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春秋五霸
古人看現代高中生的手機生活 作者:玄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秋五霸說法有好幾種,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史記》裏記載的春秋五霸吧!】
【首先上場的霸主是……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薑姓,呂氏,名小白。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前685~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薑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小白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齊桓公元年(前685年),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被殺後,小白搶先迴國,在國、高二氏支持下奪取君位。
齊桓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孔子稱讚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除此之外,他還留下了“一箭之仇”“老馬識途”“庭燎招士”等典故。】
【下一位上場的是——晉文公
晉文公姬重耳(前697年或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晉氏,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國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為狐姬。
重耳年少時謙虛好學,善於養士。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至翟國,後輾轉五鹿(衛)、齊、衛、曹、宋、鄭、楚、秦等國,在外十九年,備嚐艱辛。晉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迴晉殺晉懷公而即位為晉君。
重耳文治武功卓著,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或“桓文”。司馬遷《史記》稱讚他是“古所謂明君”。除卓越的事功外,他還留下了“退避三舍”“誌在四方“貪天之功”等典故。】
【當當當當!下一位——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趙氏,名任好,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德公之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秦穆公於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繼位。
秦穆公在位期間,審時度勢,在內政方麵善於任用人才,加強國內的發展。對外采取以和為主的方針,與晉國保持相對友好,同時向西發展,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拓地千裏,得以稱霸西戎,並被周襄王賜予金鼓,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
【咳咳!現在上場的是——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姓子,名茲甫,宋氏。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桓公次子,宋成公之父。春秋宋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即位前,曾讓國與其庶兄公子目夷,並參加葵丘會盟。即位後,任用公子目夷為相,平定齊國內亂。
宋襄公即位後,在政治上特別倡導修行仁義,並主張以此爭得中原盟主地位。在國際上,宋襄公緊跟齊桓公,積極維護齊國的霸權。同時宋國大夫正考父非常讚揚宋襄公的精神,認為宋襄公的偉大可追述如同契、湯等商王朝聖者的精神,因而作了“商頌”來稱讚宋襄公。】
【最後一位!——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之子。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後世也流傳了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止戈為武”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我以為越王勾踐也是,我老師說他是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那是另一個版本,還有個版本說吳王夫差是春秋五霸之一呢。]
[不管哪幾個版本,晉文公,齊桓公這兩位都是穩穩的,不可否認的春秋五霸之一。]
[管鮑之交。]
[鮑叔牙和管仲,這兩位的友誼我都不好多說什麽。]
[齊桓公也是不計前嫌的重用管仲啊!這才是君臣,臣有能才,小過矣,不足棄也。君有仁德,小仇矣,不足恨也。]
[一鳴驚人!]
[原劇情是什麽來著?我記得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關係。]
[沒關係。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禦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人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
莊幹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韓非子·喻老》)]
[喲喲喲,這也是一個傲嬌啊!]
[激將法真管用。]
[秦穆公!!!政哥的祖宗!]
[公子小白,小白本身還不錯,加上公子這兩個字,b格一下子就上來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姓那是真好聽!]
[大部分都是上古八大姓,氏的話不是很清楚。]
[姬姓,薑姓,姒姓,姚姓,妘姓,嬴姓,姞姓,媯姓。
這就是上古八大姓。]
[都有女子旁,]
[我老師說那是因為最初是母係社會,所以有女字旁。]
[這裏麵唯有宋襄公不熟,其他的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天,這是為什麽!]
[五霸必有的齊桓公和晉文公,他們都是奪迴權利,不像其他三個,都是順利繼位的,果然,強者的世界都是凹凸不平的。]
[要想成為強者,就必須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鞭笞十下,驅之別院。。]
[樓上的怎麽那麽有膽那麽勇啊!]
[春秋五霸的說法還蠻多的
1.孔子-孟子的說法:
(春秋)孔子刪定的《春秋》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孟子》繼承它。
2.墨子-荀子的說法:
(春秋)《墨子·所染》謂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所染當,故霸諸侯”。
《荀子·議兵》又說上述五君。
3.西漢《四子講德論》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4.東漢《白虎通·號》記異:“或曰五霸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也。”
5.唐代顏師古的《漢書注·諸侯王表》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6.清代《鮚崎亭集外編》說: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齊桓,晉文是穩坐的。]
[吳王夫差不太可能吧?春秋五霸不是給國家帶來欣欣向榮,奠定百年基業嗎?吳王夫差是把自己整滅國了吧?]
[你想多了,夫差有機會的,他擊敗越國後北上爭霸了。]
[也不真是菜,吳王夫差也是打贏過越王勾踐的,不過這兩位,你贏我一次,我贏你一次的,感覺要是勾踐先贏了,後麵不就是勾踐死而滅國。]
[越王勾踐還是有點可以的。]
[吳王闔閭也是嗎?]
[人家死的有點那個,不至於真的菜。]
[怎麽死的。]
[傷了腳趾沒了。]
[……還行,總比晉景公姬獳死的好。
《左傳》中對晉景公之死的描述就是:“將食,脹,如廁,陷而卒。”]
[哈哈,我就笑笑,不嘲諷。]
春秋時期
尚在逃難的公子小白和公子重耳看著天幕,感覺一口氣都哽在了咽喉。
這不是要命嗎!!!
天幕害我!
秦穆公看的哈哈大笑。
宋襄公剛剛繼位,立馬任用公子目夷為相,平定齊國內亂。
楚莊王聽著和天幕如出一轍的話,笑道:“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一樣如出一轍的話語。右司馬躬身行禮。
晉景公看的臉色黑沉,以後如廁絕對要小心!
勾踐,夫差依舊在操練兵馬,發展經濟。
【首先上場的霸主是……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薑姓,呂氏,名小白。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前685~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薑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小白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齊桓公元年(前685年),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被殺後,小白搶先迴國,在國、高二氏支持下奪取君位。
齊桓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孔子稱讚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除此之外,他還留下了“一箭之仇”“老馬識途”“庭燎招士”等典故。】
【下一位上場的是——晉文公
晉文公姬重耳(前697年或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晉氏,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國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為狐姬。
重耳年少時謙虛好學,善於養士。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至翟國,後輾轉五鹿(衛)、齊、衛、曹、宋、鄭、楚、秦等國,在外十九年,備嚐艱辛。晉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迴晉殺晉懷公而即位為晉君。
重耳文治武功卓著,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或“桓文”。司馬遷《史記》稱讚他是“古所謂明君”。除卓越的事功外,他還留下了“退避三舍”“誌在四方“貪天之功”等典故。】
【當當當當!下一位——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趙氏,名任好,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德公之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秦穆公於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繼位。
秦穆公在位期間,審時度勢,在內政方麵善於任用人才,加強國內的發展。對外采取以和為主的方針,與晉國保持相對友好,同時向西發展,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拓地千裏,得以稱霸西戎,並被周襄王賜予金鼓,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
【咳咳!現在上場的是——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姓子,名茲甫,宋氏。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桓公次子,宋成公之父。春秋宋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即位前,曾讓國與其庶兄公子目夷,並參加葵丘會盟。即位後,任用公子目夷為相,平定齊國內亂。
宋襄公即位後,在政治上特別倡導修行仁義,並主張以此爭得中原盟主地位。在國際上,宋襄公緊跟齊桓公,積極維護齊國的霸權。同時宋國大夫正考父非常讚揚宋襄公的精神,認為宋襄公的偉大可追述如同契、湯等商王朝聖者的精神,因而作了“商頌”來稱讚宋襄公。】
【最後一位!——楚莊王!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之子。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後世也流傳了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止戈為武”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我以為越王勾踐也是,我老師說他是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那是另一個版本,還有個版本說吳王夫差是春秋五霸之一呢。]
[不管哪幾個版本,晉文公,齊桓公這兩位都是穩穩的,不可否認的春秋五霸之一。]
[管鮑之交。]
[鮑叔牙和管仲,這兩位的友誼我都不好多說什麽。]
[齊桓公也是不計前嫌的重用管仲啊!這才是君臣,臣有能才,小過矣,不足棄也。君有仁德,小仇矣,不足恨也。]
[一鳴驚人!]
[原劇情是什麽來著?我記得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關係。]
[沒關係。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禦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人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
莊幹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韓非子·喻老》)]
[喲喲喲,這也是一個傲嬌啊!]
[激將法真管用。]
[秦穆公!!!政哥的祖宗!]
[公子小白,小白本身還不錯,加上公子這兩個字,b格一下子就上來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姓那是真好聽!]
[大部分都是上古八大姓,氏的話不是很清楚。]
[姬姓,薑姓,姒姓,姚姓,妘姓,嬴姓,姞姓,媯姓。
這就是上古八大姓。]
[都有女子旁,]
[我老師說那是因為最初是母係社會,所以有女字旁。]
[這裏麵唯有宋襄公不熟,其他的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天,這是為什麽!]
[五霸必有的齊桓公和晉文公,他們都是奪迴權利,不像其他三個,都是順利繼位的,果然,強者的世界都是凹凸不平的。]
[要想成為強者,就必須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鞭笞十下,驅之別院。。]
[樓上的怎麽那麽有膽那麽勇啊!]
[春秋五霸的說法還蠻多的
1.孔子-孟子的說法:
(春秋)孔子刪定的《春秋》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孟子》繼承它。
2.墨子-荀子的說法:
(春秋)《墨子·所染》謂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所染當,故霸諸侯”。
《荀子·議兵》又說上述五君。
3.西漢《四子講德論》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4.東漢《白虎通·號》記異:“或曰五霸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也。”
5.唐代顏師古的《漢書注·諸侯王表》說: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6.清代《鮚崎亭集外編》說: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齊桓,晉文是穩坐的。]
[吳王夫差不太可能吧?春秋五霸不是給國家帶來欣欣向榮,奠定百年基業嗎?吳王夫差是把自己整滅國了吧?]
[你想多了,夫差有機會的,他擊敗越國後北上爭霸了。]
[也不真是菜,吳王夫差也是打贏過越王勾踐的,不過這兩位,你贏我一次,我贏你一次的,感覺要是勾踐先贏了,後麵不就是勾踐死而滅國。]
[越王勾踐還是有點可以的。]
[吳王闔閭也是嗎?]
[人家死的有點那個,不至於真的菜。]
[怎麽死的。]
[傷了腳趾沒了。]
[……還行,總比晉景公姬獳死的好。
《左傳》中對晉景公之死的描述就是:“將食,脹,如廁,陷而卒。”]
[哈哈,我就笑笑,不嘲諷。]
春秋時期
尚在逃難的公子小白和公子重耳看著天幕,感覺一口氣都哽在了咽喉。
這不是要命嗎!!!
天幕害我!
秦穆公看的哈哈大笑。
宋襄公剛剛繼位,立馬任用公子目夷為相,平定齊國內亂。
楚莊王聽著和天幕如出一轍的話,笑道:“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
一樣如出一轍的話語。右司馬躬身行禮。
晉景公看的臉色黑沉,以後如廁絕對要小心!
勾踐,夫差依舊在操練兵馬,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