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西沉,夜色漸濃,輕霧籠罩,月光清輝如水灑向原野,一陣風自南而北吹來,樹葉發出簌簌的樹葉,諸葛亮算準風向遂下令:“發射信號箭。”


    黑鷹衛得令張弓搭箭,“咻”的一聲,一支帶火的響箭騰空而起,直向曹軍大營方向飛去。


    諸葛亮衣衫飄動,玉樹臨風,迎風而立,羽扇揮動之下,無數星星點點形同諸葛亮帽子的光團,從荊州軍大營地麵緩緩升起,與閃著寒光的星辰、皓月相互輝映,如百舸爭流,你追我趕,猶如流星劃空,形成星海銀河流向曹軍大營,煞是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星輝熠熠,月光柔柔,諸葛亮猶如仙人下凡,麵帶微笑,神情休閑,動作優雅,看得劉禪都癡了。


    “先生,您瀟灑自如,指揮若定,可謂高山仰止,真乃鬥之楷模!”


    劉禪不失時機地奉上一頂高帽。


    “鬥兒,謬讚了。”諸葛亮目視浩渺星空,優雅笑道。


    “先生竟然能使燈火無翼而飛!真乃神人也!”劉禪麵露羨慕之色,佯裝不懂由衷讚道。


    “此乃小技巧,何足掛齒。”諸葛亮目光深邃,微微一笑道。


    在那個科技極其落後的時代,這種發明已是驚世駭俗。然而,諸葛亮竟然如此謙虛,劉禪不禁暗暗佩服。不知道他天才的聰明腦袋裏還有多少神發明。


    劉禪在後世經常玩這種“孔明燈”,這種燈也叫“天燈”,曆史上確實是諸葛亮發明的。


    後世傳說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明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營內的士兵高唿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相傳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此得名為“孔明燈”。?


    還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在每次大戰之後命人燃放天燈,祭奠陣亡的三軍將士,在寄托哀思的同時,為陣亡的三軍將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後世在各種比較重要的節日或場合,如生日、婚慶、慶典、節日和旅遊勝地等,人們都會將孔明燈用於祈福、迎祥、許願,燃放孔明燈不僅能帶來祝福,還能製造溫馨浪漫,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活動。特別是每逢中秋佳節,孩子們都會親自動手燃放孔明燈,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祈求美好的心願能實現,充滿著天真快樂無盡的童趣。


    劉禪想不到今天竟可以提前一睹為快,心中著實激動了一把。


    “此燈名叫天燈,是吾機緣巧合之下偶爾發現製作的。長阪坡兵敗之後,我們祭奠陣亡的三軍將士,燒紙錢的時候,恰好一塊布飛過來,剛剛到火堆上麵的時候,布突然迅速向上飛升。吾大奇之,拿布反複試驗,每次皆如此,尤其是火越大,飛升的速度越快,高度更高。於是,吾就知道煙霧火風可以提升布帛,故有此製作。”諸葛亮也不謙虛,有點自得其樂道。


    原來如此,劉禪吐了吐舌頭,心裏不停吐槽。


    馬良、向寵、張苞、關興、諸葛瞻等人看著風度翩翩、侃侃而談的諸葛亮,張口結舌,敬若天人。


    “由此觀之,爾等要注意觀察事物,反複比試,定有所得。此燈可大可小,大的直徑2米有餘。用竹篾紮架,裱糊上柔韌的竹麻紙,刷上桐油。燈籠底部的橫架上,用鐵絲捆紮了沾滿豆油的布團。放飛之前,點燃布團,一撒手,天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於夜空。”望著吃驚的眾人,諸葛亮諄諄教導道。


    “剛吾觀察風向由南而北,故讓孫乾他們燃放早已提前準備好的天燈,上書‘曹賊必亡、漢室當興、棄暗投明、繳械不殺’十二個大字。此舉意在打擊曹軍信心,瓦解其鬥誌。這也是劉禪之計。”諸葛亮雙目炯炯有神看著劉禪,揮動羽扇讚許道。


    “先生,鬥觀天燈形狀類似您所戴帽子,加之燈底部有一孔發光照明,吾以為可命名為孔明燈。”劉禪靈機一動,心悅誠服道。


    “先生,小主公所言極是,良極為讚同。先生前無古人之作,必將流芳百世,為後人所稱頌。”馬良躬身作揖道。


    諸葛亮又是輕搖羽扇,笑而不答,不置可否。


    約莫一刻鍾後,不少孔明燈已經飄到曹軍大營上空,頓時攪起了一陣陣喧鬧之聲,整個大營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將士們你來我往,抬頭仰麵星空,指指點點,人聲鼎沸,場麵非常混亂。


    隨著一聲聲“快射!快射!”急促的嗬斥,“咻、咻、咻”的長箭破空之聲順風飄來,不絕與耳。


    夜深露重,暮色蒼茫,蟲鳴蛙叫,涼風習習。


    “哈哈哈哈,曹軍今晚注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諸葛亮與劉禪、馬良等人相視而笑,悠然打馬下山迴營。


    與夏侯娟分別之後,夏侯淵極為鬱悶,心情糟透了,一邊是骨肉親情,一邊是軍國大事,手心手背都是肉,實在令他難以割舍。


    最後雖然自己以國家大事為重,斷然割袍斷親,但是心裏不斷在滴血,痛如刀絞。


    一整天,夏侯淵都是寢食難安,茶不思飯不想,呆呆而坐,滿腦子都是弟弟、侄女夏侯娟的影子,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稱三人圍繞在父親膝下,聽著夏侯淵迴憶叔叔以及姐姐小時候的往事。


    “報,夏侯都督,許昌有緊急命令。”監軍趙儼上氣不接下氣小步跑來稟報道。


    “啊,伯然!有何緊急軍情?辛苦了,喝杯水再慢慢說。”夏侯淵聞言一怔,熱情地招唿著,這與他對別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這個趙儼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可以算得上曹軍的名將,深得曹操的寵信。


    故而,夏侯淵雖貴為曹操的兄弟和大都督,對其格外客氣。


    趙儼乃潁川名士,字伯然。自小熟讀經史,養成了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練達的處世哲學。年屆弱冠,以才華洋溢稱譽鄉裏。與陽翟辛毗,許下陳群,定陵杜襲並稱穎川四名士。


    為避戰亂,趙儼舉家遷到荊州客居,與同鄉杜襲、繁欽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三人深受劉表禮遇籠絡,但趙儼認為劉表目光短淺,但難成就大事。


    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實施屯田製以後,趙儼認為曹操“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於是就同杜襲、繁欽等人一起舉家北還。投奔曹操之後曆任朗陵縣令、司空府掾屬、主薄、都督護軍等職,極得曹操重用。


    曹操的三位大將張遼、樂進和於禁分別屯駐於長社、陽翟和潁陰,彼此之間由於功高位顯而不服氣,以致經常爭吵摩擦。曹操就任命趙儼為張遼、樂進、於禁三軍的參軍,趙儼不負眾望努力消除了三大將之間的積怨。


    因趙儼治軍有方,從此經常被任命為都督護軍,統率協調曹操的高級將領出外征伐。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討伐江南,命趙儼都督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此次,曹操讓趙儼擔任大軍監軍(相當於現代軍隊集團軍的政委)一職,僅次於夏侯淵,位於副都督於禁之上,可謂位高權重,可見曹操對他是極其器重是。曹操意在製衡、協調、助力夏侯淵,更加穩妥地推進戰事,確保勝利。


    “擂鼓聚將,升帳議事。”聽完趙儼傳達的許都緊急命令,夏侯淵精神一震,臉色一凜,放下兒女情長,迅速下令。


    (碼字很辛苦,請各位看官多鼓勵、點擊、收藏、推薦、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時關之龍騰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楚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楚竣並收藏漢時關之龍騰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