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牧業不發達的地區,農業是家國穩定的重要基礎。


    沒有糧吃,是一件特別糟糕的事情。


    然而,古人真的吃不上飯嗎?


    別的地方,潘小安不知道。但在潘小安的轄區,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


    分到土地的人,又從官府這裏借到了種子。


    農忙時,他們把種子種下。農閑時,便開始開鑿溝渠,修補道路。


    這些出來做工的人,雖然沒有工資,但他們做的活,可以抵扣稅費。


    他們也可以賺些吃的。省下的糧食,讓家人吃的更飽一些。


    地裏的麥子收獲不多,但也有二三百斤。


    一口人三畝地,便能收獲千斤糧。


    一個人一天可以吃多少糧食呢?


    老弱婦孺,一天也就一斤糧。一年也不過四百斤糧。


    隻要是風調雨順,隻要是少貢獻一點,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宋時工商業發達。百姓相對富足一些,所以這個時期的人口,比之以往任何朝代的人都多。


    吃不上飯,還生孩子的人家,畢竟還是少數。


    多數理智的,有思想的人,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生養孩子。


    這些人才是穩定社會的基石。


    金州幾府的人口,在這個時期快速增長。


    這源於百姓的糧食產量增多,而賦稅減少。


    這源於百姓的活計增多,且工錢增加。


    這源於相親角的建立,年輕人談戀愛的熱度增加。


    這源於兩情相悅之後,官府會給他們發放結婚銀子,負擔減少。


    這源於孩子出生之後,獎勵增多,生活費卻減少。


    隻要在金州府出生的孩子,在適齡階段,做學問,還是做工人都可以免費學習。


    潘小安在金州府推行了三年的,“不得歧視,相互尊重各行業”的條例,已經初見成效。


    很多人家,不再執著於讀書考狀元,而是在孩子有了一定力氣之後,就送去工業學堂,學習技術。


    也是在這樣的氛圍裏,金州府在未來的百年裏,工藝人才,手工匠人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有了這些工業素質強勁的人才,金州府的工藝品,機械製品才有了更加蓬勃發展。


    而現在,又到了麥收繳稅時節。


    很多農忙完的村民,聚集在村中的打麥場裏,等著今年的繳納政策。


    金州府北郊蘇村。


    裏正蘇同剛從縣裏迴來,就被村民圍了上來。


    “裏正,上麵的政策是怎麽說的?”


    蘇同麵帶微笑,他把告示張貼在公示牆上。


    “裏正,你快給我們念念,我們又不識字。”


    “蘇老七,讓你去夜校班學識字,誰讓你不去的?”


    裏正笑他。


    “那還不是孩他娘嗎?她說自己在家裏怕黑。”蘇老七彪唿唿的。


    眾人哄堂大笑,蘇老七的婆娘便羞紅了臉。


    “今年府裏有政策下來。府裏說農民為金州府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年夏糧的繳納,每畝地隻要一鬥。而夏糧收購價格,府裏給出的價格是二千錢一石。


    家庭赤貧的,地裏遭災的,咱們村裏會酌情給予減免。


    當然,這裏麵可不包括懶漢。”


    蘇二楞梗著脖子,“裏正,你別看我。今年我家地裏豐收。這一鬥糧,我繳納的起。”


    “知道你繳納的起。那不是虧了你的婆娘。你這人懶得皮都疼,地裏的活,你是一點也不幹。”


    村民都笑起來。


    蘇二楞是蘇村有名的懶漢。可架不住娶了個好婆娘。


    小娘們長的標致,還能幹。


    村裏人都說,跟了這個懶二楞,白瞎了這個女人。


    村民當然也笑,這一鬥糧確實對他們造不成負擔。


    一鬥糧也不過十二三斤。比起這一畝地二三百多斤的收獲,也不過是二十稅一。


    這樣看起來,繳納的稅,也還不少。可其他的費用不多,除了勞役。


    金州府到處都在建設。


    不出外做工的,就在村裏鋪路,修渠。村民拿著村裏開的憑證,便可以抵消糧稅。


    這也是村民開心的原因。


    “裏正,府裏要這麽少的糧稅,能夠吃嗎?”


    老秀才蘇文擔憂的問。


    “老秀才,你倒是有家國情懷。等忙過這一段時間,我寫封推薦信,讓你去縣裏做事。”


    裏正蘇同是個熱心腸的人。他在村裏很受百姓尊敬。


    “府裏說過這件事。上麵的意思就是,隻要百姓豐衣足食,他們苦一點也無所謂。”


    村民便是一陣感歎。他們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也很好。


    尤其這幾年,金州府一年一個變化。隱隱有盛世來臨的模樣。


    “真好啊,府裏的政策,真不錯啊。”


    百姓們四散迴家。他們迴家篩選出顆粒飽滿的糧食,去繳納糧稅。


    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從來都是如此可愛。


    別人對他們好一分,他們就會拿三分出來迴報。


    潘小安對這些人了解,所以,他不打算把糧食集中太多。


    有著官田為武裝力量做根基,他們的糧食足夠享用。


    再說,戰士出去戰鬥,多數還是要征服地來供養。


    不然,這戰爭打的還有什麽勁?


    就好比在新羅國。


    賠償的白米,足夠潘小安的大軍食用。當然,有人吃的飽,就有人吃的少。


    新羅國的百姓,就會有人餓肚子。


    為了不餓肚子,很多百姓便自發來到雞林州。在這裏的幹活賺錢,足夠他們養家糊口。


    潘小安到了該離開的時間。


    王大福被留在新羅國。


    “大福,雞林州與不武江就交給你。長平府如果管不過來,就由他們去吧。


    你隻要管好漢山府這些轄地就好。”


    “小安叔,請你放心。屬於咱們的土地,一塊也不會丟失。”


    潘小安搖搖頭,“比起這些土地,你的安全,金州府兵的安全最重要。


    要是哪天,這裏的百姓不再需要咱們。你就帶著他們返迴金州府。”


    王大福感動。


    “小安叔與別人確實不一樣。他對土地與金錢並沒有執念。


    反倒是,對他們這些老人,始終感情如一。”


    “知道了,小安叔。這個地方,我一定會為你守好。”


    潘小安知道王大福忠心耿耿,就把他留在新羅國。


    而潘小安則帶著部眾,來到東扶海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農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沭河小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沭河小花生並收藏大宋小農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