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參觀校園
重生九零:想當個富二代不過分吧 作者:靜水1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然你這小胳膊小腿,根本來不了這裏。”
“就說咱們今天坐了幾個小時的車,要不是你王叔叔開車載我們來,你能來嗎?”
“就你這小胳膊小腿,估計走一個月都不一定能走到這裏。”
“就算要走,你認識路嗎?
路上標牌上的字,你認識嗎?”
“所以還是得多讀書。”羅月雲在旁邊開口。
“謝謝媽媽,”羅莉對著張禮珍說了聲。
“不用謝,”張禮珍很是感動。
“多吃飯長高高,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走的更遠。”羅國貴對自家小孫女很是滿意,至少愛學習,就比她老爹和姑姑強太多。
羅月華、羅月瓊:又是被嫌棄的一天。
吳友芳見二弟一家兒孫滿堂,羨慕的很,
再看看自家那穿著一身西裝,精心打扮過,看著帥的人模狗樣的老兒子,
哎,帥有啥用,還不是光棍一個,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抱上孫子,
沒有孫子,其實孫女也行呀。
哎,想也是白想。
“對了,葉妹,你準備考個什麽樣的大學呀?”
“我還等著托你的福,去大學參觀參觀呢。”
“我這輩子是沒機會當大學生了,
不過,去學校看看過過癮,還是能行的吧?”羅葉的成績不差,至少也能考上一個好些的本科,
這本科學校規模應該比大專學校規模大吧?
羅月雲如是想著。
羅葉抬頭望著比自己高很多的大哥,沒辦法自己現在這身高,隻能到羅月雲的肩膀。
這離的近了,真的得抬頭說話。
“大哥,其實你想當大學生,也不是不行的。”
“幾年前,你跟大家一起去讀書,讀的咋樣了?”
“這讀了成人高中、還有中專、大專,還可以自考成人本科,隻要你願意,都可以的。”
大哥這點小小的願望,自然要滿足,羅葉惡趣味的想著。
羅月雲:……
羅葉雖然矮,但羅月雲被羅葉這麽看著,突然有一丟丟心虛是怎麽迴事。
口嗨,結果遇到硬茬子了吧。
看著葉妹,溫溫柔柔的,沒想到心這麽黑。
讓一個30多歲的人去讀書,還真敢想,那不是自己往火坑裏麵跳嗎?
想不開了,不想活了嗎?
“哈哈哈,羅葉,你大哥,就是家裏的老大難。
讀書的反麵教材,就別指望他了。”吳友芳一點也不跟自家老兒子客氣。
自家老兒子並不笨,相反腦子還轉的快,但就是不用在正道上。
吳友芳承認自家老兒子,腦子確實好使,但淨是去專營一些雜七雜八的了。
明明有大道可走,非得去走彎彎繞繞的小路。
“當個大學生真幸福,20歲左右的年紀,還可以在學校無憂無慮的讀書。
我跟他們這麽大年紀的時候,天天在水泥廠裏麵打水泥,那水泥灰噴的滿身看不到一處幹淨的衣角。”
在校園裏走著,看到路上三三兩兩抱著書的小夥子、大姑娘們,羅文感慨了句。
人與人之間差距真的很大。
同樣的年紀,有人在無憂無慮的讀書,有人早已為一日三餐奔波。
羅文隻希望盡自己所能,讓羅葉多讀點書,
不管以後的路咋樣,至少這前20年在學校內度過,也挺幸福的。
“老三,你20歲的時候,好歹還有份水泥廠的工作嘛。”
“我和你大哥,我們20歲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幹活了。”
“每天一睜眼,就有幹不完的活。”
“不管是晴天還是刮風下雨,一天不落,
起早貪黑,一年到頭,除了能解決個溫飽,也沒攢下多少餘錢。”吳友芳忍不住也感慨了句。
盡管自己和老伴也算是勤勞,地裏,田裏,山上的活一樣沒落下,家裏養的家畜也不少。
但那年代就這樣,也不興去外麵打工,全家人都在地裏刨食,
一年到頭,隻能說飽不死,餓不死,家裏也不缺那口吃食,但要說家裏有多少存款,是很少的。
不過相比於其他村子那些地少田少的人家,這已經算是很好了。
“大嫂說的是,以前的生活跟現在沒法比。”
“就說這吃飯,現在大家在家裏吃頓飯,至少桌上也有兩個菜吧。”
“肉也不缺吧。”
“有時候吃不完,還有剩菜。”
“以前那年代,別說吃肉了,每頓飯能吃個半飽都不錯了。”
“更別提什麽剩菜,更是想都不敢想,就連菜碗裏麵沾底的一點油腥都要刮來舔幹淨。”吳淑芬牽著周夢,走在地磚鋪設的校園小道上,
看來迴去還得督促大家努努力呀。
這生活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羅國貴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頭的校園,忍不住叮囑羅葉:“羅葉,你們這一代,你哥哥姐姐們是不愛讀書的,想指望也指望不上了。”
“現在就指望你給你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們做榜樣了。”
“你如果能考個好大學,我不隻給你包個大紅包,
我還讓你大爺大娘,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們都給你包大紅包。”
羅葉:……二爺,你這餅畫的,真的是又大又圓。
其他人:……
羅國軍:“二弟,如果羅葉考上大學,不用你說,我一定把紅包封的厚厚的,我還給羅葉準備一份開學禮物。”
羅國軍又對羅葉說道:“羅葉,到時你想要什麽禮物,你跟大爺說,大爺都給你買。”
如果羅葉能考上大學,羅國軍準備迴老家大擺宴席,不收禮錢,讓族人都來吃席,熱鬧熱鬧。
當然這也隻是在羅國軍心裏想想,沒說出口,等羅葉考上了再說。
這年代考上大學的大學生不是沒有,隻是在自家村子裏少,平均一年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本科生都不錯了。
很多時候要好幾年才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本科生。
當然專科生還是能出幾個的。
村裏大部分家庭,能不能考上大學,全靠孩子自己努力。
也沒什麽想要花錢給孩子找個老師補補課的想法。
即使有時候有這想法,但補課費錢,很多家庭承受不起,或者覺得花這錢是花冤枉錢。
“就說咱們今天坐了幾個小時的車,要不是你王叔叔開車載我們來,你能來嗎?”
“就你這小胳膊小腿,估計走一個月都不一定能走到這裏。”
“就算要走,你認識路嗎?
路上標牌上的字,你認識嗎?”
“所以還是得多讀書。”羅月雲在旁邊開口。
“謝謝媽媽,”羅莉對著張禮珍說了聲。
“不用謝,”張禮珍很是感動。
“多吃飯長高高,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走的更遠。”羅國貴對自家小孫女很是滿意,至少愛學習,就比她老爹和姑姑強太多。
羅月華、羅月瓊:又是被嫌棄的一天。
吳友芳見二弟一家兒孫滿堂,羨慕的很,
再看看自家那穿著一身西裝,精心打扮過,看著帥的人模狗樣的老兒子,
哎,帥有啥用,還不是光棍一個,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抱上孫子,
沒有孫子,其實孫女也行呀。
哎,想也是白想。
“對了,葉妹,你準備考個什麽樣的大學呀?”
“我還等著托你的福,去大學參觀參觀呢。”
“我這輩子是沒機會當大學生了,
不過,去學校看看過過癮,還是能行的吧?”羅葉的成績不差,至少也能考上一個好些的本科,
這本科學校規模應該比大專學校規模大吧?
羅月雲如是想著。
羅葉抬頭望著比自己高很多的大哥,沒辦法自己現在這身高,隻能到羅月雲的肩膀。
這離的近了,真的得抬頭說話。
“大哥,其實你想當大學生,也不是不行的。”
“幾年前,你跟大家一起去讀書,讀的咋樣了?”
“這讀了成人高中、還有中專、大專,還可以自考成人本科,隻要你願意,都可以的。”
大哥這點小小的願望,自然要滿足,羅葉惡趣味的想著。
羅月雲:……
羅葉雖然矮,但羅月雲被羅葉這麽看著,突然有一丟丟心虛是怎麽迴事。
口嗨,結果遇到硬茬子了吧。
看著葉妹,溫溫柔柔的,沒想到心這麽黑。
讓一個30多歲的人去讀書,還真敢想,那不是自己往火坑裏麵跳嗎?
想不開了,不想活了嗎?
“哈哈哈,羅葉,你大哥,就是家裏的老大難。
讀書的反麵教材,就別指望他了。”吳友芳一點也不跟自家老兒子客氣。
自家老兒子並不笨,相反腦子還轉的快,但就是不用在正道上。
吳友芳承認自家老兒子,腦子確實好使,但淨是去專營一些雜七雜八的了。
明明有大道可走,非得去走彎彎繞繞的小路。
“當個大學生真幸福,20歲左右的年紀,還可以在學校無憂無慮的讀書。
我跟他們這麽大年紀的時候,天天在水泥廠裏麵打水泥,那水泥灰噴的滿身看不到一處幹淨的衣角。”
在校園裏走著,看到路上三三兩兩抱著書的小夥子、大姑娘們,羅文感慨了句。
人與人之間差距真的很大。
同樣的年紀,有人在無憂無慮的讀書,有人早已為一日三餐奔波。
羅文隻希望盡自己所能,讓羅葉多讀點書,
不管以後的路咋樣,至少這前20年在學校內度過,也挺幸福的。
“老三,你20歲的時候,好歹還有份水泥廠的工作嘛。”
“我和你大哥,我們20歲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幹活了。”
“每天一睜眼,就有幹不完的活。”
“不管是晴天還是刮風下雨,一天不落,
起早貪黑,一年到頭,除了能解決個溫飽,也沒攢下多少餘錢。”吳友芳忍不住也感慨了句。
盡管自己和老伴也算是勤勞,地裏,田裏,山上的活一樣沒落下,家裏養的家畜也不少。
但那年代就這樣,也不興去外麵打工,全家人都在地裏刨食,
一年到頭,隻能說飽不死,餓不死,家裏也不缺那口吃食,但要說家裏有多少存款,是很少的。
不過相比於其他村子那些地少田少的人家,這已經算是很好了。
“大嫂說的是,以前的生活跟現在沒法比。”
“就說這吃飯,現在大家在家裏吃頓飯,至少桌上也有兩個菜吧。”
“肉也不缺吧。”
“有時候吃不完,還有剩菜。”
“以前那年代,別說吃肉了,每頓飯能吃個半飽都不錯了。”
“更別提什麽剩菜,更是想都不敢想,就連菜碗裏麵沾底的一點油腥都要刮來舔幹淨。”吳淑芬牽著周夢,走在地磚鋪設的校園小道上,
看來迴去還得督促大家努努力呀。
這生活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羅國貴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頭的校園,忍不住叮囑羅葉:“羅葉,你們這一代,你哥哥姐姐們是不愛讀書的,想指望也指望不上了。”
“現在就指望你給你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們做榜樣了。”
“你如果能考個好大學,我不隻給你包個大紅包,
我還讓你大爺大娘,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們都給你包大紅包。”
羅葉:……二爺,你這餅畫的,真的是又大又圓。
其他人:……
羅國軍:“二弟,如果羅葉考上大學,不用你說,我一定把紅包封的厚厚的,我還給羅葉準備一份開學禮物。”
羅國軍又對羅葉說道:“羅葉,到時你想要什麽禮物,你跟大爺說,大爺都給你買。”
如果羅葉能考上大學,羅國軍準備迴老家大擺宴席,不收禮錢,讓族人都來吃席,熱鬧熱鬧。
當然這也隻是在羅國軍心裏想想,沒說出口,等羅葉考上了再說。
這年代考上大學的大學生不是沒有,隻是在自家村子裏少,平均一年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本科生都不錯了。
很多時候要好幾年才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本科生。
當然專科生還是能出幾個的。
村裏大部分家庭,能不能考上大學,全靠孩子自己努力。
也沒什麽想要花錢給孩子找個老師補補課的想法。
即使有時候有這想法,但補課費錢,很多家庭承受不起,或者覺得花這錢是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