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顯節有自知之明,並沒和賀蘭韻勾兌此事,而是選擇直接上了奏本。皇帝按下那道奏疏,幾日過去,也沒有召見他這個姐夫的意思。
樓顯節是駙馬都尉,還兼著禮部員外郎的虛銜,除卻日常上朝,去部裏衙門閑坐聽聽公務,鎮日全無大事,自然也沒什麽私下覲見皇帝的機會。
平心而論,這迴他對樓襄的婚事還算上心,隻不過連自己都說不清,如此積極,究竟是不是為還慕容瓚一個人情。
這日他求見皇帝不得,倒是禦前總管得祿甚是關照,一路親送他出西華門,大約是看不過堂堂駙馬總吃閉門羹,於是好心提點他兩句。
“日前都尉上的折子,萬歲爺已看過了。目下壓著沒動靜,自然是有些緣故兒,到底郡主是長公主獨女,萬歲爺唯一的親甥女,這終身大事兒,是半點馬虎不得的。”得祿說著笑了笑,轉過話鋒,“前兒太後娘娘倒是說起,慕容家的大小子是個人才,可惜了的,就這麽著擱在京裏,做個閑散郡王實在是屈才……因此和萬歲爺提了一句,不如給個恩典,在京擇一門好親事,也算成全了他的體麵。您聽聽這話,太後老祖宗也是掛心,替王爺緊著張羅。依咱家看呐,多半老祖宗心裏也是屬意王爺的。”
得祿一番旁敲側擊,意在告訴他太後和皇帝對慕容瓚這個人,沒有特別異議,那麽此事的關隘還在賀蘭韻。
這一點上,樓顯節其實再清楚不過。想著妻子那份冷靜強勢,不容置喙的氣度是渾然天成,如今連九五至尊都要斟酌說服言辭,遑論自己呢,一時半刻哪裏找得出合適的借口和理由。
就是想破了腦袋,他也沒這份心智計謀。搖頭一歎,再抬首,他已霍然想開了——反正應承女兒的事,自己已算盡心盡力,餘下的抉擇也就由不得他去操心了。橫豎還是當他的閑散駙馬、甩手掌櫃才是上上之策。
樓顯節出宮門登車迴府,卻不知道賀蘭韻此時正在壽康宮陪太後閑聊家常。母女倆關起門來說私房話,品著茶輕聲慢語,主旨不離樓襄擇婿這一個話題。
太後對著自己閨女,推心置腹的說,“畹卿的婚事,今年該有個說法了。我這個做外祖母的也替她參詳了不少。上年宮宴,我認認真真瞧了幾個世家裏年紀相當的孩子,看來看去,竟沒有一個比得上慕容家的大小子。我知道你不喜歡慕容永宏那個人,對藩臣一向也存了小心,不過眼下他人在京為質,倒也無妨。倘若真和咱們畹卿做了親,我叫皇帝想辦法兒,徹底把他留在京裏也就是了。那孩子懂事,知道分寸輕重,必然不會有什麽別的想頭。何況還有他提親一說,顯見著也是願意和畹卿作配的。”
賀蘭韻含笑聽著,待太後說完,隻道,“母親如何知道慕容瓚提親之事?是皇上說與您聽的?”
太後一笑,和顏道,“他上了題本,皇帝自然和我念叨兩句。你弟弟也覺得他人不錯,隻是顧慮到你的想法,暫時壓下來,沒做決斷罷了。”
那麽這是想要母親出麵勸自己同意了,賀蘭韻了然一笑,卻搖了搖頭,“您是知道的,朝廷一天沒能收繳藩地兵權,我就日日懸心這事,皇上更不該掉以輕心。畹卿是我唯一的孩子,我不能讓她身陷險境,和慕容氏做親,我是不會答應的。”
“你這孩子……”太後歎息,“偏生這麽固執。皇帝憂心的就是你這般強硬。要我說,慕容瓚本就不是遼王親生的,成就到底有限。往日他在遼東,不過是充當遼王的一杆槍,叫他打哪兒,他便打哪兒。這樣的人,是個將才,如今咱們把他籠絡在京裏,優容以待,未始不會叫他生出安逸之心,長長久久地和畹卿在你身邊,當半個兒子盡孝,不比旁人強些?也省去了畹卿日後伺候婆母,看人家臉色的麻煩。”
賀蘭韻不以為然,半晌露出一星嘲諷的笑,隨即正了正容色,“看來皇上的意思,是想要畹卿施個美人計,好瓦解一個有為青年的鬥誌?可我的女兒,要為朝廷做這麽大犧牲,我卻是舍不得。自己一輩子沒得個好姻緣也就罷了。母親應該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麽忍過來的,為的也不過是全皇室臉麵,更有一則,就為他摟顯節是皇父當年欽定下的駙馬人選。”
她多少年不提這茬兒,陡然間連陳年掌故都說出來,讓太後一時啞口無言。
作為母親,女兒的婚姻是她多年來的心病,雖說賀蘭韻心態調整的極好,可女人一輩子沒有過享受過夫妻恩愛,那種寂寞的滋味,她孀居之後多少能夠體會。
享盡榮華的長公主,為了賀蘭氏蹉跎半生歲月,如今擔憂自己獨女的幸福,拒絕一切可能的危機,於情於理,真是讓她再沒有餘地多言半句。
春寒料峭,日影斜斜地照在廊下,室內爐火燒得極旺,慕容瓚正坐在書房裏,展開遼東寄來的家信。
這類走驛站送至而來的官樣信函上,沒有一字一句涉及他們父子籌謀之事,隻寫著慕容瓔已歸家,王妃欣慰之餘,猶自惦念他。又說到他既心儀南平郡主,父母一向相信他的眼光,可惜遠隔千裏鞭長莫及,也隻能幫著上一道題本,希望皇上能成全他一番愛慕之情。
閱畢,提筆欲迴家書,門外忽有內侍來報,司禮監稟筆徐公公奉旨前來,正在前廳候著。
他忙整肅衣冠趕去花廳,和那徐公公見禮過後,方知他並不是來傳聖旨或口諭,卻原來是被太後打發來送賞賜之物。
慕容瓚謝過恩,向他拱手道,“徐公公辛苦,勞你親自跑這一趟。請公公代我向太後娘娘問好,待本王進宮麵聖之時,再親去壽康宮叩謝老祖宗恩典。”
徐公公一麵還禮,一麵客氣笑道,“咱家替太後娘娘辦差,豈敢言辛苦二字。”
言罷,慕容瓚已比手示意,侍女奉上茶來,雙方這才坐下說話兒。
徐公公抿茶,潤潤喉嚨,方緩緩道,“老祖宗今兒召見了長公主,聽聞沒什麽成效。萬歲爺這一招不起作用,且他老人家這陣子把精力都放在琢玉上,估摸是想不出什麽好由頭了。那件事兒,要想推進,恐怕是不大好辦,近來也沒有合適的契機。”
慕容瓚點了點頭,視線掃過廳上隨侍的人,一眾人等忙蹲身告退,魚貫步出花廳,緊閉上房門。
廳上隻餘他二人,慕容瓚斂了笑意,蹙眉道,“皇上的意思,也是教本王自己想辦法斡旋,是這個道理不是?”
徐公公遲疑著說了句是,複陪笑道,“依咱家看,卻也不盡然。皇上眼下心情好得很,那尊大禹治水完成了泰半,又趕上端嬪娘娘有喜。太醫院幾位婦科聖手都號過脈了,這一胎確定是公主無疑。萬歲爺禦極近二十載,攏共得了六位皇子,卻是一個公主都還沒有。這下子可是高興壞了,寶貝的了不得,連帶著端嬪的永壽宮,一應用度都快趕上皇後的坤寧宮了……咱家忖度著,王爺要不然再等等,萬歲爺若是真得了小公主,那會子心情大好,也就不愁……”
慕容瓚轉頭看他一眼,擺首截斷他的話,沉吟道,“是位公主,皇上又極為看重?”
沉默良久,忽然挑眉笑了笑,又慢悠悠說道,“本王素有觀星之好,昨兒夜裏倒是瞧見了一點不尋常,二十八星宿裏的房日兔突然光彩盛放,和往日大不相同,且有一顆小飛星自房日兔方向,直逼北鬥尾星瑤光。就是不知這番異相,欽天監會做何解?”
徐公公認真聽著,初時未解其意,越聽眉頭越是皺緊,尋思半天,呐呐自語,“房日兔……屬東方青龍,瑤光……北鬥七星最尾的那一顆……”
說著說著,他突然有所悟,恍然笑起來,撫掌頷首,“郡主生肖屬兔,房日兔……倒是有些應景,至於那北鬥七星,端嬪娘娘腹中骨肉可不正是皇上第七子……如此說來,娘娘近日覺得心煩氣躁,胎相不穩,便有些出處可言了。”
精神一震,徐公公笑著望向慕容瓚,“王爺真是見識廣博,足智多謀。房日兔影射郡主,那麽少不得要委屈她一道,既衝犯了帝女,該當想法子化解才行。且那房日兔屬東方蒼龍七宿,東方,還該令其迴歸本位,方能令端嬪腹中龍胎安穩無恙……咱家領會王爺意思了,迴去立即著手安排。欽天監裏,咱家還是說的上話兒,屆時知會他們一聲,務必把這番言辭在萬歲爺跟前說得圓滿,說得滴水不漏。”
慕容瓚展顏一笑,對徐公公拱了拱手,“那就有勞徐稟筆了,本王等著你的好消息。”
“王爺太客氣了。”徐公公欠身,笑著還禮,眼神愈發殷切起來,“先前咱家內弟往遼東馬市走了一遭兒,多仰仗王爺關照,才能一切順遂。老王爺和您對咱家的提攜恩義,咱家矢誌不忘。您且在府中寬心靜待,咱家定會竭盡所能,替王爺把事情辦周全。”
慕容瓚一笑,彼此相顧,眼中皆有盡在不言中的深長意味。
樓顯節是駙馬都尉,還兼著禮部員外郎的虛銜,除卻日常上朝,去部裏衙門閑坐聽聽公務,鎮日全無大事,自然也沒什麽私下覲見皇帝的機會。
平心而論,這迴他對樓襄的婚事還算上心,隻不過連自己都說不清,如此積極,究竟是不是為還慕容瓚一個人情。
這日他求見皇帝不得,倒是禦前總管得祿甚是關照,一路親送他出西華門,大約是看不過堂堂駙馬總吃閉門羹,於是好心提點他兩句。
“日前都尉上的折子,萬歲爺已看過了。目下壓著沒動靜,自然是有些緣故兒,到底郡主是長公主獨女,萬歲爺唯一的親甥女,這終身大事兒,是半點馬虎不得的。”得祿說著笑了笑,轉過話鋒,“前兒太後娘娘倒是說起,慕容家的大小子是個人才,可惜了的,就這麽著擱在京裏,做個閑散郡王實在是屈才……因此和萬歲爺提了一句,不如給個恩典,在京擇一門好親事,也算成全了他的體麵。您聽聽這話,太後老祖宗也是掛心,替王爺緊著張羅。依咱家看呐,多半老祖宗心裏也是屬意王爺的。”
得祿一番旁敲側擊,意在告訴他太後和皇帝對慕容瓚這個人,沒有特別異議,那麽此事的關隘還在賀蘭韻。
這一點上,樓顯節其實再清楚不過。想著妻子那份冷靜強勢,不容置喙的氣度是渾然天成,如今連九五至尊都要斟酌說服言辭,遑論自己呢,一時半刻哪裏找得出合適的借口和理由。
就是想破了腦袋,他也沒這份心智計謀。搖頭一歎,再抬首,他已霍然想開了——反正應承女兒的事,自己已算盡心盡力,餘下的抉擇也就由不得他去操心了。橫豎還是當他的閑散駙馬、甩手掌櫃才是上上之策。
樓顯節出宮門登車迴府,卻不知道賀蘭韻此時正在壽康宮陪太後閑聊家常。母女倆關起門來說私房話,品著茶輕聲慢語,主旨不離樓襄擇婿這一個話題。
太後對著自己閨女,推心置腹的說,“畹卿的婚事,今年該有個說法了。我這個做外祖母的也替她參詳了不少。上年宮宴,我認認真真瞧了幾個世家裏年紀相當的孩子,看來看去,竟沒有一個比得上慕容家的大小子。我知道你不喜歡慕容永宏那個人,對藩臣一向也存了小心,不過眼下他人在京為質,倒也無妨。倘若真和咱們畹卿做了親,我叫皇帝想辦法兒,徹底把他留在京裏也就是了。那孩子懂事,知道分寸輕重,必然不會有什麽別的想頭。何況還有他提親一說,顯見著也是願意和畹卿作配的。”
賀蘭韻含笑聽著,待太後說完,隻道,“母親如何知道慕容瓚提親之事?是皇上說與您聽的?”
太後一笑,和顏道,“他上了題本,皇帝自然和我念叨兩句。你弟弟也覺得他人不錯,隻是顧慮到你的想法,暫時壓下來,沒做決斷罷了。”
那麽這是想要母親出麵勸自己同意了,賀蘭韻了然一笑,卻搖了搖頭,“您是知道的,朝廷一天沒能收繳藩地兵權,我就日日懸心這事,皇上更不該掉以輕心。畹卿是我唯一的孩子,我不能讓她身陷險境,和慕容氏做親,我是不會答應的。”
“你這孩子……”太後歎息,“偏生這麽固執。皇帝憂心的就是你這般強硬。要我說,慕容瓚本就不是遼王親生的,成就到底有限。往日他在遼東,不過是充當遼王的一杆槍,叫他打哪兒,他便打哪兒。這樣的人,是個將才,如今咱們把他籠絡在京裏,優容以待,未始不會叫他生出安逸之心,長長久久地和畹卿在你身邊,當半個兒子盡孝,不比旁人強些?也省去了畹卿日後伺候婆母,看人家臉色的麻煩。”
賀蘭韻不以為然,半晌露出一星嘲諷的笑,隨即正了正容色,“看來皇上的意思,是想要畹卿施個美人計,好瓦解一個有為青年的鬥誌?可我的女兒,要為朝廷做這麽大犧牲,我卻是舍不得。自己一輩子沒得個好姻緣也就罷了。母親應該知道,這些年我是怎麽忍過來的,為的也不過是全皇室臉麵,更有一則,就為他摟顯節是皇父當年欽定下的駙馬人選。”
她多少年不提這茬兒,陡然間連陳年掌故都說出來,讓太後一時啞口無言。
作為母親,女兒的婚姻是她多年來的心病,雖說賀蘭韻心態調整的極好,可女人一輩子沒有過享受過夫妻恩愛,那種寂寞的滋味,她孀居之後多少能夠體會。
享盡榮華的長公主,為了賀蘭氏蹉跎半生歲月,如今擔憂自己獨女的幸福,拒絕一切可能的危機,於情於理,真是讓她再沒有餘地多言半句。
春寒料峭,日影斜斜地照在廊下,室內爐火燒得極旺,慕容瓚正坐在書房裏,展開遼東寄來的家信。
這類走驛站送至而來的官樣信函上,沒有一字一句涉及他們父子籌謀之事,隻寫著慕容瓔已歸家,王妃欣慰之餘,猶自惦念他。又說到他既心儀南平郡主,父母一向相信他的眼光,可惜遠隔千裏鞭長莫及,也隻能幫著上一道題本,希望皇上能成全他一番愛慕之情。
閱畢,提筆欲迴家書,門外忽有內侍來報,司禮監稟筆徐公公奉旨前來,正在前廳候著。
他忙整肅衣冠趕去花廳,和那徐公公見禮過後,方知他並不是來傳聖旨或口諭,卻原來是被太後打發來送賞賜之物。
慕容瓚謝過恩,向他拱手道,“徐公公辛苦,勞你親自跑這一趟。請公公代我向太後娘娘問好,待本王進宮麵聖之時,再親去壽康宮叩謝老祖宗恩典。”
徐公公一麵還禮,一麵客氣笑道,“咱家替太後娘娘辦差,豈敢言辛苦二字。”
言罷,慕容瓚已比手示意,侍女奉上茶來,雙方這才坐下說話兒。
徐公公抿茶,潤潤喉嚨,方緩緩道,“老祖宗今兒召見了長公主,聽聞沒什麽成效。萬歲爺這一招不起作用,且他老人家這陣子把精力都放在琢玉上,估摸是想不出什麽好由頭了。那件事兒,要想推進,恐怕是不大好辦,近來也沒有合適的契機。”
慕容瓚點了點頭,視線掃過廳上隨侍的人,一眾人等忙蹲身告退,魚貫步出花廳,緊閉上房門。
廳上隻餘他二人,慕容瓚斂了笑意,蹙眉道,“皇上的意思,也是教本王自己想辦法斡旋,是這個道理不是?”
徐公公遲疑著說了句是,複陪笑道,“依咱家看,卻也不盡然。皇上眼下心情好得很,那尊大禹治水完成了泰半,又趕上端嬪娘娘有喜。太醫院幾位婦科聖手都號過脈了,這一胎確定是公主無疑。萬歲爺禦極近二十載,攏共得了六位皇子,卻是一個公主都還沒有。這下子可是高興壞了,寶貝的了不得,連帶著端嬪的永壽宮,一應用度都快趕上皇後的坤寧宮了……咱家忖度著,王爺要不然再等等,萬歲爺若是真得了小公主,那會子心情大好,也就不愁……”
慕容瓚轉頭看他一眼,擺首截斷他的話,沉吟道,“是位公主,皇上又極為看重?”
沉默良久,忽然挑眉笑了笑,又慢悠悠說道,“本王素有觀星之好,昨兒夜裏倒是瞧見了一點不尋常,二十八星宿裏的房日兔突然光彩盛放,和往日大不相同,且有一顆小飛星自房日兔方向,直逼北鬥尾星瑤光。就是不知這番異相,欽天監會做何解?”
徐公公認真聽著,初時未解其意,越聽眉頭越是皺緊,尋思半天,呐呐自語,“房日兔……屬東方青龍,瑤光……北鬥七星最尾的那一顆……”
說著說著,他突然有所悟,恍然笑起來,撫掌頷首,“郡主生肖屬兔,房日兔……倒是有些應景,至於那北鬥七星,端嬪娘娘腹中骨肉可不正是皇上第七子……如此說來,娘娘近日覺得心煩氣躁,胎相不穩,便有些出處可言了。”
精神一震,徐公公笑著望向慕容瓚,“王爺真是見識廣博,足智多謀。房日兔影射郡主,那麽少不得要委屈她一道,既衝犯了帝女,該當想法子化解才行。且那房日兔屬東方蒼龍七宿,東方,還該令其迴歸本位,方能令端嬪腹中龍胎安穩無恙……咱家領會王爺意思了,迴去立即著手安排。欽天監裏,咱家還是說的上話兒,屆時知會他們一聲,務必把這番言辭在萬歲爺跟前說得圓滿,說得滴水不漏。”
慕容瓚展顏一笑,對徐公公拱了拱手,“那就有勞徐稟筆了,本王等著你的好消息。”
“王爺太客氣了。”徐公公欠身,笑著還禮,眼神愈發殷切起來,“先前咱家內弟往遼東馬市走了一遭兒,多仰仗王爺關照,才能一切順遂。老王爺和您對咱家的提攜恩義,咱家矢誌不忘。您且在府中寬心靜待,咱家定會竭盡所能,替王爺把事情辦周全。”
慕容瓚一笑,彼此相顧,眼中皆有盡在不言中的深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