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停電講故事

    我喜歡看書,媽媽給我買了很多書,媽媽還喜歡陪著我一起看書。

    可是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書,突然“啪”的一聲電閘斷了,然後四處一片漆黑,我喊著媽媽,問媽媽怎麽了?什麽也看不見了。

    媽媽趕快過來拉開窗簾往外看,看到外麵的樓層也是黑漆漆的一片,媽媽說是停電了。

    我說那怎麽辦呀?

    媽媽說那咱們點蠟燭吧!

    我和媽媽從舊貨箱裏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了一截蠟燭,這截蠟燭是上次燒過了之後可能是放的久了,有些彎曲了,蠟燭像一位駝背的老奶奶一樣挺可愛的。

    媽媽把蠟燭拿出來,因為它是彎的放到桌子上立不起來,於是就拿了一個玻璃罐子,把蠟燭放到玻璃罐裏,用打火機點燃,螢火蟲一般的光在玻璃罐裏顯得特別的可愛和浪漫,媽媽就陪著我靠著床幫看著蠟燭聊天,好久好久了,媽媽沒有這麽和我親近的呆過了。

    我說媽媽,你應該多陪陪我,就像這樣,多好啊!

    “唉,”媽媽歎了一口氣說,爸爸媽媽也想多陪陪你啊,可是平時工作總是那麽忙,以前你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多陪陪你,其實陪伴在你身邊真的很重要也很幸福,我們以前因為忙,對你有一些忽略,很抱歉,不過你還小,以後我們一定多抽時間陪陪你好不好?我們之前的忽略後期一定給你補償迴來,給你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好嗎?

    看著媽媽慈祥的目光,我說好啊!

    一截白色的蠟燭在玻璃罐裏點亮,柔柔的一點光芒在黑夜裏顯得特別的強大,我依賴著這點光芒感受著溫暖明亮,此刻我的內心卻對童話充滿了幻想。

    我見媽媽在身邊,於是撒嬌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聽故事,你能給我講講你以前小時候的故事嗎?就比如你以前小時候玩什麽玩具之類的,好吧。

    媽媽開始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媽媽小時候也特別的怕黑,也特別的害怕停電,以前小時候總有壞壞的小夥伴嚇唬她,說是黑夜裏鬼魂就會出沒,媽媽又聽說當鬼魂在身後跟隨你的時候,隻要人類撥弄頭發,頭發上就會發出光芒,鬼魂就會被嚇跑。

    媽媽還說,長大了學習了文化知識,才知道世上的鬼魂說都是封建迷信之說,但是現在還會常有撥弄頭發的習慣,也許這就是心理作用吧。

    媽媽還說,她們小時候玩具真的沒有那麽多,那個八九十年代時期,小女孩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糖紙,五顏六色亮晶晶的糖紙就像多彩的童年,每年過年最大的愛好就是到鄰裏家去拜年,拜年最大的樂趣就是大人拿給小孩的一把把糖果,小孩子不僅喜歡吃糖果,還喜歡把糖果紙取出來,放到玻璃板底下壓平,然後像郵票一樣收集起來,讓人感覺到帶有詩情畫意,然後透過燈光看糖紙,那時候的糖果紙,特別的漂亮,有小貓,小猴,紅喜字等等圖案,每一張糖果紙上都有甜甜的奶油味兒,或者是水果味兒,當有小女孩聚合在一塊的時候,小女們孩們就把自己收集的糖果紙拿出來炫耀,比比誰收集的糖果紙多,誰收集的糖果紙最漂亮。

    媽媽說起這些的時候,嘴角還是甜甜的,特別的幸福。

    媽媽還說,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一到元宵節,各個商場超市就會賣出各式各樣的燈盞,現在的花燈可以裝電池可以放音樂,還有各種卡通造型,還可以在地上爬和翻滾,而媽媽那時候玩的最愉快也最簡單的是自製的小花燈,就是把玻璃罐頭瓶子洗幹淨之後,在裏麵放上一截小蠟燭,然後在罐頭瓶子外麵粘上自己剪的剪紙,用一節子泡線把竹竿連接上,於是,一個自製的小花燈就做成了。

    然後媽媽小朋友們一起成群結隊提著自製的小花燈在元宵節晚上在馬路上遊玩,媽媽說,那時候雖然生活條件不是太富足,但也不知道是怎麽了,特別的開心。

    小時侯,媽媽到了過年,就用存下的零花錢買一種三角煙花,這種煙花點燃後,就會放出五顏六色的煙花,粉色居多,以蓮花為圖案,一朵連花會在夜空中飄在地上旋轉,讓人充滿無限遐想,燃放時間還特別強,非常漂亮。

    我又問媽媽,那時候除了這些還有什麽可以玩的?

    媽媽說小時候沒有那麽多的玩具,她和小女孩就在外麵玩泥巴。

    “玩泥巴”?我聽到這裏感覺特別的好奇,就想問媽媽怎麽玩法?

    媽媽對我講,那時媽媽住的地方,有一條泉水,泉水旁長邊了小野花和泥巴,小朋友們就把粘泥巴挖出來玩,粘粘的泥巴像現在的橡皮泥,雖然沒有像現在這麽多色彩,基本都是棕色的,但很有粘性很好玩,孩子們都喜歡玩泥巴,媽媽沒事時就喜歡和小朋友約在一起玩泥巴,喜歡捏各種造型的小動物,玩完了,在水渠裏把手洗得幹幹淨淨地就迴家了。

    還有好玩的就是在水渠邊有個大大的水塘,到了季節,水塘裏麵有一隻隻小蝌蚪遊玩,兒時的媽媽最喜歡跟小朋友們拿著一個玻璃罐,到水塘邊去撈小蝌蚪,每次過去都會撈四五隻小蝌蚪放到玻璃罐裏,然後帶到家裏像養小金魚一樣養著小蝌蚪,看著小蝌蚪,想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媽媽總覺得把小蝌蚪帶迴家,小蝌蚪就會找到媽媽會很著急的,於是又把小蝌蚪放迴水塘裏,希望小蝌蚪能找到自己的媽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時候媽媽總有一個疑問,為什麽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啊?小蝌蚪和媽媽長的不一樣啊!

    我聽到這裏,和媽媽說,我也是那樣想的,小蝌蚪為什麽和媽媽長的不一樣啊?可當我看了小蝌蚪找媽媽之後,我就明白了,小蝌蚪是沒有長大啊,長大了就和媽媽一個樣子了,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是,為什麽會有青蛙和癩蛤蟆的區別呢?我問媽媽。

    媽媽和我一同查了資料,顯示: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唿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唿吸,兼用皮膚唿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

    全球隻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du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蟾蜍,也叫蛤蟆háma(蟆單獨讀má)。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蟾蜍水陸兩棲,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於其他類群,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看到這些專業資料,我小小的年紀,還不能理解它們的差別,媽媽又給我講了一個笑話。

    一天課堂上,一老師問:“青蛙和癩蛤蟆有什麽區別?”

    學生迴答:“青蛙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坐井觀天,是負能量;

    而癩蛤蟆思想前衛,想吃天鵝肉,有遠大目標,是正能量。”

    最後,青蛙上了飯桌成了一道菜,叫炒田雞,癩蛤蟆上了供台,改名叫金蟾!

    所以長得醜點不怕,關鍵要想得美、還能吹。

    重要的是要有目標!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哈哈哈,我大笑起來。

    笑過之後,我又問媽媽,小時候你們還有什麽好玩的嗎?

    媽媽說,還有就是媽媽喜歡和小朋友們到水渠旁邊摘小野花,跳皮筋,扔沙包,打彈珠,有時也和男孩子們玩火柴盒皮,煙盒皮遊戲,還喜歡聽大哥大姐姐們彈的吉他,唱著童年那首歌,那個充滿童貞的童年,在這些簡單的遊戲中特別富有樂趣。

    對了,媽媽還說,那時候不懂事,還和很多愛搞惡作劇的孩子一起玩挖陷坑和絆馬索的遊戲,害的很多大人都摔了跟頭,但那時候大人很大氣,也不生氣,摔跤了,拍拍土就站起來走了。

    “絆馬索”,我充滿了好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慢小丫的蝸牛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宛冰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宛冰燈並收藏慢小丫的蝸牛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