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儀愣了片刻後,才慢慢往岸上走去,她身後拖曳出一道長而柔和的水波,在餘暉中旖旎至極,如敘解下了自己披著的外袍遞給她,她不接,偏頭看了看,年輕的神官眉宇溫潤,衣襟將喉脖處遮得嚴嚴實實,他說,“殿下身上的衣物都濕了,臣怕殿下著涼。”
她垂眼思索了片刻後,抬起手來接過那件外袍,如敘眉心動了動,“殿下又受傷了。”
“五日一迴,神官之前也說過了,”傷口已經凝血,她絲毫不在意,“這是避不開的。”
如敘眼底的神色沉了沉,一路上兩人的話很少,直到太真遠就在眼前的時候,令儀在她前麵停了下來,說道,“東陽。”
也就這兩個字,如敘心領神會,“殿下將她嚇著了?”
關於東陽,如敘隻記得那是個膽子很小的侍女,若是不因為令儀的緣故,他根本不會注意到她。而在如敘重複多迴的夢境中,她給如敘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她渾身是血地跪在他麵前,不住地磕頭哀求他,“請您救救殿下罷。”
請您救救殿下罷。
那是個忠肝義膽的侍女,對令儀來說是個十分重要的人。如敘轉看了令儀一眼,她抿著唇的模樣很是焦灼,然而如敘最是曉得這種時候該說什麽話。
“殿下在怕什麽?”、“神官哪裏看出孤在害怕?”、“殿下若是沒有害怕,那又為何踟躕不前?”
她啞然,眼睜睜看著如敘往裏走,令儀跟了上去,在他身邊說道:“神官的激將法用得不太熟練。”
如敘嗯了一聲,似是帶了笑意,令儀又道:“孤也並不是如神官所說的害怕什麽,隻是東陽,她與旁人不同。”
若要說來有什麽不同的話,大概是她能從東陽身上窺見自己曾有過的那些赤誠與美好,是她曾有過的,如今在她身上已經尋不到影蹤了。所以她才更想將東陽護著,像是某種執念一般。
“既然是與旁人不同,那殿下便更該信她,”如敘道,“若是因為區區小事就遺棄殿下,那殿下還會覺得她是特別的麽?”
令儀的神色終於沉靜下來,眉梢微微一挑,又是溫和如水的作派:“多謝神官。”
相識的時間不長,她已對他說過很多次謝了,這對令儀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令儀推門而入,室內還彌漫著血腥味,但地麵上的血漬已經全然無蹤影了,東陽正忐忑不安地坐在左邊上,聽見開門的聲音驀地就站了起來,一雙眼朝門口望,瞧清楚是令儀後低低喊了聲:“殿下。”
令儀踱著步子走了過去,在桌旁坐下,如敘也跟著過去了,東陽一直垂著頭,手指捏著衣袖不曉得在想些什麽,令儀自己倒了杯茶,想了想,又順手給如敘倒了杯推給他。
如敘瞧著那杯茶,眼底泛起了笑意,他手撫上黑釉的杯壁,聽令儀出聲問東陽:“在想什麽?”
東陽神在在地擱那兒站著,被令儀這突如其來的問話驚得一抖,她抬起頭來,試探地瞧了令儀一眼,縮了縮脖子,“沒,沒什麽。”
她聲音又細又輕,令儀從沒瞧見她這麽拘謹的時候,哪怕是最初在荒災中撿到她時,她也是一副大無畏的模樣,令儀覺得有些心疼,她對東陽招了招手,“過來。”
東陽心底是怕,但還是很順從地走了過去,她沒敢抬頭,隻盯著令儀的裙角,聽著那溫和的聲音又一次問道:“孤方才是不是嚇到你了。”
她的語氣太過篤定,讓東陽有些恍惚,在東陽瞧來,沒有什麽是能瞞過令儀的。她點了點頭,囁嚅道:“奴從沒見過殿下那樣,奴……”她講這句話的時候飛快地往令儀看了一眼,發現令儀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沒來由地心頭一慌,“奴就隻懵了那一會兒,您別多想,真的就那麽一會兒,自打奴跟著殿下您就不曾這樣過,怎麽一到長安,感覺您跟以往都不一樣了。”
她還想說什麽呢,還想說的是以往在蜀地的時候,令儀不過就是養養花看看書泡泡茶,興致來了就帶上她去遠行,都說蜀道難,但是她與令儀登過了無數險峰,早就認為自己在侍女中算是很有見識的了。在蜀地的令儀是溫和無害的,隻有偶然的一迴,東陽在她練劍的時候從花間窺見過她眼底掠過的冷光。
東陽當時以為是自己看錯了,直到方才在令儀麵不改色地割下那個太監耳朵的時候她才迴想起自己在蜀地看到的那一幕,原來是真的。
她心底是潛藏了那樣多的恨意,隻不過當時偏安一隅,她需要用自己的溫和無害來瞞過那些遠在長安的眼睛,讓那些人確信她沒有再迴長安的打算。
東陽咬緊了唇,撲通跪在了地上,“但奴沒有生出別的心思,您是奴的主子,無論您是什麽樣的,奴都隻認您一個。”她眼底含著淚,氤氳動人,“您忘了麽,奴這條命是您給的,那年若不是您將奴從饑荒中救出,奴怕是早就餓死在路邊了,那時奴便立了誓,今生今世都要追隨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話說得很是圓滿,東陽都有些詫異自己能說出這麽豪情壯誌的話,激動得熱淚盈眶,反觀令儀,卻是不知道為何出神了,東陽頓時覺得很委屈,一癟嘴,哀哀戚戚地喚道:“殿下。”
“嗯?”令儀這才迴過神來,東陽淚眼朦朧地看著她,問道:“奴方才講的話,您聽見了不曾?”
令儀有些漫不經心地點頭,“聽到了。”
分明是敷衍,東陽委屈極了,淚珠子沿著臉就往下滾,令儀噯了聲,問她哭什麽。她咬著下唇不啃聲,把唇上都咬出泛白的印子來了,還是隻知道搖頭。
令儀笑著摸了摸她的頭,“孤聽到了,真的聽到了,但孤救你也並非是想讓你追隨孤,隻是在那種境地之中,你大概是唯一那個會求助於孤的人了。”
東陽不大懂其中的關節,如敘卻懂,當年的令儀本就落魄,大抵離開長安時候是灰心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東陽的出現讓她重新拾起了希望,讓她曉得了自己其實是還能做些什麽的。
他為什麽會知道,是因為他一路跟著她,直到她走出了長安。
當年令儀不曾發覺,就連如敘本身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在暗處看著那個落魄的公主遠走,直到神宮中傳信的白鴿送來老國師的書信後,他才轉身離去。
要離開太真苑時,如敘站起身來朝她拱手,“夜深露重,殿下身上還有傷,便不必相送了。”
她托腮將他看著,良久才道,“神官能否答應孤一件事?”
似乎對這突如其來的被需要感所充斥,如敘的神情顯出了些微的愉悅,他低聲道,“但憑殿下吩咐。”
她的發梢都還有些濕,搭在才換的衣衫上,浸出了深色的水漬,她的輪廓在燭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暈,“日後無論發生什麽,請神官護好東陽。”
愉悅的神色消失了,他又恢複了初見時的淡漠,“這便是殿下所求的麽?”
她點頭,“神官之前也說過,若孤一意孤行,最終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孤所求之事太過兇險,東陽她性情直率,往後若是發生些什麽事情,孤不在的話,孤怕她會出事。神宮偏安一隅,又有神官在側,想來護好她算不得什麽難事,”她蹙起了眉頭,“為了以防萬一,隻有勞煩神官了。”
如敘卻皺著眉,在他的印象中,她從來都是這樣,將身邊的人看得太重,以致於完全忘了自己的處境,分明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她卻未曾將自己當一迴事,實在教人擔心。他沉默片刻後,才道:“臣若是應了殿下,殿下拿什麽來償臣呢?”
他聲音沉沉浮浮,最後像夜風一般吹入了她耳畔,不等她答話,他就擅自上來索取賞賜,俯首在她唇上落下了一吻,旋即沒有留戀地離開,銀芒在他眼底躍動,“殿下真甜啊。”
從她的神情,他辨不出她是否惱了,自打她十二歲以後便不常將感情流露於表麵,但她她眼底是潮濕的海,燭火不知道為何熄滅了,微弱的月光從外透露進來,將屋內照得晦暗不明,她勾了勾唇,對他啞聲道,“這便是神官想要的嗎?”
話音才落,她便用那隻未受傷的手捉住了他的衣襟,傾身就吻了上去。
她垂眼思索了片刻後,抬起手來接過那件外袍,如敘眉心動了動,“殿下又受傷了。”
“五日一迴,神官之前也說過了,”傷口已經凝血,她絲毫不在意,“這是避不開的。”
如敘眼底的神色沉了沉,一路上兩人的話很少,直到太真遠就在眼前的時候,令儀在她前麵停了下來,說道,“東陽。”
也就這兩個字,如敘心領神會,“殿下將她嚇著了?”
關於東陽,如敘隻記得那是個膽子很小的侍女,若是不因為令儀的緣故,他根本不會注意到她。而在如敘重複多迴的夢境中,她給如敘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她渾身是血地跪在他麵前,不住地磕頭哀求他,“請您救救殿下罷。”
請您救救殿下罷。
那是個忠肝義膽的侍女,對令儀來說是個十分重要的人。如敘轉看了令儀一眼,她抿著唇的模樣很是焦灼,然而如敘最是曉得這種時候該說什麽話。
“殿下在怕什麽?”、“神官哪裏看出孤在害怕?”、“殿下若是沒有害怕,那又為何踟躕不前?”
她啞然,眼睜睜看著如敘往裏走,令儀跟了上去,在他身邊說道:“神官的激將法用得不太熟練。”
如敘嗯了一聲,似是帶了笑意,令儀又道:“孤也並不是如神官所說的害怕什麽,隻是東陽,她與旁人不同。”
若要說來有什麽不同的話,大概是她能從東陽身上窺見自己曾有過的那些赤誠與美好,是她曾有過的,如今在她身上已經尋不到影蹤了。所以她才更想將東陽護著,像是某種執念一般。
“既然是與旁人不同,那殿下便更該信她,”如敘道,“若是因為區區小事就遺棄殿下,那殿下還會覺得她是特別的麽?”
令儀的神色終於沉靜下來,眉梢微微一挑,又是溫和如水的作派:“多謝神官。”
相識的時間不長,她已對他說過很多次謝了,這對令儀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令儀推門而入,室內還彌漫著血腥味,但地麵上的血漬已經全然無蹤影了,東陽正忐忑不安地坐在左邊上,聽見開門的聲音驀地就站了起來,一雙眼朝門口望,瞧清楚是令儀後低低喊了聲:“殿下。”
令儀踱著步子走了過去,在桌旁坐下,如敘也跟著過去了,東陽一直垂著頭,手指捏著衣袖不曉得在想些什麽,令儀自己倒了杯茶,想了想,又順手給如敘倒了杯推給他。
如敘瞧著那杯茶,眼底泛起了笑意,他手撫上黑釉的杯壁,聽令儀出聲問東陽:“在想什麽?”
東陽神在在地擱那兒站著,被令儀這突如其來的問話驚得一抖,她抬起頭來,試探地瞧了令儀一眼,縮了縮脖子,“沒,沒什麽。”
她聲音又細又輕,令儀從沒瞧見她這麽拘謹的時候,哪怕是最初在荒災中撿到她時,她也是一副大無畏的模樣,令儀覺得有些心疼,她對東陽招了招手,“過來。”
東陽心底是怕,但還是很順從地走了過去,她沒敢抬頭,隻盯著令儀的裙角,聽著那溫和的聲音又一次問道:“孤方才是不是嚇到你了。”
她的語氣太過篤定,讓東陽有些恍惚,在東陽瞧來,沒有什麽是能瞞過令儀的。她點了點頭,囁嚅道:“奴從沒見過殿下那樣,奴……”她講這句話的時候飛快地往令儀看了一眼,發現令儀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沒來由地心頭一慌,“奴就隻懵了那一會兒,您別多想,真的就那麽一會兒,自打奴跟著殿下您就不曾這樣過,怎麽一到長安,感覺您跟以往都不一樣了。”
她還想說什麽呢,還想說的是以往在蜀地的時候,令儀不過就是養養花看看書泡泡茶,興致來了就帶上她去遠行,都說蜀道難,但是她與令儀登過了無數險峰,早就認為自己在侍女中算是很有見識的了。在蜀地的令儀是溫和無害的,隻有偶然的一迴,東陽在她練劍的時候從花間窺見過她眼底掠過的冷光。
東陽當時以為是自己看錯了,直到方才在令儀麵不改色地割下那個太監耳朵的時候她才迴想起自己在蜀地看到的那一幕,原來是真的。
她心底是潛藏了那樣多的恨意,隻不過當時偏安一隅,她需要用自己的溫和無害來瞞過那些遠在長安的眼睛,讓那些人確信她沒有再迴長安的打算。
東陽咬緊了唇,撲通跪在了地上,“但奴沒有生出別的心思,您是奴的主子,無論您是什麽樣的,奴都隻認您一個。”她眼底含著淚,氤氳動人,“您忘了麽,奴這條命是您給的,那年若不是您將奴從饑荒中救出,奴怕是早就餓死在路邊了,那時奴便立了誓,今生今世都要追隨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話說得很是圓滿,東陽都有些詫異自己能說出這麽豪情壯誌的話,激動得熱淚盈眶,反觀令儀,卻是不知道為何出神了,東陽頓時覺得很委屈,一癟嘴,哀哀戚戚地喚道:“殿下。”
“嗯?”令儀這才迴過神來,東陽淚眼朦朧地看著她,問道:“奴方才講的話,您聽見了不曾?”
令儀有些漫不經心地點頭,“聽到了。”
分明是敷衍,東陽委屈極了,淚珠子沿著臉就往下滾,令儀噯了聲,問她哭什麽。她咬著下唇不啃聲,把唇上都咬出泛白的印子來了,還是隻知道搖頭。
令儀笑著摸了摸她的頭,“孤聽到了,真的聽到了,但孤救你也並非是想讓你追隨孤,隻是在那種境地之中,你大概是唯一那個會求助於孤的人了。”
東陽不大懂其中的關節,如敘卻懂,當年的令儀本就落魄,大抵離開長安時候是灰心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東陽的出現讓她重新拾起了希望,讓她曉得了自己其實是還能做些什麽的。
他為什麽會知道,是因為他一路跟著她,直到她走出了長安。
當年令儀不曾發覺,就連如敘本身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在暗處看著那個落魄的公主遠走,直到神宮中傳信的白鴿送來老國師的書信後,他才轉身離去。
要離開太真苑時,如敘站起身來朝她拱手,“夜深露重,殿下身上還有傷,便不必相送了。”
她托腮將他看著,良久才道,“神官能否答應孤一件事?”
似乎對這突如其來的被需要感所充斥,如敘的神情顯出了些微的愉悅,他低聲道,“但憑殿下吩咐。”
她的發梢都還有些濕,搭在才換的衣衫上,浸出了深色的水漬,她的輪廓在燭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暈,“日後無論發生什麽,請神官護好東陽。”
愉悅的神色消失了,他又恢複了初見時的淡漠,“這便是殿下所求的麽?”
她點頭,“神官之前也說過,若孤一意孤行,最終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孤所求之事太過兇險,東陽她性情直率,往後若是發生些什麽事情,孤不在的話,孤怕她會出事。神宮偏安一隅,又有神官在側,想來護好她算不得什麽難事,”她蹙起了眉頭,“為了以防萬一,隻有勞煩神官了。”
如敘卻皺著眉,在他的印象中,她從來都是這樣,將身邊的人看得太重,以致於完全忘了自己的處境,分明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她卻未曾將自己當一迴事,實在教人擔心。他沉默片刻後,才道:“臣若是應了殿下,殿下拿什麽來償臣呢?”
他聲音沉沉浮浮,最後像夜風一般吹入了她耳畔,不等她答話,他就擅自上來索取賞賜,俯首在她唇上落下了一吻,旋即沒有留戀地離開,銀芒在他眼底躍動,“殿下真甜啊。”
從她的神情,他辨不出她是否惱了,自打她十二歲以後便不常將感情流露於表麵,但她她眼底是潮濕的海,燭火不知道為何熄滅了,微弱的月光從外透露進來,將屋內照得晦暗不明,她勾了勾唇,對他啞聲道,“這便是神官想要的嗎?”
話音才落,她便用那隻未受傷的手捉住了他的衣襟,傾身就吻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