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閉宮讀書,朝野動蕩,人心飄浮,稅銀案也未塵埃落定,柳珣自言自語道,他還有很多事呢。


    下意識的想去忘記大哥說的那句非分之想。


    人長的好看卻不知道自己招人惦記,這是句假話呢,被人誇的多了總能知道自己好看,長的好看就招人惦記。從前柳珣沒開竅,不管男女,他都不上心。貴族公子糜爛的私生活開始的早,身邊的小丫頭片子小廝都有可能是啟蒙人。


    有人被驕縱的張狂,有人被驕縱的天真。柳珣就是這麽一個天真人,他身邊的小廝是從小跟著長大的,身邊的丫頭也是一道一道過篩的,除了忠心事主一點旁的心思都沒有。


    等他開竅了,模模糊糊想要玩些風月,環顧四周沒一個能看上眼的。七少爺眼光不高,總不能比他醜太多。那時候柳璟還在京,意外的弄斷幾個人的腿後,柳珣才知道,還有男人惦記著他呢。


    這正常,誰教他比小姑娘好看呢。不過那時候,柳珣對龍陽也沒看法,女孩子就算長的不如他,好在香香軟軟,男人硬邦邦的有什麽可愛。


    再後來,柳璟失蹤,知道柳璟是自己的親哥,知道家裏的窘境就發奮讀書,他也不是天才,也不是自幼苦讀詩書,那麽順利的一次通關,或許隻有那徹夜的燭火知道他的發奮。


    中了探花到了要成親的年紀,又分家,鎮國公府七公子的婚事比柳大人府上的小公子好找,但柳珣寧願做柳大人府上的小公子,他不急,柳梁和喬氏也不願意委屈他,找來找去,就擱下來了。


    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現在得把稅銀案結了。


    楊嶠是正人君子,良師益友,哪來的居心不良?


    楊嶠來刑部坐班,實際官職還是掛在京兆尹,他過來隻是幫忙的。涉及太子,刑部上下恨不得離他遠遠的,生怕粘連上被聖人遷罪。就算不被聖人遷罪,這朝上上上下下的口水就夠淹死他了。


    這裏麵想渾水摸魚博名聲的,真心想致太子不利的,和老舊轉不過彎來以為要廢太子而一心保正統的。最近的朝堂都沒法看,眾臣工都鬧的一鍋粥似的。


    柳珣後知後覺,楊嶠在他前麵吸引了大半火力,他這個正經的主辦官反而被邊緣化。柳珣去質問楊嶠,“你是不是傻?我比你好歹多些家底,真要出啥事,還有人能撈我,這種頂著罵名前進的事你圖什麽?”


    “我這也是博名聲啊。”楊嶠說,“自此之後,我總逃不了直臣名頭,以後的路反而會好走。”


    “你太單純了,我肯定是有好處才會這麽做的。”楊嶠如是說。事實上他說的好處是真的,柳珣說的麻煩也是真的,好處大於麻煩,還是麻煩大於好處,你問他他不會說。


    柳璟如今不在京城,柳梁找的保鏢,看上次柳珣被圍堵的事就知道水平,他頂在前麵,至少旁人過來尋仇,他有武藝,不會讓人輕而易舉得逞。


    “稅銀接迴來了。”柳珣說,“下一步怎麽辦?”


    “審李天寶,結案。”楊嶠說。


    楊嶠審犯人又是另外一種風格,他敏銳,反應快,犯人的無意識一句呢喃,都能被他捕捉到,從而延伸開,問話時又強勢,犯人被打個措手不及,就會慌亂的被套出跟多的話來。


    “這筆稅銀,你說已經交給了國舅,實際並沒有教給國舅,反而是被你藏在一個山洞裏。你為什麽要這麽做?”


    “稅銀當真是給了國舅。什麽山洞,我不知道。”李天寶說,“稅銀一事從頭至尾我都沒有擦手,如果沒有在國舅那而是在山洞,誰知道是不是手下人不幹淨做的。”


    “經手的那個管家已經被你弄死了。”楊嶠說。


    “楊大人莫要給我扣帽子,管家明明是吃了花生米嗆死的,他人命短,與我何幹。”李天寶說。


    “李大人這樣才思敏捷,倒是讓我有些意外。”楊嶠說,“李大人該是看不上國舅的,怎麽會甘心受其驅使。”


    李天寶冷笑,“跟著國舅的哪一個不是衝著太子來的。”


    “李大人表現也看不出和太子是一路的。”楊嶠說。


    “太子自己都朝不保夕了,我還指望他幹什麽,左右不過是個死,我不如圖個痛快。”李天寶說。


    “隻怕李大人的圖個痛快,不是因為太子朝不保夕,而是恨不得太子朝不保夕。”楊嶠說,“李大人背後另有主子,不說就以為查不出嗎?”


    “那你就去查好了。”李天寶大笑道,“我為了太子最後性命不保,如今豎子為討好當今,就說我身後另有其主,這天下還有什麽其他的主,不都是他皇家的嗎?”


    “是啊。”楊嶠竟然點頭,“聖人太子是皇家的,王爺也是皇家的。”


    李天寶住了嘴,“反正我現在麵聖無能,隨便你怎麽說。”


    李天寶之後一言不發,楊嶠就結束了審訊,柳珣和他說,“這麽咬死也真是難辦,我已經讓人去調查李天寶的通信了。”


    “這是之後的事呢,你明天上朝稟告,稅銀一事經查明是李天寶借虎做旗,私截了稅銀藏了起來。如今稅銀也找到了,就等聖人定罪。”楊嶠說。


    “那李天寶背後之人。”柳珣問。


    “轉到地下來慢慢查,你我看出的東西聖人自然也能明白,但卻不好在朝堂上明說。”楊嶠說。


    關鍵是這麽一說,國舅隻有識人不明的罪,以此類推,太子又能有什麽大罪過呢。


    第二□□上,柳珣把稅銀一案當場稟告聖人,聖人大怒,李天寶午門處斬,抄家,子弟三代內不可科考。李天寶一屆地方官與邊軍勾結行不法事,邊軍的頭腦通通都摘了官職貶為小兵,責令兵部審查全國各地兵事,有勾連犯案者,懲戒。


    柳珣又後知後句的想起,這結案,不是楊嶠把功勞又送到他手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天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焦尾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焦尾參並收藏青天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