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儀從車鑾上下來時,得見的是久違的皇城。
東陽在她身邊不住地驚歎,“殿下,這便是長安麽!”
東陽年紀尚小,是令儀在十二歲那年去蜀地時撿到的,東陽的爺娘都死於饑荒,隻留下她一人,在這世道裏忍饑挨餓。當時令儀才從長安被驅逐出來,奔赴蜀地,一路潦倒落魄,官員們都自顧不暇了,那還有心思來管她這個不受寵的公主,但當那雙髒兮兮的小手攥住她衣裙的時候,她還是躬下了腰,握住了東陽的手。
在蜀地的八年,早磨平了令儀身上的戾氣,她略略抬起了眼,波瀾不驚地恩了聲,“是長安。”
多少人魂牽夢縈的長安,都講這是座繁華的都城,東陽捧著小臉從車駕裏邊兒往外望,一望就望進了皇城裏邊兒。蜀華公主的車輿沿著皇衢入了皇城內,皇衢兩邊沿街植了槐柳,一別八年,往昔亭亭如蓋,如今也依舊。
彷若什麽都不曾變遷一般。
過了那朱紅的杈子,令儀被東陽扶著下了車駕,她讓東陽在杈子那裏候著她,東陽乖巧地點了頭,在杈子外邊兒站得筆直。稚紅的宮牆一如既往,令儀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偏擋不住旁人非要竄入她的視線裏。
“令儀姊姊。”
又清又脆的聲線,令儀頓下了腳步,略略地在來人那張驕矜的臉上看了一眼,就辨識出了往日的影子,她牽了牽嘴角,也喊道,“令姝。”
令姝是大業的琅華公主,排行在她之後,與太子同為皇後所生,被嬌慣得渾身都是脾氣,自幼便與她不對盤,令儀喜歡什麽令姝便要來搶奪,上至花鳥下至釵飾,當初令儀從長安狼狽離去時,令姝是唯一來送她的皇室宗親。
但那並非是出自她的好心,白雪覆盡了長安,令儀記得她帶了滿匣子的東西,都是她從令儀這裏搶去的,十分張狂地當著令儀的麵,如數傾倒入護城河內,她揚著小臉,趾高氣揚地道:“令儀姊姊,你瞧,這都是你喜歡的,但說實在話,我覺得這些東西醜的很,我一點兒也瞧不上它們,可我就是不願讓給你,沒旁的緣由,隻因為我不喜歡你。”
令儀覺得令姝的這番話很可笑,她前十二年活得肆意,從未有過去滿足她人喜好的念頭,但那時太過神傷,她懶得去同令姝爭吵,那些被令姝傾倒入河中的物什,她自始至終沒瞧過一眼。
令姝還是驕矜的模樣,畢竟是姊妹,眉眼與她有三分的相似。她滿頭珠翠,走一步都在晃著光,令儀不由自主地眯了眯眼,不願與令姝多做糾纏,李德是個人精,當下便心領神會地向她做了個揖,“殿下,莫要讓陛下久等了。”
令姝卻揚聲道:“姊姊不必去了,我才從父皇那裏過來,父皇讓姊姊徑直去羲和神宮靜修,免了姊姊的拜見。”不等李德開口,她又說,“李公公也不必存疑,孤不敢拿這等事來鬧著頑,父皇近來犯頭風症,方才那會兒頭又疼了,這才免了姊姊的拜見,讓姊姊先去神宮的。”
李德朝她作了一揖,“奴才不敢,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奴才便送蜀華殿下出宮。”
令姝又道:“姊姊是壞了腳還是不識路了,要讓公公親自送,父皇正傳喚公公去伺候呢,送姊姊的事兒便由孤來代勞罷。”
她到底是主子,話已說成這樣,李德不好再反駁,隻能應聲退下了,宮道中隻留下了令儀與令姝兩人,令姝揚著下頜不可一世地看著令儀,笑吟吟地,“走罷姊姊,我送一送你。”
行走間令姝問她,“聽聞姊姊在歸來的途中剿滅了一寨子的山匪?”
令儀嗯了一聲,令姝仿佛有很大的興致,“姊姊孤身一人獨闖匪寨?這可真不得了,我早聽聞蜀地多的是能飛簷走壁的奇人異士,沒想到姊姊去了蜀地也習得好身手,竟能單挑匪眾了?”
她話裏盡是嘲諷,令儀也不惱,隻是說,“借兵而已。”
“借兵,借哪裏的兵?”
“這是我要向父皇稟報的,想來不必說與你聽。”
遠遠地瞧見了乖巧地等在杈子外的東陽,令儀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些,令姝卻上前一步擋在了她麵前,噫道:“姊姊,這可是你的不是了,琅華如今代太子哥哥入政事堂議政了,姊姊若是借兵,那必然是需要章程的,若是不按章程來,姊姊豈不是罪同謀逆麽?”
她倨傲地看著令儀,“不瞞姊姊,河池郡守遞上來的折子壓在政事堂的桌案上呢,裴相公說姊姊該罰,調用府兵是大罪,是我替姊姊壓了下來,說姊姊定是有難言之隱,要等姊姊入京後問過了才能曉得。”她彎起眼,“姊姊若是告訴我為何河池府兵能任由姊姊調用,那我便再向裴相公商議商議,指不定姊姊的罪就能免了,如何?”
太子病重後,她又離京,皇帝膝下子嗣單薄,令姝便成了炙手可熱的皇女,儼然大業儲君的形容,令儀迴頭看了她一眼,似笑非笑地道:“無妨,那便隨裴相去定罪,皇女定罪當稟明父皇,屆時孤自會在父皇麵前將孤的罪過陳述分明。”
說完她便越過令姝,向東陽走去,至於令姝的反應,她再沒迴頭去看了。
東陽等得焦急,瞧見令儀歸來,開懷得不行,小跑著過來迎她,“殿下怎麽那麽快就迴來了?奴還以為要等上許久呢。”
“不好麽?”
“自然是好的,”東陽迴頭看了一眼,“那位殿下是您的姊妹麽,怎麽她瞧著您的眼神像是要將您……”
後麵的話東陽咽了下去,令儀笑著看了她一眼,“要將我生吞活剝了一般?”
東陽忙不迭地點頭,令儀拍了拍她的頭,“我也不知,她從來都是那樣,不必理會。”
東陽免不得又在心裏誇讚了自家殿下一般,果真是好雅量,她扶著令儀上了馬車,壓腰也鑽進沉悶的裏,一派天真的問,“那殿下,我們現下是去何處,公主府麽?”她眼神發光,“奴還不知道殿下在長安的府邸是什麽樣呢,在蜀地時候殿下都不住府中,非要住竹屋裏,也不怕竹林潮濕,損了身子。”
她對奢華府邸的想法被令儀一句話打破,“孤在京中並未開牙建府。”
東陽很失望地啊了一聲,“那咱們住哪兒?”
令儀偏頭去瞧,從蕩起的窗隙間看到了長安森森的簷牙,她勾唇道:“去羲和神宮。”
*
大業人信鬼神,有國師輔國,代代相傳下來,竟成了大業子民的信仰。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自封地出應詔入京的皇子皇女們都需在神宮中靜修七七四十九日,這是為了避免皇子皇女們將外來的邪崇帶入京中,壞了國運。
令儀不信鬼神,但祖製擺在那裏,她不得不從。上一任國師在七年前駕鶴西去,聽聞新任國師年僅二十餘,常年戴著狐狸麵具,不以真容見人。
高人的行徑大多都是孤僻的,令儀本就對鬼神之說不感興趣,也不像世人那般潛心於探究這位新任國師麵具下的真容到底是何模樣,東陽便不同了,她聽聞了要去羲和神宮,整個人都精神起來,纏著令儀要與她講自己聽來的那些小道消息。
“殿下知道國師為何要帶著麵具不肯見人麽?奴聽說是國師從首位開始便隻有一個人,每每覺得大限將至的時候便會吃人的心肝來續命,有時候吃到不好的心肝了麵上就會長出膿瘡,想來是七年前國師吃到了不好的心肝,讓自己毀了容,這才戴上了麵具。”
“奴還聽說,國師他喜好孌童,神宮中盡是俊美的郎君,一個女子都尋不到,國師在神宮中建了處酒池肉林,夜夜笙歌,那尋歡作樂的聲音啊,平康坊都能聽到了。”
“奴還聽說,國師有異裝癖,喜好扮成女子,與神宮中的郎君們這樣那樣,”東陽講起這些來絲毫都不會覺得累,她嘖嘖道,“當真是瞧不出來呀——”
令儀笑睨了她一眼,“這樣那樣?”
”就是這樣那樣,“東陽點頭,“但奴覺得這些都是瞎說的,那些人眼饞國師卻可望不可即,就編出些詆毀人的話來,往國師身上潑髒水。”
令儀覺得稀罕,“他們眼饞什麽?”
“噫,您這就不懂了,殿下成日裏清心寡欲隻顧習劍看書,從不曾在這上頭動心思,”東陽一本正經,“現下的王公貴紳們哪,都不愛尋常的窯姐兒了,去多了平康坊,膩歪!就動心思把窯館開進了廟裏,從前的窯姐兒們剃了度,一個個都成了嬌俏動人的小尼姑。在蜀地時,奴偷偷去那些庵裏瞧過,您可別說,那些師太們個個麵皮白淨,走起路來都是扭著走的,眉眼裏透的都是風塵味,可撩人了。”她講得搖頭晃腦,“吃齋念佛,求的是個清心寡欲看破紅塵,這些子師太六根不淨,修著歡喜禪,嘴裏念著三皈依,您曉得是哪三皈依麽?”
見令儀搖頭,東陽笑嘻嘻地湊了過來,在她耳邊小聲念了句,令儀不動聲色,東陽努嘴,“就曉得逗不了您,不好頑。”
令儀笑道,“你講的這些,又與孤之前問你的話有什麽關係?”
東陽道:“衣裳穿得越是嚴實,就越是想讓人扒開,國師他呀,從發梢都透出了禁欲的意味,您仔細想想,有人覬覦小師太,怎麽會沒人覬覦國師?”
令儀笑了笑,這人麽,骨子裏總歸都是離經叛道的,平日裏越是規矩的人,私底下若是浪蕩起來才是著實要駭人一跳。平白無故的,信什麽神明,不就是因著神明能教人敬畏麽,但哪裏又是人人都敬畏的,瞧著寶相莊嚴的神明生出褻瀆之心的大有人在,隻不過有些人不敢逾矩,有些人膽大包天,企圖將神明給拉入紅塵中,讓神明也沾染上塵世的濁氣,那時候,神明還會是神明麽?
然而車駕卻不知道是在什麽時候停下來的,一個聲音直端端地從外邊兒傳了進來,“恭迎殿下。”
東陽在她身邊不住地驚歎,“殿下,這便是長安麽!”
東陽年紀尚小,是令儀在十二歲那年去蜀地時撿到的,東陽的爺娘都死於饑荒,隻留下她一人,在這世道裏忍饑挨餓。當時令儀才從長安被驅逐出來,奔赴蜀地,一路潦倒落魄,官員們都自顧不暇了,那還有心思來管她這個不受寵的公主,但當那雙髒兮兮的小手攥住她衣裙的時候,她還是躬下了腰,握住了東陽的手。
在蜀地的八年,早磨平了令儀身上的戾氣,她略略抬起了眼,波瀾不驚地恩了聲,“是長安。”
多少人魂牽夢縈的長安,都講這是座繁華的都城,東陽捧著小臉從車駕裏邊兒往外望,一望就望進了皇城裏邊兒。蜀華公主的車輿沿著皇衢入了皇城內,皇衢兩邊沿街植了槐柳,一別八年,往昔亭亭如蓋,如今也依舊。
彷若什麽都不曾變遷一般。
過了那朱紅的杈子,令儀被東陽扶著下了車駕,她讓東陽在杈子那裏候著她,東陽乖巧地點了頭,在杈子外邊兒站得筆直。稚紅的宮牆一如既往,令儀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偏擋不住旁人非要竄入她的視線裏。
“令儀姊姊。”
又清又脆的聲線,令儀頓下了腳步,略略地在來人那張驕矜的臉上看了一眼,就辨識出了往日的影子,她牽了牽嘴角,也喊道,“令姝。”
令姝是大業的琅華公主,排行在她之後,與太子同為皇後所生,被嬌慣得渾身都是脾氣,自幼便與她不對盤,令儀喜歡什麽令姝便要來搶奪,上至花鳥下至釵飾,當初令儀從長安狼狽離去時,令姝是唯一來送她的皇室宗親。
但那並非是出自她的好心,白雪覆盡了長安,令儀記得她帶了滿匣子的東西,都是她從令儀這裏搶去的,十分張狂地當著令儀的麵,如數傾倒入護城河內,她揚著小臉,趾高氣揚地道:“令儀姊姊,你瞧,這都是你喜歡的,但說實在話,我覺得這些東西醜的很,我一點兒也瞧不上它們,可我就是不願讓給你,沒旁的緣由,隻因為我不喜歡你。”
令儀覺得令姝的這番話很可笑,她前十二年活得肆意,從未有過去滿足她人喜好的念頭,但那時太過神傷,她懶得去同令姝爭吵,那些被令姝傾倒入河中的物什,她自始至終沒瞧過一眼。
令姝還是驕矜的模樣,畢竟是姊妹,眉眼與她有三分的相似。她滿頭珠翠,走一步都在晃著光,令儀不由自主地眯了眯眼,不願與令姝多做糾纏,李德是個人精,當下便心領神會地向她做了個揖,“殿下,莫要讓陛下久等了。”
令姝卻揚聲道:“姊姊不必去了,我才從父皇那裏過來,父皇讓姊姊徑直去羲和神宮靜修,免了姊姊的拜見。”不等李德開口,她又說,“李公公也不必存疑,孤不敢拿這等事來鬧著頑,父皇近來犯頭風症,方才那會兒頭又疼了,這才免了姊姊的拜見,讓姊姊先去神宮的。”
李德朝她作了一揖,“奴才不敢,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奴才便送蜀華殿下出宮。”
令姝又道:“姊姊是壞了腳還是不識路了,要讓公公親自送,父皇正傳喚公公去伺候呢,送姊姊的事兒便由孤來代勞罷。”
她到底是主子,話已說成這樣,李德不好再反駁,隻能應聲退下了,宮道中隻留下了令儀與令姝兩人,令姝揚著下頜不可一世地看著令儀,笑吟吟地,“走罷姊姊,我送一送你。”
行走間令姝問她,“聽聞姊姊在歸來的途中剿滅了一寨子的山匪?”
令儀嗯了一聲,令姝仿佛有很大的興致,“姊姊孤身一人獨闖匪寨?這可真不得了,我早聽聞蜀地多的是能飛簷走壁的奇人異士,沒想到姊姊去了蜀地也習得好身手,竟能單挑匪眾了?”
她話裏盡是嘲諷,令儀也不惱,隻是說,“借兵而已。”
“借兵,借哪裏的兵?”
“這是我要向父皇稟報的,想來不必說與你聽。”
遠遠地瞧見了乖巧地等在杈子外的東陽,令儀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些,令姝卻上前一步擋在了她麵前,噫道:“姊姊,這可是你的不是了,琅華如今代太子哥哥入政事堂議政了,姊姊若是借兵,那必然是需要章程的,若是不按章程來,姊姊豈不是罪同謀逆麽?”
她倨傲地看著令儀,“不瞞姊姊,河池郡守遞上來的折子壓在政事堂的桌案上呢,裴相公說姊姊該罰,調用府兵是大罪,是我替姊姊壓了下來,說姊姊定是有難言之隱,要等姊姊入京後問過了才能曉得。”她彎起眼,“姊姊若是告訴我為何河池府兵能任由姊姊調用,那我便再向裴相公商議商議,指不定姊姊的罪就能免了,如何?”
太子病重後,她又離京,皇帝膝下子嗣單薄,令姝便成了炙手可熱的皇女,儼然大業儲君的形容,令儀迴頭看了她一眼,似笑非笑地道:“無妨,那便隨裴相去定罪,皇女定罪當稟明父皇,屆時孤自會在父皇麵前將孤的罪過陳述分明。”
說完她便越過令姝,向東陽走去,至於令姝的反應,她再沒迴頭去看了。
東陽等得焦急,瞧見令儀歸來,開懷得不行,小跑著過來迎她,“殿下怎麽那麽快就迴來了?奴還以為要等上許久呢。”
“不好麽?”
“自然是好的,”東陽迴頭看了一眼,“那位殿下是您的姊妹麽,怎麽她瞧著您的眼神像是要將您……”
後麵的話東陽咽了下去,令儀笑著看了她一眼,“要將我生吞活剝了一般?”
東陽忙不迭地點頭,令儀拍了拍她的頭,“我也不知,她從來都是那樣,不必理會。”
東陽免不得又在心裏誇讚了自家殿下一般,果真是好雅量,她扶著令儀上了馬車,壓腰也鑽進沉悶的裏,一派天真的問,“那殿下,我們現下是去何處,公主府麽?”她眼神發光,“奴還不知道殿下在長安的府邸是什麽樣呢,在蜀地時候殿下都不住府中,非要住竹屋裏,也不怕竹林潮濕,損了身子。”
她對奢華府邸的想法被令儀一句話打破,“孤在京中並未開牙建府。”
東陽很失望地啊了一聲,“那咱們住哪兒?”
令儀偏頭去瞧,從蕩起的窗隙間看到了長安森森的簷牙,她勾唇道:“去羲和神宮。”
*
大業人信鬼神,有國師輔國,代代相傳下來,竟成了大業子民的信仰。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自封地出應詔入京的皇子皇女們都需在神宮中靜修七七四十九日,這是為了避免皇子皇女們將外來的邪崇帶入京中,壞了國運。
令儀不信鬼神,但祖製擺在那裏,她不得不從。上一任國師在七年前駕鶴西去,聽聞新任國師年僅二十餘,常年戴著狐狸麵具,不以真容見人。
高人的行徑大多都是孤僻的,令儀本就對鬼神之說不感興趣,也不像世人那般潛心於探究這位新任國師麵具下的真容到底是何模樣,東陽便不同了,她聽聞了要去羲和神宮,整個人都精神起來,纏著令儀要與她講自己聽來的那些小道消息。
“殿下知道國師為何要帶著麵具不肯見人麽?奴聽說是國師從首位開始便隻有一個人,每每覺得大限將至的時候便會吃人的心肝來續命,有時候吃到不好的心肝了麵上就會長出膿瘡,想來是七年前國師吃到了不好的心肝,讓自己毀了容,這才戴上了麵具。”
“奴還聽說,國師他喜好孌童,神宮中盡是俊美的郎君,一個女子都尋不到,國師在神宮中建了處酒池肉林,夜夜笙歌,那尋歡作樂的聲音啊,平康坊都能聽到了。”
“奴還聽說,國師有異裝癖,喜好扮成女子,與神宮中的郎君們這樣那樣,”東陽講起這些來絲毫都不會覺得累,她嘖嘖道,“當真是瞧不出來呀——”
令儀笑睨了她一眼,“這樣那樣?”
”就是這樣那樣,“東陽點頭,“但奴覺得這些都是瞎說的,那些人眼饞國師卻可望不可即,就編出些詆毀人的話來,往國師身上潑髒水。”
令儀覺得稀罕,“他們眼饞什麽?”
“噫,您這就不懂了,殿下成日裏清心寡欲隻顧習劍看書,從不曾在這上頭動心思,”東陽一本正經,“現下的王公貴紳們哪,都不愛尋常的窯姐兒了,去多了平康坊,膩歪!就動心思把窯館開進了廟裏,從前的窯姐兒們剃了度,一個個都成了嬌俏動人的小尼姑。在蜀地時,奴偷偷去那些庵裏瞧過,您可別說,那些師太們個個麵皮白淨,走起路來都是扭著走的,眉眼裏透的都是風塵味,可撩人了。”她講得搖頭晃腦,“吃齋念佛,求的是個清心寡欲看破紅塵,這些子師太六根不淨,修著歡喜禪,嘴裏念著三皈依,您曉得是哪三皈依麽?”
見令儀搖頭,東陽笑嘻嘻地湊了過來,在她耳邊小聲念了句,令儀不動聲色,東陽努嘴,“就曉得逗不了您,不好頑。”
令儀笑道,“你講的這些,又與孤之前問你的話有什麽關係?”
東陽道:“衣裳穿得越是嚴實,就越是想讓人扒開,國師他呀,從發梢都透出了禁欲的意味,您仔細想想,有人覬覦小師太,怎麽會沒人覬覦國師?”
令儀笑了笑,這人麽,骨子裏總歸都是離經叛道的,平日裏越是規矩的人,私底下若是浪蕩起來才是著實要駭人一跳。平白無故的,信什麽神明,不就是因著神明能教人敬畏麽,但哪裏又是人人都敬畏的,瞧著寶相莊嚴的神明生出褻瀆之心的大有人在,隻不過有些人不敢逾矩,有些人膽大包天,企圖將神明給拉入紅塵中,讓神明也沾染上塵世的濁氣,那時候,神明還會是神明麽?
然而車駕卻不知道是在什麽時候停下來的,一個聲音直端端地從外邊兒傳了進來,“恭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