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童小蔓萎靡不振,程繁和餘涵兩方交戰在即,就在那個陽光毒辣,親人離別的下午。
程繁在櫃子底下找到了一封信,還有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叫做《一者雜醫》。
……
襄國東境寺廟林立,四百八十餘寺佇立在風雨飄渺的煙雨中,經久不衰。
亥疆寺隻是其中之一。
亥疆寺建造在山上,就在不久之前,寺廟裏的住持收了一個俗家弟子。
那是一個發絲微黃,眼睛大而明亮的小女孩。
亥疆寺住持慈悲為懷,是夫子三千弟子中的其中一個。
他每個月都會派寺廟裏的僧人下山給那些窮人看病,同時宣揚佛法精神。
小女孩一天到晚除了跟隨寺廟裏的僧人念經砍柴吃飯學習,剩下的時間都是在揣摩他母親淩可醫給她留下的唯一一本書。
書裏的內容繁複且難懂,不過有人做了筆記,有些疑難的地方更是有專門的標識。
但是童小蔓終究隻是個小女孩,很多東西都看不懂,比如書的最後麵,那一個止血丹的配製方法。
她凝神想了幾天,還是不明白其中的奧義。
她忽然想起了那位在這一帶德高望重的老住持,就是他,收下了自己。
童小蔓穿過了雨廊,穿過了那一口不知年歲的枯井,獨自走在林間的小徑裏,踩著堆積很厚的枯葉,來到了住持的茅廬前。
枯葉落,茅廬上茅草因為久經風雨的洗禮,顏色變得有些黯淡。
茅廬的木門虛掩著,一個老僧盤膝坐在茅廬的屋簷下,慈悲看著來到此處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懷裏抱著一本書,睜著明亮的大眼睛,在繁華葉落的時節,看著手臂如柴般的老住持。
“你來了。”老住持盤膝坐著,蒼老的手臂就像是齊王府裏的竹子,他慈悲看著小女孩,猜到了她的來意。
小女孩入寺不久,還不習慣宣佛號,隻是說道:“住持,我不明白。”
一個人不明白的東西有很多,小女孩單單是說了一句“我不明白”,恐怕旁人很難猜到其言語中的意思。
但這位老僧是亥疆寺的住持,他還有一個更加耀眼的名稱:夫子的弟子。
他能明白。
老住持笑了笑,看向了童小蔓懷裏抱著的那本古樸的書,說道:“是這本書吧?”
童小蔓點了點頭,把書遞給了老住持。
老住持接過還帶著小女孩體溫的書,當他看見書上靜靜掛著的四個字時,渾濁的眼睛不再睿智,眼眸裏的亮光閃爍著,似乎隨時就會熄滅。
《一者雜醫》,夫子於成一登天之前,集一生的經驗和心血完成的作品,後來莫名失傳,十餘年沒有出現在人間。
現在卻出現在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裏。
老人的雙手不時的顫抖,翻開了書上的黃葉。
書上記載了一些疑難雜症,還有一些治療的方法,在正文的旁邊,還書寫著一排排整齊清秀的小字,細細看來,就是對書中內容的注解。
老住持似乎並不驚訝書中的那些藥物,還有那些思想奇特的治療方法,目光從青蓮丹和金創藥這些世間珍寶中掃過。他不時顫抖的手臂一直在書上翻來覆去,似乎是在尋找一種藥物。
老住持翻了幾遍,沒有發現。
襄國皇帝曲擴與西荒交戰時,發揮關鍵性作用的巢晗在哪裏?
然後他有些失望地看見了那個一直盯著自己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目光很清澈,很明亮,讓老住持迴想起了自己剛才的失態和急切。
“罪過,罪過。”老住持宣了一聲佛號,目光變得深邃無比,枯瘦的手重新穩定。
他把書還給了童小蔓,慈悲說道:“無論如何,這都是你的緣分,這本書落在了你的手裏,那就是夫子的意誌。”
老住持接著說道:“我是父子的弟子,以後你不懂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我。”
……
“你就是程繁?”
麗花樓裏的韓大家看著麵前這個臉色微黑的青年人,有些好奇。
樓上的女子們鶯歌燕舞,圍成一圈,你言我語地議論著這個新來的琴師。
程繁看著被精心裝扮的麗花樓,還有樓上的房間裏隱隱傳來男人粗野的叫聲,微黑的臉微紅。
王爺……這也太……
程繁慌忙迴應韓大家的問題,說道:“在下是程繁。”
麗花樓作為安昌城最大的青樓,其名聲和威信更是廣為人知,麗花樓的主人韓大家盛極一時,與不少官員和官員們的公子們保持著密切的聯係。
韓大家的關係網遍布整個安昌城,就算是通議大夫來此消遣被府上的夫人知道了,那夫人也是斷然不敢隨意來此搗亂。
於是麗花樓的後門的那些巷子裏,不知發生了多少家庭暴力與糾紛。
程繁隻是進來時打量了一遍麗花樓,此時麵對著韓大家,再如果肆無忌憚的偷看春光,那真是極大地無禮。
韓大家很淡然,額頭上的淺淺皺紋時常皺起,顯出了她的真實年齡。
“那是案台,公子先彈奏一曲吧。”
程繁看見了屏風後麵的案台,向韓大家行禮之後,轉身往案台而去。
韓大家看見了程繁背後用粗布包裹著的東西。
他想到了什麽,忽然又轉身,說道:“能不能用我自己的琴?”
程繁說這句話的聲音比較小,所以樓上的那些姑娘們沒有聽見,見到這位青年去而複返,不由得更加好奇。
韓大家皺紋微皺,心裏浮起一絲不悅,這個普通的青年竟然敢跟自己談條件?
“可以。”
不知是因為什麽事情,韓大家看著程繁微黑的臉,心裏莫名生出一股信心,仿佛這個青年人用自己的琴,能彈出更好聽的曲子。或者是因為齊王的推薦?
程繁繞過了屏風,看見了不少琴師在外麵等待著,似乎都是來爭奪這個名額。
程繁不禁疑惑,麗花樓這等風花雪月的場所,為什麽也有這麽多的人來競爭這個琴師?
這個想法隻是在程繁的心頭曇花一現,他很快收拾了心情,很小心謹慎地摸向後背,解開了粗布。
程繁沒有拿開案台上的那把琴,而是盤膝坐下,把雪琴放在大腿上。
他沒有想到彈奏高山流水,而是要彈奏在齊王府上的宴會裏,與張青一起配合奏出的鳳求凰。
程繁想起了張青,程繁對張青的感覺很微妙,不是因為他的劍法精妙,也不是因為他背後的勢力與齊王相當,而是因為,那次兩人談話之後的一次擊掌。
程繁的心情忽然好了一些,在低頭看見琴身左側一個繁複的古文時,他微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琴聲由近及遠,帶著程繁的好心情和琴音裏的感情向著遠處傳播。
琴聲由遠及近,陣陣琴聲穿過屏風,飄揚到韓大家的耳畔,傳到樓上那些笑著的姑娘們的耳朵裏。
琴聲傳到外麵那些等待考驗的琴師們的心裏,悄然撥動了他們的心弦。
一位中年琴師頷首閉眼,認真聽了一段琴音,深深看了一眼那個在屏風之後的身影,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等待的隊伍。
程繁在櫃子底下找到了一封信,還有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叫做《一者雜醫》。
……
襄國東境寺廟林立,四百八十餘寺佇立在風雨飄渺的煙雨中,經久不衰。
亥疆寺隻是其中之一。
亥疆寺建造在山上,就在不久之前,寺廟裏的住持收了一個俗家弟子。
那是一個發絲微黃,眼睛大而明亮的小女孩。
亥疆寺住持慈悲為懷,是夫子三千弟子中的其中一個。
他每個月都會派寺廟裏的僧人下山給那些窮人看病,同時宣揚佛法精神。
小女孩一天到晚除了跟隨寺廟裏的僧人念經砍柴吃飯學習,剩下的時間都是在揣摩他母親淩可醫給她留下的唯一一本書。
書裏的內容繁複且難懂,不過有人做了筆記,有些疑難的地方更是有專門的標識。
但是童小蔓終究隻是個小女孩,很多東西都看不懂,比如書的最後麵,那一個止血丹的配製方法。
她凝神想了幾天,還是不明白其中的奧義。
她忽然想起了那位在這一帶德高望重的老住持,就是他,收下了自己。
童小蔓穿過了雨廊,穿過了那一口不知年歲的枯井,獨自走在林間的小徑裏,踩著堆積很厚的枯葉,來到了住持的茅廬前。
枯葉落,茅廬上茅草因為久經風雨的洗禮,顏色變得有些黯淡。
茅廬的木門虛掩著,一個老僧盤膝坐在茅廬的屋簷下,慈悲看著來到此處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懷裏抱著一本書,睜著明亮的大眼睛,在繁華葉落的時節,看著手臂如柴般的老住持。
“你來了。”老住持盤膝坐著,蒼老的手臂就像是齊王府裏的竹子,他慈悲看著小女孩,猜到了她的來意。
小女孩入寺不久,還不習慣宣佛號,隻是說道:“住持,我不明白。”
一個人不明白的東西有很多,小女孩單單是說了一句“我不明白”,恐怕旁人很難猜到其言語中的意思。
但這位老僧是亥疆寺的住持,他還有一個更加耀眼的名稱:夫子的弟子。
他能明白。
老住持笑了笑,看向了童小蔓懷裏抱著的那本古樸的書,說道:“是這本書吧?”
童小蔓點了點頭,把書遞給了老住持。
老住持接過還帶著小女孩體溫的書,當他看見書上靜靜掛著的四個字時,渾濁的眼睛不再睿智,眼眸裏的亮光閃爍著,似乎隨時就會熄滅。
《一者雜醫》,夫子於成一登天之前,集一生的經驗和心血完成的作品,後來莫名失傳,十餘年沒有出現在人間。
現在卻出現在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裏。
老人的雙手不時的顫抖,翻開了書上的黃葉。
書上記載了一些疑難雜症,還有一些治療的方法,在正文的旁邊,還書寫著一排排整齊清秀的小字,細細看來,就是對書中內容的注解。
老住持似乎並不驚訝書中的那些藥物,還有那些思想奇特的治療方法,目光從青蓮丹和金創藥這些世間珍寶中掃過。他不時顫抖的手臂一直在書上翻來覆去,似乎是在尋找一種藥物。
老住持翻了幾遍,沒有發現。
襄國皇帝曲擴與西荒交戰時,發揮關鍵性作用的巢晗在哪裏?
然後他有些失望地看見了那個一直盯著自己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目光很清澈,很明亮,讓老住持迴想起了自己剛才的失態和急切。
“罪過,罪過。”老住持宣了一聲佛號,目光變得深邃無比,枯瘦的手重新穩定。
他把書還給了童小蔓,慈悲說道:“無論如何,這都是你的緣分,這本書落在了你的手裏,那就是夫子的意誌。”
老住持接著說道:“我是父子的弟子,以後你不懂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我。”
……
“你就是程繁?”
麗花樓裏的韓大家看著麵前這個臉色微黑的青年人,有些好奇。
樓上的女子們鶯歌燕舞,圍成一圈,你言我語地議論著這個新來的琴師。
程繁看著被精心裝扮的麗花樓,還有樓上的房間裏隱隱傳來男人粗野的叫聲,微黑的臉微紅。
王爺……這也太……
程繁慌忙迴應韓大家的問題,說道:“在下是程繁。”
麗花樓作為安昌城最大的青樓,其名聲和威信更是廣為人知,麗花樓的主人韓大家盛極一時,與不少官員和官員們的公子們保持著密切的聯係。
韓大家的關係網遍布整個安昌城,就算是通議大夫來此消遣被府上的夫人知道了,那夫人也是斷然不敢隨意來此搗亂。
於是麗花樓的後門的那些巷子裏,不知發生了多少家庭暴力與糾紛。
程繁隻是進來時打量了一遍麗花樓,此時麵對著韓大家,再如果肆無忌憚的偷看春光,那真是極大地無禮。
韓大家很淡然,額頭上的淺淺皺紋時常皺起,顯出了她的真實年齡。
“那是案台,公子先彈奏一曲吧。”
程繁看見了屏風後麵的案台,向韓大家行禮之後,轉身往案台而去。
韓大家看見了程繁背後用粗布包裹著的東西。
他想到了什麽,忽然又轉身,說道:“能不能用我自己的琴?”
程繁說這句話的聲音比較小,所以樓上的那些姑娘們沒有聽見,見到這位青年去而複返,不由得更加好奇。
韓大家皺紋微皺,心裏浮起一絲不悅,這個普通的青年竟然敢跟自己談條件?
“可以。”
不知是因為什麽事情,韓大家看著程繁微黑的臉,心裏莫名生出一股信心,仿佛這個青年人用自己的琴,能彈出更好聽的曲子。或者是因為齊王的推薦?
程繁繞過了屏風,看見了不少琴師在外麵等待著,似乎都是來爭奪這個名額。
程繁不禁疑惑,麗花樓這等風花雪月的場所,為什麽也有這麽多的人來競爭這個琴師?
這個想法隻是在程繁的心頭曇花一現,他很快收拾了心情,很小心謹慎地摸向後背,解開了粗布。
程繁沒有拿開案台上的那把琴,而是盤膝坐下,把雪琴放在大腿上。
他沒有想到彈奏高山流水,而是要彈奏在齊王府上的宴會裏,與張青一起配合奏出的鳳求凰。
程繁想起了張青,程繁對張青的感覺很微妙,不是因為他的劍法精妙,也不是因為他背後的勢力與齊王相當,而是因為,那次兩人談話之後的一次擊掌。
程繁的心情忽然好了一些,在低頭看見琴身左側一個繁複的古文時,他微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琴聲由近及遠,帶著程繁的好心情和琴音裏的感情向著遠處傳播。
琴聲由遠及近,陣陣琴聲穿過屏風,飄揚到韓大家的耳畔,傳到樓上那些笑著的姑娘們的耳朵裏。
琴聲傳到外麵那些等待考驗的琴師們的心裏,悄然撥動了他們的心弦。
一位中年琴師頷首閉眼,認真聽了一段琴音,深深看了一眼那個在屏風之後的身影,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等待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