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北方遊牧民族,源於東胡鮮卑,“契丹”的意思是“镔鐵”,唐太宗李世民在契丹人住地設置鬆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


    契丹人“畋魚以食、皮毛以衣、馬逐水草、人仰湩酪”。被掠至契丹為官的趙延壽,作《塞上》詩雲:


    黃沙風卷半空拋,雲重陰山雪滿郊。


    探水人迴移帳就,射雕箭落著弓抄。


    鳥逢霜果饑還啄,馬渡冰河渴自跑。


    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生火折林梢。


    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於唐天佑四年(907)二月即可汗位,在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


    後梁貞明二年(916)三月十七日,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建元神冊,即遼太祖。


    後晉開運四年(947),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占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


    契丹被稱為“大遼”或者“大遼國”,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遼聖宗耶律隆緒又改稱大契丹,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北宋治平三年(1066)遼道宗耶律洪基再次改國號為“大遼”,並在國號前加上“南瞻部洲大中央”,完全以“中國”自居。


    佛教認為在世界的中央有座須彌山,它周圍的鹹海中分布著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我們地球上的人生活在南贍部洲,《西遊記》中孫悟空住的地方叫東勝神洲傲來國。


    北宋宣和七年(1125),大遼被金朝完顏阿骨打所滅。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


    燕雲十六州


    後唐清泰三年(936),十一月,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反唐自立,稱比自己小十多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


    契丹答應出兵幫助石敬瑭謀反篡國,石敬瑭向契丹許諾的四個條件,一個比一個優厚:


    一、稱臣;


    二、尊耶律德光為父;


    三、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四、割讓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也稱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等十六州。位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


    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北部的一道重要屏障,猶如一條巨龍綿延數百裏,這是條古代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水嶺,這裏也是長城的所在。


    正所謂“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戰略地位,無可替代。


    一旦燕雲十六州丟失,中原地區將完全暴露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騎兵馳騁而下,可輕易到達黃河岸邊,直接威脅中原腹地。


    石敬瑭拿燕雲十六州換取富貴,正如薛居正所言:“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


    失去燕雲十六州,中原政權的北方邊境再無險可守。


    此後四百多年,燕雲十六州一直沒有迴到中原政權的手中,燕雲十六州從此成為曆代皇帝的一塊心病。。


    後來,金兵鐵蹄南下,徽欽二帝,被掠北國,靖康恥,臣子恨。長江以北的人民,飽經金人蹂躪,曆盡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就因這事,千百年來,石敬瑭一直為後人唾棄和指責。


    誰控製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有了定鼎中原,一統天下的資本。


    北方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滿族建立的大清,都是因為控製了燕雲十六州的緣故。


    明朝時,燕雲十六州終於迴到中原政權手中,永樂帝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又經過五次北伐,才維護了明朝北方邊境的安寧,今日之長城,就是明朝修建的。


    到了明末,遼東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燕雲十六州再次失守。


    清軍入關,噩夢開啟。據統計,明朝年間,全國有五千多萬人口,到了清朝康熙年間隻剩下一千零六十三萬,少了兩千多萬人。這其中雖然也有死於瘟疫和其他原因的,大部分還是還是被清軍屠殺的。


    人口不足百萬的滿族人,入主中原,幾乎把中國屠了個遍,數千萬人慘死於清軍的刀下。僅憑一人之喜好得失,陷整個民族於危難之中,導致無數的人慘死,家破人亡。


    石敬瑭和吳三桂,罪不可恕。


    北伐契丹


    周世宗柴榮誌在天下一統,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屏障淪為契丹人的跑馬場!燕雲十六州一天收不迴來,柴榮心裏就一天不得安寧。


    契丹,此時正值號稱“睡王”的遼穆宗耶律璟執政,“荒耽於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昏庸無能可見一斑。


    早在952年,耶律璟即位的第一年,國舅肖眉古得和宣政殿學士李澣就商議投奔後周,李澣給在後周做官的哥哥李濤寫信,建議後周出兵,收複燕雲十六州。後事情泄露,肖眉古得被殺,李澣被處以杖刑。


    由於耶律璟隻知道喝酒遊獵,沒有大誌向,不用別人廢掉他,他自己的家人也都看不過去了,紛紛起來奪權。


    952年七月,遼世宗耶律阮的弟弟耶律婁國想自立為帝,被穆宗絞殺,同謀耶律敵獵被淩遲處死。


    953年十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孫子耶律宛也來爭奪皇位,結果,參與者被處死,耶律宛和他的弟弟被釋放。


    這是契丹在懲罰反叛兄弟時的處理方式,與漢人“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思想不同,下場也不同。在一個盆子裏搶食吃的兄弟,沒必要斬盡殺絕,如果王出現意外,其他兄弟還可以成為替補,確保王權不會旁落別家。


    柴榮早就想搭手收拾睡王耶律璟了,隻是苦於南征,脫不開身。現在,睡王還是睡王,繼續躺平,而柴榮恰好有空,為此他做了兩手準備:


    一、令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扼守定州西山路,防止北漢救援契丹。


    二、派侍衛親軍都虞侯韓通率軍從陸路到達滄州,疏浚京杭大運河水道,從滄州修治水道進入契丹國境。


    顯德六年(959)三月二十九日,柴榮正式下令,出兵契丹。


    世宗柴榮乘龍舟沿著運河北上,周軍戰船首尾數十裏,浩浩蕩蕩。水陸軍都部署趙匡胤作為先鋒官,為北伐大軍保駕護航。


    遼穆宗耶律璟得知後周北伐的消息,當即令南京(今北京)留守蕭思溫為兵馬都總管,率軍阻截。


    蕭思溫以前趁著柴榮親征南唐的時候,就曾侵擾過後周邊境,也沒撈到什麽便宜。


    後周大將張永德、郭崇發動反擊,進圍馮母鎮,攻克遼國的束城(今河北河間縣東北),將蕭思溫趕過滹沱河。


    蕭思溫的策略是:敵進我退,敵再進,我再退。


    為了給他的畏敵怯戰尋找理由,他對部將說:“敵眾我寡,交戰不利則有後患;不如頓兵堅守,待敵軍師老兵疲時,再發動攻擊,可以必勝。”


    跟大周打交道多年,趙匡胤的大名,他是如雷貫耳。當他得知這次是周世宗柴榮禦駕親征,而且先鋒官又是趙匡胤時,頓時心裏發毛,如坐針氈,滿地團團亂轉,嘴裏不停地嘮叨著:“周軍馬上就要打到這裏了,我該怎麽辦呢”


    手下將領,請求出戰,蕭思溫趕緊擺擺手,“麻煩沒有來找你,不要主動去找麻煩!”


    遼軍善於騎射,單打獨鬥,較量武藝他們不行,除此之外,守城也是他們的短板。而這些,都是趙匡胤的強項。


    狼煙逝去,隻見周軍隊伍嚴整,旗甲鮮明,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


    蕭思溫的消極備戰,讓“沿邊城壘皆望風而下,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連宵遁去,”南京士民紛紛逃入西山避難。


    蕭思溫惟恐朝廷怪罪,上表請求遼穆宗禦駕親征。


    契丹竟然如此的脆弱不禁打,這是趙匡胤始料未及的。


    還有一點也是趙匡胤沒想到的。


    燕雲十六州的漢族將吏和百姓,離開中原朝廷已經二十四年了,他們的根在中原,他們的魂也在那裏。他們是早也盼晚也盼,就希望著早日迴歸中原。現在中原的大軍來了,他們就要脫離契丹的魔爪了,怎能不開心雀躍,天天跟過年似的。


    這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些在契丹當兵的漢人,打心眼裏也不願意跟中原的軍隊抗衡。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如何讓他們不對契丹離心離德。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以,這個仗打起來就有意思了。


    趙匡胤的先鋒部隊一到,旗號一亮,遼軍這些漢人兵將,虛接幾招,確認過眼神,然後就獻關投降。幽雲之地,任由後周軍馳騁縱橫。


    柴榮率領的主力大軍在後麵隻是打打旗子,裝裝樣子,不需要動一兵一卒,走累了,直接到前麵幹飯就行了,趙匡胤的先鋒部隊,把活都幹完了。


    柴榮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甩手掌櫃的,也是醉了。


    四月,遼國的寧州(今天津靜海)刺史王洪,向世宗柴榮投降。


    後周大軍經獨流口(今天津靜海北),逆流西進,到達至益津關(今河北霸縣)。


    益津關守將終延輝,向趙匡胤獻關投降。柴榮將益津關更名霸州。


    在霸州這裏,“河路漸狹,舟不能進”,柴榮棄船改為從旱路行軍。


    趙匡胤的先鋒部隊,來到瓦橋關(今河北雄縣)。


    遼軍守將姚內斌早就得到消息,大周明星趙匡胤來了,一定要跟他要個簽名,如果能合影那就太好了,兄弟們,追星去了!


    姚內斌帶兵出城,列好隊形,然後到兩軍陣前,跟趙匡胤互報姓名,講了趙匡胤在征唐的英雄事跡,論了字輩和七大妗子八大姨的關係。


    把趙匡胤搞得一頭霧水,這仗還打不打了


    “打,要打,棒子棒子雞,你是使棍的,你出棒子,我出蟲,蟲嗑棒子,蟲來了!”說著,揮刀砍來。


    打仗,趙匡胤是認真的,他舉棍相迎。馬打盤旋,沒走幾個迴合下來,姚內斌的頭盔就被趙匡胤打落。


    追星失敗,姚內斌打馬就逃。


    後周大軍一起掩殺,遼軍丟下數百屍體,逃迴關內。


    很快,周世宗也到達瓦橋關,後周大軍雲集城下。


    趙匡胤給姚內斌寫了一封勸降信,一箭射到城樓上。


    姚內斌迴箭書道:“親,容我商議,明日答複。”


    趙匡胤心知肚明,也不強迫。


    第二天就熱鬧了,姚內斌一早就派人到達趙匡胤大帳,獻上投降書,表示願意開城投降。城內已經開始淨水灑街,鮮花鋪道,張燈結彩,備好鑼鼓,扭起秧歌,準備歡迎周軍進城了!


    趙匡胤率軍輕鬆接管了瓦橋關。


    周世宗授姚內斌為汝州刺史,將瓦橋關更名雄州。


    後來,大宋名將楊六郎鎮守“三關”,其中就有雄州(瓦橋關),另兩個是霸州(益津關)、淤口關。


    由此可見,瓦橋關也是了不得的戰略要地,打仗講究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大周占據著天時、人和。要命的就是這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仗都可以不用打,直接靠一張嘴巴,用說的就行。


    有了姚內斌的號召,至此,遼軍中的漢軍將領開啟了認祖歸宗,全麵迴歸模式。


    淤口關(今河北霸縣)守將獻關歸降。


    莫州(今河北任丘)刺史劉楚信獻關歸降。


    瀛州(今河北河間)刺史高彥暉獻關歸降。


    周世宗柴榮,忙得不亦樂乎,他要給這些歸降的遼將,置辦一模一樣的獎勵和賞賜,打仗,累的是身體,這活,雖然身體不累,可是他心累啊,要做到不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真是不輕鬆。


    隻用四十二天時間,兵不血刃,沒費吹灰之力,後周軍就收複了三州三關十七縣。


    戰報傳到“睡王”遼穆宗耶律璟那裏,他隻淡淡地迴了一句:“此本漢地,今以還漢,又何惜耶”轉身又睡去了。


    離奇得病


    柴榮決定繼續揮師北進,一舉攻下幽州,奪迴燕雲十六州。


    在攻下易州和固安後,柴榮詔令犒軍三天,讓大軍休整一下,養精蓄銳,順便整理戰備,以圖再戰。


    這天晚上,柴榮心中高興,就多喝了幾杯。


    北方的夜晚,還是有些冷,夜裏醒來,柴榮感到頭似針紮,痛得厲害。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世宗突然染病,眾將也沒太當迴事,畢竟,柴榮今年才剛三十九歲,正是年富力強、如狼似虎的時候。


    柴榮也想著休息幾天繼續北進,可是這病情是越來越重,開始的時候,是頭痛眼睛不舒服,第二天竟然連耳朵也開始嗡嗡的了。


    這是典型的病毒性感染,如果放到現在,青黴素、各種素的一上,大不了打個吊瓶,根本不是大問題。然而,那是在五代,而且隨軍醫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齊。


    柴榮一病不起,咳得一天比一天厲害,臉色一天比一天難看。


    趙匡胤等人見此情形,紛紛勸說世宗先迴京,等養好病後,再行北伐。


    “這場病,來得真不是時候,燕雲十六州,眼看就要全部迴歸我大周,可是這身體!”柴榮歎了一口氣。


    山高擋不住愚公,困難嚇不倒英雄,英雄隻怕病來磨。


    無論心中有多少的不願意,心中的想法萬千條,腳下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迴京養病。


    臨行前,柴榮做了嚴密的軍事部署和戰略規劃。


    任命大將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守好關隘。


    撤迴易州等處軍隊,以白溝河為界,與大遼隔河對峙。


    柴榮千叮嚀萬囑咐:“不要輕易出擊,等我迴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