村一個有七個兒子的家庭。
羅春秀的丈夫是家中長子,按理說這樣的家庭負擔大,誰會把自家閨女嫁到他家。這不是把自己的女兒往火坑裏推嗎。
可奶奶年輕時生病後腿一瘸一拐,雖然平時不需要依靠拐杖走路,但幹不了活,家裏就靠爺爺一個人養家。
再加上爺爺比奶奶大十多歲,平時也都讓著奶奶,就沒讓她幹活了。
爺爺年輕時曾經是村裏的財務,後來自己買下了村裏的廢棄窯子,自己找了兩個人一起燒製磚瓦售賣,所以一家人生活還算過得去。
爺爺也是想著家裏也算過得去就縱容著奶奶了。
爺爺在世時家裏日子不說有多好,還算勉強過的下去。
盡管爺爺生病後還是在積極治療,但爺爺被病痛折磨了幾年後還是去世了。
期間給爺爺治病,家裏把之前的積蓄都用光了,還欠了很多錢。
奶奶很多年沒幹活,這些年又被爺爺縱容著,還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奶奶也習慣不了這突如其來的生活落差感,家裏沒錢了就去借,以至於外債越來越高。
索性親戚們還是願意幫襯一把。
家裏頂梁柱倒下了,但家裏還有四個孩子要養。為了減輕家裏負擔,正好奶奶大女兒也到了適婚年齡。
聽著這有些熟悉的場景,羅葉想起來了,這是媽媽經常提在嘴巴的事情,說自己生孩子前發動的那天,還背了一背篼豬草迴家。
然後才讓羅葉爸爸和大姑爺還有羅葉的二爺他們用滑杆抬著自己,一行人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了鎮上的醫院待產。
結果醫院的醫生檢查後說胎位不正,生不下來,叫他們連夜送往市裏的醫院。
於是一行人又抬著媽媽走路去了市裏醫院。
一去醫院遇到一個女護士,那個護士是村裏李書記的學生,聽說媽媽他們跟李老師是同一個村的,連忙給自己辦理了住院手續。還幫忙去找醫生來接生。
李書記當時幹著兩份工作,一邊是村裏的書記,一邊是鎮上的老師。
他和妻子第一胎生了個女兒。那時候計劃生育很嚴格,不允許生二胎。但他們兩口子想要個兒子,於是生了二胎。
當時村裏的婦女主任也就是羅葉爸爸的幹媽,上門跟他講過利害關係,如果生了二胎就沒有工作了。
結果李書記還是堅持,於是李書記在鎮上教書的那份工作就沒有了,不過照樣還是村裏的書記。
結果二胎生下來仍然是個女兒。兩人仿佛認命了,也沒再想著生三胎了。
而這個護士正好當年讀書時是李書記的學生。
媽媽就這樣疼了兩天,最後自己終於出生了。
每每媽媽提起來就一陣唏噓,說到最後醫生說時間太長了如果生不下來就需要剖宮產了。
那時家裏沒有錢,生孩子的錢都是跟你舅公舅婆家的大表叔借的。
當時借了兩百塊錢,後來還是家裏養的豬賣了才還上這筆錢的。
但最後錢還是花完了,最後快出院的時候都還差醫院17塊4毛錢,但實在是沒錢了。
家裏四年前爺爺得了胃癌,醫治了很多錢,但還是去世了,為此家裏欠了很多錢。
至今都還沒還清。
最後爸爸和媽媽帶著孩子偷偷跑出了醫院。連出院手續都沒辦法辦理。
沒錢坐車迴家,在走路迴去的路上遇到隔壁村的人趕著牛車,就坐著人家的牛車才帶著繈褓中的自己迴家了。
想到這場景,每次媽媽聊天中都談到自己還欠那家醫院17塊4毛錢。
說著還很感激當年的那個護士。多年後那個護士已經成了婦產科的主任醫師了。
想起這些,羅葉趕緊摸了摸自己的雙手,果然自己變成嬰兒了,還是在肚子裏。
於是不敢再動了,讓媽媽少受些苦。
—————————————————
“寶寶真乖”,媽媽說著,一邊背著背篼往迴走。
一迴到家媽媽趕緊喊羅葉的奶奶:“嬸子,我要生了,快去把羅文叫迴來。”
家裏一位老婦人趕緊一瘸一拐喊老四:“老四,快去廠裏把你三哥叫迴來,你嫂子要生了,再去請你二堂哥,和大姐夫來。”
一瘸一拐的男子連忙答應著跑去喊人了。
羅葉的爸爸在村子裏的水泥廠裏麵上班。水泥廠是鎮上出資合辦的。水泥廠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最終在羅葉讀初中的時候,由於經營不善,鎮上領導把這水泥廠賣給了外地來的老板,最終羅葉爸爸下崗了,不過還是補償了一筆失業金。
直到羅葉重生之前,這水泥廠都還在,因為水泥廠所在的那片區域,包括羅葉家所在的幾個村子所在的地方,都變成了工業集中區,修起了大片的廠房。
羅葉的家在西南地區,距離省城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的一個小城市下的一個小鎮下的一個普通小村子。
同樣是90年代,條件發達的農村已經家家戶戶在開小汽車了,而羅葉所生活的地方連每家每戶有輛自行車都是很好了。
但相比於其他更落後的地方,這裏也算是西南地區千千萬萬個小村子中的一個而已。
一睜眼,看到這環境,大家都一樣,也不存在差距。因為都窮,所以生活的也算滿足。
小村子走路到市裏要一個多小時,走路到鎮上要半個小時。
說話的這個老婦人是自己的奶奶楊素素,生了兩子兩女。
老大老二是女兒,老三老四是兒子。
老大是個閨女,叫羅春秀,已經去世。大女婿是本村人,叫李清。
老二也是個閨女,叫羅青秀,十多歲的時候被奶奶的親妹妹拐賣到了外省。
老三是個兒子,叫羅文,也就是羅葉的爸爸。今年23歲,羅葉媽媽叫吳書容比爸爸大兩歲,今年25歲。
老四也是個兒子,叫羅明,小時候因得病,沒能救治好,導致其中一條腿走路時有些顛簸。走路時還是很明顯的。
奶奶的大女兒也就是羅葉的大姑叫羅春秀,嫁到了同村一個有七個兒子的家庭。
羅春秀的丈夫是家中長子,按理說這樣的家庭負擔大,誰會把自家閨女嫁到他家。這不是把自己的女兒往火坑裏推嗎。
可奶奶年輕時生病後腿一瘸一拐,雖然平時不需要依靠拐杖走路,但幹不了活,家裏就靠爺爺一個人養家。
再加上爺爺比奶奶大十多歲,平時也都讓著奶奶,就沒讓她幹活了。
爺爺年輕時曾經是村裏的財務,後來自己買下了村裏的廢棄窯子,自己找了兩個人一起燒製磚瓦售賣,所以一家人生活還算過得去。
爺爺也是想著家裏也算過得去就縱容著奶奶了。
爺爺在世時家裏日子不說有多好,還算勉強過的下去。
盡管爺爺生病後還是在積極治療,但爺爺被病痛折磨了幾年後還是去世了。
期間給爺爺治病,家裏把之前的積蓄都用光了,還欠了很多錢。
奶奶很多年沒幹活,這些年又被爺爺縱容著,還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奶奶也習慣不了這突如其來的生活落差感,家裏沒錢了就去借,以至於外債越來越高。
索性親戚們還是願意幫襯一把。
家裏頂梁柱倒下了,但家裏還有四個孩子要養。為了減輕家裏負擔,正好奶奶大女兒也到了適婚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