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因為傅官的到來,斷魂山裏的人們幹勁愈發充足。
傅官在馮老四的帶領下查看了礦洞,他對這玩意兒沒有概念,但知道一點,那就是礦洞的安全問題。
“現在我們有水泥了,這洞必須足夠的堅固,千萬不能坍塌,我的意見是這洞壁能不能用水泥加固?還有就是這礦開采到一定程度估計會出現滲水,你們切記要找好處理的方案,寧可停掉也絕不能出現事故!”
聽聽,少爺花了如此大的代價才有了此刻眼見收獲的時候,可少爺為了我們的安全寧可停掉,白白丟去那麽多的銀子為的是讓我們活著。
少爺……偉大如斯!
馮老四和一應師傅聽了之後也頗為感慨,明白了少爺的心意,想著絕對不能讓這礦洞出現任何問題。
隨後馮老四帶著傅官走出了礦洞,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他陪著傅官轉便這附近的山野,傅官對這地方有了初步的印象。
這是一個好地方!
左邊鷹愁山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右邊出雲山高聳如雲,山上林木繁密,山下卻有一大片開闊平原。
鷹愁山斷魂山和出雲山三座大山呈品字形結構,鷹愁山和斷魂山連接處非常近,馮老四那地方叫一線天,頗為形象。而斷魂山與出雲山相距略遠,一條奔湧的河流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出雲山下的那片廣闊原野就在這條河的右邊。
傅官的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要把這裏建設成為西山根據地。
出雲山下的平原如果開墾出來,至少是萬頃良田,而且沒有灌溉之憂。
鷹愁山和斷魂山上設置瞭望崗哨,斷魂山的山穀完全規劃成冶煉和鐵匠坊,大量的工人可以居住在此,可以就近工作。
而出雲山山腳下可以建成村落,這些西山人成家者可以在那村落中分一間房子和田地,如此他們才算是有了根,就不會再有離開的想法。
村落中建一家醫館和一所學堂,那麽就徹底的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順著這雲溪順流而下三五裏地是一處很大的湖泊,馮老四這雲溪水流出鳳臨山脈之後去了瑤縣,最終注入了長江。傅官很中意這裏,因為這湖泊中有一島嶼,這裏地勢開闊風景獨好,他覺得在這島嶼上建造一處避暑山莊,等以後成了親,帶著董書蘭虞問筠在炎炎夏日來此居住,那簡直是太美麗。
因為時間的關係,再遠一些的山脈他沒有去,這事兒留給白玉蓮,讓白玉蓮帶著隊伍進山,一來訓練,二來探路。
迴到臨時搭建的房子裏,傅官叫馮老四找來懂得勘探和地質的師傅,滿滿當當坐了一屋子。
他在中間的一張桌子前寫寫畫畫,然後抬頭一一看過這一群人,笑道:“是這樣,以後的重心我想轉到這裏麵來。這幾天和馮老四初步的去走了走,有一些想法,現在提出來和你們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畢竟你們比我更專業。”
這些師傅們一聽,頓時受寵若驚,雖然早已聽少爺和藹謙遜,可今日如此近的接觸之後這感受便更加深刻。
有一年長者捋著胡須慎重的道:“請少爺講講,我等為少爺參謀一番。”
“好,你們看看這個……”傅官將幾份用炭筆畫出的圖和圖下注明的文字遞給了那位長者,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啊,老兒姓蔡名明,日月明的明。”
“哦……!”傅官微微一怔,這名字好,好記。
“我們既然已經將路修到了這斷魂山下,那麽我想的是這附近能不能開發出來,你們看完之後提出意見,記得和少爺我相處隻管知不言,少爺我絕不會因為你們意見相左而怪罪。”
眾人點頭,一一傳看,過了半個時辰之後,這些師傅們看完了傅官的規劃,不震驚當場。
這何止是規劃,這簡直就是在這裏麵建立起一座型的城鎮!
“此舉之投入……少爺是否先大致預算一番?”
“不用考慮投入,我想知道的是這些地方的地質結構有沒有問題,比如出雲山下如果建成村落,會不會遭受泥石流的影響?這雲溪會不會因為雨季而大漲導致淹沒了這萬頃良田?鷹愁山上地質結構是否牢固?還有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山穀,會不會有潛在的危險?”
這時另一個年輕的師傅話了:“根據瑤縣縣誌記載,這鳳臨山倒是從未曾有過大的災難。在勘探這斷魂山礦藏時候我等也勘探過鷹愁山和出雲山,這三座在地質結構類似,山體基石堅硬,山上植被合理,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性幾乎不會有,倒是雲溪要注意,如果鳳臨山出現長時間降雨,這雲溪水肯定是會上漲的,但是據我觀測出雲山下那片平原,這雲溪水最高紀錄是漫上平原五十步距離,也就是上漲了不過一米水位。如果少爺想要按此規劃執行,這一段水路就得築堤。”
傅官蹙眉想了想,“走,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
於是一行人來到了出雲山下的雲溪旁,那年輕師傅話了:“少爺你看,上遊來水衝擊之後會留下痕跡,這斜坡就是衝擊而成,一直到這裏……我們可以分辨出其中區別,上麵枯萎的灌木和雜草根莖分布密集,但自這裏往河邊,卻明顯稀疏。我們再看地質區別,以此為界,上麵的土壤水分含量比下麵明顯偏少,故,人以為這一條線,就是雲溪漲水最高的地方。”
傅官點了點頭,術業有專攻此話是不假的。
他抬頭向對麵望去,對麵遠處就是斷魂山峽穀,可那地方偏偏隻有股的溪流。
“如果將這雲溪水引導一部分去斷魂山下呢?”
傅官提出了看法,諸位師傅皺起了眉頭。
此去二十餘裏開河渠可就更不簡單了!
他們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因為論是冶鐵還是打造鐵器都離不開水,何況山穀中還有兩三萬要吃喝的人。
原本的溪流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雲溪水引導一部分過去,此刻少爺居然提了出來,那麽……這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於是,一份更加宏大的規劃就這樣排上了日程。
</p>
因為傅官的到來,斷魂山裏的人們幹勁愈發充足。
傅官在馮老四的帶領下查看了礦洞,他對這玩意兒沒有概念,但知道一點,那就是礦洞的安全問題。
“現在我們有水泥了,這洞必須足夠的堅固,千萬不能坍塌,我的意見是這洞壁能不能用水泥加固?還有就是這礦開采到一定程度估計會出現滲水,你們切記要找好處理的方案,寧可停掉也絕不能出現事故!”
聽聽,少爺花了如此大的代價才有了此刻眼見收獲的時候,可少爺為了我們的安全寧可停掉,白白丟去那麽多的銀子為的是讓我們活著。
少爺……偉大如斯!
馮老四和一應師傅聽了之後也頗為感慨,明白了少爺的心意,想著絕對不能讓這礦洞出現任何問題。
隨後馮老四帶著傅官走出了礦洞,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他陪著傅官轉便這附近的山野,傅官對這地方有了初步的印象。
這是一個好地方!
左邊鷹愁山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右邊出雲山高聳如雲,山上林木繁密,山下卻有一大片開闊平原。
鷹愁山斷魂山和出雲山三座大山呈品字形結構,鷹愁山和斷魂山連接處非常近,馮老四那地方叫一線天,頗為形象。而斷魂山與出雲山相距略遠,一條奔湧的河流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出雲山下的那片廣闊原野就在這條河的右邊。
傅官的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要把這裏建設成為西山根據地。
出雲山下的平原如果開墾出來,至少是萬頃良田,而且沒有灌溉之憂。
鷹愁山和斷魂山上設置瞭望崗哨,斷魂山的山穀完全規劃成冶煉和鐵匠坊,大量的工人可以居住在此,可以就近工作。
而出雲山山腳下可以建成村落,這些西山人成家者可以在那村落中分一間房子和田地,如此他們才算是有了根,就不會再有離開的想法。
村落中建一家醫館和一所學堂,那麽就徹底的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順著這雲溪順流而下三五裏地是一處很大的湖泊,馮老四這雲溪水流出鳳臨山脈之後去了瑤縣,最終注入了長江。傅官很中意這裏,因為這湖泊中有一島嶼,這裏地勢開闊風景獨好,他覺得在這島嶼上建造一處避暑山莊,等以後成了親,帶著董書蘭虞問筠在炎炎夏日來此居住,那簡直是太美麗。
因為時間的關係,再遠一些的山脈他沒有去,這事兒留給白玉蓮,讓白玉蓮帶著隊伍進山,一來訓練,二來探路。
迴到臨時搭建的房子裏,傅官叫馮老四找來懂得勘探和地質的師傅,滿滿當當坐了一屋子。
他在中間的一張桌子前寫寫畫畫,然後抬頭一一看過這一群人,笑道:“是這樣,以後的重心我想轉到這裏麵來。這幾天和馮老四初步的去走了走,有一些想法,現在提出來和你們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畢竟你們比我更專業。”
這些師傅們一聽,頓時受寵若驚,雖然早已聽少爺和藹謙遜,可今日如此近的接觸之後這感受便更加深刻。
有一年長者捋著胡須慎重的道:“請少爺講講,我等為少爺參謀一番。”
“好,你們看看這個……”傅官將幾份用炭筆畫出的圖和圖下注明的文字遞給了那位長者,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啊,老兒姓蔡名明,日月明的明。”
“哦……!”傅官微微一怔,這名字好,好記。
“我們既然已經將路修到了這斷魂山下,那麽我想的是這附近能不能開發出來,你們看完之後提出意見,記得和少爺我相處隻管知不言,少爺我絕不會因為你們意見相左而怪罪。”
眾人點頭,一一傳看,過了半個時辰之後,這些師傅們看完了傅官的規劃,不震驚當場。
這何止是規劃,這簡直就是在這裏麵建立起一座型的城鎮!
“此舉之投入……少爺是否先大致預算一番?”
“不用考慮投入,我想知道的是這些地方的地質結構有沒有問題,比如出雲山下如果建成村落,會不會遭受泥石流的影響?這雲溪會不會因為雨季而大漲導致淹沒了這萬頃良田?鷹愁山上地質結構是否牢固?還有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山穀,會不會有潛在的危險?”
這時另一個年輕的師傅話了:“根據瑤縣縣誌記載,這鳳臨山倒是從未曾有過大的災難。在勘探這斷魂山礦藏時候我等也勘探過鷹愁山和出雲山,這三座在地質結構類似,山體基石堅硬,山上植被合理,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性幾乎不會有,倒是雲溪要注意,如果鳳臨山出現長時間降雨,這雲溪水肯定是會上漲的,但是據我觀測出雲山下那片平原,這雲溪水最高紀錄是漫上平原五十步距離,也就是上漲了不過一米水位。如果少爺想要按此規劃執行,這一段水路就得築堤。”
傅官蹙眉想了想,“走,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
於是一行人來到了出雲山下的雲溪旁,那年輕師傅話了:“少爺你看,上遊來水衝擊之後會留下痕跡,這斜坡就是衝擊而成,一直到這裏……我們可以分辨出其中區別,上麵枯萎的灌木和雜草根莖分布密集,但自這裏往河邊,卻明顯稀疏。我們再看地質區別,以此為界,上麵的土壤水分含量比下麵明顯偏少,故,人以為這一條線,就是雲溪漲水最高的地方。”
傅官點了點頭,術業有專攻此話是不假的。
他抬頭向對麵望去,對麵遠處就是斷魂山峽穀,可那地方偏偏隻有股的溪流。
“如果將這雲溪水引導一部分去斷魂山下呢?”
傅官提出了看法,諸位師傅皺起了眉頭。
此去二十餘裏開河渠可就更不簡單了!
他們是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因為論是冶鐵還是打造鐵器都離不開水,何況山穀中還有兩三萬要吃喝的人。
原本的溪流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雲溪水引導一部分過去,此刻少爺居然提了出來,那麽……這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於是,一份更加宏大的規劃就這樣排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