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六,嶽飛兩周歲的第二天,子時初初刻,現代時夜間十一點十分。


    夜深人靜之際,出來利器戰隊有節奏的行船聲,周圍一片寂靜,有利於嶽飛專心讀書。


    熟悉了殷受的寫作風格和神農的高尚品格以後,嶽飛的讀書速度加快了不少,對那些奇異國度的相關內容很快就能一覽而過,了解了當時發生了什麽事情,抓住了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重點。


    按照這個速度,嶽飛讀完一個國度的時間也就花大約一分鍾,加上思考五分鍾足矣。


    嶽飛的計劃是在迴家的路上將這本殷受迴憶錄讀完,到了地頭就該幹啥幹啥了。


    那裏有一籮筐外加一山洞的問題等著他去處理。


    他倒是想著路上就找人過來說事,可是別人沒有他那麽大的精神,需要休息,包括虎子叔叔還有他們的四個師父,都不能免除。


    他們都勞累了整整一天加多半夜,這個時候正在船艙裏休息,如果他們睡不著不習慣在船上入睡,就不能怪我嶽飛了。


    看著神農果斷的大規模地采取行動,嶽飛不由感佩萬端。


    古人的能力絕對不能小看!


    看神農動輒發動了千名醫護人員,在一個諸侯國整個範圍內采取防疫和治療行動,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效,這都可以讓後世的人羨慕不已了。


    根據殷受披露的神農自己的記載說得清清楚楚,那些無腸國人第一個療程結束以後,就是隻經過一旬時間,所有的人都徹底痊愈,再也不用一天到晚不幹別的隻有兩件事——吃飯和登東。


    所有人都是和其他人一樣,每日兩餐,形成新的習慣。


    那些和食店建在一起四處林立的特殊風景線,也全部拆除,變成了每家每戶自己的私人所有,根據他家庭的需要籌建在自己的家裏,公共場所再也不見了它們的蹤影。


    隨著無腸國人走向正常,人們紛紛投入正常的生產秩序,很快就在全國度範圍內五業發達、六畜興旺,人口密集起來。


    更可喜的是,有不少人家開始添丁進口了!


    這可把那些老頭兒老太太高興壞了。


    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哪裏還有什麽比含飴弄孫更令他們高興?


    後來這個地方就成了神農的鐵杆保皇派。


    以至於以後神農每年都要到無腸國去住上一個月,這個月於是就成了無腸國的盛大節日。


    大人就不說了,那些小孩子,都叫神農為爺爺。


    自己的親爺爺都放在其次,神農爺爺絕對是他們的最高級親人。


    看得嶽飛都眼紅了,心道我嶽飛何時建立起那種威望,何愁天下有什麽事情不成?


    想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嶽飛忽然聯係到了影二影三等人和他們的重整雄風工程。


    或許這個工程大功告成的時候,也可以和神農那些事情比肩?


    但是讓他們的孩子叫自己爺爺估計沒有指望了,還是不如神農爺爺德高望重。


    把目標放在他們都叫自己哥哥,還是有可能的!


    不過,嶽飛可沒有停留在有許多新生兒管他叫哥哥的滿足上,他人小心大,不是一天了。


    他真正要學神農的,是神農那種對待大麵積傳染病的態度和方法。


    悲天憫人,這個嶽飛有,否則他就不會從後世穿越到宋代,當然一開始他並沒有參與決策。


    他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原則,進行了幾次思想轉換,就從被迫變為自願了。


    現在,他完全可以滿懷信心地說,他的穿越是他的自覺自願。


    至於之前沒有這個覺悟的那一段時間,他也有合理解釋,就是那個時候還小,小孩兒幹事沒譜。


    隨便扽出來一個小孩子,哪個熊孩子沒有經曆過被大人強迫幹事的經曆?


    也就是說那時不願意,全因為他是一個小孩子不懂事。


    他覺得他真正懂事的時間,是從搞起全民皆兵應對未來的危機開始。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非常重視對人才的搜羅,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真正的人材財富,是在普羅大眾之中,這就是神農所作的事情要實現的終極目標。


    嶽飛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不落後於神農,充分發揮扁毛和他的那些徒弟的作用,搞好宋時人的疾病防疫和醫治,尤其是大災以後的時疫。


    我雖然不是三皇之一,可是我能動員的力量應該不差神農老爺子吧。


    嶽飛浮想聯翩瞎琢磨一通,將主要的思考所得記在他的小本本上,迴過神來,繼續看書。


    每十分鍾兩個國度的速度一定要保持下去。


    下麵一個就是沃民國,也是傳言中的海外國之一,其民稱作沃民,其國土地豐饒,也是以鳳鳥的蛋為食、飲用甘露,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


    沃民國人食用的鳳鳥蛋和飲用的甘露營養豐富,味道極為鮮美,而且各種味道還應有盡有,凡是人們想得到的滋味,皆可在鳳鳥蛋與甘露這兩種飲食中通過吃喝得到。


    這些沃民國人居住的曠野所在,總體來說,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地方。在那個國度裏,不但人人和睦相處,鳥獸也都和沃民國人是朋友。


    沃人和鸞鳥在那裏每天的活動,就是自由歌唱、由舞蹈、沃人和百獸全都和睦相處。


    那裏的物產也很豐富,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璿瑰、瑤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等多種物事,還有很豐富的銀礦和鐵礦。


    如此豐腴的生活,本來很美好,可是神農去那裏以後,經過他專業眼光一看,立即發現了兩大問題,也可是說是兩大病症。


    第一個就是肥胖症,第二個就是懶惰病。


    這兩種病症,沃民國人並沒有意識到,因為那時的人普遍閉塞,都局限在自己的那個國度裏,能夠達到千裏跨度就是極大的國度了,比如肅慎那樣,其它實際都不大。


    他們又都愛好和平,當然這個名義好聽,實質上就是很懶惰,這也導致他們怕麻煩,希望和平。


    因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所以就吃得很歡快。


    同時他們的腸胃係統很正常,沒有無腸國那種消化係統的疾病,所以吃的好吸收得也好,就很快肥胖起來。


    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懶惰這個幫兇,如同其它國度的那些人一樣操勞,他們也不會得肥胖症這種富貴病,畢竟那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是營養不良。


    神農看到了問題,如同在無腸國一樣;可是解決問題就和無腸國不同了。


    他於是按照老經驗去和國王交涉,那個國王恰好也姓任,是兩個賜了同姓的兒子之一,叫任真佞,是一個大胖子。


    讓神農沒有想到的是,他吃了一個結結實實的閉門羹,當場遭到了任真佞的斷然拒絕。


    好在他還給了神農一個解釋,否則神農得鬱悶得不食不眠。


    原來沃民國正在搞一個選美大賽,美的唯一標準,就是看誰更肥胖,連國王都參加了,並且有望獲得前三甲好名次。


    任真佞雖然拒絕了神農減肥的提議,卻表示了對他的歡迎,然後就極為熱烈地向他請教增肥的訣竅,尤其是快速增速的最佳方法,可以幫助拔得頭籌。


    這種事與願違的勾當,神農怎麽會幫忙?而且他很清楚肥胖是病對人的傷害很大,他又怎麽能給那些人幫倒忙?讓那些無用的贅肉不減反增?


    所以他更鬱悶了,然後看了一眼熱切希望更胖的國王,拿腳走人。


    否則看到那張肥臉,他得支持不住,暈倒在地。


    那個沒有太多同情心的作者殷受寫到這裏,按照慣例標注了他的感想和評論,隻有三個大字:哈哈哈!估計是嘲笑他操心太多,有人找死,你勸他幹什麽?


    嶽飛則是哭笑不得,這是典型的無能為力,也可以說是有勁兒使不上,在嶽飛的記憶中,這也是神農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這也讓嶽飛見識到了習慣力量的無比強大,許多時候你看到很多事情不好,就是擋不住人們的趨之若鶩,而且吊詭的是,那些本質上不好的東西,表麵上都對人好,有更大的吸引力。


    比如賺錢,許多人明明知道錢財讓人眼紅,家中堆積的金銀會招致強盜殺人劫財,可是極少有人有智慧有定力予以徹底解決。


    你將錢財散盡,不就啥事沒有了?


    不過,這是極端的例子,更加難辦的是不良生活習慣,這個才是嶽飛最頭痛的東西,比如宋時人的官場陋習。


    帶著這個肥胖症緊箍咒以及它的各種副作用,嶽飛不甚情願地進入下一個國度。


    這是一個最為複雜的部落群組,名叫三苗國。


    嶽飛發現,殷受提起三苗國話就比較多,因為他知道三苗曆史悠久人也眾多,是最早山陝古國的成員之一,三皇五帝期間從黃帝至堯舜禹時代就名聲很大,也被稱為有苗、有苗氏、苗民,是那是統治集團的第一個勢力炎黃集團的成員,不過卻隻有平民身份。


    從他們的分布來看,三苗主要分布於後世成為長江的中下遊一帶,也就是大略為古代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也就是說都是大禹王治水的中心地區。


    當然三苗也不僅僅局限於一地,上古三苗位在豫中地區也有大量居住,可是這裏的三苗人和大禹王和他的前任統治者發生衝突,而被從豫中以及周圍地區驅至陝甘境內,他們離開了富饒的兩湖之水汶山、衡山之間,被大禹王所驅逐,漸遷而西,所謂“竄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也。


    豫中的三苗就是後來西羌的先人,故此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薑姓之別,最早的時候,其國近南嶽,說的就是南陽衡山。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曆史,早在黃帝時,三苗部落就參加過九黎的部落聯盟,由此推論,三苗是九黎之後,三苗在這時參加了堯的部落聯盟。那時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的一個臣子,被稱為諸侯。


    就在堯當政時期,三苗反對堯禪位於舜,於是聚眾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於丹水,打敗了三苗。然後,堯將他們的一部分人眾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將其首領驩兜流放到崇山。


    舜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以後,另一部分三苗人眾,逐漸南移於江、漢一帶,發展迅速,日益強大,對舜領導的部落聯盟又有不服。舜於是整軍振旅,憑借強大的軍事展現,沒有經過戰爭而臣服了三苗,這也給後來的統治者留下了潛在的反叛者。


    為防止再發生衝突,舜又把豫中的三苗遷徙到偏遠的三危,但其中有三苗的一部分民眾退至南方地區。三苗是一個較為先進的部落,已有“君子”、“小人”之分,開始有了等級分化。


    到了大禹王時期,大禹王曾經出師征討三苗,隨後大禹統帥大軍與不服的三苗進行了一場曆時七十天的大戰,大敗苗師,從此三苗才衰微下去。


    後來這些居住在三危之地的三苗後裔,又逐漸向西南遷移,然後定居在西南地區,分別自稱為苗、瑤、黎、彝等族裔,繼續繁衍下去。


    神農深入三苗居住地區的時候,他們還是主要在中原的豫中和兩湖地區,堯舜兩位帝王級別的大佬將他們驅趕到東南和西北以後,神農又跟了上去。


    神農的目的和堯舜不同,他主要是提高那些人的建康水平,而不是因為他們不順服,喜歡搗亂,而將他們趕跑,跑的慢的就給滅掉。


    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跟蹤,經過不同地區的比較研究,神農發現這些古三苗國人精神不正常!


    他們的身體雖然不是那麽身強力壯,基本上還可以,別管是生產各種用品還是行軍打仗,都可以和堯舜大禹領導的山陝訓練有素的戰士匹敵。


    還有一項,三苗國人逃跑都很擅長,尤其是山地,他們都是爬山越嶺如履平地。他們從屢次大戰中得以生存,就是仗著跑路快和鑽山林。


    但是,他們本來是堯舜同一個陣營的人,如果不反叛,就可以同甘共苦,可是他們的精神有問題,導致他們特別暴躁,常常因為小事就翻臉,根本不知道審時度勢,避免和強敵硬碰硬。


    神農也知道,這種精神疾病,三苗所有人都有,但是這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痼疾,他花費了很大力氣,也隻能救治一些首領,而且治療效果都比較緩慢。


    即使如此,那些病狀得到改善的統領,依然起到不小作用,帶領三苗國人放棄了硬拚死打,逃到了東南或者西北偏遠之地,避開了堯舜的致死打擊,為三苗國人保留了後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嶽飛再世,武穆稱雄躍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一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一介並收藏嶽飛再世,武穆稱雄躍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