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穩步成長
嶽飛再世,武穆稱雄躍飛 作者:人一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五,辰時初初刻,現代時早上七點三分。
由於嶽飛的良好習慣,將一些大事都記錄下來,所以現在他的迴顧如同閃電一樣快捷。
稍微多占了一點時間的是,每一件事情都伴隨不少未竟事項,也就是他雖然幹了那些事情,但是卻沒有做到十全十美。
所以他每次迴顧,他都要更多地思考那些未竟事項,如果那些東西變得重要,就有可能提升它們的等級。
讓它們成為下一個必須完成的重大事項,集中精力去完成。
因為不完成這個新近提升的事項,所有的必要工作,都失去了它們的意義。
所有這些目的在於認定和實施新事項的思考,讓嶽飛的迴顧時間提高了一倍。
所以所有的思考迴顧嶽飛一共花費了二秒時間,不過他的迴顧還沒有結束,而且從所作的事情這個角度來看,他還沒有思考到最關鍵的東西。
第九,嶽飛組建了利器戰隊和鋤頭隊以後,立刻給他們配備了需要的武器,然後毫無耽誤地投入訓練,這是嶽飛特別重視的一個方麵,也是決定一個部隊戰力的關鍵,同時也最終決定他的目的能否達成。
至於訓練的內容,這個嶽飛胸有成竹小菜一碟,他絕對不會高一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比如嶽飛對宋時人的兵書不屑一顧,哪怕是那些名噪一時的曆史名家,比如《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七部兵書,嶽飛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尤其是宋時人敬若神明的那個《平戎萬全陣圖》,據說是那個宋太宗專門為了和遼兵作戰搗鼓出來的,嶽飛更是嗤之以鼻,不是看不起他,嶽飛小時候的積木拚圖都比這個水平高。
最起碼嶽飛那個積木拚圖不會害人,趙匡義這個是要害死人的。
難道真的有不問時間地點不管敵人多少我方兵力如何可以一成不變的戰陣?
這種想法和傻子沒有多大區別,簡直比豬還笨。
嶽飛早就清清楚楚,這樣的兵法和陣圖,有還不如沒有,所以他都不看一眼。
取而代之的就是嶽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但是,這個是戰略戰術的運用,什麽樣的戰陣也不會因地製宜針鋒相對的陣法。
嶽飛估計宋遼、宋金大戰那些失敗的戰例,大多數原因是宋朝的軍官按照大宗禦製陣圖擺陣給笨死的。那些陣圖不外乎根據設想的敵陣針鋒相對,可是遼軍和金兵有義務跟你做遊戲嗎?
沒有他們的配合,你的那些所謂禦製陣法啥也不是,是束縛自己手腳的繩索。
有了這個認識,嶽飛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意那些陣法,而是操練兩種基本功。
一個是基礎的動作,主要是加強軍紀的,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整齊如一。
第二個就是基礎的武功,比如嶽飛教授的憫農矛法,就是殺人的,一個人能用,一隊人也能有。
此矛一出,敵人沒命。
這個訓練的基礎,是大家的武器具有特殊性,如果集體發威的話,其效果有疊加功能。
利器隊和他們的多功能矛,加上他們的基本功夫,就能起到克敵製勝的作用。
而且嶽飛這種戰力,可以無限疊加,比如說現在是一千人,加到一萬人,那就是增加了十倍功力。
在提高一百倍兵力,那就是百萬雄師的力量。
這一項是嶽飛的重點,發展強大的兵力,是他保證自己的安全、在內外敵人夾擊下保證自己的生存、最後能夠擴大自己的地盤的核心內容,所以嶽飛估計要把一半時間花在這個事情上。
第十,嶽飛任命了幾個很重要的官員人選,雖然現在還是名聲不顯,但是嶽飛是從長遠著想安排的,都是一舉兩得,他們都是既能在眼下幫忙,又能滿足將來的需要。
也就是說,在那個位置上,可是掌管全世界的事務,這個立足點,目前除了嶽飛,沒有人有那個高度。
文政總督張商英,本來已經到了可以當太宰的高度,可是自己跳坑給耽誤了。現在從底層幹起,綜合宋朝官場的經曆,迴頭統管全球業務,不在話下。
嶽飛還任命了武政總督影二,真實名字叫什麽不知道,也無關緊要,關鍵是,他身為燭影斧聲的二把手。
那個位置意味著位高權重,殺伐果斷,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他都鎮得住。
嶽飛毫無疑問,什麽時候都是天然的最高統帥,無人能夠淩駕在他的上麵。
他作為穿越者,擁有千年知識千年見識的優勢,當然不會讓人領導他。
同時,別人也休想將這個東西強加在他頭上。
倘若有人不怕死,嶽飛分分秒秒有一千種方法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更厲害的是,就是讓他生死不如。
嶽飛雖然心地善良,對找死的人還是可以讓立刻他死的,也許是不讓他死,卻不如死。
嶽飛目前許多事情都秦立其為,但是將來百萬大兵的時候,許多具體的事情還有有人去幹。
那些幹事的人,就是武政總督以及他的屬下。
當然影二也不能事無巨細他自己管,但是他也不是一個人,還有那麽多前燭影斧聲隊員。
那些人武功高強、本領獨特,更要緊的是,他們的忠心絕對沒有問題。
尤其是嶽飛幫助他們解決了後繼無人的問題以後,這種堅不可摧的忠心又加強了一百倍。
從長遠的戰略安排角度考慮,嶽飛派出了四個情報小隊深入周邊邦國,去那裏搜集那些人對大宋不利的情報,這是嶽飛放長線釣大魚的安排,肯定是超越宋時人很多。
不過這種超越,主要是在技術方麵,而這個思路已經非常古老。
至於宋時人是否不用,那是他們的事兒,嶽飛反正是特別重視,他能夠先發製人,全靠這幫兄弟呢。
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嶽飛建立了有效的傳遞係統,就是鴿玲領導的信鴿通信集團。
信鴿小姐姐對嶽飛的支持不遺餘力,把自己心愛的信鴿因為嶽飛的原因,派送給那些送入敵後的隊員。
除了武政的事務以外,與之並駕齊驅的還有文政係統,甚至從規模上超過武政係統。
畢竟現在還不是戰時機製,大家的注意力依然還在如果好好過日子上,平凡而重要。
這個是嶽飛交給文政總督張商英的地盤,在不違背嶽飛的前提下,他可以隨意折騰。
張商英的文政總督屬下,就目前來看,也是人多勢眾,因為他管的事情也多。
從職能上來說,他負責的是兩大係統,相當於朝廷的六部和各級部門也就是相當於衙門的文官係統。
他管的有按照隻能分工的農政、工政、學政、財政等等部門。
各位i總管已經到位了好幾個,包括農政總管嶽和、工政總管王明、財政總管虎子等人。
行政衙門部門隻有程崗村和五裏崗鎮,分別是嶽和和張亞群負責。
其中尤其是虎子這個任命別處心裁。
從嶽飛的標準出發,虎子叔叔絕對忠心,所以讓他搞財政放心。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虎子上來就給了眾人一個絕大驚喜。
以至於嶽飛的一半成就要從這個驚喜開始。
虎子這個驚喜,就是他策劃、實施、攻占了五裏崗匪窟。
所以,攻占五裏崗匪窟,就成了嶽飛工作成果的第十一項。
虎子怎麽攻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五裏崗匪窟被虎子完全占領,包括地盤、匪幫、財富。
嶽飛收獲的地盤,也就是五裏崗的整個地麵崗前崗後崗頂的所有建築和土地。
嶽飛收獲的土匪的人口,包括成年慣匪五千人,還有大約五倍於正規土匪的土匪家屬,總數約有三萬人。
嶽飛獲得的財富。主要是匪窟積累的大約一百寶庫的金銀財寶。
經過抽樣數點,庫存白銀一庫就有一百多萬,一百庫,起碼一億兩銀子,大約是北宋好年景一年的賦稅收入總額,這就比較可觀了,而且這都是純淨的數字,不會產生費用和損耗。
在屋裏崗的土地上,讓嶽飛最驚喜的一個收獲,就是這裏發現了儲量豐厚的泥灰岩。
這個數字太大,必須單獨列示。
第十三項,嶽飛收獲大量的泥灰岩。
嶽飛熟悉那種東西,那是最高質量的水泥,而且是天然水泥,挖出來就能使用。
那絕對是可以用在防禦和建築上的無價之寶。
得到這種東西,嶽飛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了。
因為他在前世就尋找過這種東西,可惜沒有找到,也就是沒有找到如此質量高的天然水泥。
沒有想到在這裏如願以償了。
心中有了泥灰岩的儲量,嶽飛心中瞬間就湧現出好幾塊後代的水泥建築:摩天大廈、堡壘林立的防禦工事,還有水庫大壩。
河堤就不用全水泥了,有些大材小用,關鍵地方用水泥加固便可,但是地下涵洞引水工作要用水泥。
嶽飛大略估計,有了水泥以後,嶽飛搞的那些需要建築工程的東西可以提高五六倍質量,安全係數也能提高三四倍,有些東西甚至可以和後世的那些東西媲美。
讓那些隻是維持在宋時人水平的敵人,攻打現代化的玩意,嶽飛簡直心裏覺得太安全了。
不過,嶽飛也在心裏時刻提醒自己,隻要那些敵人處心積慮找他麻煩,任何先進的東西都不會長期保密。
他們會得到秘密,不管是用硬的還是軟的還是軟硬兼施,那是沒有辦法長期保密的。
民間有句諺語具有普遍意義,不怕賊偷,就怕賊惦。
唯一的對付方法,就是不斷進步,等敵人得到了你的技術,你的技術又更新了。
這個泥灰岩既然是最好的水泥,嶽飛就要先用來建設五裏崗和程崗村民用軍用設施,五裏崗的民用設施已經確定,就是在五裏崗的前坡建造居民樓,包括給影二影三等一百五十人的鴛鴦樓。
第二個更大的建築就是宗元學坊的教學科研樓。根據嶽飛的設想,這個教研樓群起碼要有五十到一百座,樓高估計起碼平均三十層高。
第三個建築就是防禦工事,這個不但要建築在五裏崗鎮的周圍,還要建立在程崗村的周圍。
這個東西的設計和構建,隻能由嶽飛主導,別人估計無從下手。
說起建造宗元學坊教學科研樓群,就必須說起另一項學坊幹成的事情。
就是宗元學坊,聘請到理學大家程頤作這個學坊的院長。
第十四項,初步奠定了一個新型教育機構的基礎,不但勾畫出宗元學坊的藍圖,還成功請到理學大家擔任院長,為將來招收大量人才大下了師資和學生的基礎,關鍵是有了一個教研基地。
其實,能讓嶽飛放開手腳大幹的底蘊主要是藏寶洞的那些銀子,有那些銀子在手,嶽飛太有底氣了,起碼招聘師資容易了很多。
關於師資,嶽飛主要要對那些理學大家的門人弟子下手,比如程頤那樣的,哪個沒有百八十個門人弟子。
而那些門人弟子又有門人弟子,就更多了,如此不同層次的師資就齊活了。
一方麵有請人需要的銀子,一方麵有有才能還不受官場待見找不到事情幹的人才,豈不是一拍即合。
所以,嶽飛釣來程頤一條大魚,後麵就會有成群結隊的魚來,嶽飛豈不是年年有魚?
至於學生的來源,嶽飛早就考慮周全了,目標就是那些科考落第的秀才舉子。
宋代的科舉最後中榜的人雖然數量大大增加,但是比例還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幾乎說有人都落榜了,即使不落榜,不能得到高名次,也得不到及時派遣,說不定要等十年八載。
可是宗元學坊就完全不同了,它需要大量的學生,各種專長的學生,甚至是各種興趣的學生。
還有一點,太學生或者科考永遠比不上,就是畢業包分配,因為他們都是根據需要培養的,用人的機構早就迫不及待了。
同時,宗元學坊因為是教學和科研結合,教學是為了科研,而科研就等於是他們的工作,即使不去別處工作,他們也不會失業沒有事情幹。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這個凡事講究天理的地方,哪裏會有任何漏洞?
由於嶽飛的良好習慣,將一些大事都記錄下來,所以現在他的迴顧如同閃電一樣快捷。
稍微多占了一點時間的是,每一件事情都伴隨不少未竟事項,也就是他雖然幹了那些事情,但是卻沒有做到十全十美。
所以他每次迴顧,他都要更多地思考那些未竟事項,如果那些東西變得重要,就有可能提升它們的等級。
讓它們成為下一個必須完成的重大事項,集中精力去完成。
因為不完成這個新近提升的事項,所有的必要工作,都失去了它們的意義。
所有這些目的在於認定和實施新事項的思考,讓嶽飛的迴顧時間提高了一倍。
所以所有的思考迴顧嶽飛一共花費了二秒時間,不過他的迴顧還沒有結束,而且從所作的事情這個角度來看,他還沒有思考到最關鍵的東西。
第九,嶽飛組建了利器戰隊和鋤頭隊以後,立刻給他們配備了需要的武器,然後毫無耽誤地投入訓練,這是嶽飛特別重視的一個方麵,也是決定一個部隊戰力的關鍵,同時也最終決定他的目的能否達成。
至於訓練的內容,這個嶽飛胸有成竹小菜一碟,他絕對不會高一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比如嶽飛對宋時人的兵書不屑一顧,哪怕是那些名噪一時的曆史名家,比如《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七部兵書,嶽飛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尤其是宋時人敬若神明的那個《平戎萬全陣圖》,據說是那個宋太宗專門為了和遼兵作戰搗鼓出來的,嶽飛更是嗤之以鼻,不是看不起他,嶽飛小時候的積木拚圖都比這個水平高。
最起碼嶽飛那個積木拚圖不會害人,趙匡義這個是要害死人的。
難道真的有不問時間地點不管敵人多少我方兵力如何可以一成不變的戰陣?
這種想法和傻子沒有多大區別,簡直比豬還笨。
嶽飛早就清清楚楚,這樣的兵法和陣圖,有還不如沒有,所以他都不看一眼。
取而代之的就是嶽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但是,這個是戰略戰術的運用,什麽樣的戰陣也不會因地製宜針鋒相對的陣法。
嶽飛估計宋遼、宋金大戰那些失敗的戰例,大多數原因是宋朝的軍官按照大宗禦製陣圖擺陣給笨死的。那些陣圖不外乎根據設想的敵陣針鋒相對,可是遼軍和金兵有義務跟你做遊戲嗎?
沒有他們的配合,你的那些所謂禦製陣法啥也不是,是束縛自己手腳的繩索。
有了這個認識,嶽飛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意那些陣法,而是操練兩種基本功。
一個是基礎的動作,主要是加強軍紀的,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整齊如一。
第二個就是基礎的武功,比如嶽飛教授的憫農矛法,就是殺人的,一個人能用,一隊人也能有。
此矛一出,敵人沒命。
這個訓練的基礎,是大家的武器具有特殊性,如果集體發威的話,其效果有疊加功能。
利器隊和他們的多功能矛,加上他們的基本功夫,就能起到克敵製勝的作用。
而且嶽飛這種戰力,可以無限疊加,比如說現在是一千人,加到一萬人,那就是增加了十倍功力。
在提高一百倍兵力,那就是百萬雄師的力量。
這一項是嶽飛的重點,發展強大的兵力,是他保證自己的安全、在內外敵人夾擊下保證自己的生存、最後能夠擴大自己的地盤的核心內容,所以嶽飛估計要把一半時間花在這個事情上。
第十,嶽飛任命了幾個很重要的官員人選,雖然現在還是名聲不顯,但是嶽飛是從長遠著想安排的,都是一舉兩得,他們都是既能在眼下幫忙,又能滿足將來的需要。
也就是說,在那個位置上,可是掌管全世界的事務,這個立足點,目前除了嶽飛,沒有人有那個高度。
文政總督張商英,本來已經到了可以當太宰的高度,可是自己跳坑給耽誤了。現在從底層幹起,綜合宋朝官場的經曆,迴頭統管全球業務,不在話下。
嶽飛還任命了武政總督影二,真實名字叫什麽不知道,也無關緊要,關鍵是,他身為燭影斧聲的二把手。
那個位置意味著位高權重,殺伐果斷,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他都鎮得住。
嶽飛毫無疑問,什麽時候都是天然的最高統帥,無人能夠淩駕在他的上麵。
他作為穿越者,擁有千年知識千年見識的優勢,當然不會讓人領導他。
同時,別人也休想將這個東西強加在他頭上。
倘若有人不怕死,嶽飛分分秒秒有一千種方法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更厲害的是,就是讓他生死不如。
嶽飛雖然心地善良,對找死的人還是可以讓立刻他死的,也許是不讓他死,卻不如死。
嶽飛目前許多事情都秦立其為,但是將來百萬大兵的時候,許多具體的事情還有有人去幹。
那些幹事的人,就是武政總督以及他的屬下。
當然影二也不能事無巨細他自己管,但是他也不是一個人,還有那麽多前燭影斧聲隊員。
那些人武功高強、本領獨特,更要緊的是,他們的忠心絕對沒有問題。
尤其是嶽飛幫助他們解決了後繼無人的問題以後,這種堅不可摧的忠心又加強了一百倍。
從長遠的戰略安排角度考慮,嶽飛派出了四個情報小隊深入周邊邦國,去那裏搜集那些人對大宋不利的情報,這是嶽飛放長線釣大魚的安排,肯定是超越宋時人很多。
不過這種超越,主要是在技術方麵,而這個思路已經非常古老。
至於宋時人是否不用,那是他們的事兒,嶽飛反正是特別重視,他能夠先發製人,全靠這幫兄弟呢。
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嶽飛建立了有效的傳遞係統,就是鴿玲領導的信鴿通信集團。
信鴿小姐姐對嶽飛的支持不遺餘力,把自己心愛的信鴿因為嶽飛的原因,派送給那些送入敵後的隊員。
除了武政的事務以外,與之並駕齊驅的還有文政係統,甚至從規模上超過武政係統。
畢竟現在還不是戰時機製,大家的注意力依然還在如果好好過日子上,平凡而重要。
這個是嶽飛交給文政總督張商英的地盤,在不違背嶽飛的前提下,他可以隨意折騰。
張商英的文政總督屬下,就目前來看,也是人多勢眾,因為他管的事情也多。
從職能上來說,他負責的是兩大係統,相當於朝廷的六部和各級部門也就是相當於衙門的文官係統。
他管的有按照隻能分工的農政、工政、學政、財政等等部門。
各位i總管已經到位了好幾個,包括農政總管嶽和、工政總管王明、財政總管虎子等人。
行政衙門部門隻有程崗村和五裏崗鎮,分別是嶽和和張亞群負責。
其中尤其是虎子這個任命別處心裁。
從嶽飛的標準出發,虎子叔叔絕對忠心,所以讓他搞財政放心。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虎子上來就給了眾人一個絕大驚喜。
以至於嶽飛的一半成就要從這個驚喜開始。
虎子這個驚喜,就是他策劃、實施、攻占了五裏崗匪窟。
所以,攻占五裏崗匪窟,就成了嶽飛工作成果的第十一項。
虎子怎麽攻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五裏崗匪窟被虎子完全占領,包括地盤、匪幫、財富。
嶽飛收獲的地盤,也就是五裏崗的整個地麵崗前崗後崗頂的所有建築和土地。
嶽飛收獲的土匪的人口,包括成年慣匪五千人,還有大約五倍於正規土匪的土匪家屬,總數約有三萬人。
嶽飛獲得的財富。主要是匪窟積累的大約一百寶庫的金銀財寶。
經過抽樣數點,庫存白銀一庫就有一百多萬,一百庫,起碼一億兩銀子,大約是北宋好年景一年的賦稅收入總額,這就比較可觀了,而且這都是純淨的數字,不會產生費用和損耗。
在屋裏崗的土地上,讓嶽飛最驚喜的一個收獲,就是這裏發現了儲量豐厚的泥灰岩。
這個數字太大,必須單獨列示。
第十三項,嶽飛收獲大量的泥灰岩。
嶽飛熟悉那種東西,那是最高質量的水泥,而且是天然水泥,挖出來就能使用。
那絕對是可以用在防禦和建築上的無價之寶。
得到這種東西,嶽飛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了。
因為他在前世就尋找過這種東西,可惜沒有找到,也就是沒有找到如此質量高的天然水泥。
沒有想到在這裏如願以償了。
心中有了泥灰岩的儲量,嶽飛心中瞬間就湧現出好幾塊後代的水泥建築:摩天大廈、堡壘林立的防禦工事,還有水庫大壩。
河堤就不用全水泥了,有些大材小用,關鍵地方用水泥加固便可,但是地下涵洞引水工作要用水泥。
嶽飛大略估計,有了水泥以後,嶽飛搞的那些需要建築工程的東西可以提高五六倍質量,安全係數也能提高三四倍,有些東西甚至可以和後世的那些東西媲美。
讓那些隻是維持在宋時人水平的敵人,攻打現代化的玩意,嶽飛簡直心裏覺得太安全了。
不過,嶽飛也在心裏時刻提醒自己,隻要那些敵人處心積慮找他麻煩,任何先進的東西都不會長期保密。
他們會得到秘密,不管是用硬的還是軟的還是軟硬兼施,那是沒有辦法長期保密的。
民間有句諺語具有普遍意義,不怕賊偷,就怕賊惦。
唯一的對付方法,就是不斷進步,等敵人得到了你的技術,你的技術又更新了。
這個泥灰岩既然是最好的水泥,嶽飛就要先用來建設五裏崗和程崗村民用軍用設施,五裏崗的民用設施已經確定,就是在五裏崗的前坡建造居民樓,包括給影二影三等一百五十人的鴛鴦樓。
第二個更大的建築就是宗元學坊的教學科研樓。根據嶽飛的設想,這個教研樓群起碼要有五十到一百座,樓高估計起碼平均三十層高。
第三個建築就是防禦工事,這個不但要建築在五裏崗鎮的周圍,還要建立在程崗村的周圍。
這個東西的設計和構建,隻能由嶽飛主導,別人估計無從下手。
說起建造宗元學坊教學科研樓群,就必須說起另一項學坊幹成的事情。
就是宗元學坊,聘請到理學大家程頤作這個學坊的院長。
第十四項,初步奠定了一個新型教育機構的基礎,不但勾畫出宗元學坊的藍圖,還成功請到理學大家擔任院長,為將來招收大量人才大下了師資和學生的基礎,關鍵是有了一個教研基地。
其實,能讓嶽飛放開手腳大幹的底蘊主要是藏寶洞的那些銀子,有那些銀子在手,嶽飛太有底氣了,起碼招聘師資容易了很多。
關於師資,嶽飛主要要對那些理學大家的門人弟子下手,比如程頤那樣的,哪個沒有百八十個門人弟子。
而那些門人弟子又有門人弟子,就更多了,如此不同層次的師資就齊活了。
一方麵有請人需要的銀子,一方麵有有才能還不受官場待見找不到事情幹的人才,豈不是一拍即合。
所以,嶽飛釣來程頤一條大魚,後麵就會有成群結隊的魚來,嶽飛豈不是年年有魚?
至於學生的來源,嶽飛早就考慮周全了,目標就是那些科考落第的秀才舉子。
宋代的科舉最後中榜的人雖然數量大大增加,但是比例還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幾乎說有人都落榜了,即使不落榜,不能得到高名次,也得不到及時派遣,說不定要等十年八載。
可是宗元學坊就完全不同了,它需要大量的學生,各種專長的學生,甚至是各種興趣的學生。
還有一點,太學生或者科考永遠比不上,就是畢業包分配,因為他們都是根據需要培養的,用人的機構早就迫不及待了。
同時,宗元學坊因為是教學和科研結合,教學是為了科研,而科研就等於是他們的工作,即使不去別處工作,他們也不會失業沒有事情幹。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這個凡事講究天理的地方,哪裏會有任何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