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又把手插進衣袖裏。
“潘小安的大軍,已經到了長江岸邊。”
趙吉拿地瓜的手抖了一下:“他不會過江的。”
他將地瓜吃進嘴裏:“我兒,咱們迴去的日子不遠了。”
趙桓轉身離開。
從耶律延喜的事件中,趙桓知道,聽他父王的話準沒錯。
一隻羊來頂趙吉。趙吉抓住羊角一甩,那羊就被摔到山坡上。
“潘小安,你教我的光明十二式,我練的很好。咱們還有機會較量一下嗎?”
探聽到潘小安的大軍離開,新宋群臣都放下心來。
汪博彥麵見趙構,要求嚴厲懲處韓忠與梁翡玉。
趙構並不傻。
這兩人雖然戰敗,可也不是其他將領可比的。
他隻是免去韓忠的職務,讓他待在府內好好休養。
梁翡玉依舊擔任原來的職務。
嶽舉來見韓忠。一是探望,一是詢問當日之戰。
韓忠被潘小安的飛蝗石打中後心,受傷頗重。要不是有護心鏡,他可能就死在戰場上。
“韓都督,你的傷無礙吧?”
韓忠麵色蠟黃,他苦笑一下:“死不了,過幾天就能緩過來。”
嶽舉點點頭。他不知該如何開口。
韓忠知道嶽舉的性格,便先開口說道:“嶽將軍,你想問當日之戰吧?”
“我隻是想不明白,都督可是百勝將軍。這一次,怎麽會敗得這麽快?”
韓忠歎口氣:“我也沒有想到啊。”
當日,我們奪下東海縣城。我駐紮在城內等著安國人前來奪城。
誰知道,他們竟然從地裏冒出來啊。我被他們殺了個措手不及。
“從地裏冒出來?是有地道吧?”
“是有地道。他們竟然從外城挖了一個地道,直通城門。”
“這潘小安還真是狡猾啊。”
一般人當然不會想到這個法子。挖地道不但需要技術,還需要工具和體力。
隻有安國人才能悄無聲息的辦到。他們有好用的工具,有充足的糧食供給。
“都督,你和潘小安交手了嗎?”
“交手了。那潘小安武藝了得,他的玄鐵鐧十分沉重。
而他的飛蝗石絕技,怕是隻有你的箭術才能與他匹敵。”
嶽舉沉默。
他師從鐵臂膀周桐。學的一身弓馬武藝。
嶽舉是驕傲的。放眼天下,沒有幾個武將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戰勝他。
韓忠是嶽舉比較佩服的將領。他都打不過潘小安,那這人確實難以對付。
“嶽將軍,迴去好好訓練士卒。潘小安托大,給咱們五年時間。咱們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嶽舉告辭離開。他迴軍營的路上,還在思考韓忠的話。
潘小安的玄鐵鐧重,但鐧身較短。符合一寸短一寸險的奧義。
自己的長槍,遇上玄鐵鐧有勝算。一寸長一寸強。
隻要不讓潘小安近身,相信不出五個迴合,自己就能將他挑落馬下。
至於飛蝗石,暗器在厲害,能比的過弓箭嗎?
唯一擔心的,倒是潘小安的軍隊。安國士兵用的長刀,嶽舉見識過。
長刀有兩種。一種把長刃短。這種適合遠距離作戰。抵抗騎兵,或者在水麵戰鬥。
一種刃長把短。這種大刀更適合捉對廝殺。
安國的造鐵工藝強勁,鍛造出的大刀鋒利無比。
很多皮製盔甲,在大刀麵前都不堪一擊。
嶽舉對於訓練士卒,設計兵器很有心得。可對於鋼鐵的冶煉,他就沒法懂的更多。
“該想個法子,去安國弄些鐵來。”
嶽舉是有勇有謀的將軍。他迴到營帳中,就給趙構上書。
趙構看到嶽舉的奏折,便轉給黃潛善,讓他去想辦法。
黃潛善看到奏折,知道賺錢的機會來了。
他有秘密人員打入安國。現在正是啟用的大好時機。
七月以來,梁山軍渡河作戰,進展的並不順利。
沿途之中,不但新宋朝廷軍阻攔他們,就是各地的豪強武裝,也不買梁山軍的麵子。
梁山軍一次次的被反複招安,淪為了各路豪傑恥笑的把柄。
宋江出來勸降,每次都會被奚落一頓。
奚落宋江的人,也落不到好。宋江可不是好惹的人。
他多少有點睚眥必報的性格。
但這樣一來,歸附他的人變得更少。
渡河作戰已有三月,這才來到西輔縣。西輔縣在汴梁西南。顧名思義,就是輔助汴梁的意思。
盧俊義從大名縣帶兵返迴汴梁,抵禦梁山軍。而大名縣則交給燕清把守,由他來防禦偽齊劉豫。
潘小安經過分析,覺得還是應該先攻打偽齊國。
他與梁山軍作戰多次,知道這活山賊有著流寇的本性。
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你能打的過他們,卻跑不過他們。
反而是劉豫,他作為金國人與宋人的緩衝,被夾在兩國之間,想要遁逃卻是件極難的事。
潘小安帶著三萬大軍來到朝哥。他將大營安在此地。
朝哥是個好地方。人間最後一位人皇商紂王,他的宮殿就在此地。
潘小安帶著親衛軍去給他祭奠。
手下的大臣卻覺得不妥。尤其新宋投降的大臣,更是阻撓激烈。
“安王,你可以去祭拜周天子,但不可祭拜紂王。”
“為何?”
“紂王是昏君。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唾棄。你去祭拜他,是想向天下人表明,你也要當昏君嗎?
還是說,你覺得這期間的曆代帝王,全都是錯的?你要推翻史書嗎?”
潘小安撓撓頭。他被大臣們給的帽子,壓的抬不起頭來。
“不能祭拜?”
“不能”
“好吧。聽人勸吃飽飯。”潘小安也不敢強硬。這幽幽之口,潘小安也堵不住啊。
“安王,你要去祭拜周天子。”
“不去行不行?”
“不行”
“為何?”
“你要向天下人表明一個態度。你有能力打敗強敵,你能保護安國百姓。”
潘小安點點頭。“能不能帶上小穎。”
“不能”
”你要當紂王嗎?”
“周天子不是也帶著皇後四處去嗎?”
“張王妃可以,她不行。她隻是個側妃,她隻是個妲己…”
王小穎在旁邊聽到這話,簡直要被氣死。
她想反駁幾句,可看到這些義正言辭的老學究,王小穎就不敢說話。
“潘小安的大軍,已經到了長江岸邊。”
趙吉拿地瓜的手抖了一下:“他不會過江的。”
他將地瓜吃進嘴裏:“我兒,咱們迴去的日子不遠了。”
趙桓轉身離開。
從耶律延喜的事件中,趙桓知道,聽他父王的話準沒錯。
一隻羊來頂趙吉。趙吉抓住羊角一甩,那羊就被摔到山坡上。
“潘小安,你教我的光明十二式,我練的很好。咱們還有機會較量一下嗎?”
探聽到潘小安的大軍離開,新宋群臣都放下心來。
汪博彥麵見趙構,要求嚴厲懲處韓忠與梁翡玉。
趙構並不傻。
這兩人雖然戰敗,可也不是其他將領可比的。
他隻是免去韓忠的職務,讓他待在府內好好休養。
梁翡玉依舊擔任原來的職務。
嶽舉來見韓忠。一是探望,一是詢問當日之戰。
韓忠被潘小安的飛蝗石打中後心,受傷頗重。要不是有護心鏡,他可能就死在戰場上。
“韓都督,你的傷無礙吧?”
韓忠麵色蠟黃,他苦笑一下:“死不了,過幾天就能緩過來。”
嶽舉點點頭。他不知該如何開口。
韓忠知道嶽舉的性格,便先開口說道:“嶽將軍,你想問當日之戰吧?”
“我隻是想不明白,都督可是百勝將軍。這一次,怎麽會敗得這麽快?”
韓忠歎口氣:“我也沒有想到啊。”
當日,我們奪下東海縣城。我駐紮在城內等著安國人前來奪城。
誰知道,他們竟然從地裏冒出來啊。我被他們殺了個措手不及。
“從地裏冒出來?是有地道吧?”
“是有地道。他們竟然從外城挖了一個地道,直通城門。”
“這潘小安還真是狡猾啊。”
一般人當然不會想到這個法子。挖地道不但需要技術,還需要工具和體力。
隻有安國人才能悄無聲息的辦到。他們有好用的工具,有充足的糧食供給。
“都督,你和潘小安交手了嗎?”
“交手了。那潘小安武藝了得,他的玄鐵鐧十分沉重。
而他的飛蝗石絕技,怕是隻有你的箭術才能與他匹敵。”
嶽舉沉默。
他師從鐵臂膀周桐。學的一身弓馬武藝。
嶽舉是驕傲的。放眼天下,沒有幾個武將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戰勝他。
韓忠是嶽舉比較佩服的將領。他都打不過潘小安,那這人確實難以對付。
“嶽將軍,迴去好好訓練士卒。潘小安托大,給咱們五年時間。咱們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嶽舉告辭離開。他迴軍營的路上,還在思考韓忠的話。
潘小安的玄鐵鐧重,但鐧身較短。符合一寸短一寸險的奧義。
自己的長槍,遇上玄鐵鐧有勝算。一寸長一寸強。
隻要不讓潘小安近身,相信不出五個迴合,自己就能將他挑落馬下。
至於飛蝗石,暗器在厲害,能比的過弓箭嗎?
唯一擔心的,倒是潘小安的軍隊。安國士兵用的長刀,嶽舉見識過。
長刀有兩種。一種把長刃短。這種適合遠距離作戰。抵抗騎兵,或者在水麵戰鬥。
一種刃長把短。這種大刀更適合捉對廝殺。
安國的造鐵工藝強勁,鍛造出的大刀鋒利無比。
很多皮製盔甲,在大刀麵前都不堪一擊。
嶽舉對於訓練士卒,設計兵器很有心得。可對於鋼鐵的冶煉,他就沒法懂的更多。
“該想個法子,去安國弄些鐵來。”
嶽舉是有勇有謀的將軍。他迴到營帳中,就給趙構上書。
趙構看到嶽舉的奏折,便轉給黃潛善,讓他去想辦法。
黃潛善看到奏折,知道賺錢的機會來了。
他有秘密人員打入安國。現在正是啟用的大好時機。
七月以來,梁山軍渡河作戰,進展的並不順利。
沿途之中,不但新宋朝廷軍阻攔他們,就是各地的豪強武裝,也不買梁山軍的麵子。
梁山軍一次次的被反複招安,淪為了各路豪傑恥笑的把柄。
宋江出來勸降,每次都會被奚落一頓。
奚落宋江的人,也落不到好。宋江可不是好惹的人。
他多少有點睚眥必報的性格。
但這樣一來,歸附他的人變得更少。
渡河作戰已有三月,這才來到西輔縣。西輔縣在汴梁西南。顧名思義,就是輔助汴梁的意思。
盧俊義從大名縣帶兵返迴汴梁,抵禦梁山軍。而大名縣則交給燕清把守,由他來防禦偽齊劉豫。
潘小安經過分析,覺得還是應該先攻打偽齊國。
他與梁山軍作戰多次,知道這活山賊有著流寇的本性。
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你能打的過他們,卻跑不過他們。
反而是劉豫,他作為金國人與宋人的緩衝,被夾在兩國之間,想要遁逃卻是件極難的事。
潘小安帶著三萬大軍來到朝哥。他將大營安在此地。
朝哥是個好地方。人間最後一位人皇商紂王,他的宮殿就在此地。
潘小安帶著親衛軍去給他祭奠。
手下的大臣卻覺得不妥。尤其新宋投降的大臣,更是阻撓激烈。
“安王,你可以去祭拜周天子,但不可祭拜紂王。”
“為何?”
“紂王是昏君。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唾棄。你去祭拜他,是想向天下人表明,你也要當昏君嗎?
還是說,你覺得這期間的曆代帝王,全都是錯的?你要推翻史書嗎?”
潘小安撓撓頭。他被大臣們給的帽子,壓的抬不起頭來。
“不能祭拜?”
“不能”
“好吧。聽人勸吃飽飯。”潘小安也不敢強硬。這幽幽之口,潘小安也堵不住啊。
“安王,你要去祭拜周天子。”
“不去行不行?”
“不行”
“為何?”
“你要向天下人表明一個態度。你有能力打敗強敵,你能保護安國百姓。”
潘小安點點頭。“能不能帶上小穎。”
“不能”
”你要當紂王嗎?”
“周天子不是也帶著皇後四處去嗎?”
“張王妃可以,她不行。她隻是個側妃,她隻是個妲己…”
王小穎在旁邊聽到這話,簡直要被氣死。
她想反駁幾句,可看到這些義正言辭的老學究,王小穎就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