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當梅恆第一次提出要去學推手的時候,梅道遠停下了手裏的工作,幾乎是當場笑出聲來:“太極拳?”十幾歲的男孩子腦袋裏總有許多念頭,也有無窮無盡的旺盛精力,梅道遠因為一直在考慮離開大學去做明德地產的事情,這幾年很少跟梅恆交流,他隻是有點不懂,太極拳這種老頭老太太用來健身的東西,怎麽吸引了一個少年。
梅恆要了三個月的學費,去辦了一張季卡。沒過幾天,他又要錢,說要買一台dv(攝像機)和三腳架。梅道遠以為兒子又迷上了拍電影,教育他不要“三分鍾熱度”,結果梅恆說不是拍電影,是用來錄訓練視頻,然後看自己哪裏有問題的。梅道遠把自己的卡給他,要他去挑個喜歡的。那個周末,梅道遠記得梅恆叫了陳一凡一起去數碼商城。陳一凡一早就來了,還吃了早飯,兩個人興衝衝出門,結果迴來的時候都不太高興。他留陳一凡吃晚飯,陳一凡別別扭扭地拒絕了。最後她都要出門了,梅恆才追了出來,兩個人在門口似乎是吵架又似乎是爭論。總之,當天的晚飯,他們四個人還是坐在了一起,梅恆因為每天學拳的緣故,胃口極好,他把吃空的碗遞給陳一凡,陳一凡就自自然然地接過去,幫他添飯。
彼時,梅道遠對太極拳的印象停留在“慢吞吞的武術類舞蹈”,他不驚訝兒子愛好運動,但他總是期待兒子選一些輪滑、滑冰、搏擊之類的看起來“更年輕”的項目,而不是什麽推手。梅恆在吃飯的時候,向梅道遠詳細解釋過推手的原理和太極的拳理,梅道遠意興寥寥,最後是梅恆主動岔開話題,問媽媽什麽時候迴家。
梅太太自從聽說丈夫有心辭職做生意之後,就全力支持他改行,不但動用了自己在美國留學時的同學關係,甚至托老父親找了上麵主管商業的領導,為梅道遠的新公司選址。在梅道遠辭職之前,所有事情都需要梅太太出麵,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的時間逐漸被各種瑣事壓縮,最開始還能逢年過節相聚,再後來,逢年過節的時候變得更加忙碌:梅道遠要應酬,梅太太要出國應酬,梅恆則笑眯眯地說著“家庭也算是一張空頭支票”之類的話。
梅道遠當時是真的沒有聽出任何抱怨來。
他確實很少聽梅恆講話了,兒子沉迷推手,往往從師父那裏迴來了,還要在家裏練習幾個小時。他霸占著電視,一遍遍研究自己的訓練錄像,甚至拉著陳一凡一起學起來。陳一凡起初說“我才不學這個”“太沒意思了”,後來不知道怎麽,竟然可以和梅恆過招。梅道遠從來不知道兒子有這等巧舌如簧的本事,他把這事通過越洋電話告訴妻子的時候,梅太太笑出聲來:“你們真是親父子,蠢笨都是一樣的。”梅道遠花了很長時間才醒悟其中的奧妙,當他終於意識到陳一凡可能變成家裏真正的成員的時候,梅恆已經是少年組推手冠軍了。
奪冠當天,梅道遠沒在會場。那時候還不流行網絡直播,電視台才懶得轉播一場小孩子之間的推手比賽,梅恆自己打車迴家,把獎杯放在客廳裏,美美地睡到第二天早晨。梅道遠是因為接到學校電話,說梅恆沒來上學,才知道兒子是比賽太累了才睡過頭的。那時候他已經連續三天住在辦公室裏,風風火火迴家找人的時候,甚至沒有留意壁櫥上多出來的巨大的獎杯。
他給梅恆補辦了一個小小的慶功宴,陳一凡在餐桌上跟梅恆頭並頭地說了許多悄悄話。梅恆用比賽獎金支付了剩下的培訓費用,加倍努力練習著推手。“我要拿成年組的冠軍,”他說,“我拿了之後,想要一個獎賞。”
這真是奇了怪了。梅道遠從來不知道兒子有任性的一麵,梅恆從小自律勤奮,學習生活都沒有讓家裏操心,就算一直練推手,成績也還是年級第一第二,他不是那種用“獎勵”喂大的孩子,梅道遠竟然想不出他有什麽想要的。
“得了再說。”梅恆笑著,“看你敢不敢答應嘍。”
“有什麽不敢?”梅道遠應了下來,“隨你要什麽——我等著你得獎。”
他再也不可能等到梅恆得獎了。成年組比賽那天,梅道遠在紅燈下麵停住車子:“你早說今天比賽就好了。”
梅恆坐在一旁,心不在焉地看著窗外:“我說過了——今天要開會嗎?”
梅道遠沒敢看後視鏡:“有會——你媽知道嗎?”
“我說過了。”
他們沉默了很久,梅恆說要在前麵那個紅綠燈下車,梅道遠問他比賽不在體育中心嗎,梅恆勾了勾嘴角:“早就改到文化中心了。”
梅道遠根本不知道。他在紅綠燈旁邊把梅恆放下去,為他加油。梅恆點點頭,拎起他的裝備,走上天橋。過了天橋,他再走不到五百米,再過天橋,就能到達文化中心的側門,不算太遠。梅道遠想著,抬頭看了看,文化中心外牆顏色突兀,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到一個側影。他假裝目送兒子進了比賽場地,卻在下午的時候,看見了兒子的屍體。
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梅恆得獎之後想要什麽了。
自從那天起,這個問題就困擾著他,他時常想起梅恆嘴角的弧度,想起那個上揚的尾音,他根據當時的環境、氣氛,猜測了無數種可能的答案,再一一將它們否定。
梅恆要了三個月的學費,去辦了一張季卡。沒過幾天,他又要錢,說要買一台dv(攝像機)和三腳架。梅道遠以為兒子又迷上了拍電影,教育他不要“三分鍾熱度”,結果梅恆說不是拍電影,是用來錄訓練視頻,然後看自己哪裏有問題的。梅道遠把自己的卡給他,要他去挑個喜歡的。那個周末,梅道遠記得梅恆叫了陳一凡一起去數碼商城。陳一凡一早就來了,還吃了早飯,兩個人興衝衝出門,結果迴來的時候都不太高興。他留陳一凡吃晚飯,陳一凡別別扭扭地拒絕了。最後她都要出門了,梅恆才追了出來,兩個人在門口似乎是吵架又似乎是爭論。總之,當天的晚飯,他們四個人還是坐在了一起,梅恆因為每天學拳的緣故,胃口極好,他把吃空的碗遞給陳一凡,陳一凡就自自然然地接過去,幫他添飯。
彼時,梅道遠對太極拳的印象停留在“慢吞吞的武術類舞蹈”,他不驚訝兒子愛好運動,但他總是期待兒子選一些輪滑、滑冰、搏擊之類的看起來“更年輕”的項目,而不是什麽推手。梅恆在吃飯的時候,向梅道遠詳細解釋過推手的原理和太極的拳理,梅道遠意興寥寥,最後是梅恆主動岔開話題,問媽媽什麽時候迴家。
梅太太自從聽說丈夫有心辭職做生意之後,就全力支持他改行,不但動用了自己在美國留學時的同學關係,甚至托老父親找了上麵主管商業的領導,為梅道遠的新公司選址。在梅道遠辭職之前,所有事情都需要梅太太出麵,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的時間逐漸被各種瑣事壓縮,最開始還能逢年過節相聚,再後來,逢年過節的時候變得更加忙碌:梅道遠要應酬,梅太太要出國應酬,梅恆則笑眯眯地說著“家庭也算是一張空頭支票”之類的話。
梅道遠當時是真的沒有聽出任何抱怨來。
他確實很少聽梅恆講話了,兒子沉迷推手,往往從師父那裏迴來了,還要在家裏練習幾個小時。他霸占著電視,一遍遍研究自己的訓練錄像,甚至拉著陳一凡一起學起來。陳一凡起初說“我才不學這個”“太沒意思了”,後來不知道怎麽,竟然可以和梅恆過招。梅道遠從來不知道兒子有這等巧舌如簧的本事,他把這事通過越洋電話告訴妻子的時候,梅太太笑出聲來:“你們真是親父子,蠢笨都是一樣的。”梅道遠花了很長時間才醒悟其中的奧妙,當他終於意識到陳一凡可能變成家裏真正的成員的時候,梅恆已經是少年組推手冠軍了。
奪冠當天,梅道遠沒在會場。那時候還不流行網絡直播,電視台才懶得轉播一場小孩子之間的推手比賽,梅恆自己打車迴家,把獎杯放在客廳裏,美美地睡到第二天早晨。梅道遠是因為接到學校電話,說梅恆沒來上學,才知道兒子是比賽太累了才睡過頭的。那時候他已經連續三天住在辦公室裏,風風火火迴家找人的時候,甚至沒有留意壁櫥上多出來的巨大的獎杯。
他給梅恆補辦了一個小小的慶功宴,陳一凡在餐桌上跟梅恆頭並頭地說了許多悄悄話。梅恆用比賽獎金支付了剩下的培訓費用,加倍努力練習著推手。“我要拿成年組的冠軍,”他說,“我拿了之後,想要一個獎賞。”
這真是奇了怪了。梅道遠從來不知道兒子有任性的一麵,梅恆從小自律勤奮,學習生活都沒有讓家裏操心,就算一直練推手,成績也還是年級第一第二,他不是那種用“獎勵”喂大的孩子,梅道遠竟然想不出他有什麽想要的。
“得了再說。”梅恆笑著,“看你敢不敢答應嘍。”
“有什麽不敢?”梅道遠應了下來,“隨你要什麽——我等著你得獎。”
他再也不可能等到梅恆得獎了。成年組比賽那天,梅道遠在紅燈下麵停住車子:“你早說今天比賽就好了。”
梅恆坐在一旁,心不在焉地看著窗外:“我說過了——今天要開會嗎?”
梅道遠沒敢看後視鏡:“有會——你媽知道嗎?”
“我說過了。”
他們沉默了很久,梅恆說要在前麵那個紅綠燈下車,梅道遠問他比賽不在體育中心嗎,梅恆勾了勾嘴角:“早就改到文化中心了。”
梅道遠根本不知道。他在紅綠燈旁邊把梅恆放下去,為他加油。梅恆點點頭,拎起他的裝備,走上天橋。過了天橋,他再走不到五百米,再過天橋,就能到達文化中心的側門,不算太遠。梅道遠想著,抬頭看了看,文化中心外牆顏色突兀,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到一個側影。他假裝目送兒子進了比賽場地,卻在下午的時候,看見了兒子的屍體。
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梅恆得獎之後想要什麽了。
自從那天起,這個問題就困擾著他,他時常想起梅恆嘴角的弧度,想起那個上揚的尾音,他根據當時的環境、氣氛,猜測了無數種可能的答案,再一一將它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