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學好物理化,就算穿越也不怕
古人看現代高中生的手機生活 作者:玄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所謂,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一個視頻我就來給大家科普穿越必備的暴富知識。】
【提煉精鹽:
食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當時人們發現海水煮沸後,可以得到白色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食鹽。
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不同來源的食鹽,它們的成分和特點也各有不同。
中國古代流傳下的“白鹿飲泉”、 “羝(音:低)羊舐土”的記載都說明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動物行為而發現了鹽的存在。
食鹽也是一種重要的稅收來源。
食鹽的供應和價格對經濟和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
我們要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占食鹽的99%以上。氯化鈉是一種無機化合物,由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組成。鈉離子和氯離子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們在體內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收縮、酸堿平衡等生理過程。如果缺乏鈉或氯,人體就會出現低血壓、虛弱、抽筋等症狀。
提煉精鹽的方法非常簡單:
我們把粗鹽融到水裏,然後拿石灰石,用炭火或者石油加熱,讓他變成生石灰,接著加水,讓他變成石灰乳,然後把飽和的石灰乳溶液加到粗鹽溶解的水裏,就會出現雜質,然後過濾一下。
這個時候也還可以通入二氧化碳,當然沒有二氧化碳也可以直接晾在空氣裏,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雜質,再過濾一次。
最後再蒸餾,就會得到沒有苦澀味道的精鹽了。】
【提煉青黴素: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發明青黴素的人是:亞曆山大·弗萊明,亞曆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
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小心感染的概率是很大的。比如,不小心劃破了皮膚,如果清潔不到位或者是治療不及時就很有可能發炎感染,造成各種並發症。
但有了青黴素之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敗血症、肺炎,都可以使用青黴素來治療。
相較於精鹽,青黴素難以提煉:
首先還是收集大量青黴(饅頭、包子、水果、麵條上)。將米磨成汁混合。
用芋煮成的汁作為培養液,植入青黴培養7天。將培養液用濾棉過濾,過濾後的加入菜籽油來溶解脂溶性物質,由於青黴素是水溶性,所以油下麵的水溶解了青黴素。
將水加入放了活性炭(煮過消毒)的容器並攪拌。將這些活性炭放入分離管(上端開口大,下端開小口),用蒸餾水清洗,然後注入酸性水(用醋製造)。
最後用堿性水(海草煮汁)注入。這時候在下方出口處加上過濾棉以減小流速。按每10分成多份。】
[青黴素不能在古代大量提煉,隻能整出一小部分,感覺用處不大。而且提煉他太麻煩了,還不如去看看青蒿素。]
[青蒿素提煉一樣困難。]
[我很好奇,我得什麽身份才能製鹽,我記得這玩意在古代隨意製造是死罪。]
[大概皇帝和攝政王,位列三公九卿,或者是宰相丞相等等,可以試試,不過有風險,最好是得到皇帝的同意。]
[青蒿素聽說是從醫書上看到的,就是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從那裏麵得到的靈感?]
[誰說不是假的?屠**是受古方啟發不錯,但青蒿素並不是取自青蒿,而是黃花蒿。
其次,古方中是絞汁入藥,而屠**證明是不可能的,水煎服和用乙醇也不行,再改換乙醚才提取成功。]
[青黴是那些東西發了黴長出的綠色的毛嗎?]
[是的,就是那個綠色的黴。]
[精鹽提煉也不是非常簡單,還是有一點複雜的,比如我,會有點看不懂。]
[說實話,記住了,但能不能整出來就是另一迴事了。]
[精鹽就算了青黴素看起來怎麽都不太可能,而且古代根本就沒有現代的科技提煉。]
[隻要不是純度高的,低一點的青黴素都是可以提煉出來的。]
[這不是有步驟嗎?看著步驟還操作不了,真的是化學學都沒學好。]
[這倆玩意都很重要,但是除了精鹽,青黴素真的一點也不好提煉出來,哪怕它可以解決很多病。]
[青蒿素似乎是治療瘧疾的,和青黴素效果不一樣。]
[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青黴素要用的話,要先皮試,防止過敏,但是視頻裏麵沒有講皮試!]
[樓上的關注點真夠清奇的,這青黴素提都不一定提的出來,還皮試防止過敏。]
[皮試好像就我們九洲有,其他地方沒有的。]
[皮試可以注入少量青黴素,看看是否有過敏情況,如果皮膚出現紅暈,硬結,水皰,那就是過敏了。]
[青蒿素和青黴素,這兩玩意不是一個東西嗎?]
[不是,青蒿素裏麵的成分有蒿甲醚、二氫青蒿素等,具有殺滅瘧原蟲的作用,通常可以用於治療各型瘧疾
而青黴素屬於是一種抗生素,具有殺菌、抗感染等功效,對於治療菌血症、毛囊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穿越不得把青蒿素和青黴素都提煉出來才好。]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鹽的話,在古代製造還要看情況,得看當時的皇帝,漢武帝時期才出現禁止販賣私鹽,不清楚能不能私自製鹽,如果自己用肯定沒問題,但是要大量售賣,最好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秦朝。
主要鹽是很重要的戰備物資,並且很需要的那種,而且古代鹽非常稀缺,很多平民百姓根本吃不到鹽。很多商人看到利益開始私自製鹽,抬高價格,致使民不聊生,官家壟斷,壓低價格才好轉了一點。]
[所以穿到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擁有高的身份,或者高的地位,也可以考慮和皇帝打好關係,或者自己成為權臣,扶持一個傀儡皇帝。]
[直接上啊!爬上龍床吹枕邊風。]
[樓上的,好膽啊!]
春秋戰國
公輸班痛苦的揉了揉腦袋:“怎麽這麽多,後麵莫不是還有好些。”
墨翟也有些煩惱:“青黴素,這個看起來比較難弄,但是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我們先去弄青黴素,鹽就先放放。”
“又泛濫了。”公輸班斜了墨翟一眼,低聲嘟囔了句:“誰領你情似的。”
秦朝
嬴政除了看懂了鹽,青黴素是一點也沒看懂。
至於青黴素的用處倒是明白。
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士兵受傷感染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一些疾病和疫病。簡直就是絕世良藥。
眼熱,但非常清楚自己弄不出來。
他冷靜下來,開始思考。
天幕不可能隻放這些知識,以後它肯定還會放出更多能用的東西,與其這樣分散讓下邊的人研發,不如自己開辦一個專門用來研究出天幕給出知識的機構。
思及此,嬴政立馬讓丞相隗狀去組織民間的能工巧匠成立天工院,專門用來研究天幕給出的知識。
漢朝
劉徹一樣想到這些,成立了由皇帝直接管轄的工巧閣。
東漢時期
張衡看的也頭疼,這些知識實在是有點傷腦子。
原材料也不好找。
張仲景異常渴望那個青黴素和青蒿素,簡直就是他的夢中情藥。
看著醫館接踵而至的病人,張仲景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研究出這個青黴素。
唐朝時期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看著天幕。
孫思邈將原材料找齊準備開始提煉青黴素。
宋朝時期
沈括雖然名聲不好了,但還是被皇帝重用,研究出天幕的東西。
明朝
朱元璋讓朱標去組織民間力量成立行工司,由朱標全權負責。
這一行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朱元璋對當今太子有多喜愛,隻要不出意外,朱標絕對是下一任皇帝。
永樂時期
登上皇位的永樂大帝看著天幕,目光沉沉。
朱棣收斂神情,這東西確實是他收攏人心的好東西。
宋應星有些憂愁的看著青黴素的原材料,可以弄,但是步驟操作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好不容易弄了點材料,能不能提煉出一點都是問題。
李時珍手握黃花蒿沉思。
應該就是這個植物了。
這一個視頻我就來給大家科普穿越必備的暴富知識。】
【提煉精鹽:
食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當時人們發現海水煮沸後,可以得到白色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食鹽。
後來,人們又發現了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不同來源的食鹽,它們的成分和特點也各有不同。
中國古代流傳下的“白鹿飲泉”、 “羝(音:低)羊舐土”的記載都說明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動物行為而發現了鹽的存在。
食鹽也是一種重要的稅收來源。
食鹽的供應和價格對經濟和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
我們要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占食鹽的99%以上。氯化鈉是一種無機化合物,由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組成。鈉離子和氯離子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們在體內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收縮、酸堿平衡等生理過程。如果缺乏鈉或氯,人體就會出現低血壓、虛弱、抽筋等症狀。
提煉精鹽的方法非常簡單:
我們把粗鹽融到水裏,然後拿石灰石,用炭火或者石油加熱,讓他變成生石灰,接著加水,讓他變成石灰乳,然後把飽和的石灰乳溶液加到粗鹽溶解的水裏,就會出現雜質,然後過濾一下。
這個時候也還可以通入二氧化碳,當然沒有二氧化碳也可以直接晾在空氣裏,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雜質,再過濾一次。
最後再蒸餾,就會得到沒有苦澀味道的精鹽了。】
【提煉青黴素: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發明青黴素的人是:亞曆山大·弗萊明,亞曆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
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小心感染的概率是很大的。比如,不小心劃破了皮膚,如果清潔不到位或者是治療不及時就很有可能發炎感染,造成各種並發症。
但有了青黴素之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敗血症、肺炎,都可以使用青黴素來治療。
相較於精鹽,青黴素難以提煉:
首先還是收集大量青黴(饅頭、包子、水果、麵條上)。將米磨成汁混合。
用芋煮成的汁作為培養液,植入青黴培養7天。將培養液用濾棉過濾,過濾後的加入菜籽油來溶解脂溶性物質,由於青黴素是水溶性,所以油下麵的水溶解了青黴素。
將水加入放了活性炭(煮過消毒)的容器並攪拌。將這些活性炭放入分離管(上端開口大,下端開小口),用蒸餾水清洗,然後注入酸性水(用醋製造)。
最後用堿性水(海草煮汁)注入。這時候在下方出口處加上過濾棉以減小流速。按每10分成多份。】
[青黴素不能在古代大量提煉,隻能整出一小部分,感覺用處不大。而且提煉他太麻煩了,還不如去看看青蒿素。]
[青蒿素提煉一樣困難。]
[我很好奇,我得什麽身份才能製鹽,我記得這玩意在古代隨意製造是死罪。]
[大概皇帝和攝政王,位列三公九卿,或者是宰相丞相等等,可以試試,不過有風險,最好是得到皇帝的同意。]
[青蒿素聽說是從醫書上看到的,就是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從那裏麵得到的靈感?]
[誰說不是假的?屠**是受古方啟發不錯,但青蒿素並不是取自青蒿,而是黃花蒿。
其次,古方中是絞汁入藥,而屠**證明是不可能的,水煎服和用乙醇也不行,再改換乙醚才提取成功。]
[青黴是那些東西發了黴長出的綠色的毛嗎?]
[是的,就是那個綠色的黴。]
[精鹽提煉也不是非常簡單,還是有一點複雜的,比如我,會有點看不懂。]
[說實話,記住了,但能不能整出來就是另一迴事了。]
[精鹽就算了青黴素看起來怎麽都不太可能,而且古代根本就沒有現代的科技提煉。]
[隻要不是純度高的,低一點的青黴素都是可以提煉出來的。]
[這不是有步驟嗎?看著步驟還操作不了,真的是化學學都沒學好。]
[這倆玩意都很重要,但是除了精鹽,青黴素真的一點也不好提煉出來,哪怕它可以解決很多病。]
[青蒿素似乎是治療瘧疾的,和青黴素效果不一樣。]
[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青黴素要用的話,要先皮試,防止過敏,但是視頻裏麵沒有講皮試!]
[樓上的關注點真夠清奇的,這青黴素提都不一定提的出來,還皮試防止過敏。]
[皮試好像就我們九洲有,其他地方沒有的。]
[皮試可以注入少量青黴素,看看是否有過敏情況,如果皮膚出現紅暈,硬結,水皰,那就是過敏了。]
[青蒿素和青黴素,這兩玩意不是一個東西嗎?]
[不是,青蒿素裏麵的成分有蒿甲醚、二氫青蒿素等,具有殺滅瘧原蟲的作用,通常可以用於治療各型瘧疾
而青黴素屬於是一種抗生素,具有殺菌、抗感染等功效,對於治療菌血症、毛囊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穿越不得把青蒿素和青黴素都提煉出來才好。]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鹽的話,在古代製造還要看情況,得看當時的皇帝,漢武帝時期才出現禁止販賣私鹽,不清楚能不能私自製鹽,如果自己用肯定沒問題,但是要大量售賣,最好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秦朝。
主要鹽是很重要的戰備物資,並且很需要的那種,而且古代鹽非常稀缺,很多平民百姓根本吃不到鹽。很多商人看到利益開始私自製鹽,抬高價格,致使民不聊生,官家壟斷,壓低價格才好轉了一點。]
[所以穿到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擁有高的身份,或者高的地位,也可以考慮和皇帝打好關係,或者自己成為權臣,扶持一個傀儡皇帝。]
[直接上啊!爬上龍床吹枕邊風。]
[樓上的,好膽啊!]
春秋戰國
公輸班痛苦的揉了揉腦袋:“怎麽這麽多,後麵莫不是還有好些。”
墨翟也有些煩惱:“青黴素,這個看起來比較難弄,但是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我們先去弄青黴素,鹽就先放放。”
“又泛濫了。”公輸班斜了墨翟一眼,低聲嘟囔了句:“誰領你情似的。”
秦朝
嬴政除了看懂了鹽,青黴素是一點也沒看懂。
至於青黴素的用處倒是明白。
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士兵受傷感染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一些疾病和疫病。簡直就是絕世良藥。
眼熱,但非常清楚自己弄不出來。
他冷靜下來,開始思考。
天幕不可能隻放這些知識,以後它肯定還會放出更多能用的東西,與其這樣分散讓下邊的人研發,不如自己開辦一個專門用來研究出天幕給出知識的機構。
思及此,嬴政立馬讓丞相隗狀去組織民間的能工巧匠成立天工院,專門用來研究天幕給出的知識。
漢朝
劉徹一樣想到這些,成立了由皇帝直接管轄的工巧閣。
東漢時期
張衡看的也頭疼,這些知識實在是有點傷腦子。
原材料也不好找。
張仲景異常渴望那個青黴素和青蒿素,簡直就是他的夢中情藥。
看著醫館接踵而至的病人,張仲景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研究出這個青黴素。
唐朝時期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看著天幕。
孫思邈將原材料找齊準備開始提煉青黴素。
宋朝時期
沈括雖然名聲不好了,但還是被皇帝重用,研究出天幕的東西。
明朝
朱元璋讓朱標去組織民間力量成立行工司,由朱標全權負責。
這一行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朱元璋對當今太子有多喜愛,隻要不出意外,朱標絕對是下一任皇帝。
永樂時期
登上皇位的永樂大帝看著天幕,目光沉沉。
朱棣收斂神情,這東西確實是他收攏人心的好東西。
宋應星有些憂愁的看著青黴素的原材料,可以弄,但是步驟操作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好不容易弄了點材料,能不能提煉出一點都是問題。
李時珍手握黃花蒿沉思。
應該就是這個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