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老鴉岔堖
嶽飛再世,武穆稱雄躍飛 作者:人一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七,嶽飛兩周歲的第三天,子時正二刻,現代時夜間淩晨一點四十分。
嶽飛在殷受寫的傳記中最後一頁內容記錄的零散信息裏,找到了一個他對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的重大線索。
那裏麵透漏的消息,就是神農在他的采藥過程中,找到了一種食物。
說他它是食物,是因為神農記載中說那東西能吃。
嶽飛居然也同意神農的觀點,因為他在另一個世界野外生存訓練中找到過一個同樣的東西,而且還連吃了十天。
特種兵的腸胃很厲害,簡直在這個世界上什麽東西都可以吃,包括那些在常人看來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他們也都吃起來毫無難色。
不過這個東西他連吃了十天,他的腸胃卻能夠平安無事,可見那東西真的是食物,如神農所說。
嶽飛覺得他自己的經驗比神農那個品嚐經驗更經得起考驗。
嶽飛最近幾天正在為他新建立起來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糧食高產傷腦筋,現有當地的農民種植的那些穀子、豆子、小麥、黏米、水稻等糧食品種,一言以蔽之,都是地產農作物。
如果風調雨順,官府也別橫征暴斂,農民吃飯勉強能夠。
倘若也供應那些外來人糧食,按照嶽飛的計劃,大量招收流民吸引外來人口,就遠遠不足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戰爭的需要,嶽飛將來肯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還不是,現在他是招徠流民,先豐庫存,手裏沒有存糧,別說流民招不來,招來也是麻煩,種地的農民都吃不飽。
可是招收流民,在嶽飛的戰略籌劃中,又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一個關鍵。
也就是說,不管是程崗村的農民,還是五裏崗鎮的土匪,人口基數都不夠用。
如果嶽飛有充裕的時間,他可以用發展生產獎勵生育的方法,依靠每年增進加小孩子來增加人口。
一個新生小兒長大周期需要二十年就夠了。
可是嶽飛哪裏能等?別說而二十年,兩年都不能等,一步趕不上,就會步步趕不上。
現在是徽宗崇寧四年,離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僅僅還有二十二年,等著嶽飛這兩個地盤用自然方法增加兵員,二十年最多能添加幾百人,沒有訓練的時間不說,這人數差得太多了。
嶽飛的總兵力,百萬雄師就不想了,二十萬精銳還是需要的。
在起初幾年這個開始階段,可以兵貴精不貴多,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則再精也不能彌補人太少。
嶽飛的擴軍計劃,當然包括了收服和打服兩種手段,不管用哪種方式,都要有起碼的底牌。
這個底牌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精兵,而養精兵就必須糧足,以後幹事都要有兵精糧足兩個支柱。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構想,首先要解決糧食問題。
糧食豐收,需要兩大條件,第一個要有大量耕地;第二要有高產種子。
耕地增加,嶽飛已經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手,就是通過王明等人收購耕地。
第二手,就是自己開荒增加土地,前不久通過和縣令的談判,五裏崗鎮獲得大量荒地,可以開墾。
開墾荒地,嶽飛已經謀劃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那些全民皆兵的農民子弟,通過練兵順便開墾荒地,一舉兩得。
這也就是具有嶽飛的見識才能想出這個高招,一舉解決了練兵和生產互相矛盾的問題。
其實這裏的關鍵,是以前練兵的內容不能和生產結合起來,二者隻能幹一樣,二不能兩樣都幹。
故此,練兵使出來的勁兒白白耗費掉,而農田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卻因為不得不練兵大量空缺。
耕地的增加,嶽飛比較有把握,現在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青壯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千人,這些人如果按照嶽飛的設想,練兵和開荒結合起來,連著幹兩個月,就可以有兩個收獲。
第一個收獲,就是這五千人必定人人體壯如牛。
你想啊,二個月時間內整整六十天,每天都如同老牛一樣開荒,不成牛一樣也頂不住啊。
還有一條,就是嶽飛不差餓兵,他能保證的就是凡參加開荒青壯都免費吃飯,隨便吃那種。
僅此一項,比如像虎子那種大肚漢從來就沒有吃飽過的人該迸發多大的幹勁兒?
況且嶽飛還有一套獎懲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高招。
嶽飛記得清清楚楚,他爺爺給他說過一個故事,曾幾何時,有一個開荒冠軍,名叫杜林森,在一次開荒比賽中,徒手開荒,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天開荒六畝三分,被人稱為“氣死牛”。
嶽飛所以記得很清楚,是因為當時他還小,驚訝地說:“哇!這麽多,別說開荒,讓我整塊地上走上圈,也辦不到吧?不過,等我長大,我能開荒七畝!”
聽得爺爺笑著給了他一勺子削在他的腦袋上:“這麽小就想吹牛?你爺爺我費了牛勁,才開了三畝,你能比爺爺我厲害?”
在嶽飛眼裏,爺爺那是無所不能的,看他將老爸給管的,耗子見貓相似,便知道厲害。
估計是爺爺那時的勁頭沒有掌握好,打得嶽飛腦瓜仁兒疼,現在想起來,還有痛感。
後來嶽飛長大了,也知道那個每天開荒六畝三分是多麽大的成功,沒有辦法和那個杜林森比肩的,嶽飛有時候甚至覺得那個家夥有特異功能。
當然,那個都林森的開荒數字,是沒有弄虛作假可能的,因為那個指標有無數的眼睛觀瞧和驗證,還有許多參賽的人監督呢,一絲一毫不能差的。
嶽飛雖然那個時候對爺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也不得不承認六畝三分開荒標準他也達不到,別說六畝三分,開荒一畝地都能把他累成狗,趴在地地上起不來。
可是現在,嘿嘿!
經過身體改造的嶽飛又信心爆棚了,估計再讓爺爺看看自己現在的樣子,他也得刮目相看。
天馬行空飄了一陣,嶽飛又刹車迴到地麵,思考開荒的問題。
嗯,不要好高騖遠了,就算一人一天開一畝荒地吧,那開二個月一共多少?
嗯算算:三十天乘以五千人乘以一畝地,等於十五萬畝!
不是太多,但是也不少了,估計是現有這兩個村鎮耕地的十倍。
那麽可以多打多少糧食,每畝單產一百斤?二百斤?三百斤?四百斤?……一千斤?
嶽飛有些頭疼,不太好確定,因為那取決於種子是不是能夠高產。
目前現有的那些小麥、穀子、水稻、豆菽,即使是產量最高的水稻,最多五百斤到天了,還不是什麽地都能種。
比如水稻,單產會高一些,但是必須種在水澆田裏,而不是旱地裏,而那些新開墾的荒地基本都是旱地,改造成水澆田難度很大。
小打小鬧於事無補,所以嶽飛就不去操心了,幹脆都按旱地算就好。
這個事情大概有了譜,就是通過開荒可以大量增加耕地,解決了可用土地的難題。
至於達到十五萬畝的目標,超過或者不到,嶽飛不是太在意,他是作真略思考,不是搞科學計算,沒有必要精確到一畝一分。
做計劃,必要的前提條件必要解決,否則就失去了根基,既然耕地有譜了,現在還缺乏良種。
這個思考起源於殷受的傳記,神農的蹩腳圖畫和寥寥幾筆線索,嶽飛沒有頭緒的情況下,又迴到殷受的手稿。
估計是原來看書時間太長,視力有些恍惚,隻顧看書沒用腦子,腦筋不是很清楚,剛才一段時間迴憶和算賬,有所恢複,再一看拿一些殘圖斷字,竟然有了新的收獲。
看那個標了“蹲鴟”的石頭,現在再看竟然隱約不是石頭,而是一隻笨拙的大鳥了,是一種鷂鷹,即使蹲伏在地上,也如同一個大人蹲在地上。
接著他那些已經斷片的記憶也聯係起來了。
這種單塊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可食之物,根據嶽飛的認知,並沒有在後世他活躍時期得到普及,當時那些人的普遍認知類似的食物是紅薯白薯或者相似物,從味道上看那些薯類可能不比這種龐然大物差,甚至更好一些,但是從塊頭上看,這些後世普及的薯類簡直不值一提。
一個是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另一個隻是一個小指頭。
而那種不值一提的薯類和這個龐然大物沒有關係,都是從番邦外鏡傳入的。
這就讓嶽飛覺得不可思議了。
自己好了幾十倍的東西不用,幹嘛從外麵搞來差勁兒很多的爛貨?
也不對,爛到算不上,隻是和自己早就有的東西比,確實比不上,如同大象麵前的一隻老鼠。
嶽飛不管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他不理就是了。
不理並不是不幹事,而是直接在那個龐然大物身上下手,將它找到,作為高產糧食的種子,使用在那些新開墾的耕地上。
既然一直到後世都沒有普及,嶽飛估計那個龐然大物還依然健在,估計是更大的龐然大物了。
他也同樣理所當然地認為,那種龐然大物,絕對不會隻有一個孤家寡人,一定還有很多,找到一個,就會牽出一個,帶起一嘟嚕。
這也是嶽飛要用它來大規律播種的理由,而且,神農提到的地方有那種龐然大物,別處難道就沒有嗎?隻是沒有發現,沒有普及而已。
神農那個時候就發現的東西,都沒有下文,其它地方即使有,也不會受人重視。
嶽飛同時也考慮到,那個龐然大物如此威赫,膽小的人一看到就嚇尿了,哪裏還敢吃它?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神農。
神農用嚐百草的勇氣品嚐了那個龐然大物,估計沒有特殊的藥效,也不會特意推廣,所以也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畢竟神農的目的也不是找食物,而是找藥物。
而人自然的能力是就是餓了就找吃的,而大自然所能提供的食物又天然地滿足人的自然需求,那些貪婪的欲望當然除外。
現在嶽飛將主意打到了那個龐然大物的身上,當然不是因為自己貪婪的欲望所促使,也不是因為那個龐然大物的味道特別鮮美。
嶽飛那經過特種兵鍛練的腸胃,對所有的可能食物接受程度,估計有宋一代,所有人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也就是說,即使所有人都因為食物缺乏而餓死,他卻能活著,歡蹦亂跳。
可能還會懷疑地問:“到處都是好吃的,你們怎麽那麽客氣,就是不吃呢?”
所以,嶽飛處心積慮找那個龐然大物的麻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需要糧食的宋時人。
為了招徠饑民,擴大全民皆兵的兵員,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基本生活需要。
非但如此,還是為了將來嶽飛兵員和支持者的更大增加。
這種增加,在一定的未來時期,就能擴大到所有的有宋國境,最起碼能夠在饑荒的年景不會餓死人,還能支持他們的增長,這些都離不開糧食。
除了有宋國境,嶽飛在未來還要擴大自己的供應糧食的方位,走出有宋國境之外,那個範圍更大,需要更多的糧食。
不過,嶽飛倒是不太擔心,因為隨著支持範圍的擴大,耕地也會大量增加,不愁沒處種植那種高產作物。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嶽飛已經下定決心要找到這個龐然大物,他不信神農能看到,他嶽飛就看不到,他還可以發動大家一起去找。
另一個幫助他找到那個龐然大物的方式,就是到處訪問當地的住戶,從他們那裏得到線索。
最初的時候,神農也是從當地土人那裏得到消息的。
既然決心已定,嶽飛就抓住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個老鴉岔堖到底在哪裏?
估計那個龐然大物還在哪裏吧?
如果符合常理,那個龐然大物的唯一變化,就是更加龐然大物!
有了更多的龐然大物也是不足為奇。
總之,嶽飛認為,當務之急就是確定老鴉岔堖在哪裏,然後趕到那裏,確定那裏是不是那個龐然大物的老窩。
於是,嶽飛也停止了秉燭夜讀書,同時也中斷了讀書以後的深思熟慮,跑到了那個船艙之外,看到那些依然漏夜操船逆流而行的船員,不管是臨時的還是原來的水手。
原來此時已經進入了湯河河段,重新開始了逆行,那些利器隊隊員又在操起多功能矛,催船鼓進,很是吃力,船速也緩慢下來。
這裏已經距離原來停船的碼頭不遠,所以大家都來到船頭。
讓嶽飛意外的是,現在他們要停船的地方,並不是之前的停泊船隻的碼頭,而是另一處所在。
嶽飛沒有管它,對大家問道:“你們中誰知道老鴉岔堖?知道的話,告訴我那個地方在哪兒?”
嶽飛在殷受寫的傳記中最後一頁內容記錄的零散信息裏,找到了一個他對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的重大線索。
那裏麵透漏的消息,就是神農在他的采藥過程中,找到了一種食物。
說他它是食物,是因為神農記載中說那東西能吃。
嶽飛居然也同意神農的觀點,因為他在另一個世界野外生存訓練中找到過一個同樣的東西,而且還連吃了十天。
特種兵的腸胃很厲害,簡直在這個世界上什麽東西都可以吃,包括那些在常人看來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他們也都吃起來毫無難色。
不過這個東西他連吃了十天,他的腸胃卻能夠平安無事,可見那東西真的是食物,如神農所說。
嶽飛覺得他自己的經驗比神農那個品嚐經驗更經得起考驗。
嶽飛最近幾天正在為他新建立起來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糧食高產傷腦筋,現有當地的農民種植的那些穀子、豆子、小麥、黏米、水稻等糧食品種,一言以蔽之,都是地產農作物。
如果風調雨順,官府也別橫征暴斂,農民吃飯勉強能夠。
倘若也供應那些外來人糧食,按照嶽飛的計劃,大量招收流民吸引外來人口,就遠遠不足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戰爭的需要,嶽飛將來肯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還不是,現在他是招徠流民,先豐庫存,手裏沒有存糧,別說流民招不來,招來也是麻煩,種地的農民都吃不飽。
可是招收流民,在嶽飛的戰略籌劃中,又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一個關鍵。
也就是說,不管是程崗村的農民,還是五裏崗鎮的土匪,人口基數都不夠用。
如果嶽飛有充裕的時間,他可以用發展生產獎勵生育的方法,依靠每年增進加小孩子來增加人口。
一個新生小兒長大周期需要二十年就夠了。
可是嶽飛哪裏能等?別說而二十年,兩年都不能等,一步趕不上,就會步步趕不上。
現在是徽宗崇寧四年,離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僅僅還有二十二年,等著嶽飛這兩個地盤用自然方法增加兵員,二十年最多能添加幾百人,沒有訓練的時間不說,這人數差得太多了。
嶽飛的總兵力,百萬雄師就不想了,二十萬精銳還是需要的。
在起初幾年這個開始階段,可以兵貴精不貴多,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則再精也不能彌補人太少。
嶽飛的擴軍計劃,當然包括了收服和打服兩種手段,不管用哪種方式,都要有起碼的底牌。
這個底牌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精兵,而養精兵就必須糧足,以後幹事都要有兵精糧足兩個支柱。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構想,首先要解決糧食問題。
糧食豐收,需要兩大條件,第一個要有大量耕地;第二要有高產種子。
耕地增加,嶽飛已經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手,就是通過王明等人收購耕地。
第二手,就是自己開荒增加土地,前不久通過和縣令的談判,五裏崗鎮獲得大量荒地,可以開墾。
開墾荒地,嶽飛已經謀劃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那些全民皆兵的農民子弟,通過練兵順便開墾荒地,一舉兩得。
這也就是具有嶽飛的見識才能想出這個高招,一舉解決了練兵和生產互相矛盾的問題。
其實這裏的關鍵,是以前練兵的內容不能和生產結合起來,二者隻能幹一樣,二不能兩樣都幹。
故此,練兵使出來的勁兒白白耗費掉,而農田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卻因為不得不練兵大量空缺。
耕地的增加,嶽飛比較有把握,現在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青壯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千人,這些人如果按照嶽飛的設想,練兵和開荒結合起來,連著幹兩個月,就可以有兩個收獲。
第一個收獲,就是這五千人必定人人體壯如牛。
你想啊,二個月時間內整整六十天,每天都如同老牛一樣開荒,不成牛一樣也頂不住啊。
還有一條,就是嶽飛不差餓兵,他能保證的就是凡參加開荒青壯都免費吃飯,隨便吃那種。
僅此一項,比如像虎子那種大肚漢從來就沒有吃飽過的人該迸發多大的幹勁兒?
況且嶽飛還有一套獎懲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高招。
嶽飛記得清清楚楚,他爺爺給他說過一個故事,曾幾何時,有一個開荒冠軍,名叫杜林森,在一次開荒比賽中,徒手開荒,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天開荒六畝三分,被人稱為“氣死牛”。
嶽飛所以記得很清楚,是因為當時他還小,驚訝地說:“哇!這麽多,別說開荒,讓我整塊地上走上圈,也辦不到吧?不過,等我長大,我能開荒七畝!”
聽得爺爺笑著給了他一勺子削在他的腦袋上:“這麽小就想吹牛?你爺爺我費了牛勁,才開了三畝,你能比爺爺我厲害?”
在嶽飛眼裏,爺爺那是無所不能的,看他將老爸給管的,耗子見貓相似,便知道厲害。
估計是爺爺那時的勁頭沒有掌握好,打得嶽飛腦瓜仁兒疼,現在想起來,還有痛感。
後來嶽飛長大了,也知道那個每天開荒六畝三分是多麽大的成功,沒有辦法和那個杜林森比肩的,嶽飛有時候甚至覺得那個家夥有特異功能。
當然,那個都林森的開荒數字,是沒有弄虛作假可能的,因為那個指標有無數的眼睛觀瞧和驗證,還有許多參賽的人監督呢,一絲一毫不能差的。
嶽飛雖然那個時候對爺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也不得不承認六畝三分開荒標準他也達不到,別說六畝三分,開荒一畝地都能把他累成狗,趴在地地上起不來。
可是現在,嘿嘿!
經過身體改造的嶽飛又信心爆棚了,估計再讓爺爺看看自己現在的樣子,他也得刮目相看。
天馬行空飄了一陣,嶽飛又刹車迴到地麵,思考開荒的問題。
嗯,不要好高騖遠了,就算一人一天開一畝荒地吧,那開二個月一共多少?
嗯算算:三十天乘以五千人乘以一畝地,等於十五萬畝!
不是太多,但是也不少了,估計是現有這兩個村鎮耕地的十倍。
那麽可以多打多少糧食,每畝單產一百斤?二百斤?三百斤?四百斤?……一千斤?
嶽飛有些頭疼,不太好確定,因為那取決於種子是不是能夠高產。
目前現有的那些小麥、穀子、水稻、豆菽,即使是產量最高的水稻,最多五百斤到天了,還不是什麽地都能種。
比如水稻,單產會高一些,但是必須種在水澆田裏,而不是旱地裏,而那些新開墾的荒地基本都是旱地,改造成水澆田難度很大。
小打小鬧於事無補,所以嶽飛就不去操心了,幹脆都按旱地算就好。
這個事情大概有了譜,就是通過開荒可以大量增加耕地,解決了可用土地的難題。
至於達到十五萬畝的目標,超過或者不到,嶽飛不是太在意,他是作真略思考,不是搞科學計算,沒有必要精確到一畝一分。
做計劃,必要的前提條件必要解決,否則就失去了根基,既然耕地有譜了,現在還缺乏良種。
這個思考起源於殷受的傳記,神農的蹩腳圖畫和寥寥幾筆線索,嶽飛沒有頭緒的情況下,又迴到殷受的手稿。
估計是原來看書時間太長,視力有些恍惚,隻顧看書沒用腦子,腦筋不是很清楚,剛才一段時間迴憶和算賬,有所恢複,再一看拿一些殘圖斷字,竟然有了新的收獲。
看那個標了“蹲鴟”的石頭,現在再看竟然隱約不是石頭,而是一隻笨拙的大鳥了,是一種鷂鷹,即使蹲伏在地上,也如同一個大人蹲在地上。
接著他那些已經斷片的記憶也聯係起來了。
這種單塊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可食之物,根據嶽飛的認知,並沒有在後世他活躍時期得到普及,當時那些人的普遍認知類似的食物是紅薯白薯或者相似物,從味道上看那些薯類可能不比這種龐然大物差,甚至更好一些,但是從塊頭上看,這些後世普及的薯類簡直不值一提。
一個是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另一個隻是一個小指頭。
而那種不值一提的薯類和這個龐然大物沒有關係,都是從番邦外鏡傳入的。
這就讓嶽飛覺得不可思議了。
自己好了幾十倍的東西不用,幹嘛從外麵搞來差勁兒很多的爛貨?
也不對,爛到算不上,隻是和自己早就有的東西比,確實比不上,如同大象麵前的一隻老鼠。
嶽飛不管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他不理就是了。
不理並不是不幹事,而是直接在那個龐然大物身上下手,將它找到,作為高產糧食的種子,使用在那些新開墾的耕地上。
既然一直到後世都沒有普及,嶽飛估計那個龐然大物還依然健在,估計是更大的龐然大物了。
他也同樣理所當然地認為,那種龐然大物,絕對不會隻有一個孤家寡人,一定還有很多,找到一個,就會牽出一個,帶起一嘟嚕。
這也是嶽飛要用它來大規律播種的理由,而且,神農提到的地方有那種龐然大物,別處難道就沒有嗎?隻是沒有發現,沒有普及而已。
神農那個時候就發現的東西,都沒有下文,其它地方即使有,也不會受人重視。
嶽飛同時也考慮到,那個龐然大物如此威赫,膽小的人一看到就嚇尿了,哪裏還敢吃它?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神農。
神農用嚐百草的勇氣品嚐了那個龐然大物,估計沒有特殊的藥效,也不會特意推廣,所以也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畢竟神農的目的也不是找食物,而是找藥物。
而人自然的能力是就是餓了就找吃的,而大自然所能提供的食物又天然地滿足人的自然需求,那些貪婪的欲望當然除外。
現在嶽飛將主意打到了那個龐然大物的身上,當然不是因為自己貪婪的欲望所促使,也不是因為那個龐然大物的味道特別鮮美。
嶽飛那經過特種兵鍛練的腸胃,對所有的可能食物接受程度,估計有宋一代,所有人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也就是說,即使所有人都因為食物缺乏而餓死,他卻能活著,歡蹦亂跳。
可能還會懷疑地問:“到處都是好吃的,你們怎麽那麽客氣,就是不吃呢?”
所以,嶽飛處心積慮找那個龐然大物的麻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需要糧食的宋時人。
為了招徠饑民,擴大全民皆兵的兵員,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基本生活需要。
非但如此,還是為了將來嶽飛兵員和支持者的更大增加。
這種增加,在一定的未來時期,就能擴大到所有的有宋國境,最起碼能夠在饑荒的年景不會餓死人,還能支持他們的增長,這些都離不開糧食。
除了有宋國境,嶽飛在未來還要擴大自己的供應糧食的方位,走出有宋國境之外,那個範圍更大,需要更多的糧食。
不過,嶽飛倒是不太擔心,因為隨著支持範圍的擴大,耕地也會大量增加,不愁沒處種植那種高產作物。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嶽飛已經下定決心要找到這個龐然大物,他不信神農能看到,他嶽飛就看不到,他還可以發動大家一起去找。
另一個幫助他找到那個龐然大物的方式,就是到處訪問當地的住戶,從他們那裏得到線索。
最初的時候,神農也是從當地土人那裏得到消息的。
既然決心已定,嶽飛就抓住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個老鴉岔堖到底在哪裏?
估計那個龐然大物還在哪裏吧?
如果符合常理,那個龐然大物的唯一變化,就是更加龐然大物!
有了更多的龐然大物也是不足為奇。
總之,嶽飛認為,當務之急就是確定老鴉岔堖在哪裏,然後趕到那裏,確定那裏是不是那個龐然大物的老窩。
於是,嶽飛也停止了秉燭夜讀書,同時也中斷了讀書以後的深思熟慮,跑到了那個船艙之外,看到那些依然漏夜操船逆流而行的船員,不管是臨時的還是原來的水手。
原來此時已經進入了湯河河段,重新開始了逆行,那些利器隊隊員又在操起多功能矛,催船鼓進,很是吃力,船速也緩慢下來。
這裏已經距離原來停船的碼頭不遠,所以大家都來到船頭。
讓嶽飛意外的是,現在他們要停船的地方,並不是之前的停泊船隻的碼頭,而是另一處所在。
嶽飛沒有管它,對大家問道:“你們中誰知道老鴉岔堖?知道的話,告訴我那個地方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