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據山西的北漢皇帝劉崇聽聞郭威死了,覺得大周國喪,天子新立,正是興兵滅周的絕佳時機。


    當然,劉崇還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在出兵之前,他決定先抱個大粗腿,找個靠山。當即派出使臣,通好契丹,效仿石敬瑭,自稱“侄皇帝”(不是兒皇帝,兒皇帝是石敬瑭的專利),乞求遼穆宗耶律璟和他興兵一處,滅掉後周,以報殺子之仇、奪國之恨。


    後周顯德元年(954)二月,耶律璟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一萬餘騎,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大軍,抵達太原。


    北漢這邊派出大將張元徽,領兵三萬,聯合契丹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澤州、潞州而來。


    後周澤潞節度使李筠亮出了自己全部的家底,湊齊兩千步騎,誓死扞衛大周每一寸領土。兩千對十萬,這無疑是螳臂擋車,以卵擊石。很快潞州被困,澤州告急。


    澤州到開封的直線距離隻有三百華裏,中間隻隔著一條黃河,漢遼聯軍長驅南下,企圖一舉滅亡大周。


    警報傳到汴京(開封),後周朝廷隨即出現兩派意見。


    反對派以大臣馮道為首,不主張親征,認為老主新逝,這是一個政權交接的敏感時期,怕新皇根基不穩。


    主戰派以周世宗柴榮為首,堅持要禦駕親征,通過禦駕親征,樹立皇權皇威,控製禁軍軍心。


    柴榮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加上有郭威的女婿張永德、自己的把兄弟趙匡胤和鄭恩作為幫手,對自己的安危,不足為慮。


    柴榮道:“以吾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


    馮道反駁道:“未審陛下能為山否”柴榮聽後心中不悅,臉拉得老長。


    最後,胳膊還是擰不過大腿,世宗力排眾議,親率大軍,從開封出發,渡黃河,北上太行,迎擊來犯之敵。


    與此同時,柴榮發出號令,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鎮(今河北磁縣、武安)西進,迂迴到漢遼聯軍之後,從後麵襲擊敵人;


    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部自晉州(今山西臨汾)向東,從西麵打擊漢遼聯軍。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生存著這樣一位梳著白色齊劉海的小動物,它身長不過一米,體重不過二十斤,每當提起它的名字,非洲大地都禁不住抖三抖。任憑什麽獅子老虎花豹,在它的字典中從來沒有“忍”字可言,在它的信條裏,幹就完了,憑借“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之名號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它就是蜜獾,江湖人稱“平頭哥”。


    小心,它來了。


    趙匡胤的先鋒部隊馬不停蹄,非止一日,抵達澤州,二話沒說就與漢遼聯軍交上火。


    趙匡胤的作戰原則是:不和敵人正麵衝突,先派出小股人馬騷擾敵兵,將敵人引入布置好的口袋陣,然後打殲滅戰。


    漢遼聯軍確實頭疼了,這麽一小股周軍,卻讓他們損兵折將,絲毫沒占到任何便宜,周軍大部隊還在後邊,看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不好打,就先布陣吧。


    《孫臏兵法》教給大家十種陣型: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


    到了後期逐漸演化成一句順口溜: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五虎群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鬥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麵埋伏陣。


    在澤州高平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晉城巴公鎮),漢遼聯軍按照一線三段的雁形陣進行排兵布陣。


    雁行陣就是模仿大雁飛行編隊的一種陣法:漢主劉崇是雁頭,率主力居中;兩個雁翼(翅膀),遼軍楊袞居西、漢軍精銳的先鋒部隊在東。


    漢遼聯軍是想靠著人數上的優勢,從氣勢上壓倒周軍。


    這個陣法就是裝逼用的,真是叔可以忍,嬸不可以忍。它的致命弱點就是兩個雁翼(攻擊部隊)中間沒有結合部,比較鬆散,這就要求雁頭要有很高的協調指揮能力,否則容易形成一盤散沙,各自為戰。還有就是他的後方完全沒有防護,顧頭不顧尾,如果遇到後方突襲和側翼包抄,無法組織大兵力防禦作戰。


    當然,這種沒有血緣關係的聯軍,喜歡各自為戰(恐怕自己受損失,都不想先出頭,抱著要死讓盟軍先死的心理,很多情況下都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也隻能如此布陣。


    柴榮在澤州境內建立府庫和後勤管理院,用來保證軍需供給。


    針對漢遼軍的布陣圖,柴榮和趙匡胤等人經過研究,決定采用錐形陣(三角倒v字陣型),有進攻有防守,進可攻戰可守。


    錐形陣屬於進攻突破的陣形,就是將有攻擊力的精銳前鋒部隊放在箭頭位置,配上堅強有力的兩翼部隊,前鋒部隊在正麵突破、割裂、攻擊敵人,兩翼配合擴大戰果,這種陣形的弱點也是在後方,要防備敵人偷襲,還要在後方準備好第二梯隊(隨時補充箭頭和兩翼部隊)。


    柴榮就想用自己的這支雕翎箭(錐形陣型),射殺漢遼聯軍這支大雁(雁行陣)。


    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充當箭頭的先鋒部隊;


    白重讚與侍衛馬軍都虞侯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充當兩翼;


    在一線的左中右三軍之後,是柴榮率領的三線戰略預備隊,做好防守反擊。


    柴榮全身披掛,在陣前督戰,趙匡胤和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一步不離,緊緊護衛著柴榮。


    大戰瞬間就可能爆發,雙方都在嚴陣以待,澤州上空的空氣似乎都要凝結了,這時候,地上掉一根針,似乎都能聽得到。


    遼將楊袞觀望周軍陣勢後,心中不禁豎起大拇指,要論行兵打仗,排兵布陣,還是南人(指中原政權的人)有一套,我們契丹擅長的除了打劫,就是搶,能打贏完全取決於三快:馬快、刀快、跑得快。撈一票就走人,不在原地作過多的停留。


    這次出兵實際上就是來打醬油的,嚇唬嚇唬周軍,搶點東西,得點好處也就完事了,真要跟這些人玩陣型,打肉搏戰,我們契丹傷不起,如果真的損兵折將,迴去無法跟遼穆宗交代,腦袋還不被耶律璟給哢嚓了。


    望著人數比自己少了太多的後周軍,劉崇問:“楊將軍如何看待周軍這陣型”


    楊袞道:“我觀周軍軍容整肅、兵強馬壯,訓練有素,我們一定不能輕舉妄動。”


    劉崇不以為然地說道:“周軍表麵上看著很強,實則虛張聲勢,不堪一擊!”劉崇說完,心裏想想,不對勁,這楊袞好像沒幫著自己人講話,心頭的火騰地一下就起來了,怒斥道:“這種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能出自你的口中,你未免太讓我失望了,實話告訴你,你這樣想,我實在看不起你!”


    楊袞一聽,也很氣憤,可是他沒言語(劉崇再怎麽著也是皇上,君臣之道這一塊,楊袞還是拿捏得死死的),心中暗罵:“你老小子就等著受死吧,沒人願意和你陪葬。”


    中原百姓已經吃盡了契丹的苦頭,老天這迴也站在大周這邊,當時東北風刮得好好的,卻不知怎地突然間變成強勁的南風。


    大周兵馬掀起的沙塵,弄得劉崇睜不開眼。


    先下手為強,劉崇不想那麽多了,他要讓契丹人看看,你們即使不上,我們漢軍也能打敗周軍。


    北漢樞密直學士王得中認為此時風勢不利,不宜出擊,劉崇怒道:“吾計已決,老書生勿妄言,再說,我就殺了你!”


    劉崇命自己東麵的左翼,大將張元徽率兵,避開後周的前鋒鋒銳部隊,搶先進攻後周的側翼右軍(他的左正好對著後周軍的右)。


    後周右軍是由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率領的,讓柴榮始料不及的是,這兩位屬於是紙上談兵的將軍,貪生怕死的窩囊廢,穿上盔甲還有些人模狗樣的,說起話來牛皮能吹破天,真正打起仗來,馬上變成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巴(這種人還不少)。


    剛跟漢軍接觸,沒打幾下子,樊愛能、何徽就就帶領騎兵親隨先逃了。


    沒了主帥,沒了騎兵掩護,後周右軍陣腳大亂,剩下的幾千步兵人心渙散,死的死,降的降,被殺者多達上千人,而投降的右路軍士兵也多達二千餘人。


    後周的右路軍全線崩盤,位於後麵預備隊的柴榮就非常危險了。


    周世宗柴榮一看右路軍失守,打馬揚槍,冒著箭羽飛石,一馬當先,殺向敵陣。在保家衛國這一點上,柴榮沒說錯,這一刻,他還真有點李世民的範兒。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禁軍將領趙匡胤作為柴榮的護衛,一看柴榮都衝上去了,自己肯定得拚了,於是振臂高唿:“兄弟們,護駕要緊,跟我上!”


    劉崇得知柴榮都親自出戰了,就想著生擒活捉柴榮,給自己兒子報仇。


    於是派人給張元徽送去嘉獎,催促張元徽乘勝進攻,活捉周世宗柴榮。


    趙匡胤和張永德一左一右,殊死拚殺,終於掩護柴榮退到後方安全的地方。衝上去的後周預備隊也完全填補了右路軍的空位。


    中軍帳,柴榮、趙匡胤、張永德三人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趙匡胤認為,漢軍的精銳就是張元徽率領的那一千多騎兵,如果組織兩隊騎射兵,先把張元徽的騎兵幹掉,就能掌控戰役的主動權。


    柴榮覺得言之有理,就照此執行,說幹就幹。由趙匡胤和張永德分工合作,各自率領兩千騎射兵,左右夾擊張元徽的騎兵,一定要拿下這廝,為右路軍報仇雪恨。


    注意,平頭哥又來了。


    在趙匡胤和張永德兩股騎兵的左右衝殺下,北漢騎兵一下子死傷大半,後周軍的士氣大漲,戰場形勢瞬間被改寫。


    混戰中,北漢驍將張元徽的戰馬被射倒,後周兵一哄而上,把張元徽剁成肉泥。


    主將一死,北漢兵立馬軍心大亂,後周軍乘著南風,發起最猛烈進攻。


    劉崇再怎麽揮舞戰旗,也無法製止北漢軍的潰敗。


    楊袞看到後周軍如此驍勇,就率領契丹騎兵搶先撒丫子跑了。《資治通鑒》載:“楊兗畏周兵之強,不敢救,且恨北漢主之語,全軍而退。”


    後周軍一路追殺,北漢兵的死屍布滿山穀,丟棄的軍資器械到處都是,逃不掉的數千北漢兵紛紛投降。


    劉崇在一百多騎兵的護衛下,狼狽逃迴了太原,閉城固守。


    柴榮命令大軍擇地安營紮寨。


    高平之戰,後周軍取得全勝。


    仗雖然打贏了,可是一些將領的臨陣潰逃,讓柴榮多次深陷絕境,也給後周軍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柴榮決心徹底整頓軍紀,殺一儆百。


    首當其惡的當然就是右軍統帥樊愛能、何徽等人,柴榮讓人做了深入調查,一共查出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校,柴榮下令,將這些人全部推出轅門外,斬首示眾。


    第二天一早,柴榮宣布:攻城。


    城上的箭鏃滾木礌石如雨點般落下。


    趙匡胤身先士卒,領兵在城門下布好柴火,想用火焚燒城門。


    城上的北漢兵嚇壞了,城門一破,必敗無疑。於是,所有的箭鏃和石塊,全都照著趙匡胤這些人襲來。


    頓時,趙匡胤的左臂,就中了一箭,鮮血染紅了戰袍。


    這時,白袍小將潘美,打馬衝到城門下,用槍隔開飛來的箭雨,掩護趙匡胤等人撤下陣來。


    趙匡胤簡單包紮後再次衝入戰陣,這點傷絲毫阻擋不了他進攻的鋒芒。


    柴榮聽聞趙匡胤受傷了,馬上派人帶著利盾把他掩護下來,他可不想失去這麽好的兄弟。


    又攻了幾日,太原城依然堅固如初,柴榮見兵士們都很疲憊,若要徹底蕩平北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做長久打算。於是傳令,大軍拔營,依次返迴京城。


    北漢軍經曆此戰,劉崇再也無力南下侵周。


    高平一戰,讓趙匡胤和張永德、石守信、潘美、高懷德、鄭恩等人,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加深了革命情誼,結成了生死兄弟。


    兄弟多了,路好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