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問的可輕可重,若當玩話,彼此付之一笑也就罷了,然而分明不是,她是真的在懷疑他。
慕容瓚牽唇笑笑,可惜笑意不入眼底,“救都救了,現在再行追責,豈非太遲?郡主是想要舉發我,無詔入京之罪麽?”
樓襄抿了抿嘴,搖頭道,“你若不肯實說,我也不必迴答。倘若我真要參你一本,誰知你會不會先行殺人滅口?”她撩開簾子,看了一眼茫茫夜色,挪揄的笑笑,“荒郊野嶺,拋屍嫁禍,可都是再容易不過的,王爺說是麽?”
他倒也不惱,隻是淡笑著看她一眼,“你於我有活命之恩,我不會也不屑做這樣的事。何況……”
頓住話,墨眉微不可察的挑了一下,他慢條斯理的說,“郡主玉質天成,小王非鐵石心腸,如何舍得呢?”
驀地裏換了副腔調,不吝於挑逗戲弄。她雙頰泛紅,十分羞惱的瞪了他一記。
這人言談間的做派亦正亦邪,實在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她深吸氣,冷聲迴擊,“鬼鬼祟祟,必是有不可告人的勾當。”
“既然不可告人,又何必非要問呢?”他凝視她,語氣頗有幾分真誠,“有時候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事,你倒不怕招來麻煩?”
懷中的小人兒這時候略動了動,他垂眸去看,察覺幼弟鬢邊有些許細汗。取出袖中的帕子為他擦拭,每一下動作俱是輕柔的,連神態都充滿了愛憐。
待掖好了汗巾,他抬首,眼裏隻餘下霜雪的溫度,“無論你信與不信,那次入京,我確實沒有不軌行徑。一則是為舍弟探路,二則是為見一個知交故友。瓔哥兒臨上路前,父王曾接到秘報,說有人欲劫持世子。敵在暗我在明,遼王府不得不設防。你也瞧見了,對方心思縝密,意圖置人於死地,若不加意謹慎些,瓔哥兒遲早落入他手,整個遼東也會岌岌可危。”
他娓娓言說,聲調平和,她聯想發生過的事,一時之間覺得可信度增加了不少。
嗯了聲,她點點頭,“那次我肯救你,也是因為見你並無害人之意,其實你有能力殺人滅口,但卻沒那麽做,可見你心底還是不願濫殺無辜的。”
他一字一句聽著,臉上的神情有點古怪,“你的意思是說,因為我是個好人?”
不怪他一臉嘲訕,活了十九年,在遼東馳騁縱橫,十二歲起上戰場殺敵,十四歲領兵擊退韃靼人,七年間經曆大小戰事無數,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成百上千,忽然被人評價並非濫殺無辜之輩,實在是個再新鮮不過的提法。
可她不過就事論事,聽出他語氣隱含譏諷,不由哼了一聲,“隻是今天領教了王爺的手段,才知道當日不過是你一念之仁,做不得準!山寨上下幾百人,你竟一個活口都不留,他們當中並不是人人都有份算計你慕容氏,非要趕盡殺絕,是怕他們供出你那封手書,還是怕他們供出你懷中私藏,借以震懾那頭領的物事?”
他聽罷,皺著眉直笑,“怎麽說我也救了你一命,非要這麽咄咄逼人麽?可見女孩子太聰明,有時候也是一樁麻煩事。”
說話間,細長的手指無意識般,摩挲起披風上的銀線,一圈圈,不厭其煩,好像百無聊賴在打熬時間,好像和她這樣相對問答,也不過隻是窮極無聊之下疏懶的閑談。
半天過去,他才輕聲一笑,“你這麽明敏,不該夾纏不清同情賊人,其實還是介意我最初的選擇,為我拒絕救你心生憤慨。”
他直指要害,她沒法再迴避,淡淡道,“如果不是知道我的身份,隻怕你也未必願意救下我。”
毫不遲疑的點頭,他承認得理直氣壯,“我沒有義務救天下人,也救不過來。倘若隨意找個人威脅我,我都無可奈何就範,那你也不用指望能出得去賊窩。不過你不同,你是個十分有用的籌碼。譬如救了你,可以將功抵過,皇上那麽疼愛甥女,一定不忍再苛責我千裏奔襲,無詔擅離藩地之罪。”
他停住話,刻意欣賞她臉上堪稱惱恨的表情,自得一笑,“順手為之,做起來一點不虧本,這買賣當真劃算得很。”
真是既直白又赤/裸,悉數推翻了他方才所謂誠懇的報恩之說,看來此人全無心肝,救人不過是為了有利可圖!
她憤憤然,盯著他那張美得鋒芒畢露的臉,腦子裏突然蹦出八個應景的字兒來,傾國傾城,無情無義。
至此對他僅存的一點好感業已被蕩滌幹淨,她隻覺得這個人不可理喻,幹脆扭過頭不睬他,倨傲的望向窗外。
可半日過去,對方竟也沒了動靜。她等得脖子都僵了,餘光奮力捕捉,發覺他似乎還保持著和適才一模一樣的姿勢。
按著酸痛的肩頸,她迴過頭來,目光不經意掠過他,這才瞧清楚,他闔著雙眼,也不知是否睡著了,反正看意態很是閑雅,根本沒在糾結是否該找話題繼續和她傾談。
她覺得愈發尷尬,氣氛如此局促,下意識咬著唇,目光閃過狠狠的剜了他一記。他卻在這時突然睜眼,眸中仿佛有星光躍動,漾起一片澄明光華。
“這麽討厭我?”他揚唇一哂,“其實大可不必,再過一個時辰就到驛館。咱們就此分手,你也許不會再有機會見到我。”
這前景聽上去不錯,可堪展望!但他提到了驛館,她心裏驟然一緊,“不知道跟我的那些人如何了,他們是生是死,你有沒有確切消息?”
他倒不賣關子,做了一個令她頗為安心的表情,“那夜賊人隻用迷藥迷倒了她們,並沒傷及性命。她們眼下都在驛館,眼巴巴的等著你迴去。”
一顆心懸在半空,這會兒終於落迴到腔子裏,她情不自禁地笑出聲。高興一刻,又轉而蹙起眉來,“可都過去三天了,廣寧府的人竟然還沒找到我們,如此效率,說出去也是可笑至極。”
他原本低著頭,聽她抱怨,抬眼看了看她,仰唇一笑,“也不算太糟,廣寧衛派出一千人馬,聲勢浩大,怎奈地廣人稠,積年匪患又重。其實也是因為被劫的人裏有郡主殿下,如果隻是舍弟一人,廣寧衛可未必肯這麽賣力上心。”
她一怔,明白他是在暗示她,關內有不少人忌憚慕容氏,對他們父子的敵意甚深。如果是從前,她大概覺得有點危言聳聽。可這迴她親身經曆過,終於知道內中暗流不止洶湧,簡直堪稱澎湃。
沉默一刻,見他徐徐墊好靠枕,輕輕地將慕容瓔挪到上頭。注視一會兒,確認他仍在安睡,方才轉頭低聲道,“還有小半程的路要走,你也歇一會罷。”
說著起身撩開車簾,也不命人停車,兔起鶻落一般,矯捷利落的跳了下去,落地輕盈無聲。等她再挑起窗帷一角,見他已昂首端坐馬上,脖頸挺立,身姿如鬆。
原來他身手如此了得。她放下簾子,於一瞬間想到一件吊詭的事——既然有這麽好的能耐,不可能避不開那一巴掌,她又不是習武之人,動作全然談不上精準快捷,他不至於察覺不到,就算不攔阻,跳開去兩步總不是什麽難事罷?
那麽為何不避?難道真的是有意受她一耳光?果真如此,這人卻又在圖謀些什麽呢?
她越想越沒頭緒,臉上倒是漸生灼熱,也說不清緣由。沒奈何決定放棄揣測,還是安心休息要緊,反正他有句話說得不錯,事過之後,他迴遼東,她返京城,彼此兩不再見,日後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不會有交集,也就不必在意他是什麽樣的人,究竟存了什麽樣的心思。
天蒙蒙亮的時候,一行人等抵達驛館。在原地焦急等候多日的人乍見她平安返來,各個喜出望外。
慧生哇地哭出來,撲在她腳下失聲飲泣。端生也抹著眼淚上前,先檢視她周身上下,見並無傷痕異狀,才放下心來。雙膝跪倒,哽咽著說,“奴婢等沒能照顧好殿下,累殿下被歹人劫去,萬死難辭其咎,請殿下重重責罰。”
樓襄歎了口氣,拉她二人起身,溫言道,“你們也擔驚受怕了幾日,夠辛苦了。賊人早有預謀,防不勝防,出了這樣的事也怪不得你們。我不會追責,更不會讓母親為難你們,且寬心就是了。”
端生感動難言,複又跪倒,叩首道,“奴婢今後定當加倍留心,時刻不離殿下左右。若再有看顧不周,也不必等殿下發落,奴婢必以死謝罪。”
她滿臉無奈,再度把人拽起來,“沒事提什麽死啊活啊的,我才是大難不死!就不能說點開心的,哪怕替我驅驅晦氣也好。”
說得那二人終是破涕為笑,慧生拉著她上坐,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送您迴來的那個是遼恭王不是?他抱小世子下車的時候我瞧見了,好個標致的人兒啊!簡直是活潘安在世,京裏那麽多世家公子,依我說,竟沒一個比得上他的。”
樓襄吮唇不語,心中暗道,模樣好還在其次,要論心狠意狠,隻怕也沒人比得上他。
端生正拿巾帕給她擦手,笑著湊趣道,“這位郡王好能耐的,廣寧衛派了那麽多人分頭搜尋,三天下來還沒找見,人家從遼東出發風馳電掣的就把您救迴來了,慕容郡主還真沒說錯,她這個哥哥,合該是做大將軍的人物兒。”
其實是早得了現報罷,誰知道這一路上他安插了多少眼線,樓襄想起來,慕容瓚親口承認,遼王曾接過密報知道有人要劫持幼子,既如此還能讓賊人得手,再將人全數滅口,這當中或許大有深意,隻是誰也猜不透慕容氏父子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
總之不好相與,心機深沉,算盤精刮,老狐狸身邊再配上隻小狐狸,隻怕天下人都恨不得叫他們算計了去。
她沉吟不語,那邊廂已有人過來催請,正是安成公主府派來迎她的長史。經過這麽一鬧,她姨母安成愈發小心謹慎,聽聞她迴來又連忙加派幾十個護衛,定要讓她盡早抵擋廣寧府才肯安心。
三催四請之下,隻好略做休整,加緊上路,樓襄出了驛館,瞧見慕容瓔也預備登車,奔赴京城。
到底是孩子天性,這會兒已恢複神采奕奕,他跳著朝她跑過來,“襄姐姐,我先上京去了,咱們京裏見罷。我跟著姐姐住在太後娘娘的壽康宮裏,你到時候來看我好不好?”
樓襄笑著說好,“一定要去的,我在廣寧待上兩三天就返程,迴去進宮給太後請安,順道好好瞧瞧你去。”
“一言為定。”慕容瓔伸著小指與她勾手,約好後不忘張著雙臂讓她抱抱,親昵程度儼然已似親姐弟一般。
揮手道別,看著小人兒爬上車。轉顧四下,見一匹通體黑色的烏孫天馬朝著她緩步行來,上麵昂然端坐的人換了衣裳,天青色箭袖絨衣公服,束小玉帶,頭上簪玉冠。波瀾不興的眉宇間,藏著引而不發的傲岸,讓她想起天邊一彎孤月,清冽而卓絕。
她眯著眼睛,抬首望他。他在馬上略略拱手,淺淺一笑,“郡主保重,後會有期。”
有期?她側目,挑了挑眉,“王爺不迴遼東去,還要親自護送世子上京麽?”
他點點頭,“我私自離開藩地,此事朝野皆知。無論如何都該進京麵聖,向皇上解釋因由,聽後發落。所以我和郡主,應該還有再見麵的機會。”
說得好像他很期待似的,她嘴角翹起一個冷峭的弧度,“第一次見到王爺,你身重箭傷。第二次見到王爺,我狼狽不堪。好像我們每次遇見,彼此都沒有好事發生。所謂八字相衝,大抵如是,所以還是少見麵的好。”
迎著他,也迎著初升的朝陽,她昂首,一字一頓清晰道,“王爺珍重,希望今日一別,咱們後會無期。”
慕容瓚牽唇笑笑,可惜笑意不入眼底,“救都救了,現在再行追責,豈非太遲?郡主是想要舉發我,無詔入京之罪麽?”
樓襄抿了抿嘴,搖頭道,“你若不肯實說,我也不必迴答。倘若我真要參你一本,誰知你會不會先行殺人滅口?”她撩開簾子,看了一眼茫茫夜色,挪揄的笑笑,“荒郊野嶺,拋屍嫁禍,可都是再容易不過的,王爺說是麽?”
他倒也不惱,隻是淡笑著看她一眼,“你於我有活命之恩,我不會也不屑做這樣的事。何況……”
頓住話,墨眉微不可察的挑了一下,他慢條斯理的說,“郡主玉質天成,小王非鐵石心腸,如何舍得呢?”
驀地裏換了副腔調,不吝於挑逗戲弄。她雙頰泛紅,十分羞惱的瞪了他一記。
這人言談間的做派亦正亦邪,實在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她深吸氣,冷聲迴擊,“鬼鬼祟祟,必是有不可告人的勾當。”
“既然不可告人,又何必非要問呢?”他凝視她,語氣頗有幾分真誠,“有時候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事,你倒不怕招來麻煩?”
懷中的小人兒這時候略動了動,他垂眸去看,察覺幼弟鬢邊有些許細汗。取出袖中的帕子為他擦拭,每一下動作俱是輕柔的,連神態都充滿了愛憐。
待掖好了汗巾,他抬首,眼裏隻餘下霜雪的溫度,“無論你信與不信,那次入京,我確實沒有不軌行徑。一則是為舍弟探路,二則是為見一個知交故友。瓔哥兒臨上路前,父王曾接到秘報,說有人欲劫持世子。敵在暗我在明,遼王府不得不設防。你也瞧見了,對方心思縝密,意圖置人於死地,若不加意謹慎些,瓔哥兒遲早落入他手,整個遼東也會岌岌可危。”
他娓娓言說,聲調平和,她聯想發生過的事,一時之間覺得可信度增加了不少。
嗯了聲,她點點頭,“那次我肯救你,也是因為見你並無害人之意,其實你有能力殺人滅口,但卻沒那麽做,可見你心底還是不願濫殺無辜的。”
他一字一句聽著,臉上的神情有點古怪,“你的意思是說,因為我是個好人?”
不怪他一臉嘲訕,活了十九年,在遼東馳騁縱橫,十二歲起上戰場殺敵,十四歲領兵擊退韃靼人,七年間經曆大小戰事無數,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成百上千,忽然被人評價並非濫殺無辜之輩,實在是個再新鮮不過的提法。
可她不過就事論事,聽出他語氣隱含譏諷,不由哼了一聲,“隻是今天領教了王爺的手段,才知道當日不過是你一念之仁,做不得準!山寨上下幾百人,你竟一個活口都不留,他們當中並不是人人都有份算計你慕容氏,非要趕盡殺絕,是怕他們供出你那封手書,還是怕他們供出你懷中私藏,借以震懾那頭領的物事?”
他聽罷,皺著眉直笑,“怎麽說我也救了你一命,非要這麽咄咄逼人麽?可見女孩子太聰明,有時候也是一樁麻煩事。”
說話間,細長的手指無意識般,摩挲起披風上的銀線,一圈圈,不厭其煩,好像百無聊賴在打熬時間,好像和她這樣相對問答,也不過隻是窮極無聊之下疏懶的閑談。
半天過去,他才輕聲一笑,“你這麽明敏,不該夾纏不清同情賊人,其實還是介意我最初的選擇,為我拒絕救你心生憤慨。”
他直指要害,她沒法再迴避,淡淡道,“如果不是知道我的身份,隻怕你也未必願意救下我。”
毫不遲疑的點頭,他承認得理直氣壯,“我沒有義務救天下人,也救不過來。倘若隨意找個人威脅我,我都無可奈何就範,那你也不用指望能出得去賊窩。不過你不同,你是個十分有用的籌碼。譬如救了你,可以將功抵過,皇上那麽疼愛甥女,一定不忍再苛責我千裏奔襲,無詔擅離藩地之罪。”
他停住話,刻意欣賞她臉上堪稱惱恨的表情,自得一笑,“順手為之,做起來一點不虧本,這買賣當真劃算得很。”
真是既直白又赤/裸,悉數推翻了他方才所謂誠懇的報恩之說,看來此人全無心肝,救人不過是為了有利可圖!
她憤憤然,盯著他那張美得鋒芒畢露的臉,腦子裏突然蹦出八個應景的字兒來,傾國傾城,無情無義。
至此對他僅存的一點好感業已被蕩滌幹淨,她隻覺得這個人不可理喻,幹脆扭過頭不睬他,倨傲的望向窗外。
可半日過去,對方竟也沒了動靜。她等得脖子都僵了,餘光奮力捕捉,發覺他似乎還保持著和適才一模一樣的姿勢。
按著酸痛的肩頸,她迴過頭來,目光不經意掠過他,這才瞧清楚,他闔著雙眼,也不知是否睡著了,反正看意態很是閑雅,根本沒在糾結是否該找話題繼續和她傾談。
她覺得愈發尷尬,氣氛如此局促,下意識咬著唇,目光閃過狠狠的剜了他一記。他卻在這時突然睜眼,眸中仿佛有星光躍動,漾起一片澄明光華。
“這麽討厭我?”他揚唇一哂,“其實大可不必,再過一個時辰就到驛館。咱們就此分手,你也許不會再有機會見到我。”
這前景聽上去不錯,可堪展望!但他提到了驛館,她心裏驟然一緊,“不知道跟我的那些人如何了,他們是生是死,你有沒有確切消息?”
他倒不賣關子,做了一個令她頗為安心的表情,“那夜賊人隻用迷藥迷倒了她們,並沒傷及性命。她們眼下都在驛館,眼巴巴的等著你迴去。”
一顆心懸在半空,這會兒終於落迴到腔子裏,她情不自禁地笑出聲。高興一刻,又轉而蹙起眉來,“可都過去三天了,廣寧府的人竟然還沒找到我們,如此效率,說出去也是可笑至極。”
他原本低著頭,聽她抱怨,抬眼看了看她,仰唇一笑,“也不算太糟,廣寧衛派出一千人馬,聲勢浩大,怎奈地廣人稠,積年匪患又重。其實也是因為被劫的人裏有郡主殿下,如果隻是舍弟一人,廣寧衛可未必肯這麽賣力上心。”
她一怔,明白他是在暗示她,關內有不少人忌憚慕容氏,對他們父子的敵意甚深。如果是從前,她大概覺得有點危言聳聽。可這迴她親身經曆過,終於知道內中暗流不止洶湧,簡直堪稱澎湃。
沉默一刻,見他徐徐墊好靠枕,輕輕地將慕容瓔挪到上頭。注視一會兒,確認他仍在安睡,方才轉頭低聲道,“還有小半程的路要走,你也歇一會罷。”
說著起身撩開車簾,也不命人停車,兔起鶻落一般,矯捷利落的跳了下去,落地輕盈無聲。等她再挑起窗帷一角,見他已昂首端坐馬上,脖頸挺立,身姿如鬆。
原來他身手如此了得。她放下簾子,於一瞬間想到一件吊詭的事——既然有這麽好的能耐,不可能避不開那一巴掌,她又不是習武之人,動作全然談不上精準快捷,他不至於察覺不到,就算不攔阻,跳開去兩步總不是什麽難事罷?
那麽為何不避?難道真的是有意受她一耳光?果真如此,這人卻又在圖謀些什麽呢?
她越想越沒頭緒,臉上倒是漸生灼熱,也說不清緣由。沒奈何決定放棄揣測,還是安心休息要緊,反正他有句話說得不錯,事過之後,他迴遼東,她返京城,彼此兩不再見,日後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不會有交集,也就不必在意他是什麽樣的人,究竟存了什麽樣的心思。
天蒙蒙亮的時候,一行人等抵達驛館。在原地焦急等候多日的人乍見她平安返來,各個喜出望外。
慧生哇地哭出來,撲在她腳下失聲飲泣。端生也抹著眼淚上前,先檢視她周身上下,見並無傷痕異狀,才放下心來。雙膝跪倒,哽咽著說,“奴婢等沒能照顧好殿下,累殿下被歹人劫去,萬死難辭其咎,請殿下重重責罰。”
樓襄歎了口氣,拉她二人起身,溫言道,“你們也擔驚受怕了幾日,夠辛苦了。賊人早有預謀,防不勝防,出了這樣的事也怪不得你們。我不會追責,更不會讓母親為難你們,且寬心就是了。”
端生感動難言,複又跪倒,叩首道,“奴婢今後定當加倍留心,時刻不離殿下左右。若再有看顧不周,也不必等殿下發落,奴婢必以死謝罪。”
她滿臉無奈,再度把人拽起來,“沒事提什麽死啊活啊的,我才是大難不死!就不能說點開心的,哪怕替我驅驅晦氣也好。”
說得那二人終是破涕為笑,慧生拉著她上坐,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送您迴來的那個是遼恭王不是?他抱小世子下車的時候我瞧見了,好個標致的人兒啊!簡直是活潘安在世,京裏那麽多世家公子,依我說,竟沒一個比得上他的。”
樓襄吮唇不語,心中暗道,模樣好還在其次,要論心狠意狠,隻怕也沒人比得上他。
端生正拿巾帕給她擦手,笑著湊趣道,“這位郡王好能耐的,廣寧衛派了那麽多人分頭搜尋,三天下來還沒找見,人家從遼東出發風馳電掣的就把您救迴來了,慕容郡主還真沒說錯,她這個哥哥,合該是做大將軍的人物兒。”
其實是早得了現報罷,誰知道這一路上他安插了多少眼線,樓襄想起來,慕容瓚親口承認,遼王曾接過密報知道有人要劫持幼子,既如此還能讓賊人得手,再將人全數滅口,這當中或許大有深意,隻是誰也猜不透慕容氏父子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
總之不好相與,心機深沉,算盤精刮,老狐狸身邊再配上隻小狐狸,隻怕天下人都恨不得叫他們算計了去。
她沉吟不語,那邊廂已有人過來催請,正是安成公主府派來迎她的長史。經過這麽一鬧,她姨母安成愈發小心謹慎,聽聞她迴來又連忙加派幾十個護衛,定要讓她盡早抵擋廣寧府才肯安心。
三催四請之下,隻好略做休整,加緊上路,樓襄出了驛館,瞧見慕容瓔也預備登車,奔赴京城。
到底是孩子天性,這會兒已恢複神采奕奕,他跳著朝她跑過來,“襄姐姐,我先上京去了,咱們京裏見罷。我跟著姐姐住在太後娘娘的壽康宮裏,你到時候來看我好不好?”
樓襄笑著說好,“一定要去的,我在廣寧待上兩三天就返程,迴去進宮給太後請安,順道好好瞧瞧你去。”
“一言為定。”慕容瓔伸著小指與她勾手,約好後不忘張著雙臂讓她抱抱,親昵程度儼然已似親姐弟一般。
揮手道別,看著小人兒爬上車。轉顧四下,見一匹通體黑色的烏孫天馬朝著她緩步行來,上麵昂然端坐的人換了衣裳,天青色箭袖絨衣公服,束小玉帶,頭上簪玉冠。波瀾不興的眉宇間,藏著引而不發的傲岸,讓她想起天邊一彎孤月,清冽而卓絕。
她眯著眼睛,抬首望他。他在馬上略略拱手,淺淺一笑,“郡主保重,後會有期。”
有期?她側目,挑了挑眉,“王爺不迴遼東去,還要親自護送世子上京麽?”
他點點頭,“我私自離開藩地,此事朝野皆知。無論如何都該進京麵聖,向皇上解釋因由,聽後發落。所以我和郡主,應該還有再見麵的機會。”
說得好像他很期待似的,她嘴角翹起一個冷峭的弧度,“第一次見到王爺,你身重箭傷。第二次見到王爺,我狼狽不堪。好像我們每次遇見,彼此都沒有好事發生。所謂八字相衝,大抵如是,所以還是少見麵的好。”
迎著他,也迎著初升的朝陽,她昂首,一字一頓清晰道,“王爺珍重,希望今日一別,咱們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