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公三年,即公元前五八八年,春季,魯成公與晉景公、宋共公、衛定公、曹宣公一起攻打鄭國,這是因為邲之役的時候鄭國親近楚國。
結果諸侯聯軍在鄤地遇伏,在丘輿被擊敗。
夏季,魯成公到晉國去朝見晉景公,這是為了感謝晉國將汶陽的田地歸還給了魯國。
秋季,叔孫僑如率兵包圍了棘地,這是因為魯國拿迴了汶陽田地,棘地人不順服,所以魯國軍隊包圍了棘地。
十一月,晉國的荀庚(中行宣子,荀林父之子)到魯國來聘問,重溫過去的盟約。
同時,衛定公派遣孫良夫(孫桓子)到魯國來聘問,重溫過去的盟約。
魯成公便詢問臧宣叔,中行伯在晉國拍在第三位(郤克、荀首之後),孫桓子在衛國是上卿,該把誰排在前麵呢?
臧宣叔表示,次國的上卿,相當於大國的中卿,中卿相當於它的下卿,下卿相當於它的上大夫。小國的上卿,相當於大國的下卿,中卿相當於它的上大夫,下卿相當於它的下大夫。位次的上次就是如此,這是古代傳下來的製度。衛國相對於晉國來說,應該不能算是次國。晉國又是盟主,應該讓晉國在前麵。
所以,先與晉國結盟,次日再與衛國結盟。
魯成公四年,即公元前五八七年,春季,宋國的華元到魯國來聘問,這是因為宋共公剛繼位,派遣使者來魯國重溫過去的友好。
三月,杞桓公到魯國來朝見,這是為了送叔姬迴魯國。
四月,臧宣叔去世,他的兒子臧孫紇繼承了他的位置,世襲司寇。
夏季,魯成公到晉國去朝見晉景公,晉景公會見魯成公時,理解不夠恭敬。
季文子便表示,晉景公一定不能免於禍難。
《詩經》說,‘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意思就是要謹慎又謹慎,上天是在觀察的,天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原文出自《詩經·周頌·閔予小子之什·敬之》。
晉景公的命運取決於諸侯,難道可以不恭敬嗎?
秋季,魯成公從晉國返迴魯國,想要與楚國修好,背叛晉國。
季文子又勸諫魯成公,表示,不能這樣做,晉國雖然無道,但是土地廣大,群臣和睦,又鄰近我國,諸侯聽從他的命令,不可有背叛的心思。史佚的《誌》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國雖然強大,但跟我們不是同族,難道會愛護我國嗎?
魯成公聽從了季文子的意見,便沒有背晉向楚。
這一年,鄭國國君鄭襄公去世,他的兒子鄭悼公繼位。
魯成公五年,即公元前五八六年,春季,孟獻子到宋國聘問,這是對華元聘魯的迴禮。
夏季,晉國荀首到齊國去迎接齊女,叔孫僑如在陽穀向他贈送食物。
秋季,魯國發生大水。
十一月,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鄭悼公、曹宣公、邾定公、杞桓公在蟲牢結盟,這是鄭國背棄楚國,臣服了晉國。
諸侯商議再次會見,可宋共公因為子靈(宋共公之弟)之事推辭了,不參加會見。
這一年,周定王去世,其子姬夷繼位,是為周簡王。
魯成公六年,即公元前五八五年,二月,季文子因為鞍地之戰的功勞建立武宮,這是不符合禮法的。聽了別人的話而來解救魯國的危難,不能標榜功勞,建立功勞應該是由自己的,而不是由別人的。
奪取了鄟地(魯國的附屬國),《左傳》記載這次軍事行動很輕鬆。
三月,在晉國的主導下,諸侯攻打宋國。
四月,晉國遷都,由絳城(今山西曲沃南)遷到新田(今山西侯馬)。
六月,邾定公到魯國來朝見魯成公。
公孫嬰齊出使晉國,得到晉國的命令,要魯國攻打宋國。
秋季,孟獻子與叔孫宣伯(叔孫僑如)一起率軍攻打宋國。
楚國攻打鄭國,這是因為鄭國親近晉國。
冬季,季文子出使晉國,恭賀晉國遷都。
晉國的欒書率軍救援鄭國。
這一年,鄭國國君鄭悼公去世,他的弟弟鄭成公繼位。
結果諸侯聯軍在鄤地遇伏,在丘輿被擊敗。
夏季,魯成公到晉國去朝見晉景公,這是為了感謝晉國將汶陽的田地歸還給了魯國。
秋季,叔孫僑如率兵包圍了棘地,這是因為魯國拿迴了汶陽田地,棘地人不順服,所以魯國軍隊包圍了棘地。
十一月,晉國的荀庚(中行宣子,荀林父之子)到魯國來聘問,重溫過去的盟約。
同時,衛定公派遣孫良夫(孫桓子)到魯國來聘問,重溫過去的盟約。
魯成公便詢問臧宣叔,中行伯在晉國拍在第三位(郤克、荀首之後),孫桓子在衛國是上卿,該把誰排在前麵呢?
臧宣叔表示,次國的上卿,相當於大國的中卿,中卿相當於它的下卿,下卿相當於它的上大夫。小國的上卿,相當於大國的下卿,中卿相當於它的上大夫,下卿相當於它的下大夫。位次的上次就是如此,這是古代傳下來的製度。衛國相對於晉國來說,應該不能算是次國。晉國又是盟主,應該讓晉國在前麵。
所以,先與晉國結盟,次日再與衛國結盟。
魯成公四年,即公元前五八七年,春季,宋國的華元到魯國來聘問,這是因為宋共公剛繼位,派遣使者來魯國重溫過去的友好。
三月,杞桓公到魯國來朝見,這是為了送叔姬迴魯國。
四月,臧宣叔去世,他的兒子臧孫紇繼承了他的位置,世襲司寇。
夏季,魯成公到晉國去朝見晉景公,晉景公會見魯成公時,理解不夠恭敬。
季文子便表示,晉景公一定不能免於禍難。
《詩經》說,‘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意思就是要謹慎又謹慎,上天是在觀察的,天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原文出自《詩經·周頌·閔予小子之什·敬之》。
晉景公的命運取決於諸侯,難道可以不恭敬嗎?
秋季,魯成公從晉國返迴魯國,想要與楚國修好,背叛晉國。
季文子又勸諫魯成公,表示,不能這樣做,晉國雖然無道,但是土地廣大,群臣和睦,又鄰近我國,諸侯聽從他的命令,不可有背叛的心思。史佚的《誌》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國雖然強大,但跟我們不是同族,難道會愛護我國嗎?
魯成公聽從了季文子的意見,便沒有背晉向楚。
這一年,鄭國國君鄭襄公去世,他的兒子鄭悼公繼位。
魯成公五年,即公元前五八六年,春季,孟獻子到宋國聘問,這是對華元聘魯的迴禮。
夏季,晉國荀首到齊國去迎接齊女,叔孫僑如在陽穀向他贈送食物。
秋季,魯國發生大水。
十一月,魯成公與晉景公、齊頃公、宋共公、衛定公、鄭悼公、曹宣公、邾定公、杞桓公在蟲牢結盟,這是鄭國背棄楚國,臣服了晉國。
諸侯商議再次會見,可宋共公因為子靈(宋共公之弟)之事推辭了,不參加會見。
這一年,周定王去世,其子姬夷繼位,是為周簡王。
魯成公六年,即公元前五八五年,二月,季文子因為鞍地之戰的功勞建立武宮,這是不符合禮法的。聽了別人的話而來解救魯國的危難,不能標榜功勞,建立功勞應該是由自己的,而不是由別人的。
奪取了鄟地(魯國的附屬國),《左傳》記載這次軍事行動很輕鬆。
三月,在晉國的主導下,諸侯攻打宋國。
四月,晉國遷都,由絳城(今山西曲沃南)遷到新田(今山西侯馬)。
六月,邾定公到魯國來朝見魯成公。
公孫嬰齊出使晉國,得到晉國的命令,要魯國攻打宋國。
秋季,孟獻子與叔孫宣伯(叔孫僑如)一起率軍攻打宋國。
楚國攻打鄭國,這是因為鄭國親近晉國。
冬季,季文子出使晉國,恭賀晉國遷都。
晉國的欒書率軍救援鄭國。
這一年,鄭國國君鄭悼公去世,他的弟弟鄭成公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