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要有名,否則就是侵略。宋太祖一直在為征伐南漢,尋找出兵的借口。


    開寶元年(968)九月,趙匡胤召見收複郴州時被俘的十餘個南漢宦官,有個叫餘延業的,長得十分矮小。


    趙匡胤覺得好奇,便問道:“你在嶺南是做什麽官的”


    餘延業道:“外臣做的是扈駕弓官。”


    趙匡胤道:“扈駕弓官,那就是保衛皇帝的弓箭手了。”於是,命人拿來一張弓給餘延業,讓他試試。


    餘延業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也沒能拉開這張弓。


    趙匡胤忍不住哈哈大笑,繼續問起南漢的國事,餘延業便把南漢幾代國主奢侈殘暴和南漢的民怨沸騰,一一說與太祖。


    趙匡胤聽後心中難平,當即拍案表示:“都是我炎黃子孫,堯舜臣民,吾當救此一方之民!”


    大宋立國之前,南漢中宗劉晟就占領了馬楚管轄下的融州、桂州、道州、粵州、柳州、昭州、賀州、連州、象州、潯州、梧州等十餘州的地盤。


    乾德元年(963)三月到八月間,南漢軍隊多次入侵大宋在湖南的地盤桂陽和江華,被宋將潘美等一一打退。


    乾德二年(964)九月,丁德裕、潘美、尹崇珂等率兵奪取南漢控製下的郴州,殺死南漢將領陸光圖和暨彥贇。


    乾德四年(966)秋,南漢發兵進攻北宋的道州(今湖南道縣)。


    見南漢不斷的挑釁,趙匡胤淡定不起來了,他派出使臣,給劉鋹發出詔令,讓劉鋹向大宋稱臣,同時交出侵占的湖南領土。


    趙匡胤還讓南唐國主李煜致書劉鋹,勸他對大宋稱臣。劉鋹不但蠻橫拒絕,還囚禁了南唐使節。


    開寶三年(970),趙匡胤決定出兵討伐南漢。他派人送信給李煜,讓他再給劉鋹寫一封信,勸他馬上投降。


    令人嗬嗬的勸降書


    李煜知道南漢不是大宋的對手,考慮到兩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他不敢多想了。


    他的筆下都是良辰美景,清風朗月,才子佳人,那堪這金戈鐵馬,血雨腥風,就想找一位才子來為他代筆。


    在南唐這個寫詞都能當飯吃的國度,想找出個大才子,文章聖手,那是分分鍾的事。李煜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在國內想力挽狂瀾,大搞改革的知製誥潘佑。


    “潘愛卿啊,改革的事你先放下,先幫朕代個筆,寫一封勸降書。”


    潘佑,幽州人,七歲就能作詩,那水平,妥妥的一代鬼才,且看他的《七歲吟》:


    朝遊滄海東,暮歸何太速。


    隻因騎折白龍腰,謫向人間三十六。


    此時的潘佑,正在和戶部侍郎李平二人,想方設法挽救南唐的危難時局,他借鑒《周禮》實行井田製、依周禮置牛籍等思路進行變法。如果成功了,大宋想滅掉南唐,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


    潘佑沒有讓李煜失望,很快就上交了一篇洋洋灑灑兩千多字的勸降書,從各方麵分析了南漢對宋稱臣的必要性和好處。


    “煜與足下叨累世之睦,繼祖考之盟,情若弟兄,義敦交契,憂戚之患,曷嚐不同……觀夫古之用武者,不顧小大強弱之殊而必戰者有四;父母宗廟之仇,此必戰也;彼此烏合,民無定心,存亡之機以戰為命,此必戰也;敵人有進,必不舍我,求和不得,退守無路,戰亦亡,不戰亦亡,奮不顧命,此必戰也;彼有天亡之兆,我懷進取之機,此必戰也。今足下與大朝非有父母宗廟之仇也,非同烏合存亡之際也,既殊進退不舍、奮不顧命也,又異乘機進取之時也。無故而坐受天下之兵,將決一旦之命,既大朝許以通好,又拒而不從,有國家、利社稷者當若是乎……況大朝皇帝以命世之英,光宅中夏,承五運而乃當正統,度四方則鹹偃下風……近奉大朝諭旨,以為足下無通好之心,必舉上秋之役,即命弊邑速絕連盟。雖善鄰之心,期於永保;而事大之節,焉敢固違。恐煜之不得事足下也,是以惻惻之意所不能雲,區區之誠於是乎在。又念臣子之情,尚不逾於三諫,煜之極言,於此三矣,是為臣者可以逃,為子者可以泣,為交友者亦惆悵而遂絕矣。”


    總之就一個意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劉鋹,無論是從私交,還是論兄弟的情誼,你還是早點降了吧!降了吧!降了吧……”


    公元970年四月朔,“日有食之”,劉鋹收到李煜送來的勸降信。


    為所欲為十多年,突然有個鄰居讓自己去當亡國奴,劉鋹立馬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幾下將信件撕毀,“你誰誰誰啊勸我投降投降你個大頭鬼啊!你也是一國之主,南漢沒了,你南唐還會存在嗎寫勸降書給我,你是豬腦子的小陀螺啊,純粹是沒事找抽!”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劉鋹立即給龔澄樞、樊胡子、陳延壽等人下達命令:替朕炮製了一篇措辭強硬、惱羞成怒的絕交信,讓龔慎義之子帶迴,將南唐信使給事中龔慎義囚禁下獄。


    收到迴信,李煜是既憋屈又鬱悶,他這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他派人把信原封不動地送到了東京,讓趙匡胤替自己做主。


    “老大,你交代我的事,我給你辦了,劉鋹這小子不識抬舉,他罵我就是打你的臉,想怎麽收拾他,隨你的便了!”


    再說那個在南唐搞改革的潘佑,當他把自己的改革方案在朝堂上提出來的時候,立即遭到吏部尚書徐鉉、中書舍人張洎等人瘋狂的抵製與抨擊。


    從來政治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變法如果觸碰了富人的奶酪,結局就是滅亡。李煜也無能為力。


    潘佑變法失敗後,李煜沒主意了,欲將潘、李二人打入天牢。潘佑不堪受辱,便自盡於家中,死時正好是三十六歲。真是才子,人家可是七歲時就知道“謫向人間三十六”了。


    得知潘佑已死,李平也在獄中自縊身亡。


    南唐被宋滅亡後,李煜長歎道:“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啊!”


    潘佑的改革思路,對後世的王安石影響很深,以至於王安石晚年,選擇寄居在金陵的鍾山腳下,與潘佑隔空對話。人生難得一知己,此事無關風與月。


    出兵南漢


    開寶三年(970)九月,宋太祖詔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為他的副手,道州刺史王繼勳為行營都監,發湖南十州兵馬,征伐南漢。


    和以往不同,這次趙匡胤沒有兵分兩路,互為犄角,而是隻派出潘美一支部隊。


    打仗是要花錢的。《孫子兵法》雲:“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大宋經過多年征戰,尤其是征討北漢,耗費巨大,無果而還,國庫漸漸空虛,兵力和後勤補給都很緊缺。為了省兵節餉,這次大宋派單軍征伐南漢,深入險地,也是冒著被包抄的危險,沒有穩操勝券的把握。


    宋軍主帥潭州防禦使潘美,就是評書《楊家將》裏麵那個著名的大反叛潘仁美,我們無意褒貶說書的民間藝人,而此時,作為主帥的潘美卻是一個很會打仗,有勇有謀的老將。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府人。年輕時風流倜儻,曾對同鄉好友王密,說過一番豪言壯語:“我看後漢奸臣當道,恣肆行虐,天下已經有改朝換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並滅亡,實在是奇恥大辱。”不久,潘美投軍到郭威軍中,跟趙匡胤成為戰友。


    後周建國後,潘美擔任柴榮的侍衛。柴榮即位,潘美補供奉官。高平大戰,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不久,出任陝州監軍,改任引進使。


    陳橋兵變,潘美帶著趙匡胤的旨意,先去見後周各位執政大臣,宣諭聖旨,成功勸降,為大宋的開基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隆元年,揚州李重進叛亂,趙匡胤領兵親征,石守信為招討使,潘美為行營都監。揚州平定後,潘美任巡檢,行使鎮撫之事,因功授為泰州團練使。


    乾德元年,平定湖南後,潘美任潭州(今長沙)防禦使。南漢後主劉鋹幾次侵犯桂陽、江華、郴州等地,都被潘美擊敗,維護了湖南的安定團結。


    這次,趙匡胤能派潘美征伐南漢,也是看到他是一員久經疆場的老將。


    再看南漢這邊,劉鋹這個時候傻眼了。“我的將呢我兄弟親戚啥的呢能打的將軍都去哪兒了”


    《續資治通鑒長編》雲:“南漢舊將多以讒死,宗室剪滅殆盡,掌兵者惟宦者數輩。”


    劉鋹發愣了好一陣子,才醒悟過來,“那些人都被我殺光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此時此刻,隻能派他的閹人團出馬了。


    劉鋹調兵遣閹,委派龔澄樞守賀州、郭崇嶽守桂州、李托守韶州。這些閹人都是一些隻會窩裏鬥的主兒,哪是什麽帶兵打仗的料。有道是:


    未出皇城戰兢兢,剛一交戰就迴營。四門緊閉等求救,拖死桑梓十萬兵。


    賀州之戰


    潘美率湖南十州兵馬,自郴州向西,避開騎田嶺、萌渚嶺險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先攻下富川(今廣西富川)。


    賀州刺史陳守忠帶兵來救,聽聞富川失守,隨即打道迴府,被宋軍趕上,一陣砍殺,陳守忠帶著三三兩兩的殘兵敗將逃迴賀州。


    賀州是劉氏家族的“龍興之地”。第一代奠基人劉謙“少充賀水鎮將”,在這裏討得節度使韋宙的賞識,“妻以兄女”,從此交上了狗屎運。


    守衛賀州主帥的是閹人龔澄樞,南漢幕後的皇上。他派出八百裏加急,向劉鋹求援。


    “天皇啊,宋兵太難對付了,您快點派來天兵天將拯救老臣吧,來晚了,老臣這輩子就再也不能伺候您了!”


    劉鋹接到戰報,立即任命伍彥柔為將,領兵援救賀州。


    九月十五日,宋軍兵臨城下,賀州城城高險固,易守難攻。為了減少傷亡,潘美決定來個“圍點打援”,後撤二十裏,對賀州城圍而不打,專打前來救援的援軍。


    伍彥柔的三萬援軍在開到南鄉時,沒有選擇冒進賀州,而是在南鄉河岸邊就地安營紮寨。當打聽到宋軍在賀州城外二十裏紮營時,坐著胡床滑竿指揮的伍彥柔立刻就來了精神,命令軍隊迅速渡河,進軍賀州。


    兵法雲:“兵半渡可擊”。潘美、尹崇珂早在南鄉險道設好伏兵,專等伍彥柔渡河。


    九月二十一日,漢軍開始渡河,伍彥柔剛隨著一部分漢軍過了河,頓時伏兵四起,喊殺連天,礌石連同火箭全都乒哩乓啷招唿過來。漢軍徹底蒙圈了,瞬間十死七八,沒死的紛紛跪地投降。坐在胡床上指揮的伍彥柔,被士兵們撂在一邊,他還沒來得及從座位上站起來,就被衝上來的宋軍取了性命。


    《孫子兵法》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宋軍砍下伍彥柔的首級,懸於高杆之上,在賀州城下示眾。


    看到援兵主帥都被幹掉了,守衛賀州的漢兵,無不膽戰心驚,魄蕩魂飛,無心再戰。一批又一批的漢兵和軍官校尉,在龔澄樞的眼皮子底下,鞋底抹油溜走了。


    這位代皇帝發號施令,視皇帝為傀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宦官龔澄樞,原本就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他沒想著怎樣守城,而是想著怎樣逃命。


    援軍慘敗,小小賀州肯定抵抗不住了。投降肯定不行,我堂堂一國之宦,丟啥也不能丟掉富貴,思來想去還是跑吧。此時,陸路已經被宋軍阻斷,要走也隻能走水路。


    搭乘幾條小船,龔澄樞一夥閹人,沿著賀江,屁滾尿流地往都城興王府逃竄。


    賀州城下,大宋隨軍轉運使王明帶領將士和民夫,先是將作戰的“壕橋”,架在護城河上,隨後將攻城的衝撞車推到城門下。


    一切準備就緒,潘美就派人喊話了,“繳械投降,保爾性命,否則格殺勿論!”城中人大懼,守將都跑了,沒來得及逃跑的漢兵,已無心再戰,“遂開門以納王師。”潘美兵不血刃,順利拿下賀州城。


    賀州離廣州的直線距離,也就二百千米,賀州失守,南漢朝野震驚。眾位閹臣,一致推舉潘崇徹為將,領兵三萬,到賀江禦敵。


    三千打六萬


    就在大宋南方戰事,正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方的契丹,也不甘寂寞了。遼景宗耶律賢覺得大宋在南漢用兵,中原肯定兵力虛弱,正好趁火打劫,進犯大宋,搞點外快。


    當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天下,派趙佗率領五十萬秦兵出征南越,結果就是趙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秦帝國被劉邦、項羽的起義軍滅亡,而無能為力。


    趙匡胤不想讓大秦的悲劇在大宋上演,這就是為什麽他隻肯派潘美一支軍隊去打南漢,而沒有從中原再派兵助戰的原因了。再怎麽出兵討伐,保障江山社稷的穩定,始終是雷打不動的頭等大事。


    開寶三年(970)十一月,契丹又是出動六萬大軍,來打定州(今河北定州)。趙匡胤得到戰報,立即命令判四方館事田欽祚領兵三千前去防禦,同時囑咐道:“彼眾我寡,但背城列陣以待之,敵至即戰,勿與追逐。”意思是說,敵我力量懸殊,好好守住城池,切勿擅自出城迎戰。


    田欽祚就是那位在平定蜀亂時的逃跑將軍,不過此時,他是無論如何有而不能再次逃走了,皇上的眼睛在後邊盯著他呢,既然向後一步是死,那不如向前一步死。死得光榮,死得英雄,還能封妻蔭子。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田欽祚的三千兵馬一到滿城(今河北保定滿城區),就遭遇上了契丹大軍。三千宋軍也豁出去了,契丹兵還未列好陣勢,直接就衝殺了過去。契丹兵大亂,扭頭就跑,宋軍乘勝追擊。


    戰爭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田欽祚的戰馬被流箭射傷倒地,部將王超把自己的戰馬讓給田欽祚,此役,契丹兵損失慘重,宋軍大獲全勝,當晚駐軍遂城(今河北保定徐水區遂城鎮)。


    契丹輸得心不甘情不願,第二天又卷土重來,包圍了遂城。遂城不大,城中糧草已盡,再堅守下去已無多大意義,還有可能全軍覆沒。田欽祚整頓軍隊,率軍從南門衝出,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宋軍安全退到保寨。


    以三千對六萬,大敗契丹,田欽祚的威名瞬間傳遍北疆。“三千打六萬”的英雄事跡傳到東京,趙匡胤聽後大喜,封田欽祚為定州路兵馬都部署。


    同時,趙匡胤還算了一筆賬,“契丹屢次犯邊,如果我用二十匹絹換一顆契丹人頭的話,契丹精兵不過十萬(與大宋數次交鋒,都是派兵六萬),我隻需要花費二百萬匹絹就可以消滅契丹的十萬精了!”


    其實在乾德三年(965),趙匡胤就在東京設置一座私人的小金庫,取名“封樁庫”,用來儲藏自己的私房錢。他曾給趙普等幾位身邊大臣,說過設置封樁庫的初衷,就是為了收複燕雲十六州。


    “兒皇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讓那裏的老百姓吃盡了苦頭。當年,趙匡胤跟隨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一路上基本上沒遇到什麽抵抗。那些漢人將領一見到中原的旗號,紛紛獻城投降,當地百姓還敲鑼打鼓歡迎宋軍進城,這一幕,讓趙匡胤一直難以忘懷,自己當上皇帝以後,心中也一直係念著幽雲十六州的百姓。


    趙匡胤說:“我把平時積攢下來的錢財存到封樁庫中,等攢了三五十萬以後,就拿去和契丹議和,如果他們願意歸還土地和百姓的話,我就把這些錢當成贖金;如果他們不願意賣,那我就用這些錢作為軍資招募勇士,用武力奪取,也必能一舉收複失地!”


    再說南漢這邊,伍彥柔戰死的消息傳到廣州,劉鋹徹底慌了,他不得不啟用手裏的一張王牌,南漢國第一名將潘崇徹。火速任命他為馬步軍都統,率兵三萬北上防守賀江,來戰潘美。


    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潘美孤軍深入嶺南,山高林密,地形複雜,燥熱多雨,瘴氣彌漫,士兵疲於行軍,天時地利人和,宋軍全都沾不上邊。


    你有多成功,關鍵還是要看你的對手有多強,巨人都是踩著別的巨人的肩膀站立起來的。因為我想贏,所以你必須輸,甚至是趴下。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又有誰會想到,“二潘”之爭,卻給了潘美一戰封神的絕佳戰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