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諸葛孔明現在是端著一大卷竹簡鑽研學問,所以一激動失態,竹簡掉在地上。竹簡得兩隻手拿著的。
這要是像幾百年後電視劇裏世外高人那樣,一手拿著紙質書籍,一手撫著胡須,細細品味個中滋味,等一會童舟就能看到胡子空著個口子的搞笑版諸葛亮,閃亮登場的畫麵。
“你這童子,休要妄語。蔡家乃荊州第一豪族,誰人敢對他們下手!”
“我,我。又不是我妄語。是門外那個大漢說的,還,還非讓我如實轉述的嘛!”童子委委屈屈。
能被諸葛亮帶在身邊,就算不是弟子,平常也少不了調教。這童子本身,也是有點待人接物的器量的,隻可惜遇上童舟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家夥,這才亂了方寸。
上別人家拜訪,主人婉拒,然後跟人說我把你親戚全家殺了,這能是個正常人幹得事?
諸葛亮也知道並不怨童子,但這消息,他判斷絕對不真實。
當今天下,一如過往的上千年一樣。再如何民不聊生,征戰不休。千裏無雞鳴,路有凍死骨。
真正掌控一地的世家大族,也絕對過得相當之安逸。甚至因為天下大亂,他們反倒過得會比以往太平年月更加的安逸。
世事就是這麽狗屎一樣的發展,半點不跟你講公平正義。
在諸葛亮看來,任何人想要掌控荊州,都避不開地頭蛇之中的頂級世家,蔡家和黃家的幫助。
正因為如此,他不覺得有人敢動蔡瑁他們。
“想是來人為了求見於我,才說出如此驚世駭俗言論來。罷,終日看書,偶有疲倦,也就去見上一見吧。”
敢動的,沒本事動。有本事動他們的,為了占據荊州也一定不會動他們。正因此,能說這種話的人,一定是迫切想要見他的人。
諸葛亮非是不夠智慧,而是這上下500年,就沒有這麽幹的莽夫,純莽夫。
整理好衣冠,拿起自己心愛的鵝毛扇,這才在童子的跟隨下,施施然邁著四方步,來到院門前。
童子急上前兩步,推開院門,露出兩個昂藏大漢來,諸葛亮眼前就是一暗。
一米八還多的諸葛亮,在這大漢天下,也算得上是頎長的偉男子,竟然還比兩人矮了半個頭。
嗯,來者應該是個武將,那得好好說話。
他後退半步,拱手道:“不知二位是何方俊傑,又是因何事來我這草廬一敘?”
態度溫和有禮,絕口不問丈母家的親戚,項上人頭還在不在的問題。戳破人家驚世駭俗言論很容易,但是弄得人家下不來台,不是諸葛先生的處世之道。
“先生有禮,討逆將軍童舟童濟遠,特來拜會諸葛先生。”
“哦?將軍遠來,孔明有失遠迎,還請恕罪。”諸葛亮雖驚不亂,就請童舟帶著侍衛,向裏間走。他想過來人是有點地位的,不然哪會來拜訪他。
但是這人地位應該不高,不然也不用說這麽不著邊的話刺激他。但是討逆將軍,說實話這軍職並不低。
這討逆將軍童舟是誰,他是完全沒聽說過。
不過此時天下大亂,長安城上的軍旗數度易主,今日多出來個討逆將軍童舟,倒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該有的禮節招待,那一定要做足足的,反正不能來什麽三顧茅廬而不見之類的。
首先他就沒想考驗童舟,也不想加入他隊伍,用不著對他進行什麽禮賢下士的考察。如今正在進修學習中的諸葛亮,還沒出山的打算。
其次如果這人真是西涼那邊的土匪軍,你這麽玩,容易玩脫。
整不好,這幫大老粗真容易給他上演全武行。這個其次,比首先更重要。
不是諸葛亮怕事,而是這樣的事,他得不償失,甚至就不會有得,你說你做他幹嘛。
進入草廬裏間,童舟饒有趣味的查看著這裏的陳設。後世的隆中諸葛亮故居很有爭議,反正河南和湖北,都說是他們那裏。童舟作為一個遊客,也不知道該信誰的。
但是有活著的諸葛亮的地方,肯定是故居。不對,這可是現居。
對於童舟這一進房間,就表現出的不太禮貌的土包子樣,諸葛亮毫無芥蒂。
這人能找上自己,肯定是聽說過自己的名號的。雖說他現在還不想這麽早出門工作,但是給自己做的廣告早都打出去很久很久。他這都算晚的,有些不要臉的,三四歲就開始打廣告立人設。
什麽‘融四歲,能讓梨’之類的,雖說世家大族一直都這麽幹的,但是幹得這麽早的確實不多。反正諸葛亮對這種人是隻有鄙視,沒有好感的。
你們這麽卷下去,後來人還怎麽按套路玩?
這套路越玩越假,假得讓常人難以置信,早晚會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的,這不是竭澤而漁嗎?
像諸葛先生玩得就很高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種說法就剛剛好。
逼格又高,還有極強的容錯率。真安天下了,那就是一樁美談。成不了也是天命難違,不能說我們哥倆沒本事襯不起這名號對吧。
當然最高端的還得是許靖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好話賴話都讓他說到頭了,後來這人發展成什麽樣,都壞不了人家的識人之明。
起初童舟還一直在想著,怎麽跟諸葛亮提起殺蔡瑁黃祖的事情。
但是他一進來,諸葛亮的態度就相當的好。兩人相談許久,也不見諸葛亮有提起的意思。
甚至人家諸葛先生給他的感覺,還有那麽點相見恨晚的樣子,他那有但是不怎麽足夠的腦瓜也搞不懂為啥,但這不耽誤他跟諸葛亮一起吹水。
從後世得來的信息看,諸葛亮也是瞧不上蔡瑁黃祖之類的人,估計對他們的死毫不關心吧,童舟如是想
“未曾想並州軍中,竟還有如將軍這般人才。”聊了不短的時間之後,諸葛亮搖動鵝毛扇不無感慨地說道。
眼前這位,雖說於學問上無甚見解,但是對天下大勢,卻有獨到看法。他已經沒有起初的輕慢之心,偶爾也能向童舟請教一二。得知在這位童舟將軍的主導下,將漢帝從西涼匪軍手中解救出來,更是對他湧起幾分敬仰之情。
當然,童舟的知己之感,諸葛先生本人是沒有的。跟童舟的談話,完全掌握在他的舒適區,想怎麽聊就能怎麽聊。
“諸葛先生謬讚了,此乃大漢臣子分內之事,童某不敢居功。”童舟也不是為了自己招攬諸葛亮而來,沒必要讓他欽佩自己,於是謙虛了一下。
隻是他這一謙虛,起到的效果卻更好了,至少比他挖空心思想著應對諸葛先生的學識,效果強得多。
隻見諸葛亮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本來澄澈明亮的眼睛,似乎有些出神,口中還不住的呢喃著“分內之事,。漢臣,分內之事嗎?也對啊,隻是這天底下,還有幾個漢臣,願意做這本該是分內之事的?還有嗎?”
“先生,諸葛先生?”童舟看他愣愣出神,實在有些對不起諸葛武侯的英明神武形象。
諸葛亮這才迴過神來,眼神中卻比剛才的閑聊更明亮幾分。
這要是像幾百年後電視劇裏世外高人那樣,一手拿著紙質書籍,一手撫著胡須,細細品味個中滋味,等一會童舟就能看到胡子空著個口子的搞笑版諸葛亮,閃亮登場的畫麵。
“你這童子,休要妄語。蔡家乃荊州第一豪族,誰人敢對他們下手!”
“我,我。又不是我妄語。是門外那個大漢說的,還,還非讓我如實轉述的嘛!”童子委委屈屈。
能被諸葛亮帶在身邊,就算不是弟子,平常也少不了調教。這童子本身,也是有點待人接物的器量的,隻可惜遇上童舟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家夥,這才亂了方寸。
上別人家拜訪,主人婉拒,然後跟人說我把你親戚全家殺了,這能是個正常人幹得事?
諸葛亮也知道並不怨童子,但這消息,他判斷絕對不真實。
當今天下,一如過往的上千年一樣。再如何民不聊生,征戰不休。千裏無雞鳴,路有凍死骨。
真正掌控一地的世家大族,也絕對過得相當之安逸。甚至因為天下大亂,他們反倒過得會比以往太平年月更加的安逸。
世事就是這麽狗屎一樣的發展,半點不跟你講公平正義。
在諸葛亮看來,任何人想要掌控荊州,都避不開地頭蛇之中的頂級世家,蔡家和黃家的幫助。
正因為如此,他不覺得有人敢動蔡瑁他們。
“想是來人為了求見於我,才說出如此驚世駭俗言論來。罷,終日看書,偶有疲倦,也就去見上一見吧。”
敢動的,沒本事動。有本事動他們的,為了占據荊州也一定不會動他們。正因此,能說這種話的人,一定是迫切想要見他的人。
諸葛亮非是不夠智慧,而是這上下500年,就沒有這麽幹的莽夫,純莽夫。
整理好衣冠,拿起自己心愛的鵝毛扇,這才在童子的跟隨下,施施然邁著四方步,來到院門前。
童子急上前兩步,推開院門,露出兩個昂藏大漢來,諸葛亮眼前就是一暗。
一米八還多的諸葛亮,在這大漢天下,也算得上是頎長的偉男子,竟然還比兩人矮了半個頭。
嗯,來者應該是個武將,那得好好說話。
他後退半步,拱手道:“不知二位是何方俊傑,又是因何事來我這草廬一敘?”
態度溫和有禮,絕口不問丈母家的親戚,項上人頭還在不在的問題。戳破人家驚世駭俗言論很容易,但是弄得人家下不來台,不是諸葛先生的處世之道。
“先生有禮,討逆將軍童舟童濟遠,特來拜會諸葛先生。”
“哦?將軍遠來,孔明有失遠迎,還請恕罪。”諸葛亮雖驚不亂,就請童舟帶著侍衛,向裏間走。他想過來人是有點地位的,不然哪會來拜訪他。
但是這人地位應該不高,不然也不用說這麽不著邊的話刺激他。但是討逆將軍,說實話這軍職並不低。
這討逆將軍童舟是誰,他是完全沒聽說過。
不過此時天下大亂,長安城上的軍旗數度易主,今日多出來個討逆將軍童舟,倒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該有的禮節招待,那一定要做足足的,反正不能來什麽三顧茅廬而不見之類的。
首先他就沒想考驗童舟,也不想加入他隊伍,用不著對他進行什麽禮賢下士的考察。如今正在進修學習中的諸葛亮,還沒出山的打算。
其次如果這人真是西涼那邊的土匪軍,你這麽玩,容易玩脫。
整不好,這幫大老粗真容易給他上演全武行。這個其次,比首先更重要。
不是諸葛亮怕事,而是這樣的事,他得不償失,甚至就不會有得,你說你做他幹嘛。
進入草廬裏間,童舟饒有趣味的查看著這裏的陳設。後世的隆中諸葛亮故居很有爭議,反正河南和湖北,都說是他們那裏。童舟作為一個遊客,也不知道該信誰的。
但是有活著的諸葛亮的地方,肯定是故居。不對,這可是現居。
對於童舟這一進房間,就表現出的不太禮貌的土包子樣,諸葛亮毫無芥蒂。
這人能找上自己,肯定是聽說過自己的名號的。雖說他現在還不想這麽早出門工作,但是給自己做的廣告早都打出去很久很久。他這都算晚的,有些不要臉的,三四歲就開始打廣告立人設。
什麽‘融四歲,能讓梨’之類的,雖說世家大族一直都這麽幹的,但是幹得這麽早的確實不多。反正諸葛亮對這種人是隻有鄙視,沒有好感的。
你們這麽卷下去,後來人還怎麽按套路玩?
這套路越玩越假,假得讓常人難以置信,早晚會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的,這不是竭澤而漁嗎?
像諸葛先生玩得就很高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種說法就剛剛好。
逼格又高,還有極強的容錯率。真安天下了,那就是一樁美談。成不了也是天命難違,不能說我們哥倆沒本事襯不起這名號對吧。
當然最高端的還得是許靖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好話賴話都讓他說到頭了,後來這人發展成什麽樣,都壞不了人家的識人之明。
起初童舟還一直在想著,怎麽跟諸葛亮提起殺蔡瑁黃祖的事情。
但是他一進來,諸葛亮的態度就相當的好。兩人相談許久,也不見諸葛亮有提起的意思。
甚至人家諸葛先生給他的感覺,還有那麽點相見恨晚的樣子,他那有但是不怎麽足夠的腦瓜也搞不懂為啥,但這不耽誤他跟諸葛亮一起吹水。
從後世得來的信息看,諸葛亮也是瞧不上蔡瑁黃祖之類的人,估計對他們的死毫不關心吧,童舟如是想
“未曾想並州軍中,竟還有如將軍這般人才。”聊了不短的時間之後,諸葛亮搖動鵝毛扇不無感慨地說道。
眼前這位,雖說於學問上無甚見解,但是對天下大勢,卻有獨到看法。他已經沒有起初的輕慢之心,偶爾也能向童舟請教一二。得知在這位童舟將軍的主導下,將漢帝從西涼匪軍手中解救出來,更是對他湧起幾分敬仰之情。
當然,童舟的知己之感,諸葛先生本人是沒有的。跟童舟的談話,完全掌握在他的舒適區,想怎麽聊就能怎麽聊。
“諸葛先生謬讚了,此乃大漢臣子分內之事,童某不敢居功。”童舟也不是為了自己招攬諸葛亮而來,沒必要讓他欽佩自己,於是謙虛了一下。
隻是他這一謙虛,起到的效果卻更好了,至少比他挖空心思想著應對諸葛先生的學識,效果強得多。
隻見諸葛亮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本來澄澈明亮的眼睛,似乎有些出神,口中還不住的呢喃著“分內之事,。漢臣,分內之事嗎?也對啊,隻是這天底下,還有幾個漢臣,願意做這本該是分內之事的?還有嗎?”
“先生,諸葛先生?”童舟看他愣愣出神,實在有些對不起諸葛武侯的英明神武形象。
諸葛亮這才迴過神來,眼神中卻比剛才的閑聊更明亮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