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雷電與閃電
開局一個師,陛下我反了! 作者:抽雪茄的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福州前線打的熱火朝天,江西境內的布局也在逐步展開,隻等天時地利出現。
周濟民在調研之時,擴編之後的空軍野戰工兵團也在日夜趕工,將基地從皖南地區擴展到了福建內地,使得新組建的強擊機大隊能夠更好的為曾廣平所部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強擊機這一概念還是誕生於一戰之中,在凡爾登戰役之中,當時還叫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的英國戰機部隊出動了大量飛機,對地麵部隊提供了猛烈火力支援。
他們攜帶炸彈攻擊了火車站,彈藥庫以及運輸線等後勤縱深目標。
英國人的創舉也讓德國人受到了啟發,他們決定賦予航空部隊真正獨立的管製權。在1916年10月8日之後,德意誌帝國空勤隊這一全新空中作戰力量登上了曆史舞台。
有了隊伍那也要有合適的戰術以及趁手的裝備,於是乎,研發一款適用於一戰時期的飛行坦克的任務被空勤隊交給了容克公司。
容克公司也沒有辜負軍隊的期望,研發出了合適的飛機。而這一飛機也正是攻擊機的起源。
但在飛虎軍內部,無論是空軍總司令馮如,還是之前爭吵的宋萬權與高誌航,對於這支部隊的成立都不太高興。
原因無它,這支部隊的指揮權自己隻能拿到一半,剩下一半交給了那幫吃灰的陸軍手中。
這就是明擺著的分化瓦解空軍內部!
馮如也曾經大吵大鬧過,堵過劉瑞的門,天天闖楊林的辦公室,甚至差點和呂軍幹了起來。
但最後,在劉瑞承諾強擊機部隊的經費一半歸陸軍支出範疇之後,空軍那幫人算是消停了,強擊機大隊也總算是建立起來。雖然他們在空軍係統內一向被人瞧不起。
強擊機派的人可不管這些,他們從學堂開始就一直是被鄙視的存在,現在都走上崗位了,早就不會因為言語上的毛刺傷心了。
強擊機大隊現在隻有兩個中隊,還有一個沒滿編,隻有40架出頭的數量,這還是包括了6架備用機。
但就是這樣,他們仍然堅持每天駕機出擊,圍城戰期間平均每天升空近百架次。他們駕駛的是中央航空製造所研製的第一款戰機,強擊一型,官方綽號:雷電。
強擊一型總體設計十分新穎,拋棄了主流的雙翼設計,轉向使用了與之前改裝的戰鬥轟炸機一樣的下單翼設計,整體機翼形似一個不完整的橢圓,圓潤的翼尖讓他們的駕駛更加得心應手。但由於材料與動力的限製,機翼也是厚重無比,也算得上是設計的敗筆。
埋頭鉚釘與新型焊接技術的引用讓飛機外形更加流線型,空氣阻力更好。
設計戰機時,恰逢航發一所那邊傳來好消息,昆侖800型氣冷12缸發動機項目成功,在2000米的高度下,能穩定出力600馬力,在進入加力後,短時間內能爆發出750馬力的功率。
就是檢修間隔有點短,隻有400小時左右,也就是說一架飛機每天出擊2次的情況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要迴去大修一次。
還有個缺點就是大小比國外同等功率的發動機尺寸略大,導致戰機不得不重新吹風洞去修改機頭外形。
出於安全考慮,戰機設計師沒有采用剛剛開始實驗的可收放式起落架,而是采用了半收放式,起落架收起後,輪胎仍然露在艙門外,確保戰機緊急迫降時的安全性。
除了這些外功,內部的設計也浸透了設計團隊的心血與上下遊產業的最好技術。
無線電裝置出廠就裝配上了,各種儀表一應俱全,剛剛突破的特種玻璃製造技術最大化減少了駕駛艙蓋上的框架,極大提升了駕駛員能觀察到的視野。
來自荷屬東印度與英屬東印度的橡膠被製成了寶貴的自封油箱,讓飛行員與戰機多了一份生存的能力。
從澳洲運來的優質鐵礦被煉製成優質防彈鋼板,比45姐還薩拉托加的那種,這些鋼板被放置在駕駛座周圍,形成了一個結實的裝甲浴缸,來自地麵最主要的機槍火力對飛機來說隻是撓癢癢。
機翼被設計師使用了空戰襟翼,還布置了前緣襟翼,隻要是能夠提高機動能力的措施,幾乎全都試了個遍。
空軍的人原本對這幫人設計的飛機不屑一顧,直到他們開始試飛後,空軍的人對這架飛機的表現大跌眼鏡。
在掛載著500公斤配重,還灌滿燃油的情況下,戰機在3000米仍然飛出了390km\/h的時速,比現在裝備的驅逐機還快。
即便是在滿掛彈藥之後,時速也隻是下跌到330km\/h,爬升性能下滑罷了。
可以說,強擊機的性能甩原本裝備的驅逐機八條街。
強擊機大隊與驅逐機大隊展開的友好切磋中,隻要是被強擊機找到機會的,驅逐機那些來料波音與改裝波音就沒有一個能躲開的。
高誌航與樂以琴直接找到馮如,哭訴他們的飛機被那幫給陸軍打工的強擊機咬六點就像小時候被村裏大鵝咬一樣簡單,必須要換飛機!
後來馮如也找到了中央航空製造所,讓他們在強擊一型的基礎上研發一款驅逐機,一定要快!
製造所研究部門的研究員當場就掏出好幾個方案來,供君選擇,待君采擷。
製造所也是速度極快,砍掉機腹的彈艙,砍掉後座的機槍手,翼尖重新設計,將原先的橢圓形改成一個近似於梯形的結構。
原先機體框架設計時間早,任務急,新的材料沒來得及用,現在驅逐機上用了更好的新型鋁合金,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整個機體還進行了進一步設計修型,飛機速度估計還可以增加30節左右。
當強擊機大隊逐步駕駛著他們的嶄新雷電座駕轉場來到前線機場時,高誌航小隊已經換裝了這種速度更快的新型驅逐機,雖然它是脫胎於強擊機,良好的性能讓他們最終還是捏著鼻子接受了這款飛機。
但上手之後,高誌航小隊就愛上了這款飛機,它的機動性絲毫不遜色於之前開的雙翼機,還有著快一倍的最高時速,雖然因為發動機短缺供應不足的原因,飛機上都安裝了功率限製器,最高隻能開到滿功率的80%,但這已經讓他們在抓落單的蘇滬軍偵察機時占盡優勢,紅色閃電的名字也在前線傳開,隻因為跳傘逃離的蘇滬軍飛行員大多都提及他們的對手總是會在銀色的鋁合金原色外殼上漆上一個紅色的閃電。
閃電也就此成為了驅逐二型的官方綽號。
周濟民在調研之時,擴編之後的空軍野戰工兵團也在日夜趕工,將基地從皖南地區擴展到了福建內地,使得新組建的強擊機大隊能夠更好的為曾廣平所部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強擊機這一概念還是誕生於一戰之中,在凡爾登戰役之中,當時還叫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的英國戰機部隊出動了大量飛機,對地麵部隊提供了猛烈火力支援。
他們攜帶炸彈攻擊了火車站,彈藥庫以及運輸線等後勤縱深目標。
英國人的創舉也讓德國人受到了啟發,他們決定賦予航空部隊真正獨立的管製權。在1916年10月8日之後,德意誌帝國空勤隊這一全新空中作戰力量登上了曆史舞台。
有了隊伍那也要有合適的戰術以及趁手的裝備,於是乎,研發一款適用於一戰時期的飛行坦克的任務被空勤隊交給了容克公司。
容克公司也沒有辜負軍隊的期望,研發出了合適的飛機。而這一飛機也正是攻擊機的起源。
但在飛虎軍內部,無論是空軍總司令馮如,還是之前爭吵的宋萬權與高誌航,對於這支部隊的成立都不太高興。
原因無它,這支部隊的指揮權自己隻能拿到一半,剩下一半交給了那幫吃灰的陸軍手中。
這就是明擺著的分化瓦解空軍內部!
馮如也曾經大吵大鬧過,堵過劉瑞的門,天天闖楊林的辦公室,甚至差點和呂軍幹了起來。
但最後,在劉瑞承諾強擊機部隊的經費一半歸陸軍支出範疇之後,空軍那幫人算是消停了,強擊機大隊也總算是建立起來。雖然他們在空軍係統內一向被人瞧不起。
強擊機派的人可不管這些,他們從學堂開始就一直是被鄙視的存在,現在都走上崗位了,早就不會因為言語上的毛刺傷心了。
強擊機大隊現在隻有兩個中隊,還有一個沒滿編,隻有40架出頭的數量,這還是包括了6架備用機。
但就是這樣,他們仍然堅持每天駕機出擊,圍城戰期間平均每天升空近百架次。他們駕駛的是中央航空製造所研製的第一款戰機,強擊一型,官方綽號:雷電。
強擊一型總體設計十分新穎,拋棄了主流的雙翼設計,轉向使用了與之前改裝的戰鬥轟炸機一樣的下單翼設計,整體機翼形似一個不完整的橢圓,圓潤的翼尖讓他們的駕駛更加得心應手。但由於材料與動力的限製,機翼也是厚重無比,也算得上是設計的敗筆。
埋頭鉚釘與新型焊接技術的引用讓飛機外形更加流線型,空氣阻力更好。
設計戰機時,恰逢航發一所那邊傳來好消息,昆侖800型氣冷12缸發動機項目成功,在2000米的高度下,能穩定出力600馬力,在進入加力後,短時間內能爆發出750馬力的功率。
就是檢修間隔有點短,隻有400小時左右,也就是說一架飛機每天出擊2次的情況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要迴去大修一次。
還有個缺點就是大小比國外同等功率的發動機尺寸略大,導致戰機不得不重新吹風洞去修改機頭外形。
出於安全考慮,戰機設計師沒有采用剛剛開始實驗的可收放式起落架,而是采用了半收放式,起落架收起後,輪胎仍然露在艙門外,確保戰機緊急迫降時的安全性。
除了這些外功,內部的設計也浸透了設計團隊的心血與上下遊產業的最好技術。
無線電裝置出廠就裝配上了,各種儀表一應俱全,剛剛突破的特種玻璃製造技術最大化減少了駕駛艙蓋上的框架,極大提升了駕駛員能觀察到的視野。
來自荷屬東印度與英屬東印度的橡膠被製成了寶貴的自封油箱,讓飛行員與戰機多了一份生存的能力。
從澳洲運來的優質鐵礦被煉製成優質防彈鋼板,比45姐還薩拉托加的那種,這些鋼板被放置在駕駛座周圍,形成了一個結實的裝甲浴缸,來自地麵最主要的機槍火力對飛機來說隻是撓癢癢。
機翼被設計師使用了空戰襟翼,還布置了前緣襟翼,隻要是能夠提高機動能力的措施,幾乎全都試了個遍。
空軍的人原本對這幫人設計的飛機不屑一顧,直到他們開始試飛後,空軍的人對這架飛機的表現大跌眼鏡。
在掛載著500公斤配重,還灌滿燃油的情況下,戰機在3000米仍然飛出了390km\/h的時速,比現在裝備的驅逐機還快。
即便是在滿掛彈藥之後,時速也隻是下跌到330km\/h,爬升性能下滑罷了。
可以說,強擊機的性能甩原本裝備的驅逐機八條街。
強擊機大隊與驅逐機大隊展開的友好切磋中,隻要是被強擊機找到機會的,驅逐機那些來料波音與改裝波音就沒有一個能躲開的。
高誌航與樂以琴直接找到馮如,哭訴他們的飛機被那幫給陸軍打工的強擊機咬六點就像小時候被村裏大鵝咬一樣簡單,必須要換飛機!
後來馮如也找到了中央航空製造所,讓他們在強擊一型的基礎上研發一款驅逐機,一定要快!
製造所研究部門的研究員當場就掏出好幾個方案來,供君選擇,待君采擷。
製造所也是速度極快,砍掉機腹的彈艙,砍掉後座的機槍手,翼尖重新設計,將原先的橢圓形改成一個近似於梯形的結構。
原先機體框架設計時間早,任務急,新的材料沒來得及用,現在驅逐機上用了更好的新型鋁合金,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整個機體還進行了進一步設計修型,飛機速度估計還可以增加30節左右。
當強擊機大隊逐步駕駛著他們的嶄新雷電座駕轉場來到前線機場時,高誌航小隊已經換裝了這種速度更快的新型驅逐機,雖然它是脫胎於強擊機,良好的性能讓他們最終還是捏著鼻子接受了這款飛機。
但上手之後,高誌航小隊就愛上了這款飛機,它的機動性絲毫不遜色於之前開的雙翼機,還有著快一倍的最高時速,雖然因為發動機短缺供應不足的原因,飛機上都安裝了功率限製器,最高隻能開到滿功率的80%,但這已經讓他們在抓落單的蘇滬軍偵察機時占盡優勢,紅色閃電的名字也在前線傳開,隻因為跳傘逃離的蘇滬軍飛行員大多都提及他們的對手總是會在銀色的鋁合金原色外殼上漆上一個紅色的閃電。
閃電也就此成為了驅逐二型的官方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