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花兒說得很明白,魚俱羅和袖紅初次見麵便相處得如膠似漆,並非出於她的指使,而純屬你情我願,“王八對綠豆”,彼此對上了眼兒。
楊廣迴想起魚俱羅那晚在石屋院表現出的一副色迷迷的樣子,不禁抿嘴兒一笑,心中暗想:這個半大老兒,人長得五大三粗的,卻還能在石屋院中碰上一個和他一見鍾情的美人兒,也算命中注定該走桃花運了。
“這袖紅姑娘眼神兒多半是不濟吧,她竟然能瞧上魚俱羅這麽個糟老頭子?”鮮於羅見楊廣麵露笑容,也湊趣兒對身旁的張須陀說道。
鮮於羅純屬無心的一句話,在楊廣聽來,心中卻不禁隨之一動:要是袖紅就是張仲堅所說的那位和他相好的姐姐的話,她倒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魚俱羅離開。
一旦對袖紅動了疑念,楊廣順著這一思路一路想下去,竟是越想越覺得袖紅身上有重大的嫌疑:且不說她與魚俱羅是否真的一見鍾情,單單憑借著她攀附魚俱羅,成功地規避了屈突通麾下軍士對她的問訊這一點,就說明此女頗負心計。如果當晚是她頭一個發現魚俱羅離開,才指使躲在暗處的張仲堅埋伏於甜水路暗道出口處偷襲自己的話,至少在時間上能說得通。
“外麵天到什麽時分了?”楊廣受到這個意外收獲的激勵,轉頭問鮮於羅道。
“王爺,現已是四更時分了。左衛長史李圓通將軍此時隻怕還在王府內等著王爺呢。”鮮於羅有意提醒楊廣道。
關於張仲堅潛入王府,一掌打死丁三兒的真相,目前還不宜向父皇稟報,隻有待確定了袖紅就是指使張仲堅襲擊自己的神秘人物,並將其控製住之後,自己才能彌補之前重大疏忽造成的種種被動,也才可替謝諷洗脫罪責。
楊廣抱定這樣的主意,告別冼花兒,出了天牢,立即傳命張須陀趕往大莊嚴寺喚魚俱羅到晉王府來見自己,同時嚴令張須陀在魚俱羅走後,即將與他同居的袖紅秘密抓捕,隨時等候自己對她問訊。爾後,他便帶著鮮於羅迴自己府中來見李圓通。
令楊廣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一走進晉王府的正殿,迎麵就看到謝諷雙手被縛,正由兩名千牛軍士押著跪在殿中央,像是在接受李圓通的問訊。李淵則陪坐在一旁,時不時地衝著謝諷發出一兩聲喝問。
不用說,分明是李淵告訴了李圓通謝諷昨晚竊取長姐筆跡的事,使得李圓通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謝諷就是今晚潛入王府行竊,打死丁三兒之歹人的同夥。
楊廣心頭掠過一絲不快,和李圓通相見已畢,端坐於殿內居中的位置,向著李圓通問道:“李將軍方才在府中勘查現場,可有什麽發現沒有啊?”
李圓通今晚是奉了楊堅的旨意,前來問明晉王府發生了什麽事,好及時迴宮向楊堅做出稟報的,不承想他在楊廣府中勘查問行兇現場,正要離開王府迴宮之時,卻被李淵攔住,向他通報了昨晚謝諷因竊取楊麗華筆跡被抓的消息,令李圓通大感興趣,當即便請李淵將謝諷押來,自己要親自向他問話。
此時見楊廣一迴府中,不問他是否從謝諷嘴裏問出了什麽線索沒有,而單單問他是否在行兇現場有無新的發現,李圓通眼珠一轉,指著謝諷向楊廣答道:“殺人兇手在王爺府中並沒有留下更多的線索,不過此人昨晚於王爺府中行竊被抓,今夜又有人潛入王府,欲圖不軌,很明顯,如今隻有撬開此人的嘴,叫他供出同夥來,方能順藤摸瓜,將今夜殺人者及早緝拿歸案。因此,末將打算等此人開口供出同夥,再迴宮稟報皇上,王爺不會介意吧。”
“李將軍,本王現已初步查明,謝諷雖受人指使,卻和今晚潛入本王府中行竊、殺人之兇徒並非是同黨。”楊廣決定暫且留下李圓通,待魚俱羅和袖紅那邊有了確切的消息再和他一道入宮向父皇楊堅稟報,因此據實說道,“此時已近五更時分,距露門開啟的時辰尚有些光景,就請李將軍在本王府中略做休息,待天亮後,本王陪李將軍入宮向父皇稟報個中詳情,如何?”
楊廣雖未明說,但話中透露出的意思已很明白:他不願李圓通夜審謝諷。
李圓通本是楊堅身邊的給使出身,多年在楊堅身邊當差侍奉,最是懂得規矩:對主子和少主子們的言行從來都是隻看不問。加之平素和這位排行第二的皇子並無多少私交,聯想到方才楊廣於自己入府勘查現場之時,不知到哪裏去了,在此期間究竟做過些什麽,李圓通心中縱是極不情願,但見楊廣並沒有向他通報的意思,也隻得順從主人的意願,抱拳應道:“王爺既如此說,顯然已掌握有末將未曾知曉的查案線索,恭敬不如從命,末將暫且告退,就在府中隨時恭候王爺的佳音。”
“表兄也跟著勞累了大半夜,早些迴房安歇去吧。來人,將謝諷即刻押迴原住處,嚴加看管,不得有失。”楊廣不鹹不淡地向李淵下達了逐客令。
魚俱羅得到張須陀的傳信,於五更天將明未明之時趕到了晉王府來見楊廣。他尚未得到朝廷的明發詔令:在楊廣手下查案的差使已結辦結,隨時聽候下一步調遣,因此半夜被張須陀從被窩中叫醒,還誤以為楊廣要向他交待新的差使,急吼吼地便跑來見楊廣。
“這幾天,你沒和袖紅住在一處?”楊廣見魚俱羅來得如此之快,心中陡然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張口便衝他問道。
魚俱羅冷不丁被楊廣問及他和袖紅的私事,老臉不禁也是一紅,老老實實地抱拳答道:“前天,袖紅說八月十五她要去大興向她姑媽請安問好,一早就出門走了,今天應該就迴來了吧。老兒方才是在軍營中被張須陀叫醒,急著來見王爺的。不知王爺有什麽差使要吩咐老兒去做?”
袖紅跑了!楊廣但覺頭顱之中轟地響了一聲,呆坐在殿內,半晌沒說出話來。
楊廣迴想起魚俱羅那晚在石屋院表現出的一副色迷迷的樣子,不禁抿嘴兒一笑,心中暗想:這個半大老兒,人長得五大三粗的,卻還能在石屋院中碰上一個和他一見鍾情的美人兒,也算命中注定該走桃花運了。
“這袖紅姑娘眼神兒多半是不濟吧,她竟然能瞧上魚俱羅這麽個糟老頭子?”鮮於羅見楊廣麵露笑容,也湊趣兒對身旁的張須陀說道。
鮮於羅純屬無心的一句話,在楊廣聽來,心中卻不禁隨之一動:要是袖紅就是張仲堅所說的那位和他相好的姐姐的話,她倒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魚俱羅離開。
一旦對袖紅動了疑念,楊廣順著這一思路一路想下去,竟是越想越覺得袖紅身上有重大的嫌疑:且不說她與魚俱羅是否真的一見鍾情,單單憑借著她攀附魚俱羅,成功地規避了屈突通麾下軍士對她的問訊這一點,就說明此女頗負心計。如果當晚是她頭一個發現魚俱羅離開,才指使躲在暗處的張仲堅埋伏於甜水路暗道出口處偷襲自己的話,至少在時間上能說得通。
“外麵天到什麽時分了?”楊廣受到這個意外收獲的激勵,轉頭問鮮於羅道。
“王爺,現已是四更時分了。左衛長史李圓通將軍此時隻怕還在王府內等著王爺呢。”鮮於羅有意提醒楊廣道。
關於張仲堅潛入王府,一掌打死丁三兒的真相,目前還不宜向父皇稟報,隻有待確定了袖紅就是指使張仲堅襲擊自己的神秘人物,並將其控製住之後,自己才能彌補之前重大疏忽造成的種種被動,也才可替謝諷洗脫罪責。
楊廣抱定這樣的主意,告別冼花兒,出了天牢,立即傳命張須陀趕往大莊嚴寺喚魚俱羅到晉王府來見自己,同時嚴令張須陀在魚俱羅走後,即將與他同居的袖紅秘密抓捕,隨時等候自己對她問訊。爾後,他便帶著鮮於羅迴自己府中來見李圓通。
令楊廣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一走進晉王府的正殿,迎麵就看到謝諷雙手被縛,正由兩名千牛軍士押著跪在殿中央,像是在接受李圓通的問訊。李淵則陪坐在一旁,時不時地衝著謝諷發出一兩聲喝問。
不用說,分明是李淵告訴了李圓通謝諷昨晚竊取長姐筆跡的事,使得李圓通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謝諷就是今晚潛入王府行竊,打死丁三兒之歹人的同夥。
楊廣心頭掠過一絲不快,和李圓通相見已畢,端坐於殿內居中的位置,向著李圓通問道:“李將軍方才在府中勘查現場,可有什麽發現沒有啊?”
李圓通今晚是奉了楊堅的旨意,前來問明晉王府發生了什麽事,好及時迴宮向楊堅做出稟報的,不承想他在楊廣府中勘查問行兇現場,正要離開王府迴宮之時,卻被李淵攔住,向他通報了昨晚謝諷因竊取楊麗華筆跡被抓的消息,令李圓通大感興趣,當即便請李淵將謝諷押來,自己要親自向他問話。
此時見楊廣一迴府中,不問他是否從謝諷嘴裏問出了什麽線索沒有,而單單問他是否在行兇現場有無新的發現,李圓通眼珠一轉,指著謝諷向楊廣答道:“殺人兇手在王爺府中並沒有留下更多的線索,不過此人昨晚於王爺府中行竊被抓,今夜又有人潛入王府,欲圖不軌,很明顯,如今隻有撬開此人的嘴,叫他供出同夥來,方能順藤摸瓜,將今夜殺人者及早緝拿歸案。因此,末將打算等此人開口供出同夥,再迴宮稟報皇上,王爺不會介意吧。”
“李將軍,本王現已初步查明,謝諷雖受人指使,卻和今晚潛入本王府中行竊、殺人之兇徒並非是同黨。”楊廣決定暫且留下李圓通,待魚俱羅和袖紅那邊有了確切的消息再和他一道入宮向父皇楊堅稟報,因此據實說道,“此時已近五更時分,距露門開啟的時辰尚有些光景,就請李將軍在本王府中略做休息,待天亮後,本王陪李將軍入宮向父皇稟報個中詳情,如何?”
楊廣雖未明說,但話中透露出的意思已很明白:他不願李圓通夜審謝諷。
李圓通本是楊堅身邊的給使出身,多年在楊堅身邊當差侍奉,最是懂得規矩:對主子和少主子們的言行從來都是隻看不問。加之平素和這位排行第二的皇子並無多少私交,聯想到方才楊廣於自己入府勘查現場之時,不知到哪裏去了,在此期間究竟做過些什麽,李圓通心中縱是極不情願,但見楊廣並沒有向他通報的意思,也隻得順從主人的意願,抱拳應道:“王爺既如此說,顯然已掌握有末將未曾知曉的查案線索,恭敬不如從命,末將暫且告退,就在府中隨時恭候王爺的佳音。”
“表兄也跟著勞累了大半夜,早些迴房安歇去吧。來人,將謝諷即刻押迴原住處,嚴加看管,不得有失。”楊廣不鹹不淡地向李淵下達了逐客令。
魚俱羅得到張須陀的傳信,於五更天將明未明之時趕到了晉王府來見楊廣。他尚未得到朝廷的明發詔令:在楊廣手下查案的差使已結辦結,隨時聽候下一步調遣,因此半夜被張須陀從被窩中叫醒,還誤以為楊廣要向他交待新的差使,急吼吼地便跑來見楊廣。
“這幾天,你沒和袖紅住在一處?”楊廣見魚俱羅來得如此之快,心中陡然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張口便衝他問道。
魚俱羅冷不丁被楊廣問及他和袖紅的私事,老臉不禁也是一紅,老老實實地抱拳答道:“前天,袖紅說八月十五她要去大興向她姑媽請安問好,一早就出門走了,今天應該就迴來了吧。老兒方才是在軍營中被張須陀叫醒,急著來見王爺的。不知王爺有什麽差使要吩咐老兒去做?”
袖紅跑了!楊廣但覺頭顱之中轟地響了一聲,呆坐在殿內,半晌沒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