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雞皮鶴發,看看步態龍鍾,縱然權傾天下,難免衰殘老病。
歲月是把殺豬刀,摸著腰間的贅肉,看著手上漸起的青筋,太宗有些悵然若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曾經活脫脫的小鮮肉,如今竟有些慘不忍睹。
箭傷時好時壞,太宗覺得疲憊了就小睡片刻,夢也變得特別多,有時候也夢到二哥,太祖趙匡胤。
明媚的春光裏,二哥帶著他放風箏,父親劈柴燒火,母親正忙著做好吃的,每個人都麵帶微笑,風箏飛著飛著,就不見了。醒來後,太宗發現自己的眼角竟然是濕的。
說起做夢,一天,明德李皇後告訴他,自己夢見在萬歲殿外,見到兩位文官裝束的少年,麵黃肌瘦的樣子很可憐,問他們是誰說是太宗的兩個侄子德昭和德芳。
夢寐其中物,常人何得知,太宗也不去深究。我們身外都有一個未知的世界,夢隻是和它相連的一種管道而已。倒是有一件事情,讓太宗大傷腦筋。
至道元年四月,太宗的小嫂子,開寶宋皇後薨逝了。一個過氣的前朝皇後,死也就死了,本來無足輕重,無可厚非,沒想到卻成了輿論的焦點,轟動全國。太宗的處置,又一次亮瞎了狗仔隊們的雙眼。
悲催的皇後
宋皇後,河南洛陽人,家世顯赫。
父親宋偓宋初名將,一生曆事四朝九帝,官至右衛上將軍,封邢國公;
祖母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女兒,封號義寧公主;母親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愛女,封號永寧公主。
祖父、父親都是駙馬,祖母、母親都是公主,這樣的家庭背景,“近代貴盛,鮮有其比”。作為長女,宋氏一出生便自帶高貴氣質。
可以說宋氏是整個大宋朝出身最高貴的皇後,沒有之一。
宋氏幼時隨母入見,周太祖賜冠帔。乾,隨母來賀長春節,又蒙太祖趙匡胤垂青,再次賜以冠帔。
開寶元年(968),宋氏十七歲。太祖納其為後,成為繼孝惠賀皇後、孝明王皇後之後,太祖第三位皇後。
宋皇後性情柔順、知書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禦饌。”在服侍太祖的八年時間裏,夫妻鶼鰈情深,鸞鳳和鳴。
太祖比宋皇後大二,長子趙德昭也比宋皇後年長一歲。
宋後無出,由於德昭年紀比名義上的母親還要大,或許是為了迴避這種尷尬,宋皇後對他始終保持距離,而對於小自己七歲的趙德芳,就不存在這種顧忌。因此,在太祖的兩個兒子中,宋皇後更為偏愛幼子趙德芳。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其弟晉王趙光義入宮飲酒。是夜,斧聲燭影,子夜過後,太祖在萬歲殿中暴崩。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派遣內侍都知王繼恩召趙德芳入承大統。
作為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對皇位覬覦已久,王繼恩早成了他的心腹。在這個皇位交接時刻,王繼恩“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私召晉王趙光義入宮。
宋皇後見王繼恩迴來了,便問道:“德芳來耶”
王繼恩答:“晉王至矣。”
宋後既驚且怒,頓時明白王繼恩早已經被趙光義收買,自己已經無力迴天。作為一個失去庇護的年輕寡婦,手中無兵,身邊無將,為了保住太祖的兩位皇子,也為了保住自家性命,倉促之中隻得稱唿晉王為“官家”,承認既成事實。
宋後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趙光義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光義雖然口頭上說“共保富貴”,其實根本沒這樣做。他繼位後,對宋皇後和趙德昭、趙德芳兩兄弟極為刻薄。
他將宋皇後封為“開寶皇後”,次年命她移居西宮。西宮曆來都是妃嬪們居住的場所,。
這無疑是對宋後的一種羞辱。
太平興國四年(979),趙德昭跟隨太宗攻打幽州。高粱河一戰,軍中諸將不知太宗身在何處,國不可一日無君,眾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
一場新的“陳橋兵變”又將上演,趙德昭不想重走老爹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老路,他極力推脫,眾將未能如願。
太宗得知擁立一事,極為憤怒。
迴到京師,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不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太宗提起此事,太宗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二十九歲的趙德昭誠惶誠恐,迴到家中,“自刎”而死。
兩年後,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僅二十三歲的趙德芳“寢疾薨”,到底是“真窒息”還是“被窒息”,亦或是“被中毒”無從知曉。
曆史不忍直視,事實如此殘酷。
這個被後世《楊家將》等評書傳得神乎其神的八賢王,懷抱金鐧,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國之柱石,真實情形竟然如此不堪,死得不明不白,還是個毛頭小子。此時距離叔父趙光義登基,隻時間。
雍熙二年,東宮宮殿被楚王趙元佐一把火給點了,太宗大怒,將趙元佐廢為平民。火災後的東宮從此閑置。
雍熙四年(987),趙光義命宋皇後搬到這處無人居住的東宮。
至道元年(995)四月,這位出身高貴,十七歲入宮,二守寡,獨處冷宮十九年的宋皇後,在東宮鬱鬱而終,享年四十四歲。
宋皇後去世,有司上諡號曰“孝章皇後”。
身為皇帝的趙光義卻辦了一件令全國人民咋舌的糗事,竟然不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臨喪。
自己不穿喪服也就罷了,且詔令嚴禁大臣去為宋皇後吊喪,這完全不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後應享有的禮儀。
太宗這種違背封建禮製的行為,大臣們是敢怒不敢言。
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公有人管。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左正言、翰林學士王禹偁。一次,王禹偁和朋友喝酒聊天,感慨道:“宋皇後曾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治喪下葬。”
這話很快傳到了太宗的耳朵裏,王禹偁立馬就收到傳票,貶為工部郎中、知滁州,理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妖言惑眾,造謠生事。
王禹偁,字元之,濟州钜野(今山東菏澤巨野)人,出身於磨麵為生的貧民之家。
少年就學鄉裏,九歲能賦詩,十餘歲能撰文。
無花無灑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太平興國八年(983),王禹偁鄉試獲第一名,殿試中乙科進士。曆任右拾遺、左司諫、知製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以直躬行道為己任,是大宋有名的直臣。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王禹偁詞學敏贍,“豈止以詩擅名”,他是北宋詩文改革運動的先驅,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善寫白體詩。
王禹偁開北宋詞壇創作風氣,掀開兩宋詞壇帷幕之人,宋詞這種創作形式之所以能火遍天下,完全是因為有王禹偁這樣的開啟人。
忽思蓬島會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利市襴衫拋白紵,風流名紙寫紅箋。
你笑元之太瘋癲,元之笑你看不穿。踏上去滁州的路,王禹偁將心中的不快,化作一曲《點絳唇?感興》: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太宗也顧不上這麽多了,監謗者隨處可見,抓住一個是一個。群臣莫敢言,道路以目。
太宗對宋皇後的薄情還遠不止如此,古人講究入土為安,。
作為太祖的皇後,理應與趙匡胤合葬,但此事卻被趙光義給擱置了。
詔令“梓宮遷於故燕國長公主(太祖妹妹)第,權殯普濟佛舍,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
太廟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按照禮製,宋皇後死後也是要被供奉在太廟,接受大宋皇帝世代祭祀。在趙光義這裏,這條禮製行不通。
趙光義這麽對待宋皇後,當官的不敢放聲,老百姓可管不了這麽多,老宋家的人更不能不管,很快,打著為宋皇後鳴不平的造反起事就來了。
至道二年(996),許州(今河南許昌)百姓宋斌聚眾起義,擊斃郾城(今河南郾城)巡檢李昌習,占據郾城。都巡檢使王正率兵反擊,宋斌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十一月二,王正在請示過太宗之後,在鬧市之菜市口,將宋斌及其餘黨全部斬殺。
或許是覺得自己對宋皇後的處置有些過分了,亦或是良心發現。至道三年(997)正月二十日,趙光義才極不情願地下詔,將宋皇後的棺槨移出普濟寺,葬於永昌陵之北。
此時,距離宋皇後去世,已經兩年,趙光義最終也沒同意將宋皇後與太祖合葬。
直到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時期,宋皇後的神主才得以配享太廟,而此時距其薨逝已經七十餘年。
宋皇後死後連該當的喪儀禮遇也得不到,明朝大學士李贄據此痛責趙光義做人做事太薄情寡義。
死後,都能遭到如此無情的壓製和報複。由此可見,在太祖趙匡胤逝後,妻子宋氏的生活是何等地艱辛!
趙光義的後代占據皇位,顯赫至極。
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身後,子孫不保,老婆受盡欺辱,後代短命飄零,惶惶如喪家之犬。為保命,趙德昭的子孫甚至逃到朝鮮半島,趙德昭也成了朝鮮半島白川趙氏的始祖。
箭傷發作
太平興國四年(979),太宗趙光義為奪迴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在平定北漢後,未經休整和準備,即轉兵攻遼。
《孫子兵法》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太宗自恃書讀得多,似乎得了兵法之妙,企圖乘大遼不備,一舉奪取幽州。
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困,急令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增援,大將耶律休哥自薦請纓,統軍之精騎馳赴前線。
守衛幽州的是遼南京留守韓德讓,宋軍包圍幽州城,久攻不下,宋軍將士懈怠,士氣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軍至幽州,趙光義督諸路軍攻擊,兩軍戰於高梁河。
是夜,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與大將耶律休哥統帥精騎,分左右兩翼殺出,對宋軍形成兩翼包圍鉗擊之勢。
宋軍三麵受敵,頓時大亂,全線潰退,死傷萬餘人。太宗本人在混戰中差點淪為了俘虜,屁股上中了兩箭。
雖然有府州知州折禦卿進獻的寶馬良駒“碧雲霞”,可以日行千裏,但是,太宗此時已不能騎馬,近臣慌忙之中找了一輛驢車請太宗乘坐,換上便服,沿著小路,連夜南逃。
耶律休哥這時也受了重傷,不能騎馬,“以創不能騎,輕車追至涿州,不及而還。”左右用輕車載著他,代他發號施令,一路追擊。
由於耶律休哥受傷不能騎馬,追擊速度也不快,太宗這才得以逃脫。遼軍一直追到涿州城下才止步,獲得兵器、符印、糧草、貨幣不可勝計。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禦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
箭傷很深,深入骨髓,太宗當時隻顧坐著驢車逃命,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此後,太宗的箭傷頻頻發作,為此,他發下詔令,在國內大搜民間奇方,希望能。
通過這些民間的祖傳秘方偏方,治療他的難言之隱。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太宗搜刮了全國所有的醫書,編出了兩大部醫術巨著,《神醫普救方》和《太平聖惠方》,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金瘡藥,卻因此造福了天下之人。
病急亂投醫,太宗為此重用術士侯莫陳利用、王德一和僧人茂貞。同時大修佛寺道觀,“計其耗費,何啻億萬”,希望能得到神佛的護佑,讓自己恢複健康。
靠著侯莫陳利用這位江湖“大師”的狗皮膏藥,太宗的箭傷有所好轉。卻不曾想,侯莫陳利用依仗聖恩,胡作非為,民怨很深,被丞相趙普告了禦狀。端拱元年(988)三月,太宗無奈之下將“大師”處死。
沒了侯莫陳利用這位擅長忽悠的遊醫,六年之後,淳(994)九月,太宗的箭傷再度發作。病情已經從大腿擴展到小腿,再延及到腳。
一想起大宋的皇儲,趙光義的心裏麵就打鼓。“自己本想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結果,元佐瘋了;又想立老二元僖為皇儲,結果元僖暴斃……老天啊,難道真的有報應嗎朕弄死三個,難不成朕也要搭進去三個兒子自己長時間的不提立太子,也是有這份顧慮在裏麵,誰又能理解朕的苦衷。”
其實,後世的史學家普遍認為,趙元佐並不是真瘋,他其實是裝瘋賣傻,目的就是不想當這個太子。
為了立儲的事情,太宗急召寇凖從青州迴京,擔任參知政事,還撩開衣服讓寇凖看自己的傷。在寇凖的力挺下,皇三子趙恆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至道年間,太宗的傷勢時好時壞,上朝都是用步輦抬著,基本上很少運動。除了偶爾跟賈玄下下棋,行動受到很大限製。
還有一枚棋子
作為大宋的圍棋國手,棋待詔賈玄,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伴君如伴虎,自漢朝以來,有多位棋待詔因弈棋而被皇帝賜死。
賈玄不想步這些人的後塵,他每次和太宗對弈,不敢讓太宗輸,又不敢讓太宗贏得太多,總是不多不少隻輸一、兩子。為的就是不讓皇上看出自已是故意輸棋,落得個欺君之罪。
太宗的棋藝也不錯,但自知比不上賈玄。每次博弈總是贏,時間一長,太宗也覺得沒啥意思了。
這一天,君臣又要對弈。太宗道:“朕聽聞愛卿的棋藝天下第一,你總是盤盤負於朕,可見其中有詐,這次,如果再負,朕打大板。”
賈玄躬身施禮道:“陛下棋藝高妙,臣實在難以接招,此局定當全力以赴,爭取不再輸棋。”
果然,這一局,賈玄沒有輸,二人下成了一盤和棋。
太宗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賈玄也免了一頓板子。
第二局下完,結果又是平局。太宗有些怒了:“這裏麵還有假,再來一局,朕讓你三子,你若是贏了,朕賜你徘衣(大紅袍,類似清朝的黃馬褂,是一種榮耀),如若輸了,朕就讓人將你丟進荷花池裏喂魚。”
沒想到,這第三盤棋下完,又是和棋。
太宗笑道:“朕讓你三子,又是和棋,按理說,是你輸了。”說完,招唿身邊的侍衛道:“來人,將賈待詔給朕扔到荷花池裏去!”
侍衛們上前,將賈玄架起,就要往池子裏扔。
賈玄一看,皇上要來真的,急得大叫:“皇上且慢,皇上……我手裏還有一個棋子沒算呢……!”
太宗命令將賈玄放下來,見他手中果然還攥著一枚棋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下令賜給賈玄徘衣。
賈玄能隨心所欲地控製棋子輸贏的多少,一子不多,一子不少,又能哄得太宗開心愜意,棋藝和智慧堪稱雙絕。
在賈玄的陪練下,太宗的棋藝大進,居然創造發明了三道有名的死活棋:天鵝獨飛勢、對麵千裏勢、海底取明珠勢,成就了棋壇一段。
佳話。
王禹偁在《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中讚美道:“太宗多材複多藝,萬機餘暇翻棋勢。對麵千裏為第一,獨飛天鵝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陣堂堂皆禦製。”
太宗癡迷於下棋,大臣們向他提意見,說他每天下棋的時間有點長,影響龍體安康。有人甚至指責太宗:“下棋比江山還重要嗎”
太宗道:“朕下棋並非真的癡迷此道,不過是為了迴避六宮女色的誘惑,延年益壽,眾卿家不要再說了。”
為了保命,好色的宋太宗趙光義是真戒色,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寡人無疾
以前,孟子見齊宣王,勸他施行仁政,齊宣王找借口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道:“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是人性自然的欲望,並不算什麽毛病。昔者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甫就很好色,但他非常勤政。男女都能適時婚配,內無大齡未嫁的怨女,外無大齡未婚的曠夫,這樣一來,國家不也就平安了嘛!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又有誰會指責你呢”
打這以後,寡人有疾,成為皇帝好色的擋箭牌。
舊時生產力低下,掌控權力和財富的男人有個三妻四妾,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官吏侍妓宥酒,竟成一種常態。無錯更新
世人都說宋太宗趙光義好色。
一次,太宗對左右道:“寡人無疾,寡人一點也不好色!”為了進一步自證清白,他還拿自己跟晉武帝進行一番比對。
《晉書》載,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為帝,一舉滅掉了吳國,將蜀、吳兩國後宮的妃子悉數笑納,後宮佳麗一度超過萬人。
美女如雲,一年隻有三百,牌子一時翻不過來,司馬炎愁啊,這可如何是好
冥思苦想之後,司馬炎做出了一個極其滑稽的決定——羊車選妃。
弄幾頭綿羊拉著輦車,自己坐在羊車上,讓羊在宮苑裏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家妃子門前,他今晚就臨幸哪位妃子。
為了邀寵,後宮佳麗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門口放上柳枝、竹葉、青草什麽的,甚至往青草上撒上鹽水,來吸引羊的注意力。
讓羊在自家的門口停下來吃食,以此奪得皇上的恩寵,這便是“羊車望幸”的由來。
太宗誇耀自己清心寡欲,每日專心處理朝政,根本不喜歡美女。說晉武帝才是真的好色,自己宮中才區區三百人,算不得好色。
所謂欲蓋彌彰,越是極力標榜自己清白的人,反而越會有許多見不得光之處。是否好色,不是你太宗自己說了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代的《宋人秩事匯編》和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赫然記載著他坐擁六宮粉黛,甚至強搶民女、霸占別子等傳聞。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高俅的幹兒子高衙內是個遊手好閑的二流子,看上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的妻子,將其搶進家門。林衝得知消息,上門救出妻子。高俅和高衙內父子二人狼狽為女幹,開始設計陷害林衝。林衝帶刀誤入白虎節堂,被高俅說成謀反,打入大牢,刺配滄州。高俅父子又派心腹前往滄州,火燒草料場,想要燒死林衝。林衝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殺掉仇人,毅然上了梁山。
這個故事其實是有原型的。趙光義在就任開封府尹期間,就有強搶民女的不良記錄!
北宋王銍的《默記》記載,晉王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時,一青州人帶著女兒上京告狀。趙大人竟然看上了告狀人的女兒,對其“一見鍾情”。
於是,便讓手下的人去買。告狀人不肯,趙光義的手下安習,使用非常手段將這位“小娘子”直接搶了迴來。
太祖明察秋毫,得知此事,下旨緝拿安習。安習躲到晉王的府邸,直到趙光義即位後才敢出來。
,搖身一變做了節度使。
除了強搶民女,太宗與他的兩位緋聞女友,花蕊夫人和小周後,早已成為世人所詬病的一大焦點。
花蕊夫人是蜀後主孟昶的愛妃,後蜀滅亡,被太祖趙匡胤收入後宮,封為貴妃。
趙光義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已久,一天,太祖灑醉,趙光義多次唿喚皆不見太祖迴應,以為太祖已經睡熟,便色心大發,趁機調戲花蕊夫人。
沒有料到太祖突然驚醒,看到眼前的一幕,禁不住怒火中燒,抓起枕邊的玉斧便扔向趙光義,趙光義倉皇逃走。
美色得不到也就罷了,關鍵是後果很嚴重。如果花蕊夫人懷恨在心,鼓動太祖早早地立了太子,確立了儲君,那豈不壞了自己的大事。
試問有幾個男人能架得住枕邊風在耳邊天天吹趙光義越想越後怕,就想著除之而後快。
北宋邵博的《聞見近錄》中記載,一日,太祖率親王與後宮宴射於後苑,太祖舉杯勸酒。
趙光義道:“花蕊夫人若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於是,太祖命花蕊夫人去折花,趙光義張弓搭箭,突然將箭頭轉向花蕊夫人,弓弦響處,花蕊夫人應聲倒地,當場斃命。
隨後,趙光義扔掉弓箭,跪地勸諫道:“陛下方得天下,宜以社稷為重,遠離灑色!”
太祖心中甚是不快,礙於他是自己的親弟弟,隻得作罷。
因為得不到,就殘忍地將其毀掉,趙光義好色、虛偽、殘忍的本性,令人不齒。
趙光義與南唐後主李煜愛妃小周後的緋聞,更是上演了一幕赤裸裸的渣男現形記。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李煜的這闋《菩薩蠻》,雖說是寫自己與小姨子的約會,可也為小周後打了一個大大的免費廣告,讓全天下的男人都知道,南唐後宮裏有一位絕世美女,名叫“小周後”。
趙光義垂涎小周後之美色,他即位後,迫不及待地命令小周後與命婦按時入宮朝覲。命婦當日即出宮,小周後卻在宮中留宿幾日方才放還。
小周後“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每次迴來,小周後都是大罵後主李煜,然後大哭,發泄自己在遭到淩辱後的不堪。
李煜忍氣吞聲,一杯杯做俘虜的苦酒,徹底打通了這位千古詞帝的任督二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蛟龍。剪不斷,理還亂,是家恨國仇,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渣男的玩法都是無底線的,趙光義覺得與小周後的玩法不夠刺激,他要留照發朋友圈。命宮廷畫師將自己“行幸”小周後的場景進行描繪寫生。
千年以後,宋太宗的這幅“豔照門”——《熙陵幸小周後圖》,被當成了寶,掛在台灣曆史博物館。
隻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到了晚年,尤其是箭傷發作後,太宗那顆奔騰的小馬達也變得有心無力了。無錯更新
前半生好女色,後半生遠女色。太宗走到哪兒都標榜自己,口口聲聲“寡人無疾”,自稱不愛美女,誇耀自己清心寡欲,每日專心處理朝政,儼然一副賢君聖主的樣子。
“朕以濟世為心,視妻妾似脫屣爾,恨未能離世絕俗,追蹤羨門、王喬,絕對不會像秦皇、漢武,修建離宮別館,取良家子以充其中,貽萬代譏議。”
說辭再漂亮,再道貌岸然,也無法掩蓋曆史的真相。
杞人喜歡憂天,杞地的官員非常擔心後宮佳麗多了,太宗皇帝的小身板吃不消。
淳化四年(993)六月,雍邱(今河南開封杞縣)縣尉武程上書,請求太宗削減後宮妃嬪的數量,建議減去三百人。
一個小小的縣公安局局長,就是因為靠近京師,消息靈通一點,竟然管起太宗的後宮私事。
總不能因為大臣提。
個建議,就把人家給革職查辦了吧,這事讓太宗有些鬱悶。
宰相李昉看出太宗不悅,上書請求嚴懲武程:“程微賤,輒陳狂瞽,宜黜削以懲妄言。”
太宗故作瀟灑地說道:“朕曷嚐以言罪人,但念程不知爾。”沒有追究武程的責任。
由此可知,太宗說自己後宮隻有三百人,實在是自欺欺人,有很大的水分。
太宗駕崩
至道三年(997)初,太宗箭傷惡化,眼看就要不治。
二月,“上不豫,始決事於便殿。”
太宗無法上朝,隻能在便殿處理政事。宰相呂端每天和太子趙恆一起問候太宗起居。
三月二十八日,太宗不視朝。
三月二十九日,呂端入宮問疾。此時的宋太宗趙光義隻有出氣沒有入氣,恍恍惚,命懸一線。無錯更新
至道三年(997)三月二十九日癸巳(上午九、十點鍾),這位為帝二十二載,機關算盡,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的大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又名趙炅,終因箭傷發作,不治而死,留下終生的遺憾。
趙光義帶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他辛辛苦苦打造的江山社稷,駕崩於萬歲殿,時九歲。
宋代的筆記《默記》雲:“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
太宗死了,他付出無數心血打造的大宋帝國,都沒來得及親自交到下一任接班人手上。
大宋政壇再一次麵臨皇權危機,一場關於皇位繼承的血雨腥風眼看又要上演。
皇位之爭
太子趙恆的睿智英明果敢,這是內侍王繼恩一直所忌怕的。
至道三年(997)三月,王繼恩見太宗命懸一線,想著再一次主宰大宋的皇位繼承。當年若不是他李代桃僵,將晉王趙光義叫進宮,大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誰,還很難說呢。
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是太子趙恆的一母同胞大哥,雖被罷黜為庶民,人並未離京,而是被廢居在南宮。
在楚王和太子之間進行選擇,顯然控製一個瘋子比控製一個聰明的太子容易得多。
王繼恩一直有一個理想,那就是能像自己的前輩,大秦帝國的宰相趙高一樣,居萬人之位,專製朝權,控製皇上,做幕後的皇帝,威福由己。
這位橫跨兩個王朝,服侍過三代帝王的王公公,又開始搞事情了。決定故伎重施,在太宗的兒子身上重演當年變天的一幕。
王繼恩首先要做通明德皇後的思想工作。
明德皇後李氏,開國元勳李處耘二女兒,兄長是大宋的戰神李繼隆,弟弟是殿前都虞候李繼和、洛苑使李繼恂。
太平興國三年(978)入宮,雍熙元年(984)十二月,被立為皇後,是太宗趙光義第三任皇後。
李皇後端莊知禮,仁慈寬厚,生有一子趙元億,號十七太保,但夭折了,後追封為崇王。李皇後和比她小七歲的楚王趙元佐關係不錯,元佐的長子允升進宮後就養在李氏宮中。元佐為人坦蕩,講情義,作為長子,李皇後應該更歡喜讓趙元佐繼位。
李皇後屏退左右,王繼恩道:“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官家不豫,老奴有一事想奏與娘娘。”
李皇後道:“公公請講,本宮聽著呢。”
王繼恩道:“國賴長君,自古立長不立幼,官家原本的意願是要立楚王為太子的。且不說楚王是長子,就是那上陣殺敵的功夫,也非一般皇子可比,當年跟著官家南征北戰,平定偽漢,都是有目共睹的。楚王至誠仁慈,不忍看到親叔叔魏王趙廷美遭受迫害,精神受挫,做出不適之舉,謫居南宮。這麽多年韜光養晦,潛心修行,早已恢複如初。前些日子,老奴見到楚王,完全被他的氣質給震撼到了,老奴心想,這分明又是一位賢君仁主,我大宋子民、天下蒼生有福啊……。
!”
李皇後有些詫異,問道:“公公的意思是……楚王繼承大統……那太子怎麽辦眾卿家能讚同嗎”
王繼恩道:“娘娘若發號施令,眾臣隻有接受的份兒。娘娘要為以後想想,十七太保不幸早夭,太子又非娘娘親生,太子登基,娘娘成為太後,門前冷落車馬稀,深處冷宮的滋味,老奴不忍細說。若能扶楚王上位,娘娘也是奇功一件,皇孫允升又養在您的宮中,將來也是要繼承大統的,娘娘何愁不會受到尊崇。老奴為娘娘計,還請娘娘三思。”
王繼恩看中的是李皇後在朝中的威望,還有她那統領幾十萬大軍的李繼隆、李繼和兩兄弟,那可是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如果李皇後同意立趙元佐為帝,靈前繼位,生米煮成熟飯,加上自己和李繼隆在朝中,都有深厚的根基,三方強強聯手,到時候隻要控製住太子趙恆,就萬事大吉了。
李皇後沉吟了許久,緩緩地說道:“楚王意下如何可否先見上一麵”
王繼恩道:“娘娘英明,為今最為穩妥之計,就是讓楚王先行進宮,皇上晏駕之後,直接宣詔,楚王繼位,大赦天下。至於太子那邊,隻要派出三千禦林軍,控製住太子府,就無事了。”
李皇後道:“就按公公說的去辦吧。”
王繼恩之後又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製誥胡旦等,暗中串聯,與李皇後一起,密謀發動政變,擁立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為皇帝。
至道三年(997)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宰相呂端入宮問疾。
此時太宗已危在旦夕,呂端見太宗左右隻有王繼恩和李皇後,卻不見太子趙恆。太宗當年搶先繼位的一事,呂端記憶猶新。
為防止王繼恩繼續做出不可掌控之事,呂端迅速迴到中書省宰相辦公室,在笏板上,寫上“大漸”二字,遣心腹馳送東宮,交與太子趙恆,催他火速入宮,以防不測。
此時,太宗皇帝已經駕崩。
李皇後命王繼恩前去中書省召呂端前來,想要逼迫他同意立楚王趙元佐為皇帝。
中書省就在皇宮內,參知政事李昌齡也在那裏辦公,王繼恩勝券在握,他也想控製中書省,就大步流星地趕了過來。
呂端將王繼恩帶到中書省的畫閣,說是要查找太宗先前賜下的墨詔。
王繼恩四平八穩地剛坐下。呂端起身走到門口,王繼恩以為他是去關門,誰知,呂端徑直走到門外,反手將門鎖上,王繼恩想要衝出來,已經來不及了。
呂端命親信將王繼恩死死地看管住,不讓他離開畫閣半步,遂疾步趕至萬歲殿。
呂端向李皇後施禮,李皇後見呂端獨自前來,知道王繼恩或許出了什麽狀況。
李皇後仍堅持己見,道:“宮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
呂端道:“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
在這千鈞一發之計,太子趙恆也趕到萬歲殿。
李皇後一見太子,頓時不敢再說什麽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事不宜遲,呂端立即率領大臣奉太子趙恆至福寧庭中,舉行登基儀式,擁立趙恆為皇帝。
當趙恆坐在大殿的垂簾後麵接受大臣朝拜時,呂端並未急著參拜。命人打開垂簾,自己走上前去,親自確認是趙恆本人後,才放下心來,率領群臣參拜新皇,山唿萬歲。
史載:“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拜唿萬歲。”
有道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幹淨利落又不失謹小慎微的處事風格,平息了一場宮廷政治危機,確保了皇權的順利交接。
趙恆順利即位為帝,。
這就是曆史上的宋真宗。
李皇後就像霜打的茄子,頓時蔫了下來,她不知道接下來,趙恆會如何對待自己。
千秋功過
宋太宗趙光義一直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如果拋開得位不正和人品不談,單從執政方麵而言,趙光義也稱得上是一位可圈可點的皇帝。
若泉下有知,他最想知道的估計就是自己的各科成績表現如何,能打多少分,大家都怎麽看我,這裏不妨姑且言之,姑且聽之:
工作態度,算得上是勤政的皇帝,沒有特殊原因,基本都是按時上朝,偶爾也娛樂娛樂,打獵,觀魚、下棋、劫個色啥的,這都無傷國本,能評個優,可以打八;
執政水平,確實不咋地,能詩善書,文采有餘,武略不足,每次打仗,都是事先製定嚴格的軍事策略,缺乏靈活機動,經常被動挨打,心機太重,剛愎自用,算得上及格,能打上七十分;
在實現國家統一,保家衛國方麵,有得有失。雖說滅掉了北漢,結束十國的分裂局麵,卻使安南(今越南)永遠脫離了中央政權的控製;為收複燕雲十六州,禦駕親征,險些喪命;雖說能力有限,為防止黨項獨立,多次出兵與李繼遷作戰,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麵,算得上積極努力,可以打八十分;
經濟方麵,實行博買務,國家壟斷收購,不準私賣,一定程度阻礙了商貿流通;境內安定團結,百姓得以安心生產,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也得到逐步提升,為鹹平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打八十分;
老百姓幸福指數,算不上有多好,偶爾也減免一些災害地區的賦稅;執政期間,大大小小的起義,發生近十起,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勉強算及格,可以打七十分;
對後世的影響,突出表現在一好一壞兩個方麵,由於全麵推行“文人治國”,臨軒試士,中第者不下數百人,推動了科舉製度的大發展,帶動了文化的中興,這是好的方麵;國家的保鏢就是武將,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眾多的青年才俊棄武習文,大宋一朝,武將匱乏,國家武力值暗弱,軍隊戰鬥力不堪一擊,澶淵之盟,隻能用銀子換和平,靠別人的仁慈度日,喪權辱國,最終導致“靖康之恥”悲劇的發生,這是壞的一麵,總之不能盡如人意,隻能分。
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宋史》評價趙光義“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憐體恤百姓的疾苦,勤勉自勵,往往為處理政事而忙到天晚忘記吃飯,以至要來抵銷上天的懲罰。”這是說他勤政愛民,給他戴一頂“賢君”的帽子。
《宋史》也從四個方麵,談了太宗的不是:“若夫太祖之崩不過一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無論其是小人行徑,亦或是天命所歸。昭憲杜太後有句話還是說得對——國賴長君。
太宗繼位,四方夷族未敢稍舉妄動,結亂世,大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文運昌隆,經濟騰飛。
嗟乎!一人繼位,江山穩固,竟成了百姓之幸,社稷之福,太祖之悲。可歎可惜!悲哉喜哉!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_o_m
曆史就是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永不老去。不斷地有後來人,將其精心打扮,驚豔世間。
卻說太宗駕崩,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眾臣在宰相呂端的帶領下,擁立太子登基,是為真宗。
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隻,永答民望,敷佑萬國,德披天下,恩加四海。臣子作萬年之頌,百姓歌堯舜之天,永隆嘉祉,佑我大。
宋,永綏四海,世代延續。
大宋這艘世界上最強的超級航母,再次開足馬力,劈波斬浪,駛向新征程。
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無錯更新你料想這真宗是怎樣一位皇帝,且聽吾為你細細道來。。
歲月是把殺豬刀,摸著腰間的贅肉,看著手上漸起的青筋,太宗有些悵然若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曾經活脫脫的小鮮肉,如今竟有些慘不忍睹。
箭傷時好時壞,太宗覺得疲憊了就小睡片刻,夢也變得特別多,有時候也夢到二哥,太祖趙匡胤。
明媚的春光裏,二哥帶著他放風箏,父親劈柴燒火,母親正忙著做好吃的,每個人都麵帶微笑,風箏飛著飛著,就不見了。醒來後,太宗發現自己的眼角竟然是濕的。
說起做夢,一天,明德李皇後告訴他,自己夢見在萬歲殿外,見到兩位文官裝束的少年,麵黃肌瘦的樣子很可憐,問他們是誰說是太宗的兩個侄子德昭和德芳。
夢寐其中物,常人何得知,太宗也不去深究。我們身外都有一個未知的世界,夢隻是和它相連的一種管道而已。倒是有一件事情,讓太宗大傷腦筋。
至道元年四月,太宗的小嫂子,開寶宋皇後薨逝了。一個過氣的前朝皇後,死也就死了,本來無足輕重,無可厚非,沒想到卻成了輿論的焦點,轟動全國。太宗的處置,又一次亮瞎了狗仔隊們的雙眼。
悲催的皇後
宋皇後,河南洛陽人,家世顯赫。
父親宋偓宋初名將,一生曆事四朝九帝,官至右衛上將軍,封邢國公;
祖母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女兒,封號義寧公主;母親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愛女,封號永寧公主。
祖父、父親都是駙馬,祖母、母親都是公主,這樣的家庭背景,“近代貴盛,鮮有其比”。作為長女,宋氏一出生便自帶高貴氣質。
可以說宋氏是整個大宋朝出身最高貴的皇後,沒有之一。
宋氏幼時隨母入見,周太祖賜冠帔。乾,隨母來賀長春節,又蒙太祖趙匡胤垂青,再次賜以冠帔。
開寶元年(968),宋氏十七歲。太祖納其為後,成為繼孝惠賀皇後、孝明王皇後之後,太祖第三位皇後。
宋皇後性情柔順、知書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禦饌。”在服侍太祖的八年時間裏,夫妻鶼鰈情深,鸞鳳和鳴。
太祖比宋皇後大二,長子趙德昭也比宋皇後年長一歲。
宋後無出,由於德昭年紀比名義上的母親還要大,或許是為了迴避這種尷尬,宋皇後對他始終保持距離,而對於小自己七歲的趙德芳,就不存在這種顧忌。因此,在太祖的兩個兒子中,宋皇後更為偏愛幼子趙德芳。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其弟晉王趙光義入宮飲酒。是夜,斧聲燭影,子夜過後,太祖在萬歲殿中暴崩。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派遣內侍都知王繼恩召趙德芳入承大統。
作為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對皇位覬覦已久,王繼恩早成了他的心腹。在這個皇位交接時刻,王繼恩“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私召晉王趙光義入宮。
宋皇後見王繼恩迴來了,便問道:“德芳來耶”
王繼恩答:“晉王至矣。”
宋後既驚且怒,頓時明白王繼恩早已經被趙光義收買,自己已經無力迴天。作為一個失去庇護的年輕寡婦,手中無兵,身邊無將,為了保住太祖的兩位皇子,也為了保住自家性命,倉促之中隻得稱唿晉王為“官家”,承認既成事實。
宋後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趙光義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趙光義雖然口頭上說“共保富貴”,其實根本沒這樣做。他繼位後,對宋皇後和趙德昭、趙德芳兩兄弟極為刻薄。
他將宋皇後封為“開寶皇後”,次年命她移居西宮。西宮曆來都是妃嬪們居住的場所,。
這無疑是對宋後的一種羞辱。
太平興國四年(979),趙德昭跟隨太宗攻打幽州。高粱河一戰,軍中諸將不知太宗身在何處,國不可一日無君,眾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
一場新的“陳橋兵變”又將上演,趙德昭不想重走老爹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老路,他極力推脫,眾將未能如願。
太宗得知擁立一事,極為憤怒。
迴到京師,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不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太宗提起此事,太宗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二十九歲的趙德昭誠惶誠恐,迴到家中,“自刎”而死。
兩年後,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僅二十三歲的趙德芳“寢疾薨”,到底是“真窒息”還是“被窒息”,亦或是“被中毒”無從知曉。
曆史不忍直視,事實如此殘酷。
這個被後世《楊家將》等評書傳得神乎其神的八賢王,懷抱金鐧,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國之柱石,真實情形竟然如此不堪,死得不明不白,還是個毛頭小子。此時距離叔父趙光義登基,隻時間。
雍熙二年,東宮宮殿被楚王趙元佐一把火給點了,太宗大怒,將趙元佐廢為平民。火災後的東宮從此閑置。
雍熙四年(987),趙光義命宋皇後搬到這處無人居住的東宮。
至道元年(995)四月,這位出身高貴,十七歲入宮,二守寡,獨處冷宮十九年的宋皇後,在東宮鬱鬱而終,享年四十四歲。
宋皇後去世,有司上諡號曰“孝章皇後”。
身為皇帝的趙光義卻辦了一件令全國人民咋舌的糗事,竟然不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臨喪。
自己不穿喪服也就罷了,且詔令嚴禁大臣去為宋皇後吊喪,這完全不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後應享有的禮儀。
太宗這種違背封建禮製的行為,大臣們是敢怒不敢言。
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公有人管。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左正言、翰林學士王禹偁。一次,王禹偁和朋友喝酒聊天,感慨道:“宋皇後曾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治喪下葬。”
這話很快傳到了太宗的耳朵裏,王禹偁立馬就收到傳票,貶為工部郎中、知滁州,理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妖言惑眾,造謠生事。
王禹偁,字元之,濟州钜野(今山東菏澤巨野)人,出身於磨麵為生的貧民之家。
少年就學鄉裏,九歲能賦詩,十餘歲能撰文。
無花無灑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太平興國八年(983),王禹偁鄉試獲第一名,殿試中乙科進士。曆任右拾遺、左司諫、知製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以直躬行道為己任,是大宋有名的直臣。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王禹偁詞學敏贍,“豈止以詩擅名”,他是北宋詩文改革運動的先驅,推崇杜甫和白居易,善寫白體詩。
王禹偁開北宋詞壇創作風氣,掀開兩宋詞壇帷幕之人,宋詞這種創作形式之所以能火遍天下,完全是因為有王禹偁這樣的開啟人。
忽思蓬島會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利市襴衫拋白紵,風流名紙寫紅箋。
你笑元之太瘋癲,元之笑你看不穿。踏上去滁州的路,王禹偁將心中的不快,化作一曲《點絳唇?感興》: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太宗也顧不上這麽多了,監謗者隨處可見,抓住一個是一個。群臣莫敢言,道路以目。
太宗對宋皇後的薄情還遠不止如此,古人講究入土為安,。
作為太祖的皇後,理應與趙匡胤合葬,但此事卻被趙光義給擱置了。
詔令“梓宮遷於故燕國長公主(太祖妹妹)第,權殯普濟佛舍,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
太廟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按照禮製,宋皇後死後也是要被供奉在太廟,接受大宋皇帝世代祭祀。在趙光義這裏,這條禮製行不通。
趙光義這麽對待宋皇後,當官的不敢放聲,老百姓可管不了這麽多,老宋家的人更不能不管,很快,打著為宋皇後鳴不平的造反起事就來了。
至道二年(996),許州(今河南許昌)百姓宋斌聚眾起義,擊斃郾城(今河南郾城)巡檢李昌習,占據郾城。都巡檢使王正率兵反擊,宋斌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十一月二,王正在請示過太宗之後,在鬧市之菜市口,將宋斌及其餘黨全部斬殺。
或許是覺得自己對宋皇後的處置有些過分了,亦或是良心發現。至道三年(997)正月二十日,趙光義才極不情願地下詔,將宋皇後的棺槨移出普濟寺,葬於永昌陵之北。
此時,距離宋皇後去世,已經兩年,趙光義最終也沒同意將宋皇後與太祖合葬。
直到趙光義的玄孫宋神宗時期,宋皇後的神主才得以配享太廟,而此時距其薨逝已經七十餘年。
宋皇後死後連該當的喪儀禮遇也得不到,明朝大學士李贄據此痛責趙光義做人做事太薄情寡義。
死後,都能遭到如此無情的壓製和報複。由此可見,在太祖趙匡胤逝後,妻子宋氏的生活是何等地艱辛!
趙光義的後代占據皇位,顯赫至極。
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身後,子孫不保,老婆受盡欺辱,後代短命飄零,惶惶如喪家之犬。為保命,趙德昭的子孫甚至逃到朝鮮半島,趙德昭也成了朝鮮半島白川趙氏的始祖。
箭傷發作
太平興國四年(979),太宗趙光義為奪迴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在平定北漢後,未經休整和準備,即轉兵攻遼。
《孫子兵法》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太宗自恃書讀得多,似乎得了兵法之妙,企圖乘大遼不備,一舉奪取幽州。
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困,急令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增援,大將耶律休哥自薦請纓,統軍之精騎馳赴前線。
守衛幽州的是遼南京留守韓德讓,宋軍包圍幽州城,久攻不下,宋軍將士懈怠,士氣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軍至幽州,趙光義督諸路軍攻擊,兩軍戰於高梁河。
是夜,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與大將耶律休哥統帥精騎,分左右兩翼殺出,對宋軍形成兩翼包圍鉗擊之勢。
宋軍三麵受敵,頓時大亂,全線潰退,死傷萬餘人。太宗本人在混戰中差點淪為了俘虜,屁股上中了兩箭。
雖然有府州知州折禦卿進獻的寶馬良駒“碧雲霞”,可以日行千裏,但是,太宗此時已不能騎馬,近臣慌忙之中找了一輛驢車請太宗乘坐,換上便服,沿著小路,連夜南逃。
耶律休哥這時也受了重傷,不能騎馬,“以創不能騎,輕車追至涿州,不及而還。”左右用輕車載著他,代他發號施令,一路追擊。
由於耶律休哥受傷不能騎馬,追擊速度也不快,太宗這才得以逃脫。遼軍一直追到涿州城下才止步,獲得兵器、符印、糧草、貨幣不可勝計。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禦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
箭傷很深,深入骨髓,太宗當時隻顧坐著驢車逃命,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此後,太宗的箭傷頻頻發作,為此,他發下詔令,在國內大搜民間奇方,希望能。
通過這些民間的祖傳秘方偏方,治療他的難言之隱。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太宗搜刮了全國所有的醫書,編出了兩大部醫術巨著,《神醫普救方》和《太平聖惠方》,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金瘡藥,卻因此造福了天下之人。
病急亂投醫,太宗為此重用術士侯莫陳利用、王德一和僧人茂貞。同時大修佛寺道觀,“計其耗費,何啻億萬”,希望能得到神佛的護佑,讓自己恢複健康。
靠著侯莫陳利用這位江湖“大師”的狗皮膏藥,太宗的箭傷有所好轉。卻不曾想,侯莫陳利用依仗聖恩,胡作非為,民怨很深,被丞相趙普告了禦狀。端拱元年(988)三月,太宗無奈之下將“大師”處死。
沒了侯莫陳利用這位擅長忽悠的遊醫,六年之後,淳(994)九月,太宗的箭傷再度發作。病情已經從大腿擴展到小腿,再延及到腳。
一想起大宋的皇儲,趙光義的心裏麵就打鼓。“自己本想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結果,元佐瘋了;又想立老二元僖為皇儲,結果元僖暴斃……老天啊,難道真的有報應嗎朕弄死三個,難不成朕也要搭進去三個兒子自己長時間的不提立太子,也是有這份顧慮在裏麵,誰又能理解朕的苦衷。”
其實,後世的史學家普遍認為,趙元佐並不是真瘋,他其實是裝瘋賣傻,目的就是不想當這個太子。
為了立儲的事情,太宗急召寇凖從青州迴京,擔任參知政事,還撩開衣服讓寇凖看自己的傷。在寇凖的力挺下,皇三子趙恆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至道年間,太宗的傷勢時好時壞,上朝都是用步輦抬著,基本上很少運動。除了偶爾跟賈玄下下棋,行動受到很大限製。
還有一枚棋子
作為大宋的圍棋國手,棋待詔賈玄,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伴君如伴虎,自漢朝以來,有多位棋待詔因弈棋而被皇帝賜死。
賈玄不想步這些人的後塵,他每次和太宗對弈,不敢讓太宗輸,又不敢讓太宗贏得太多,總是不多不少隻輸一、兩子。為的就是不讓皇上看出自已是故意輸棋,落得個欺君之罪。
太宗的棋藝也不錯,但自知比不上賈玄。每次博弈總是贏,時間一長,太宗也覺得沒啥意思了。
這一天,君臣又要對弈。太宗道:“朕聽聞愛卿的棋藝天下第一,你總是盤盤負於朕,可見其中有詐,這次,如果再負,朕打大板。”
賈玄躬身施禮道:“陛下棋藝高妙,臣實在難以接招,此局定當全力以赴,爭取不再輸棋。”
果然,這一局,賈玄沒有輸,二人下成了一盤和棋。
太宗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賈玄也免了一頓板子。
第二局下完,結果又是平局。太宗有些怒了:“這裏麵還有假,再來一局,朕讓你三子,你若是贏了,朕賜你徘衣(大紅袍,類似清朝的黃馬褂,是一種榮耀),如若輸了,朕就讓人將你丟進荷花池裏喂魚。”
沒想到,這第三盤棋下完,又是和棋。
太宗笑道:“朕讓你三子,又是和棋,按理說,是你輸了。”說完,招唿身邊的侍衛道:“來人,將賈待詔給朕扔到荷花池裏去!”
侍衛們上前,將賈玄架起,就要往池子裏扔。
賈玄一看,皇上要來真的,急得大叫:“皇上且慢,皇上……我手裏還有一個棋子沒算呢……!”
太宗命令將賈玄放下來,見他手中果然還攥著一枚棋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下令賜給賈玄徘衣。
賈玄能隨心所欲地控製棋子輸贏的多少,一子不多,一子不少,又能哄得太宗開心愜意,棋藝和智慧堪稱雙絕。
在賈玄的陪練下,太宗的棋藝大進,居然創造發明了三道有名的死活棋:天鵝獨飛勢、對麵千裏勢、海底取明珠勢,成就了棋壇一段。
佳話。
王禹偁在《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中讚美道:“太宗多材複多藝,萬機餘暇翻棋勢。對麵千裏為第一,獨飛天鵝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陣堂堂皆禦製。”
太宗癡迷於下棋,大臣們向他提意見,說他每天下棋的時間有點長,影響龍體安康。有人甚至指責太宗:“下棋比江山還重要嗎”
太宗道:“朕下棋並非真的癡迷此道,不過是為了迴避六宮女色的誘惑,延年益壽,眾卿家不要再說了。”
為了保命,好色的宋太宗趙光義是真戒色,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寡人無疾
以前,孟子見齊宣王,勸他施行仁政,齊宣王找借口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道:“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好色是人性自然的欲望,並不算什麽毛病。昔者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甫就很好色,但他非常勤政。男女都能適時婚配,內無大齡未嫁的怨女,外無大齡未婚的曠夫,這樣一來,國家不也就平安了嘛!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又有誰會指責你呢”
打這以後,寡人有疾,成為皇帝好色的擋箭牌。
舊時生產力低下,掌控權力和財富的男人有個三妻四妾,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官吏侍妓宥酒,竟成一種常態。無錯更新
世人都說宋太宗趙光義好色。
一次,太宗對左右道:“寡人無疾,寡人一點也不好色!”為了進一步自證清白,他還拿自己跟晉武帝進行一番比對。
《晉書》載,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為帝,一舉滅掉了吳國,將蜀、吳兩國後宮的妃子悉數笑納,後宮佳麗一度超過萬人。
美女如雲,一年隻有三百,牌子一時翻不過來,司馬炎愁啊,這可如何是好
冥思苦想之後,司馬炎做出了一個極其滑稽的決定——羊車選妃。
弄幾頭綿羊拉著輦車,自己坐在羊車上,讓羊在宮苑裏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家妃子門前,他今晚就臨幸哪位妃子。
為了邀寵,後宮佳麗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門口放上柳枝、竹葉、青草什麽的,甚至往青草上撒上鹽水,來吸引羊的注意力。
讓羊在自家的門口停下來吃食,以此奪得皇上的恩寵,這便是“羊車望幸”的由來。
太宗誇耀自己清心寡欲,每日專心處理朝政,根本不喜歡美女。說晉武帝才是真的好色,自己宮中才區區三百人,算不得好色。
所謂欲蓋彌彰,越是極力標榜自己清白的人,反而越會有許多見不得光之處。是否好色,不是你太宗自己說了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宋代的《宋人秩事匯編》和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赫然記載著他坐擁六宮粉黛,甚至強搶民女、霸占別子等傳聞。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高俅的幹兒子高衙內是個遊手好閑的二流子,看上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的妻子,將其搶進家門。林衝得知消息,上門救出妻子。高俅和高衙內父子二人狼狽為女幹,開始設計陷害林衝。林衝帶刀誤入白虎節堂,被高俅說成謀反,打入大牢,刺配滄州。高俅父子又派心腹前往滄州,火燒草料場,想要燒死林衝。林衝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殺掉仇人,毅然上了梁山。
這個故事其實是有原型的。趙光義在就任開封府尹期間,就有強搶民女的不良記錄!
北宋王銍的《默記》記載,晉王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時,一青州人帶著女兒上京告狀。趙大人竟然看上了告狀人的女兒,對其“一見鍾情”。
於是,便讓手下的人去買。告狀人不肯,趙光義的手下安習,使用非常手段將這位“小娘子”直接搶了迴來。
太祖明察秋毫,得知此事,下旨緝拿安習。安習躲到晉王的府邸,直到趙光義即位後才敢出來。
,搖身一變做了節度使。
除了強搶民女,太宗與他的兩位緋聞女友,花蕊夫人和小周後,早已成為世人所詬病的一大焦點。
花蕊夫人是蜀後主孟昶的愛妃,後蜀滅亡,被太祖趙匡胤收入後宮,封為貴妃。
趙光義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已久,一天,太祖灑醉,趙光義多次唿喚皆不見太祖迴應,以為太祖已經睡熟,便色心大發,趁機調戲花蕊夫人。
沒有料到太祖突然驚醒,看到眼前的一幕,禁不住怒火中燒,抓起枕邊的玉斧便扔向趙光義,趙光義倉皇逃走。
美色得不到也就罷了,關鍵是後果很嚴重。如果花蕊夫人懷恨在心,鼓動太祖早早地立了太子,確立了儲君,那豈不壞了自己的大事。
試問有幾個男人能架得住枕邊風在耳邊天天吹趙光義越想越後怕,就想著除之而後快。
北宋邵博的《聞見近錄》中記載,一日,太祖率親王與後宮宴射於後苑,太祖舉杯勸酒。
趙光義道:“花蕊夫人若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於是,太祖命花蕊夫人去折花,趙光義張弓搭箭,突然將箭頭轉向花蕊夫人,弓弦響處,花蕊夫人應聲倒地,當場斃命。
隨後,趙光義扔掉弓箭,跪地勸諫道:“陛下方得天下,宜以社稷為重,遠離灑色!”
太祖心中甚是不快,礙於他是自己的親弟弟,隻得作罷。
因為得不到,就殘忍地將其毀掉,趙光義好色、虛偽、殘忍的本性,令人不齒。
趙光義與南唐後主李煜愛妃小周後的緋聞,更是上演了一幕赤裸裸的渣男現形記。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李煜的這闋《菩薩蠻》,雖說是寫自己與小姨子的約會,可也為小周後打了一個大大的免費廣告,讓全天下的男人都知道,南唐後宮裏有一位絕世美女,名叫“小周後”。
趙光義垂涎小周後之美色,他即位後,迫不及待地命令小周後與命婦按時入宮朝覲。命婦當日即出宮,小周後卻在宮中留宿幾日方才放還。
小周後“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每次迴來,小周後都是大罵後主李煜,然後大哭,發泄自己在遭到淩辱後的不堪。
李煜忍氣吞聲,一杯杯做俘虜的苦酒,徹底打通了這位千古詞帝的任督二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蛟龍。剪不斷,理還亂,是家恨國仇,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渣男的玩法都是無底線的,趙光義覺得與小周後的玩法不夠刺激,他要留照發朋友圈。命宮廷畫師將自己“行幸”小周後的場景進行描繪寫生。
千年以後,宋太宗的這幅“豔照門”——《熙陵幸小周後圖》,被當成了寶,掛在台灣曆史博物館。
隻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到了晚年,尤其是箭傷發作後,太宗那顆奔騰的小馬達也變得有心無力了。無錯更新
前半生好女色,後半生遠女色。太宗走到哪兒都標榜自己,口口聲聲“寡人無疾”,自稱不愛美女,誇耀自己清心寡欲,每日專心處理朝政,儼然一副賢君聖主的樣子。
“朕以濟世為心,視妻妾似脫屣爾,恨未能離世絕俗,追蹤羨門、王喬,絕對不會像秦皇、漢武,修建離宮別館,取良家子以充其中,貽萬代譏議。”
說辭再漂亮,再道貌岸然,也無法掩蓋曆史的真相。
杞人喜歡憂天,杞地的官員非常擔心後宮佳麗多了,太宗皇帝的小身板吃不消。
淳化四年(993)六月,雍邱(今河南開封杞縣)縣尉武程上書,請求太宗削減後宮妃嬪的數量,建議減去三百人。
一個小小的縣公安局局長,就是因為靠近京師,消息靈通一點,竟然管起太宗的後宮私事。
總不能因為大臣提。
個建議,就把人家給革職查辦了吧,這事讓太宗有些鬱悶。
宰相李昉看出太宗不悅,上書請求嚴懲武程:“程微賤,輒陳狂瞽,宜黜削以懲妄言。”
太宗故作瀟灑地說道:“朕曷嚐以言罪人,但念程不知爾。”沒有追究武程的責任。
由此可知,太宗說自己後宮隻有三百人,實在是自欺欺人,有很大的水分。
太宗駕崩
至道三年(997)初,太宗箭傷惡化,眼看就要不治。
二月,“上不豫,始決事於便殿。”
太宗無法上朝,隻能在便殿處理政事。宰相呂端每天和太子趙恆一起問候太宗起居。
三月二十八日,太宗不視朝。
三月二十九日,呂端入宮問疾。此時的宋太宗趙光義隻有出氣沒有入氣,恍恍惚,命懸一線。無錯更新
至道三年(997)三月二十九日癸巳(上午九、十點鍾),這位為帝二十二載,機關算盡,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的大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又名趙炅,終因箭傷發作,不治而死,留下終生的遺憾。
趙光義帶著無限的眷戀,離開了他辛辛苦苦打造的江山社稷,駕崩於萬歲殿,時九歲。
宋代的筆記《默記》雲:“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
太宗死了,他付出無數心血打造的大宋帝國,都沒來得及親自交到下一任接班人手上。
大宋政壇再一次麵臨皇權危機,一場關於皇位繼承的血雨腥風眼看又要上演。
皇位之爭
太子趙恆的睿智英明果敢,這是內侍王繼恩一直所忌怕的。
至道三年(997)三月,王繼恩見太宗命懸一線,想著再一次主宰大宋的皇位繼承。當年若不是他李代桃僵,將晉王趙光義叫進宮,大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誰,還很難說呢。
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是太子趙恆的一母同胞大哥,雖被罷黜為庶民,人並未離京,而是被廢居在南宮。
在楚王和太子之間進行選擇,顯然控製一個瘋子比控製一個聰明的太子容易得多。
王繼恩一直有一個理想,那就是能像自己的前輩,大秦帝國的宰相趙高一樣,居萬人之位,專製朝權,控製皇上,做幕後的皇帝,威福由己。
這位橫跨兩個王朝,服侍過三代帝王的王公公,又開始搞事情了。決定故伎重施,在太宗的兒子身上重演當年變天的一幕。
王繼恩首先要做通明德皇後的思想工作。
明德皇後李氏,開國元勳李處耘二女兒,兄長是大宋的戰神李繼隆,弟弟是殿前都虞候李繼和、洛苑使李繼恂。
太平興國三年(978)入宮,雍熙元年(984)十二月,被立為皇後,是太宗趙光義第三任皇後。
李皇後端莊知禮,仁慈寬厚,生有一子趙元億,號十七太保,但夭折了,後追封為崇王。李皇後和比她小七歲的楚王趙元佐關係不錯,元佐的長子允升進宮後就養在李氏宮中。元佐為人坦蕩,講情義,作為長子,李皇後應該更歡喜讓趙元佐繼位。
李皇後屏退左右,王繼恩道:“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官家不豫,老奴有一事想奏與娘娘。”
李皇後道:“公公請講,本宮聽著呢。”
王繼恩道:“國賴長君,自古立長不立幼,官家原本的意願是要立楚王為太子的。且不說楚王是長子,就是那上陣殺敵的功夫,也非一般皇子可比,當年跟著官家南征北戰,平定偽漢,都是有目共睹的。楚王至誠仁慈,不忍看到親叔叔魏王趙廷美遭受迫害,精神受挫,做出不適之舉,謫居南宮。這麽多年韜光養晦,潛心修行,早已恢複如初。前些日子,老奴見到楚王,完全被他的氣質給震撼到了,老奴心想,這分明又是一位賢君仁主,我大宋子民、天下蒼生有福啊……。
!”
李皇後有些詫異,問道:“公公的意思是……楚王繼承大統……那太子怎麽辦眾卿家能讚同嗎”
王繼恩道:“娘娘若發號施令,眾臣隻有接受的份兒。娘娘要為以後想想,十七太保不幸早夭,太子又非娘娘親生,太子登基,娘娘成為太後,門前冷落車馬稀,深處冷宮的滋味,老奴不忍細說。若能扶楚王上位,娘娘也是奇功一件,皇孫允升又養在您的宮中,將來也是要繼承大統的,娘娘何愁不會受到尊崇。老奴為娘娘計,還請娘娘三思。”
王繼恩看中的是李皇後在朝中的威望,還有她那統領幾十萬大軍的李繼隆、李繼和兩兄弟,那可是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如果李皇後同意立趙元佐為帝,靈前繼位,生米煮成熟飯,加上自己和李繼隆在朝中,都有深厚的根基,三方強強聯手,到時候隻要控製住太子趙恆,就萬事大吉了。
李皇後沉吟了許久,緩緩地說道:“楚王意下如何可否先見上一麵”
王繼恩道:“娘娘英明,為今最為穩妥之計,就是讓楚王先行進宮,皇上晏駕之後,直接宣詔,楚王繼位,大赦天下。至於太子那邊,隻要派出三千禦林軍,控製住太子府,就無事了。”
李皇後道:“就按公公說的去辦吧。”
王繼恩之後又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製誥胡旦等,暗中串聯,與李皇後一起,密謀發動政變,擁立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為皇帝。
至道三年(997)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宰相呂端入宮問疾。
此時太宗已危在旦夕,呂端見太宗左右隻有王繼恩和李皇後,卻不見太子趙恆。太宗當年搶先繼位的一事,呂端記憶猶新。
為防止王繼恩繼續做出不可掌控之事,呂端迅速迴到中書省宰相辦公室,在笏板上,寫上“大漸”二字,遣心腹馳送東宮,交與太子趙恆,催他火速入宮,以防不測。
此時,太宗皇帝已經駕崩。
李皇後命王繼恩前去中書省召呂端前來,想要逼迫他同意立楚王趙元佐為皇帝。
中書省就在皇宮內,參知政事李昌齡也在那裏辦公,王繼恩勝券在握,他也想控製中書省,就大步流星地趕了過來。
呂端將王繼恩帶到中書省的畫閣,說是要查找太宗先前賜下的墨詔。
王繼恩四平八穩地剛坐下。呂端起身走到門口,王繼恩以為他是去關門,誰知,呂端徑直走到門外,反手將門鎖上,王繼恩想要衝出來,已經來不及了。
呂端命親信將王繼恩死死地看管住,不讓他離開畫閣半步,遂疾步趕至萬歲殿。
呂端向李皇後施禮,李皇後見呂端獨自前來,知道王繼恩或許出了什麽狀況。
李皇後仍堅持己見,道:“宮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
呂端道:“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
在這千鈞一發之計,太子趙恆也趕到萬歲殿。
李皇後一見太子,頓時不敢再說什麽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事不宜遲,呂端立即率領大臣奉太子趙恆至福寧庭中,舉行登基儀式,擁立趙恆為皇帝。
當趙恆坐在大殿的垂簾後麵接受大臣朝拜時,呂端並未急著參拜。命人打開垂簾,自己走上前去,親自確認是趙恆本人後,才放下心來,率領群臣參拜新皇,山唿萬歲。
史載:“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拜唿萬歲。”
有道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幹淨利落又不失謹小慎微的處事風格,平息了一場宮廷政治危機,確保了皇權的順利交接。
趙恆順利即位為帝,。
這就是曆史上的宋真宗。
李皇後就像霜打的茄子,頓時蔫了下來,她不知道接下來,趙恆會如何對待自己。
千秋功過
宋太宗趙光義一直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如果拋開得位不正和人品不談,單從執政方麵而言,趙光義也稱得上是一位可圈可點的皇帝。
若泉下有知,他最想知道的估計就是自己的各科成績表現如何,能打多少分,大家都怎麽看我,這裏不妨姑且言之,姑且聽之:
工作態度,算得上是勤政的皇帝,沒有特殊原因,基本都是按時上朝,偶爾也娛樂娛樂,打獵,觀魚、下棋、劫個色啥的,這都無傷國本,能評個優,可以打八;
執政水平,確實不咋地,能詩善書,文采有餘,武略不足,每次打仗,都是事先製定嚴格的軍事策略,缺乏靈活機動,經常被動挨打,心機太重,剛愎自用,算得上及格,能打上七十分;
在實現國家統一,保家衛國方麵,有得有失。雖說滅掉了北漢,結束十國的分裂局麵,卻使安南(今越南)永遠脫離了中央政權的控製;為收複燕雲十六州,禦駕親征,險些喪命;雖說能力有限,為防止黨項獨立,多次出兵與李繼遷作戰,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麵,算得上積極努力,可以打八十分;
經濟方麵,實行博買務,國家壟斷收購,不準私賣,一定程度阻礙了商貿流通;境內安定團結,百姓得以安心生產,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也得到逐步提升,為鹹平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打八十分;
老百姓幸福指數,算不上有多好,偶爾也減免一些災害地區的賦稅;執政期間,大大小小的起義,發生近十起,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勉強算及格,可以打七十分;
對後世的影響,突出表現在一好一壞兩個方麵,由於全麵推行“文人治國”,臨軒試士,中第者不下數百人,推動了科舉製度的大發展,帶動了文化的中興,這是好的方麵;國家的保鏢就是武將,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眾多的青年才俊棄武習文,大宋一朝,武將匱乏,國家武力值暗弱,軍隊戰鬥力不堪一擊,澶淵之盟,隻能用銀子換和平,靠別人的仁慈度日,喪權辱國,最終導致“靖康之恥”悲劇的發生,這是壞的一麵,總之不能盡如人意,隻能分。
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宋史》評價趙光義“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憐體恤百姓的疾苦,勤勉自勵,往往為處理政事而忙到天晚忘記吃飯,以至要來抵銷上天的懲罰。”這是說他勤政愛民,給他戴一頂“賢君”的帽子。
《宋史》也從四個方麵,談了太宗的不是:“若夫太祖之崩不過一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無論其是小人行徑,亦或是天命所歸。昭憲杜太後有句話還是說得對——國賴長君。
太宗繼位,四方夷族未敢稍舉妄動,結亂世,大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文運昌隆,經濟騰飛。
嗟乎!一人繼位,江山穩固,竟成了百姓之幸,社稷之福,太祖之悲。可歎可惜!悲哉喜哉!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_o_m
曆史就是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永不老去。不斷地有後來人,將其精心打扮,驚豔世間。
卻說太宗駕崩,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眾臣在宰相呂端的帶領下,擁立太子登基,是為真宗。
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隻,永答民望,敷佑萬國,德披天下,恩加四海。臣子作萬年之頌,百姓歌堯舜之天,永隆嘉祉,佑我大。
宋,永綏四海,世代延續。
大宋這艘世界上最強的超級航母,再次開足馬力,劈波斬浪,駛向新征程。
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無錯更新你料想這真宗是怎樣一位皇帝,且聽吾為你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