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黃色的金絲繡袍,脖子上掛著一串玉珠項鏈,項鏈是由金絲串成,項鏈上、中、下三個部位分別鑲有玉牌,一旁的玉器金銀整齊擺放兩旁。


    “這不是黃皓的墓麽,葬的這個小孩又是誰?”


    “可能是他兒子也說不定!”大齙牙咽著吐沫說道:“他娘的,大魚啊!一個小屁孩的陪葬就這麽肥啊!黃皓的陪葬品還不肥的往外流油啊!”


    大齙牙小心翼翼地把玉項鏈摘了下來,放到自己背包裏,阿東就跟餓死鬼見到滿漢全席一樣,風卷殘雲的把其他的玉器往自己的包裏劃拉!


    “你他娘的下手輕點,別他娘的起屍了!”大齙牙一旁數落道:“就沒見過你這麽沒出息的!”


    阿東哪裏肯聽,進了這個地方後一個值錢的東西都沒順到,還差點把命賠進來,這迴看到幹貨,眼睛都紅了!


    “大牙兄,燈滅了!”這時何琦壓低聲音,突然來了一句。


    瞬間墓室裏寂靜的都能聽到彼此的心跳,阿東伸向棺槨的手頓時僵在空氣中。


    聞聲,眾人連忙轉身向東南角落看去,發現牆角的蠟燭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悄無聲息的熄滅了


    大齙牙額頭上全是冷汗,李明鑫的雞皮疙瘩從腳底瞬間起到頭發上,一層白毛汗也湧了出來。


    “牙哥,你的蠟燭是去年買的吧!”


    “可能,也許,大概是去年的蠟燭吧!”大齙牙勉強擠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草,屍...屍...屍體!”阿東仿佛受到很大刺激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斷的向後蹭去。


    李明鑫迴頭向棺材裏望去,頭發瞬間全立起來來,原本躺在棺材的屍體,消失了!


    所有的手電向四周照去,何琦拎著阿東的脖領子將他拽了迴來。


    大齙牙從腰間抽出照明槍,照著對麵“撲”的一下,一枚照明彈立即將整個墓室照的通亮,整個墓室的情況呈現在眾人眼前,墓室並非正方形,而是呈三角形。


    “休、傷、死,三門屍棺陣!”何雨希臉色瞬間變的煞白。


    李明鑫一聽陣名,便覺得邪性,大齙牙問道:“什麽三門屍棺陣?”


    “東晉時,浙東有個名叫嵊縣的小縣城,有個叫喻士林在一家藥鋪做學徒。有天早上,他正在切藥,忽見一隻紅翎大公雞闖進藥店啄吃曬著的米仁。士林先用嘴“噓—噓—”地趕雞,見雞仍不停啄食,便順手拿起一塊鎮紙板向雞扔過去。大公雞竟然被鎮紙板給砸死了,士林頓時慌了起來,雞是隔壁李三娘的,若是被她知道,定會被罵死,甚至學徒都做不成,於是便抓了雞,一刀把雞殺了,然後去廚房燒燒吃掉了,隔壁李三娘到了晚上找不到雞,唿天喊地大哭起來。質問士林的時候,士林情悄悄告訴了李三娘,你隔壁張木匠的兒子偷了雞給吃了,這下她可氣壞了,當即怒衝衝趕到張木匠家興師問罪。


    張木匠剛從外麵幹活迴家,聽李三娘說自己兒子偷吃了她的雞,一氣之下舉起鐵斧,抓住兒子的頭發怒喝:“窮要窮得有誌氣,誰叫你偷雞摸狗!我一斧頭結果了你!”兒子知道張木匠性子火爆,說一不二,連聲說:“我……我沒有偷!”張木匠一聽兒子沒偷,就迴頭一把抓住李三娘的衣襟吼道:“你欺人太甚,冤枉我的兒子!”


    李三娘見張木匠這般兇相,連忙說是聽藥店學徒喻士林說的。張木匠當即邀約了一群人,拖著李三娘到藥店與喻士林對質。張木匠一臉怒氣,持斧而立,而士林一口咬定親眼看見木匠兒子殺雞。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眼看事態難以收拾,藥店老板建議去找城隍判案。眾人簇擁著來到城隍廟,張木匠、木匠兒子、喻士林三人跪在殿前。張木匠粗聲粗氣地道:“我兒子若偷雞食肉,我便殺子以正家規!”說著,便讓兒子在城隍麵前發誓。木匠兒子說:“我若偷食李家之雞,神明罰我站不起來!”喻士林聽了木匠兒子之言,亦隨口發誓:“倘我胡亂誹謗木匠兒子,那我此時就站不起來!”說畢,三人都等待著城隍發落。木匠兒子因體質問題,跪了許久,頓時覺得雙腳麻木、重不可抬,一時站不起身……李三娘站起來後便開口大罵張木匠一家。張木匠羞愧難當,一時怒火頂了上來,手起斧落,殺了兒子。”


    “我草,這張木匠還有沒有人性了,連自己親兒子都下得去手,虎毒不食子啊!”何琦道。


    何雨希苦笑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事後張木匠也後悔不已,葬了木匠兒子後,便去官府投了案,當時縣令隻是將木匠收監,並未處死!張木匠有一個老婆,從娘家迴來後見幾日不迴家,竟落得如此,一時想不開便上了山剃了發做了姑子,本以為此事就此過去,哪曉得卻是災難的開始。


    從此之後,嵊縣便開始了末日般的噩夢,每到夜晚以後,便在城隍廟附近聽到有人哭,邊哭邊說:“我沒偷雞!我沒偷雞”最後逐漸發展到整個縣,一旦晚上所有的人都能聽得到。整個縣城家家戶戶無論白天夜晚,便房門緊鎖,各式各樣的符、鏡辟邪的事物,掛的是大街小巷遍地都是,即便是這拌,從城隍廟向外,逐漸擴散,無一家幸免,都是半夜莫名其妙的死亡!大家籌錢請的道士、和尚無數,但最終死的死殘的殘。後來在去請道士,一聽是嵊縣,沒一個人敢去。


    期初官府置之不理,縣令以為是百姓以訛傳訛,最後鬧的雞犬不寧,大有蔓延之勢,逐漸發展到誰家的雞死了,都車上張木匠的兒子。陸續的就有老百姓已經開始舉家外遷了。眼看這縣城就快變成死城了,急的縣令是團團轉,後來師爺給縣令推薦找靜德散人。


    距離縣城百裏有座山,因秋時滿山楓葉映的山如夕陽紅,又名紅山,山中有一道觀,名喚天德觀,觀裏有一個道士自稱靜德散人,其坐下有兩個徒弟,一個叫王之傑,另一個叫韓士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陰山法籍之圖騰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銘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銘文並收藏陰山法籍之圖騰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