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此時的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李煜既舍不得放棄龍袍寶座,又想遠離殘酷的現實,作為帝王,在群雄爭霸的世界裏,他卻一心追求一種“仕隱”的安逸;在弱肉強食的亂世之中,卻想著獨善其身;高手對決,人家提起了屠刀,他卻還一直握著手中的毛筆,這不是武林高手手中的判官筆,而是一個隻能寫字塗鴉刷辣油的小毛刷子。無錯首發


    他沒有趙匡胤那種金戈鐵馬的豪氣,隻能在吟詩作賦裏尋找一絲心靈的慰藉。他極力討好的大宋已經不能容他,麵對從天而降的災禍,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禦敵於國門之外,而是填詞。他要用一首《烏夜啼》,先安慰一下自己這顆慌亂不堪的心。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有了伐唐的借口,趙匡胤飛馬傳詔,詔令十萬大軍兵,即刻出征。


    中路軍是主帥曹彬率領的荊湖水軍,自荊南順長江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貴池)以東長江南岸要點。


    北路軍是潘美率領的步騎軍,集結於和州(今安徽和縣),準備自和州與采石間渡江,與曹彬會師。


    東路軍是京師水軍自沛水而下,沿大運河,取道揚州瓜州入長江,會合吳越軍攻取潤州(今鎮江)。


    南路軍是吳越王錢俶統率吳越軍,攻取常州,配合京師水軍奪取潤州,會攻金陵;


    西路軍由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王明向鄂州(今武昌)方向出擊,牽製江西的南唐軍不得東下赴援。


    趙匡胤的這一軍事戰略部署,與當年晉滅吳、隋滅陳,幾乎同出一轍,同一個模子的翻版。


    十月二十四日,曹彬率中路大軍沿江北岸東下,令八作使郝守溶領艦船跟進。南唐軍誤以為宋軍例行巡江,未加阻攔。中路大軍順利地從蘄陽口(今湖北蘄春西南)渡過長江。


    二,曹彬率軍突襲峽口寨(今安徽貴池西)。接著水陸並進,兵臨池州(今安徽貴池)。


    趙匡胤升樊知古為太子右讚善大夫,池州是樊知古的老家,為報皇恩,樊知古為曹彬出謀劃策。閏十月宋軍一舉擊敗前來截擊的南唐守軍,俘獲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錢興等將領。


    當戰報傳到金陵,李煜頓時傻眼了,他未料到大宋進軍會如此之快,南唐還沒有做好戰前準備,宋軍就已經殺到了家門口。


    一橋飛架南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開寶三年(970)。趙匡胤采納樊知古的《平南策》建議,準備在采石磯江麵架橋渡江。


    造橋需要先建橋墩。老趙親自參與製訂了詳細的工作部署,命人在荊湖一帶(西起江陵,東抵黃岡,南至嶽陽)的長江水域,打造黃黑龍船千艘,以作架設浮梁橋橋墩之用;又命人砍伐巨竹,搓製粗繩,紮製竹筏,以便日後做浮梁橋麵。


    多年的努力今日終於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八作使郝守濬率兵載著架橋渡江用的巨竹、繩索、大艦及數千艘黃黑龍戰船順流東進。


    宋軍原計劃讓這些龍船、竹筏直接駛抵采石,樊知古考慮到采石磯江麵波濤險急,稍有疏忽,恐難成功。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建議先在石牌口(今安徽懷寧縣西臨江處)先試架浮橋,編好每一塊材料的號碼,然後再照原樣,移置到采石磯江麵。


    曹彬采納了樊知古的這個建議,於閏十月十三日擊敗南唐守軍,占領銅陵,獲得戰船二百餘艘,俘唐兵八百餘人。隨後迴師石牌口,截住由江陵駛來的龍船和竹筏。在高級工程師樊知古的技術指導下,郝守濬率丁匠在石牌鎮試架浮橋。


    浮橋很快試。


    架成功。樊知古笑道:“此去采石磯,定能大獲全勝!”


    曹彬也興奮地說道:“此乃順天應時之舉,何愁采石大江浪湧我自一往必勝!”


    長江浮橋在石牌口試架成功後,趙匡胤派前汝州防禦使陸萬友到石牌口擔負起浮橋看護任務。


    長江在進入江東地麵之後,江麵變得十分開闊,很多地方都在三千米以上,風高浪急,暗流湧動。


    南唐這邊,還在漫不經心地看宋軍的笑話,他們一貫認為,在萬裏長江上搭設浮橋,想法非常幼稚,是完全不可能的。你可以在小河小溪裏搭臨時性的浮橋,長江那是什麽波濤洶湧,江寬浪急,那是多大的衝擊力啊,三千年以來,就沒聽說過,誰能在長江上架橋。


    中書舍人張洎自恃飽讀詩書,他用極為輕蔑的口吻對李煜道:“臣自幼苦讀,但有記載以來,還未聞造浮橋以渡大江之說,宋軍純屬異想天開!”


    李煜也笑道:“朕亦以為這是兒戲。”


    南唐君臣的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也為宋軍渡江創造了機會,留足了時間。


    雖說如此,李煜還是不敢大意,他派天德都虞侯杜貞領步兵一萬人,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率水軍一萬人,合兵禦敵,要求他們想辦法拆毀宋軍的浮橋。


    浮橋試架成功,曹彬中路大軍未做停留,連克蕪湖、當塗二縣,迫近采石磯。


    南唐方麵,馬步軍副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率兩萬唐兵憑險據守。曹彬揮師奮擊,大破采石守軍,生擒楊收、孫震,繳獲大宋之前贈送給南唐的戰馬三百餘匹。


    開寶七年(974)閏十月二十三日,曹彬大軍攻占采石磯,掃清了在采石磯架橋的一切軍事障礙。


    十一月九日,陸萬友奉詔護送浮橋至采石磯,曹彬當即命熟知采石水文地理的樊知古主持架橋。此時正值長江枯水季節,采石橫江一帶浪平灘淺,浮橋移置十分順利,竟“三日而成,不差尺寸”。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三天建成一座長江大橋,堪稱人類橋梁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這是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設計師:樊知古,建造者:趙匡胤。


    采石磯長江浮橋架成後,曹彬迅即傳令在長江西岸集結待命的潘美,“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隨後,馬軍也全線渡江。


    瘋狂的殲滅戰


    宋軍在采石磯緊鑼密鼓地渡江之際,東路進攻的吳越軍,也將常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攻占利城寨(今江蘇江陰)。


    麵對強大的來犯之敵,陳喬、張洎又向李煜獻策,要求堅壁清野、固守金陵,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李煜覺得可行。他下令全城戒嚴,停止使用大宋年號,改為幹支紀年。


    李煜遣使質問吳越王錢俶,說以唇亡齒寒之理,“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賞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錢俶不答,將李煜書信上交到趙匡胤那裏。


    曹彬中路大軍搶占了采石磯要隘,長江浮橋,讓宋軍增兵和轉運軍備通暢無阻。前方就是金陵,宋軍在采石磯駐紮下來。


    潘美率北路步騎兵與曹彬中路大軍勝利會師後,立即向南唐發起猛烈進攻。中路、北路、東路,三路征唐大軍一路告捷,宋滅南唐之戰,就此進入白熱化階段,南唐陷入危機存亡時刻。


    南唐這邊,天德都虞侯杜貞率領的一萬步兵在新寨(今江蘇江寧附近)與曹彬大軍遭遇,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為了自保,堅持按兵不動,見死不救,結果可想而知,杜貞全軍潰敗,一萬人基本上被曹彬大軍全殲殆盡。


    十一月下旬,宋軍在新寨大敗杜貞、鄭彥華這兩路南唐軍,繳獲戰艦三十艘,連克白鷺洲和新林港口兩處關隘。


    宋軍全線出擊,在金陵與采石磯之間的秦淮河流域,展開了全麵的殲滅戰,消滅南唐一切生。


    力軍。


    開寶八年(975)正月初三,都監田欽祚率軍攻克與金陵成掎角之勢的重鎮溧水,擊敗南唐軍一萬餘人,斬其主帥李雄,擒裨將二人。


    正月十七日,曹彬號令三軍,兵鋒直指南唐都城金陵。


    南唐水陸軍十餘萬人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列陣防守,背城一戰。為搶占先機,潘美不待渡河的船隻到達,率部強行涉水過河。


    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李漢瓊也率部渡過秦淮河,李漢瓊見唐軍水寨沿河排布,便命人用大船裝滿蘆葦,順風縱火,上演新版赤壁之戰,火燒唐軍連營十幾裏,一舉攻克唐軍水寨,殲滅南唐軍數萬人。


    南唐軍再次反擊,企圖溯江而上奪取采石浮橋,潘美帶軍截殺,俘獲神衛都軍頭鄭賓等人。


    正月二十日,趙匡胤命京西轉運使李符益調運荊湖軍糧到江寧城下,補給前線將士。宋軍乘勝追擊,對虎踞龍蟠的金陵形成合圍。


    圍點打援


    虎踞龍蟠的金陵,多出亡國國君,頗遭到後世非議。


    第一代在金陵立國的是三國時的東吳,演繹一出“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的吳後主孫皓,白棺白馬,素車素服,銜璧牽羊,肉袒麵縛出降。洛陽宮裏,吳後主舉著酒杯勸晉武帝司馬炎將進酒,慷慨作詩:“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灑,令汝壽萬春!”


    南朝代齊建梁的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專事衣冠禮樂,身無他過,終起侯景之亂,家破國亡,餓死在景陽樓下,子孫皆為侯景殺戮俱盡。


    陳朝後主陳叔寶,沉湎灑色,醉生夢死,荒廢朝政,醉心詩文和音樂,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於胭脂井中,後被隋將吊出,張麗華處死,陳叔寶被擄長安。


    李煜是第四個亡於金陵的末代君王,他完全是孫皓、蕭衍和陳叔寶的附體,接受了山河社稷,護不住國土家邦,貪一場風花雪月,盡負了琴瑟琵琶。半世榮華,半世流離,風骨傲然,墨染成殤。


    宋軍兵臨城下,李煜成了甕中之鱉。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邊是鼓角爭鳴,兵士枕血,一邊是彷徨哀怨,沈腰潘鬢消磨。李煜能做的隻有淺吟低唱,佛號經聲。彷徨無計的李煜,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神佛上。


    這時,那個隱藏很深的“小長老”,清涼寺大和尚江正又出場了。他聲稱自己有法術,可擊退宋兵,解金陵之困。


    絕望之中,李煜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光亮,他喜出望外,趕緊命人準備香案,陪同小長老登上城樓,期待奇跡的出現。


    小長老身披紫瀾袈裟,手持淨瓶,念動咒語,然後用柳枝蘸取瓶中聖水,頻頻向城下揮灑。


    瞬間,奇跡出現了,宋軍如曲江潮水般,紛紛退去。


    李煜撩衣,撲通一聲跪倒在城樓之上。佛祖顯靈了!不枉我多年真心禮佛,今日終得靈驗,佛佑眾生,佛佑我大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毗沙門天王!


    為表感恩,李煜向小長老深施一禮,小長老趕緊伸手相攙。


    祈求神佛退兵的事,在唐代就發生過。


    唐天寶元年,西進攻大唐的庫車縣,戰爭打得很激烈,庫車城被蕃兵圍了個水泄不通。戰報傳到長安,唐明皇甚是著急,西域距中原幾千裏,援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趕到。唐明皇隻得求助於不空和尚,不空和尚便開始持咒施法。


    沒多久,北方毗沙門天王便在庫車城北門樓上現身,金光四射,天鼓齊鳴,響徹天地,天兵天將從天而降,衝入敵陣;還有一大群金鼠竄入敵營,見人就咬,將蕃兵的弓弦全部咬斷。蕃兵大敗,四散奔逃,庫車之圍頓解。


    捷報傳迴長安,唐明皇龍顏大悅,下令“即日起,諸節度使在各州府的城西北,供奉天王像。”。


    這位毗沙門天王不是別人,就是你一進廟門就能見到的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多聞天王,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降妖除魔,護持眾生資糧。住須彌山黃金埵,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與羅刹為部眾。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臥銀鼠(又稱尋寶鼠),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寶傘有兩層含義在裏麵:一是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麵環境染汙;二是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大眾的財富。


    現在小長老也能退兵,簡直就是不空和尚再世,這讓後主李煜佩服投地,感激涕零。李煜不會想到,這正是宋軍的裏應外合之計。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麻痹李煜,讓他疏於抵抗,為宋軍攻城創造有利時機。


    吃一塹長一智,有了南漢破罐子破摔的焚燒府庫宮殿之舉,趙匡胤對南唐的戰略方針是:“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他不想讓金陵成為第二個廣州。


    趙匡胤詔令曹彬:“嚴肅軍紀,用恩信爭取南唐民眾,不可濫殺無辜,不可搶掠民財,盡可能迫使南唐投降,不可急於攻城,以減少宋軍傷亡。”


    果然,在佛祖的庇護下,李煜更加虔心向佛了。他堅信,有小長老在,有佛菩薩的庇佑,唐國還是有希望的。


    李煜自恃金陵地勢險要,企圖堅壁固壘,迫使宋軍疲憊而退師。遂將兵權交付與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自己終日誦經講易,再不問兵事。


    二月,李煜在金陵舉行了全國科舉考試,當然,隻有金陵人參加,因為外地的舉子根本進不了金陵城。這是南唐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


    南唐主帥皇甫繼勳,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南唐江州節度使皇甫暉之子,在父親的庇佑下,從軍校累遷將軍,後來任池州、饒州刺史,神衛統軍都指揮使,李煜登基後,南唐老將亡歿殆盡,皇甫繼勳雖然年紀不大,後主還是封他為大將軍。


    皇甫家道殷實,特別有錢,家中宅邸一應享用,和皇室差不多。“貲產優贍,而錫賚頗優,於是營第宅,侈車服,畜妓樂,備珍美,擇近郊之地,植花構亭,珠翠環列,擬於王室。”就這樣一個官二代,怎會有心思為李煜賣命。


    身為金陵防衛第一重臣,皇甫繼勳卻常常把“降宋”掛在嘴邊上,每當聽聞南唐軍戰敗,就喜形於色。李煜如果知道自己找的國防司令竟然是個賣國賊,估計早就氣暈了。


    為掩飾敗跡,皇甫繼勳扣押各地告急文書,又借口軍務繁忙,拒絕李煜召見。對手下獻策破敵或請求出戰擊敵者,不是鞭打,就是囚禁,以致將士激憤,百姓切齒。身為國君,李煜對戰局竟然一無所知,真是可悲。


    當時,金陵守將有才略者寥寥無幾。當宋軍兵臨秦淮河,淩波都虞候盧絳憑借秦淮水寨,拚力拒敵,多次挫敗宋軍渡河企圖。盧絳的勝舉引起皇甫繼勳忌恨,他借口潤州危急,上表奏請李煜,讓盧絳率軍前去增援。此時金陵外圍的南唐守軍已基本被宋軍消滅,防守據點盡被占領,金陵已成一座孤城。


    直到這時候,李煜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裏。他怒不可遏,命人傳喚皇甫繼勳。皇甫繼勳聽說李煜召喚自己,知道事情敗漏了,便倉惶出逃,剛出城沒多遠,就被唐兵追上,捉了迴來。


    李煜訓斥皇甫繼勳,責其隱瞞軍情、流言惑眾、禦敵不力,下令將其立即處斬。皇甫繼勳被推出午門,軍士們一擁而上將他亂刀砍死,分食其肉,一會功夫就吃了個幹幹淨淨。這是繼南朝侯景之後,又一個被生吃掉的人。


    軍情危急,李煜急召小長老前來相見。_o_m傳話的太監迴來告訴李煜,小長老離開清涼寺有些日子了,早已不知所蹤。


    小長老江正已完成趙匡胤部署的諜報工作,金蟬脫殼全身而退了。不知道李煜是否會想明白,小長老竟然是趙匡胤安插在他身邊最大的間。


    諜,自己最愛的人往往傷我最深。


    小長老江正逃出生天,迴到東京,向趙匡胤交差,趙匡胤加封他為比部郎中,封越州刺史。南唐滅亡後,他又迴到金陵,收集江南藏書數千卷,晚年任安陸刺史,卸任時,拉了一車子的書迴來,特地建了座藏書樓以貯書,有上萬卷。史稱“宋初藏書家,當推江正。”


    李煜急調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率湖口十萬唐軍東下,趕赴金陵救駕。


    之前,宋將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今江西九江),擊敗南唐軍萬餘人,奪取戰多艘。李煜多麽想朱令贇能架祥雲,一下子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可是朱令贇害怕王明軍從背後切斷糧道,遲遲不敢東進。


    宋軍的戰略是“圍點打援”。六月初二,曹彬大軍在金陵城下再次打敗南唐軍兩萬援軍,繳獲戰艦數千艘。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李煜盼星星盼月亮,數著指頭盼,卻總是盼不到朱令贇的一點點消息。數次派人去催,朱令贇絲毫無動於衷,原因很簡單:他怕死啊!


    李煜覺得自己應該再做點什麽,讓大宋進攻的腳步慢下來,於是他開始給趙匡胤寫信,質問趙匡胤:“江南有何罪如江南無罪,大宋又為何興師問罪,兵臨城下”李煜命吏部尚書徐鉉出使東京,一定要向趙匡胤討個說法。


    徐鉉,字鼎臣,揚州人,原籍會稽,父親徐延休,任職江都少尹,在揚州買宅置地。徐鉉十歲能作文,與韓熙載齊名,人稱“韓徐”。


    徐鉉到了東京,向趙匡胤興師問罪道:“我國主詢問陛下,‘對待陛下,就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也沒什麽錯啊,為什麽還要討伐我呢"”


    趙匡胤哈哈大笑:“汝以為父子分兩家,可乎”趙匡胤的意思很明白,父子隻能一家,不能分成兩家


    一句話就把徐鉉給懟迴去了,徐鉉啞口無言,不能作答,隻得還唐。


    八月,潤州城下,升州東南路行營都監丁德裕率領吳越軍一舉擊敗南唐人,潤州告急。李煜命侍衛都虞候劉澄率軍趕赴潤州,加強金陵以東的防禦,這正中了宋軍的“圍點打援”之計。


    劉澄磨磨唧唧地抵達了潤州,一看吳越軍的氣勢,當時就腿肚子轉筋,鬥誌全無,全軍放下兵器向大宋投降,丁德裕隨即占領了潤州。


    十月二十日,朱令贇的十萬大軍剛到皖口(今安徽安慶西南),就遭到宋軍的阻擊。


    朱令贇想放大招,使用火油機。這火油機其實也不是什麽稀奇玩意,就是將蘆葦裝到小船上,再澆上油,順風出戰的“火攻戰術”。


    朱令贇的老爸朱匡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沒想到這句話正好應在自己的兒子身上。


    大火一起,宋軍紛紛後撤,可是天不作美,老天都不想幫南唐了,風向瞬間改變,大火反過來燒向南唐軍。唐軍大亂,不戰自潰,朱令贇覺得有愧於朝廷,自殺殉國。宋軍乘勝追殺,“唐軍赴水而死者十,宋軍繳獲兵仗數萬。”


    南唐十萬援軍被滅,金陵更加危急,李煜病急亂投醫,命張洎作蠟丸帛書向契丹求援。


    李煜對趙匡胤還心存幻想,千方百計地想做趙匡胤的思想工作。十一月,李煜命徐鉉、周惟簡再次入京覲見宋太祖,乞求大宋罷兵言和。


    徐鉉懇求道:“李煜因病未能親自前來東京朝謁天子,並不是拒詔不來,請陛下暫緩進兵,保全江南一邦之命。”


    趙匡胤沉默不言,徐鉉再三懇請,太祖大怒,倉啷啷拔出寶劍,怒斥徐鉉道:“無須多言!江南無罪,但李煜有罪。朕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老趙的意思很明白:天下隻能歸於一姓,必須姓趙。“隻要你李煜也像吳越那樣,納土歸降,我在東京等你,其他的,沒什麽好說的!”


    徐鉉知道多。


    說無益,便又輾轉迴到金陵,將趙匡胤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奏給李煜,李煜這才真正明白過來,自己以前的種種努力,都是煞費苦心,自作多情。


    李煜這時才徹底放棄一切幻想,擲出豪言:“朕當親率士卒背水一戰,若不能勝,朕一定聚室,決不做亡國之奴。”


    可惜,這種的豪氣來得太晚,宋軍從出征到合圍金陵,已經曆時一年之久,李煜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了。李煜派兵夜襲宋軍北寨,結果毫無懸念,大敗而迴。


    開寶八年(975)十一月十二日,接到趙匡胤的命令,曹彬號令全軍,從三麵向金陵城發起總攻。


    趙匡胤再次叮囑曹彬:“務必嚴肅軍紀,不可濫殺無辜,嚴禁搶掠民財,用恩信爭取南唐民眾,減少傷亡。”


    曹彬與潘美等眾將議定,二十七日發起總攻。


    守著這座金陵城,每日看到城裏萬家燈火,雞犬相聞,炊煙嫋嫋,自己卻在外麵風餐露宿,宋軍憋了一年了,已經鉚足了勁兒,準備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三軍將士各個摩拳擦掌,群情激奮。.


    可是,就在總攻的前一天,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在大宋軍營迅速傳開了,三軍總帥曹彬突然病倒了。三軍無帥,這仗沒法打了,眾將官頓時傻了眼,大家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