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殤公,宋國第十五任國君,宋宣公之子,名與夷,在位時間十年。
何為殤?
未家短折曰殤,短折不成曰殤。
前者是未家、未娶;後者是有知而夭殤。
反正不是什麽正麵、好意的諡號。
宋穆公死後,當時的鄭國國君就想要送公子馮會宋國繼任國君。
宋殤公繼位之後,宋殤公元年,即公元前七一九年,衛國的公子州籲殺害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得知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在鄭國。
因為衛國與鄭國有仇,便想以此來穩固位置,於是公子州籲便派人到宋國,告訴宋殤公,公子馮在鄭國,鄭國人一定會利用,公子馮也一定會作亂的。
宋殤公聽信了公子州籲的話,在衛國的聯合之下,與陳國、蔡國、衛國一起攻打鄭國。
四國聯軍包圍鄭國國都東門,圍困五日方才返迴。
次年,宋國掠奪了邾國的土地,邾國便向鄭國求援。
鄭國為了報去年東門之恥,便與邾國一起進攻宋國。
鄭莊公,乃是一代雄主,鄭國國力正強,宋國不能抵抗。
於是宋殤公向魯國求救,可是魯國沒有出兵援助。
使得鄭國攻打到了宋國國都的外城。
同年十二月,宋國為了保鄭國攻宋之仇,進攻鄭國長葛(今河南許昌長葛)
宋殤公三年,即公元前七一七年,宋國攻占長葛。
宋殤公六年,即公元前七一四年,由於宋殤公沒有前往洛邑朝見周天子,鄭莊公是當時的周天子卿士,便以周天子的名義,聯合諸侯,準備討伐宋國。
宋殤公因為當年魯國不援宋國,對魯國記恨,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魯隱公,使得魯隱公震怒,斷絕了與宋國的往來。
次年,六月,鄭國聯合魯國、齊國在菅地打敗了宋軍。
七月,由於鄭國的軍隊停留在了魯國的遠郊,宋國與衛國趁此機會進攻鄭國。
後來,宋國與衛國聯合蔡國進攻戴地。
可是鄭莊公率領鄭國軍隊包圍了戴地,又由於三國聯軍不和,被鄭莊公擊敗。
九月,鄭莊公又率軍進攻宋國。
宋殤公八年,即公元前七一二年,鄭莊公帶著虢國的軍隊進攻宋國,將宋國軍隊打敗。
這一年,魯國國君魯隱公被公子允(魯桓公)和公子揮所殺。
宋殤公九年,即公元前七一一年,宋國司馬孔父嘉的妻子長得十分美貌,當時的宋國太宰華督很喜歡她的美貌,欲要占為己有,便在國都之中散布流言。
宋殤公繼位不到十年,宋國卻發生了十一次戰事,宋國百姓何其苦也,這都是孔父嘉輔佐導致的,他要殺死孔父嘉。
次年,孔父嘉被華督所殺,妻子也被華督所奪。
宋殤公得知之後,十分憤怒。
華督害怕被宋殤公怪罪,誅殺了自己,於是先一步動手,將宋殤公殺害。
之後,華督將在鄭國的公子馮接迴宋國,擁立他為宋國國君,是為宋莊公。
春秋之臣,何其厲害,同朝之臣,輕言殺害,一國之君,難逃其刃。
其中緣由,或在分封,君臣之勢,易變也。
何為殤?
未家短折曰殤,短折不成曰殤。
前者是未家、未娶;後者是有知而夭殤。
反正不是什麽正麵、好意的諡號。
宋穆公死後,當時的鄭國國君就想要送公子馮會宋國繼任國君。
宋殤公繼位之後,宋殤公元年,即公元前七一九年,衛國的公子州籲殺害了自己的哥哥衛桓公,得知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在鄭國。
因為衛國與鄭國有仇,便想以此來穩固位置,於是公子州籲便派人到宋國,告訴宋殤公,公子馮在鄭國,鄭國人一定會利用,公子馮也一定會作亂的。
宋殤公聽信了公子州籲的話,在衛國的聯合之下,與陳國、蔡國、衛國一起攻打鄭國。
四國聯軍包圍鄭國國都東門,圍困五日方才返迴。
次年,宋國掠奪了邾國的土地,邾國便向鄭國求援。
鄭國為了報去年東門之恥,便與邾國一起進攻宋國。
鄭莊公,乃是一代雄主,鄭國國力正強,宋國不能抵抗。
於是宋殤公向魯國求救,可是魯國沒有出兵援助。
使得鄭國攻打到了宋國國都的外城。
同年十二月,宋國為了保鄭國攻宋之仇,進攻鄭國長葛(今河南許昌長葛)
宋殤公三年,即公元前七一七年,宋國攻占長葛。
宋殤公六年,即公元前七一四年,由於宋殤公沒有前往洛邑朝見周天子,鄭莊公是當時的周天子卿士,便以周天子的名義,聯合諸侯,準備討伐宋國。
宋殤公因為當年魯國不援宋國,對魯國記恨,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魯隱公,使得魯隱公震怒,斷絕了與宋國的往來。
次年,六月,鄭國聯合魯國、齊國在菅地打敗了宋軍。
七月,由於鄭國的軍隊停留在了魯國的遠郊,宋國與衛國趁此機會進攻鄭國。
後來,宋國與衛國聯合蔡國進攻戴地。
可是鄭莊公率領鄭國軍隊包圍了戴地,又由於三國聯軍不和,被鄭莊公擊敗。
九月,鄭莊公又率軍進攻宋國。
宋殤公八年,即公元前七一二年,鄭莊公帶著虢國的軍隊進攻宋國,將宋國軍隊打敗。
這一年,魯國國君魯隱公被公子允(魯桓公)和公子揮所殺。
宋殤公九年,即公元前七一一年,宋國司馬孔父嘉的妻子長得十分美貌,當時的宋國太宰華督很喜歡她的美貌,欲要占為己有,便在國都之中散布流言。
宋殤公繼位不到十年,宋國卻發生了十一次戰事,宋國百姓何其苦也,這都是孔父嘉輔佐導致的,他要殺死孔父嘉。
次年,孔父嘉被華督所殺,妻子也被華督所奪。
宋殤公得知之後,十分憤怒。
華督害怕被宋殤公怪罪,誅殺了自己,於是先一步動手,將宋殤公殺害。
之後,華督將在鄭國的公子馮接迴宋國,擁立他為宋國國君,是為宋莊公。
春秋之臣,何其厲害,同朝之臣,輕言殺害,一國之君,難逃其刃。
其中緣由,或在分封,君臣之勢,易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