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可別小看這款單兵火箭筒,對裝甲目標在400米距離,可以穿透65°安裝的180毫米均質裝甲!”


    劉躍自然知道這些火力不足恐懼症晚期患者的想法。


    沒有介紹其他,直接說威力。


    果然,聽到他的介紹,幾位廠領導頓時就來了興趣。


    “在這樣遠的距離真能到達這麽強的穿透力?”許明輝有些不相信,“69-1式40火穿甲在300米距離也隻能穿透110毫米的65°均質裝甲……”


    許明輝作為總工,自然知道。


    國內單兵反坦克火箭筒,40火那是主力。


    雖然單兵火箭筒技術含量不高,無法體現火箭炮的威力,可2186廠是火箭炮生產單位,為了生存,哪怕嫌棄40火,也要生產的。


    劉躍說的這技術指標,如果真的沒有問題,那對蘇聯最先進的t-72坦克厚重的裝甲都能穿透!


    如何能不來興趣?


    “這款單兵火箭筒,不僅用於反裝甲目標,同時也可以對工事進行攻擊,威力隨著口徑的增加提升很多,根本不是40火可以比的。”


    不是劉躍嫌棄40火,在目前40火的改進型彈藥都還沒有出來,威力真心不大。


    後麵大量裝備的40-iii型火箭彈,要1988年才會研製出來。


    由於一隻胳膊受傷,牽扯著還是有些痛,沒法指著圖給幾人介紹,劉躍直接把技術圖紙丟給幾人自己看,他們看,劉躍講。


    鄭建國跟呂濤兩人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也沒去接圖紙。


    許明輝拿著圖紙就認真地看了起來。


    設計他不行,眼力還是有。


    劉躍在旁邊解釋,讓他不停點頭。


    “劉躍,你這設計,很多采用非金屬材料和一次成型工藝。特別發射筒零件,80%都是塑料件,強度能達到?而且對模具需求也大啊,投資可不小……”許明輝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劉躍的設計,居然使用塑料來生產火箭彈發射器!


    這安全?


    沒等劉躍迴答,他就繼續提出問題,“另外,火箭彈設計,戰鬥部全部采用衝壓與壓製件。連發動機三大件,連接螺栓、燃燒室、帶尾翼座的噴管都是鋁合金,也是采用熱擠壓工藝,這不僅對基礎材料技術要求相當高,模具製造也非常複雜……”


    許明輝難以理解劉躍的設計。


    方案沒問題,可這些材料的使用,太不合理。


    劉躍看著許明輝,才發現他能當上總工並不是那麽簡單。


    雖然他隻是高中畢業生,僅僅是看了一番技術圖紙,就能抓住重點,提出這些質疑,說明他對整個生產工藝了解得非常清楚。


    這年頭,果然沒有在職位上混日子的人。


    “許總,這些都是在了解到整個工廠加工能力後作出的改進設計。采用非金屬材料及一次性成型工藝,再大批量生產過程中,有利於整體降低單位成本。當然,前期模具製造成本會很高。”


    劉躍不得不承認。


    他的設計上使用塑料件的零部件很多,這些塑料件在生產前需要先設計製造模具,製造難度對有著專門工裝夾具生產車間的2186廠來說很低,可前期開模成本很高。


    必須要批量生產才行。


    “要是上麵不給撥款,怎麽辦?難道自己開發模具?模具開發出來也沒問題,部隊不要,這些模具……”呂濤皺著眉頭提出質疑。


    當初鄭建國跟他們商量過,不管劉躍拿出什麽設計方案,隻要性能好,有可能滿足部隊使用需求,廠裏經費隻要夠,就自己搞。


    自己搞了,才能讓上級撥款。


    基地裏,273毫米多管火箭炮項目,現在都沒明確是否同意給2186廠,要等自旋發動機生產出來試驗看效果,基地技術部門審評過關,才考慮273毫米多管火箭炮項目給他們。


    現在劉躍拿出個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穿甲威力不小,可生產樣品要是開模,成本太高了。


    “副廠長,這些在設計的時候,我也考慮過。樣品生產時,采用機械加工的金屬部件製成。發射筒對強度要求不高,要不然也沒有法采用塑料部件。金屬發射筒重量要稍微重一些,當然可以反複使用,生產成本要比塑料件高好幾倍……而這發射筒,都是一次性消耗……”


    劉躍作為設計師,自然不可能不考慮這些問題。


    拿出這款設計,是因為國內現在在強力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方麵是空白,有著龐大需求。


    還有個原因,方便攜帶、用於小分隊火力支援的單兵重武器,才是能大量出口的東西。


    國際上,單兵武器使用越簡單,威力越大,攜帶越方便,用戶就越多。


    而且價格還不能貴。


    知道國內未來很多年軍費都少得離譜,劉躍在設計的時候,自然要瞄準國際市場。


    出口,賺外匯,才是生存之道。


    還有個問題,就是西南邊境上的反擊戰馬上要打響了,這玩意兒能快速從圖紙走向戰場。


    要拿出成套的火箭炮設計,比如273毫米多管火箭炮,生產過程、實驗周期,都是非常長的。


    隻有單兵武器才能更快地生產出來,進行試驗,從而進一步提供給部隊作戰使用。


    設計開發某種武器,僅僅靠國內部隊采購,在未來三十年幾乎都不太現實。


    國家所有經費都向經濟建設傾斜。


    部隊需要忍耐,忍耐期至少將會是30年。


    也就是說,30年內,軍費幾乎都不會怎麽增加。


    在未來30年內,軍工企業想發展,一方麵利用強大生產能力跟技術力量向民品領域進軍,另一方麵就是向國際市場出口尋求訂單。


    這些理由,劉躍沒法向廠領導解釋。


    “由於采用雙保險裝置,火箭彈的引信跟發火機構,在發射後彈頭不管是碰到軟目標還是硬目標,均能可靠作用,克服69-1式火箭筒對沙包工事等軟目標不爆炸的缺陷。同時也提高了破甲威力,改進設計,整個戰鬥部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使用三種不同彈藥,破甲、殺傷及縱火。所以無論麵對裝甲目標,還是鋼筋混凝土工事,甚至是陣地戰壕等都可以產生很大作用……”


    “擁有這麽多功能,還有這麽強的穿透力?”


    許明輝嚴肅地問劉躍,他覺得劉躍的設計裏看不出來。


    萬一劉躍吹牛,到時候向上級領導介紹,丟人就丟大了。


    “許總,你看後麵的火箭彈設計。火箭彈設計共有三種,都是通過發射筒發射,唯獨火箭彈戰鬥部不同……”


    許鳴飛急忙翻看後麵的火箭彈設計。


    他之前沒看完所有的資料,沒想到劉躍居然同時設計了三種彈型。


    看到後麵三張圖紙上麵的火箭彈結構大多相同,戰鬥部的區別也都分別注明,許明輝一臉尷尬。


    沒看完,就發言,確實有些不合適。


    還好,劉躍並沒多說。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戰爭中,裝甲車輛將會越來越多,而且各種工事也會更多。我們開發武器時,必須要考慮用途範圍更廣,不能僅僅隻是應付目前部隊使用需求……”


    劉躍這設計,完全是根據pf-89式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及後麵一些改進型號而設計出來。


    至於真正設計這款火箭筒的企業,江北機械廠未來會如何,劉躍管不了。


    他現在就想提前把這款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拿出來。


    西南邊境的反擊戰中,裝甲集群較量幾乎很少,但是小分隊的接觸戰,而且碉堡之類的工事很多。


    用這款單兵火箭筒,能有效提升小分隊作戰實力,在任務不同的情況下,跟107單管火箭炮形成互補。


    鄭建國看著劉躍,覺得這終究還是單兵火箭筒,威力不夠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國快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葫蘆村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葫蘆村人並收藏強國快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