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語典故
古人看現代高中生的手機生活 作者:玄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代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麽了?】
【臥薪嚐膽】
【勾踐不聽範蠡勸告,執意起兵攻打吳國,結果兵敗於夫椒,被迫求和,入吳三年當牛做馬,在討得夫差歡心,放鬆夫差的戒備。
於三年後迴越,一迴越國便與自己床上鋪滿柴薪,床前掛了一顆苦膽,每天早上嚐一口,以便自己不會忘記自己在吳國這三年的屈辱,在公元前478年,趁吳國鬧有饑荒,勾踐舉兵敗吳國於笠澤,一雪前恥。】
【出處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
【立意:“臥薪嚐膽”常用來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最後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斬草必除根,春風吹又生。]
[如果你滅門了,忽然看到一個小孩你會怎麽做?
給糖給刀
選糖:此子心機頗深,來日定是大患,斷不可留。
選刀:此子有複仇之心,斷不可留。
不選:心機頗深,斷不可留。]
[吳越爭霸,說句不好聽的,兩個人都有點優柔寡斷了,夫差當年放了勾踐,三年後,勾踐也放了夫差一命,隻不過夫差不接受他的失敗,不願去甬東,拔劍自殺了。]
[我其實心疼文種,陪勾踐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範蠡都勸告他了。說勾踐這人,長嘴鳥喙,可共患難不可同齊福,在報仇雪恨後,文種就被逼死自殺了。]
[伍子胥也算看著夫差長大了,一心為國,最終還是敗在了伯嚭的讒言下,自殺後讓人將自己的眼睛掛在城牆上看著吳國是怎麽滅亡的。]
[勾踐:女鬼]
[勾夫就像糾纏不清的線,最後隻能強行斬斷。]
[我磕的cp終究是be了,他們的仇是祖祖輩輩的,是夫差父親吳王闔閭死在了勾踐手上,這就是血仇。]
[我真的懷疑他們有奸情啊!
夫差攻打齊國時,齊王死了還假裝哭悼,結果呢,打贏越國居然還在考慮要不要放了!和他們吳國鞭屍楚王水淹徐國可完全不一樣。
勾踐在服過打贏吳國之後,也在考慮要不要放過吳國,不過有前車之鑒,勾踐幹脆利落的滅了吳國王室,結果他又不聽範蠡文種勸誡,要放了吳王夫差,理由就是當初吳王放過了他和人家使者說的話太多了不忍心。
結果就是,勾踐讓夫差去甬東,給了一百戶,結果人家不接受,在姑蘇台自殺了,關鍵是越王居然還勸吳王不要想不開!]
[磕祖宗cp不好吧!]
[可是他們倆怎麽看都有奸情!越王一個請死,吳王也一個請死,也沒見到愛惜自己生命啊,怎麽就那麽愛惜對方,越王多狠的一個人啊,和夫差他爹打仗的時候,讓幾百個死士上前自殺,震懾吳國軍隊,也沒覺得愛惜別人生命啊!]
[吳越爭霸簡直就是一個驚天大瓜,一扒扒出了不一樣的細節,再一扒,那都不能直視了。]
春秋戰國
剛迴到自己住所的勾踐看到天幕上的字,趕忙拉來範蠡,連夜準備跑路,他是真沒料到這天幕把他的想法都給說出來了。
範蠡匆匆忙忙趕到,先是趕緊行了個禮,又迅速說道:“大王,吳國已經不能再待下去了,今夜便趕迴越國整頓軍隊,吳王定會攻打越國!”
勾踐看了吳王夫差的寢宮一眼,迅速準備趕迴越國了。
夫差看著天幕懊悔不已:“孤錯怪伍子胥了”
想起勾踐還在吳國,立馬喊人去抓迴來了。
但凡伍子胥在夫差旁邊,必定會罵一句夫差不聽勸。
至於兩個正主都不太在意的奸情,其他國家的君王卻注意到了。
晉國君主看著自家盟友的瓜,若有所思。
【荊軻刺秦】
【燕太子丹不甘於燕國將要被滅國,廣招壯士刺殺秦王。
經人介紹,荊軻答應刺殺秦王,不久拿著樊於期的頭顱去往秦國,後麵拿出匕首刺殺卻因為秦王的袖子斷了沒能成功。
於秦王在大殿的柱子環繞追殺,大臣護主心切上前肉搏,夏無且用藥囊砸向荊軻,侍衛前來護駕,砍殺了荊軻。】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
[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走]
[嘶~~~我家政哥的形象啊!沒多少人看到吧!]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高漸離送別荊軻時究竟是什麽心情呢?]
[樓上的,我感覺是悲壯的!高漸離喜好音樂,築擊的很好,荊軻喜歡聽音樂,兩人便成為了知音,荊軻去刺秦,高漸離明白九死一生,便擊築送別。
在知道荊軻死後,隱姓埋名,被秦王召入宮,在被秦王知曉是荊軻的好友時被秦王忌憚熏瞎了雙眼,對於一個樂師來說,眼睛多重要啊!高漸離在築中灌了鉛,日日擊築隻為打消秦王的顧慮,雖然在漸漸靠近秦王,但終究雙眼失明,沒能打中秦王,還是複仇失敗了。]
[我想到了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祭友摔琴不複彈。
誰懂啊!俞伯牙摔琴隻是因為鍾子期不在人世了,便沒人能懂他!]
[摔琴倒是讓我想到了魏晉時期的一個人,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在王獻之死後,王徽之在王獻之棺前彈琴,曲不成調,最終悲憤摔琴大哭:“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
[熱知識:定秦劍有1米6,相當於手握一個曹操。]
[山上的筍都被你奪完了。曹操:你禮貌嗎?]
[古代幾對堅固友誼:俞伯牙和鍾子期,荊軻和高漸離,孫策和周瑜,白居易和元稹,李白和杜甫。]
春秋戰國時期
俞伯牙和鍾子期,一人彈琴一人聽曲。
鍾子期說:“伯牙何必為我摔琴”
俞伯牙說:“世上無人再能聽懂,要琴何用。”
鍾子期:“伯牙在想我會因何而死?”
俞伯牙:“是”
兩人無言,鍾子期在那琴音中找尋著俞伯牙的想法。
荊軻同高漸離吃著飯,看著天幕雙雙對眼相看。
荊軻狼吞虎咽的吃完飯,急忙道:“漸離兄!我雖刺殺失敗,但你怎麽孤身前去幫我報仇!”
高漸離放下筷子,無奈道:“荊卿,我本就孤身一人,何談與他人一起,更何況我本是因為被召入秦,才想著報仇的,你看清楚。”
荊軻被這句話給噎住了。想說什麽,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說。
秦朝
嬴政已經習慣了。
當你的黑曆史被反複拉出來鞭笞,你就會發現,從一開始的憤怒會變成習慣,再到冷漠。
不過是刺秦這件曆史罷了。
嬴政心態平和,泰山封完禪的他早就準備迴鹹陽了,相較於這個,迴去處理趙高和胡亥最重要。
【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因為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渴,於是他傳令道:“前麵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它的汁水能夠解渴。”士兵聽到這話後,都紛紛流出了口水,也是利用了這個方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出處:望梅止渴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假譎》】
【立意:一個人隻有對前景充滿信心,抱有希望,才能激發動力,引發其努力拚搏、奮鬥。相反,如果我們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就會失去信心、缺乏動力、勇氣,更談不上逆流而上,猶如浮萍飄到哪裏算哪裏】
[將士:我要告曹操
法官:為什麽?
將士:曹操欺騙我們,說前麵有梅林,結果什麽都沒有]
[望梅止渴,妥妥的欺騙]
[曹丞相還是一如既往的奸賊]
[世人評價曹丞相,一代奸雄,果真是奸呐!]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信他人,騙子太多了,世態炎涼了,尤其不要相信曹丞相]
[後續是將士們憑借著這個,在後麵找到了水源,最終解了渴,不得不說,曹丞相還是很厲害的]
[曹操能統一天下自然也有他的計謀,單從這一個望梅止渴就能看出來曹操的智謀,在三國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曹丞相脫穎而出。]
東漢末年
曹操看著後世對他的評價,心中甚為滿意,隻是為什麽諡號魏武帝!他想要的是魏文帝啊!哪個不孝兒子給我封的!
曹丕在自己房間打了個噴嚏。
備注:殺荊軻的人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侍衛,一個是嬴政自己,等明天我史記到了翻翻看是誰,要不要改。
【臥薪嚐膽】
【勾踐不聽範蠡勸告,執意起兵攻打吳國,結果兵敗於夫椒,被迫求和,入吳三年當牛做馬,在討得夫差歡心,放鬆夫差的戒備。
於三年後迴越,一迴越國便與自己床上鋪滿柴薪,床前掛了一顆苦膽,每天早上嚐一口,以便自己不會忘記自己在吳國這三年的屈辱,在公元前478年,趁吳國鬧有饑荒,勾踐舉兵敗吳國於笠澤,一雪前恥。】
【出處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
【立意:“臥薪嚐膽”常用來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最後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斬草必除根,春風吹又生。]
[如果你滅門了,忽然看到一個小孩你會怎麽做?
給糖給刀
選糖:此子心機頗深,來日定是大患,斷不可留。
選刀:此子有複仇之心,斷不可留。
不選:心機頗深,斷不可留。]
[吳越爭霸,說句不好聽的,兩個人都有點優柔寡斷了,夫差當年放了勾踐,三年後,勾踐也放了夫差一命,隻不過夫差不接受他的失敗,不願去甬東,拔劍自殺了。]
[我其實心疼文種,陪勾踐共患難卻不能共享福,範蠡都勸告他了。說勾踐這人,長嘴鳥喙,可共患難不可同齊福,在報仇雪恨後,文種就被逼死自殺了。]
[伍子胥也算看著夫差長大了,一心為國,最終還是敗在了伯嚭的讒言下,自殺後讓人將自己的眼睛掛在城牆上看著吳國是怎麽滅亡的。]
[勾踐:女鬼]
[勾夫就像糾纏不清的線,最後隻能強行斬斷。]
[我磕的cp終究是be了,他們的仇是祖祖輩輩的,是夫差父親吳王闔閭死在了勾踐手上,這就是血仇。]
[我真的懷疑他們有奸情啊!
夫差攻打齊國時,齊王死了還假裝哭悼,結果呢,打贏越國居然還在考慮要不要放了!和他們吳國鞭屍楚王水淹徐國可完全不一樣。
勾踐在服過打贏吳國之後,也在考慮要不要放過吳國,不過有前車之鑒,勾踐幹脆利落的滅了吳國王室,結果他又不聽範蠡文種勸誡,要放了吳王夫差,理由就是當初吳王放過了他和人家使者說的話太多了不忍心。
結果就是,勾踐讓夫差去甬東,給了一百戶,結果人家不接受,在姑蘇台自殺了,關鍵是越王居然還勸吳王不要想不開!]
[磕祖宗cp不好吧!]
[可是他們倆怎麽看都有奸情!越王一個請死,吳王也一個請死,也沒見到愛惜自己生命啊,怎麽就那麽愛惜對方,越王多狠的一個人啊,和夫差他爹打仗的時候,讓幾百個死士上前自殺,震懾吳國軍隊,也沒覺得愛惜別人生命啊!]
[吳越爭霸簡直就是一個驚天大瓜,一扒扒出了不一樣的細節,再一扒,那都不能直視了。]
春秋戰國
剛迴到自己住所的勾踐看到天幕上的字,趕忙拉來範蠡,連夜準備跑路,他是真沒料到這天幕把他的想法都給說出來了。
範蠡匆匆忙忙趕到,先是趕緊行了個禮,又迅速說道:“大王,吳國已經不能再待下去了,今夜便趕迴越國整頓軍隊,吳王定會攻打越國!”
勾踐看了吳王夫差的寢宮一眼,迅速準備趕迴越國了。
夫差看著天幕懊悔不已:“孤錯怪伍子胥了”
想起勾踐還在吳國,立馬喊人去抓迴來了。
但凡伍子胥在夫差旁邊,必定會罵一句夫差不聽勸。
至於兩個正主都不太在意的奸情,其他國家的君王卻注意到了。
晉國君主看著自家盟友的瓜,若有所思。
【荊軻刺秦】
【燕太子丹不甘於燕國將要被滅國,廣招壯士刺殺秦王。
經人介紹,荊軻答應刺殺秦王,不久拿著樊於期的頭顱去往秦國,後麵拿出匕首刺殺卻因為秦王的袖子斷了沒能成功。
於秦王在大殿的柱子環繞追殺,大臣護主心切上前肉搏,夏無且用藥囊砸向荊軻,侍衛前來護駕,砍殺了荊軻。】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
[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走]
[嘶~~~我家政哥的形象啊!沒多少人看到吧!]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高漸離送別荊軻時究竟是什麽心情呢?]
[樓上的,我感覺是悲壯的!高漸離喜好音樂,築擊的很好,荊軻喜歡聽音樂,兩人便成為了知音,荊軻去刺秦,高漸離明白九死一生,便擊築送別。
在知道荊軻死後,隱姓埋名,被秦王召入宮,在被秦王知曉是荊軻的好友時被秦王忌憚熏瞎了雙眼,對於一個樂師來說,眼睛多重要啊!高漸離在築中灌了鉛,日日擊築隻為打消秦王的顧慮,雖然在漸漸靠近秦王,但終究雙眼失明,沒能打中秦王,還是複仇失敗了。]
[我想到了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祭友摔琴不複彈。
誰懂啊!俞伯牙摔琴隻是因為鍾子期不在人世了,便沒人能懂他!]
[摔琴倒是讓我想到了魏晉時期的一個人,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在王獻之死後,王徽之在王獻之棺前彈琴,曲不成調,最終悲憤摔琴大哭:“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
[熱知識:定秦劍有1米6,相當於手握一個曹操。]
[山上的筍都被你奪完了。曹操:你禮貌嗎?]
[古代幾對堅固友誼:俞伯牙和鍾子期,荊軻和高漸離,孫策和周瑜,白居易和元稹,李白和杜甫。]
春秋戰國時期
俞伯牙和鍾子期,一人彈琴一人聽曲。
鍾子期說:“伯牙何必為我摔琴”
俞伯牙說:“世上無人再能聽懂,要琴何用。”
鍾子期:“伯牙在想我會因何而死?”
俞伯牙:“是”
兩人無言,鍾子期在那琴音中找尋著俞伯牙的想法。
荊軻同高漸離吃著飯,看著天幕雙雙對眼相看。
荊軻狼吞虎咽的吃完飯,急忙道:“漸離兄!我雖刺殺失敗,但你怎麽孤身前去幫我報仇!”
高漸離放下筷子,無奈道:“荊卿,我本就孤身一人,何談與他人一起,更何況我本是因為被召入秦,才想著報仇的,你看清楚。”
荊軻被這句話給噎住了。想說什麽,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說。
秦朝
嬴政已經習慣了。
當你的黑曆史被反複拉出來鞭笞,你就會發現,從一開始的憤怒會變成習慣,再到冷漠。
不過是刺秦這件曆史罷了。
嬴政心態平和,泰山封完禪的他早就準備迴鹹陽了,相較於這個,迴去處理趙高和胡亥最重要。
【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因為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渴,於是他傳令道:“前麵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它的汁水能夠解渴。”士兵聽到這話後,都紛紛流出了口水,也是利用了這個方法部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出處:望梅止渴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假譎》】
【立意:一個人隻有對前景充滿信心,抱有希望,才能激發動力,引發其努力拚搏、奮鬥。相反,如果我們看不到希望,沒有目標,就會失去信心、缺乏動力、勇氣,更談不上逆流而上,猶如浮萍飄到哪裏算哪裏】
[將士:我要告曹操
法官:為什麽?
將士:曹操欺騙我們,說前麵有梅林,結果什麽都沒有]
[望梅止渴,妥妥的欺騙]
[曹丞相還是一如既往的奸賊]
[世人評價曹丞相,一代奸雄,果真是奸呐!]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信他人,騙子太多了,世態炎涼了,尤其不要相信曹丞相]
[後續是將士們憑借著這個,在後麵找到了水源,最終解了渴,不得不說,曹丞相還是很厲害的]
[曹操能統一天下自然也有他的計謀,單從這一個望梅止渴就能看出來曹操的智謀,在三國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曹丞相脫穎而出。]
東漢末年
曹操看著後世對他的評價,心中甚為滿意,隻是為什麽諡號魏武帝!他想要的是魏文帝啊!哪個不孝兒子給我封的!
曹丕在自己房間打了個噴嚏。
備注:殺荊軻的人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侍衛,一個是嬴政自己,等明天我史記到了翻翻看是誰,要不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