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似要將人曬熟,低矮的泥草房又如同蒸籠,這盛夏之時委實難熬。
為了能多得些清涼,石河子村大多數人家都搬到了自家的倉房居住。那些倉房多用竹子架起,離地能有四五尺高,四麵通風散熱倒是避暑的好去處。
午後的太陽最是毒辣,而房頂再有個把時辰就能鋪完,苟超就轉到屋內搭起火炕,順便也讓張小四避避暑。
東屋裏前後窗口還沒來得及裝窗子,抬頭一望,又少半邊房頂。用濕泥彌合的土磚強不斷被蒸出水汽,這新建的房子確實比屋外涼爽很多。
苟超先在屋裏的陰涼處鋪了兩捆麥秸,好讓曬的直打蔫的二蛋休息。這孩子吃過飯後,還非要跟過來,說什麽也不肯向往常那樣讓他和石頭一起午睡。估計是自家新房馬上就要蓋好,小孩子比較好奇,想要第一時間親眼見證。
不過苟超也不十分肯定,他隱約覺得二蛋雖然在張小四麵前話不多,可好像挺愛其身邊轉悠的……
——
這張小四還挺有魅力!
想到這苟超暗自撇撇嘴,迴過頭來準備叫二蛋過來趴會兒,就見他努個小嘴,小舌頭似在裏麵蛄蛄蛹蛹,馬上喊到:
“二蛋,你幹什麽呐!”
沒想到被抓包,二蛋一個激靈,瞬間精神起來,掙紮道:
“沒,沒做什麽……”
可惜一直鼓個嘴巴,這一張嘴說話,口水如同絲線一般掛了下來。那口水還伴著血絲,立馬出賣了自家主人。
苟超見他還要抵賴,一把捏住二蛋的下頜,仔細觀察過後,才又好脾氣地說道:
“都說幾遍了,別老拿舌頭舔那牙,不然新牙出來該不整齊了。”
原來前兩天二蛋的一顆下門牙開始鬆動,把他嚇得以為自己生病了,抱著苟超好一陣哭訴。後來苟超拿虎妞舉例(←虎妞有顆槽牙掉了,還沒長好,且一直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安慰他每個人都會掉牙,但還會長好,才把他安撫平靜。
自此,二蛋雖然解除了換牙的恐懼,可又添了個愛舔牙的毛病,甚至時不時的就把小髒手伸嘴裏拽拉活動的牙齒。
這古代又沒牙齒矯正之術,怕二蛋換一口參差不齊的恆牙,再討不到老婆(嗯,男主算是個有遠見的人吧…),已經製止了多次,可是
“可,可,可舔著舒服。”
小小年紀已經知道心虛,於是二蛋弱弱地迴了一句。
“……”
其實剛剛看到已經被頂出大半,隻餘一點點血肉相連的下牙,苟超也有種想把它拽掉的衝動來著。
“噗嗤”一聲,一旁觀看兄弟倆互動的張小四忍不住笑出聲來,還調侃苟超怎地那麽婆媽,鄉下孩子有幾個不是自己把牙舔掉的,想當初他自己還拽掉好幾顆呢!
~~~(>_<)~~~
苟超看了眼張小四那整齊潔白的牙齒,繼續無語中……
又調了調麥杆,確保二蛋躺的舒適後,就打發張小四一同坐過去休息,自己則是壘起煙道來。
苟超上學時數學成績還是蠻好的,在大夥製坯時就大致估算過蓋房所用的泥坯,特意多做了些,就是為了打火炕使用。
同理,上山采石打地基時也多尋了些石頭,最重要的是,每次上山放豬牧羊四處尋麽,終於在石子河上遊河岸兩側的山邊上發現了不少板岩!
這板岩在農村可是用處多多,有當瓦片,有當外牆,有當地板的,不過,苟超他們村大多數人家都是用它來鋪炕的。
以前磚頭賣的貴,好多人家都買不起,而他們村山上隨處可見的板岩,就成了天然板材。那大塊板岩隻要順著紋理縫隙一撬,就能揭紙一樣揭出數塊薄厚較為均勻的石板,不僅結實耐用,顏色也很多樣,搭配好了還很漂亮。
不過苟超初中畢業後,山上的板岩就讓村人給采光了,後來村裏砌火炕就隻能用磚頭了。跟著大伯學手藝時,他大伯還特意說過,用板岩搭炕更不易倒煙漏煙,炕麵還平整。
張小四靠牆坐了一會兒,覺著從裏到外涼快多了。看著還在陽光下忙碌的苟超,很是佩服他的韌勁兒。
這新房的頂子,鋪了能有五分之三,東屋上麵剛好有一半是餘下的五分之二。陽光從屋頂的縫隙撒下來,就籠罩在苟超劃好的炕址上。
張小四歇了一會兒,在一旁看著實在幹著急,就上前遞塊泥坯或是捧把泥巴的搶著幫忙。
二蛋也不知做了什麽夢,小眉頭緊皺著,張個嘴巴睡得還挺熟。可張小四還是不敢發出大的聲響,生怕吵醒了他。別以為是他多體貼,實在是見苟超連擺個泥坯都輕手輕腳,沒發出多大聲音。
心說,這趙家大郎可夠慣孩子的,阿娘在時照顧自己都沒這麽細心。可到底氣氛使然,都不好刨根問底了。
忍了一會,看苟超擺了個“龍門陣”(“幾”字形煙道)實在忍不住了,又開始詢問這麽擺的用途,不過問話時倒是把音量壓得很低。
苟超後期和他大伯出門打工時,就看到了建“吊炕”的種種好處:既省燃料,炕麵又受熱均勻。不過這古時候條件有限,就隻是改良了煙道製法。
前後花了不到半個時辰,煙道就全都抹好了,苟超就與張小四一起配合把一片片的石板鋪了上去。最後又在其上抹了黃泥,鋪上麥秸,一鋪傳統搭炕就大體建成。
不過現在乃是盛夏,家中又沒餘錢,苟超就沒將爐灶壘起來,隻是留了個送火口。
“這以後要在這搭個爐灶,上麵放鐵鍋,下麵燒火,煙氣就會順著煙道走一圈,上麵的火炕也就熱了。”
苟超站起來直直腰,指著送火口,想張小四耐心的解釋道。
“就這麽簡單?怎麽就沒人想到呢!你們那邊的匠人課真聰明!”
張小四一臉神奇的看看苟超,又看看火口,到了後來竟跪地上彎腰從火口往暗幽幽的炕洞裏望,嘴裏還不忘誇獎苟超的鄉鄰村民。(苟超向他解釋過火炕是他們村裏的泥瓦匠發明的。)
火炕砌好還要晾幹,這時候太陽也不像之前那麽毒辣了,兩人又轉移陣地,繼續給房頂鋪草。
待苟超剛爬上梯子,張小四那反射弧不知多長的大腦又反應出一詞,遂又仰個脖好奇地問道:“灶上通常不是架釜麽,那鐵鍋又是何物?鐵質的釜?那可夠值錢的。怎麽不用陶釜?”
苟超:-_-||
穿越前帶本《十萬個為什麽》好了……
不過話說迴來,自家房子馬上要蓋好了,可還沒有炊具呢,難道還要一直在童大叔家搭夥?哎,要嘛嘛沒有,哪哪都要錢,看來的趕緊想個點子,賺點花用了!
為了能多得些清涼,石河子村大多數人家都搬到了自家的倉房居住。那些倉房多用竹子架起,離地能有四五尺高,四麵通風散熱倒是避暑的好去處。
午後的太陽最是毒辣,而房頂再有個把時辰就能鋪完,苟超就轉到屋內搭起火炕,順便也讓張小四避避暑。
東屋裏前後窗口還沒來得及裝窗子,抬頭一望,又少半邊房頂。用濕泥彌合的土磚強不斷被蒸出水汽,這新建的房子確實比屋外涼爽很多。
苟超先在屋裏的陰涼處鋪了兩捆麥秸,好讓曬的直打蔫的二蛋休息。這孩子吃過飯後,還非要跟過來,說什麽也不肯向往常那樣讓他和石頭一起午睡。估計是自家新房馬上就要蓋好,小孩子比較好奇,想要第一時間親眼見證。
不過苟超也不十分肯定,他隱約覺得二蛋雖然在張小四麵前話不多,可好像挺愛其身邊轉悠的……
——
這張小四還挺有魅力!
想到這苟超暗自撇撇嘴,迴過頭來準備叫二蛋過來趴會兒,就見他努個小嘴,小舌頭似在裏麵蛄蛄蛹蛹,馬上喊到:
“二蛋,你幹什麽呐!”
沒想到被抓包,二蛋一個激靈,瞬間精神起來,掙紮道:
“沒,沒做什麽……”
可惜一直鼓個嘴巴,這一張嘴說話,口水如同絲線一般掛了下來。那口水還伴著血絲,立馬出賣了自家主人。
苟超見他還要抵賴,一把捏住二蛋的下頜,仔細觀察過後,才又好脾氣地說道:
“都說幾遍了,別老拿舌頭舔那牙,不然新牙出來該不整齊了。”
原來前兩天二蛋的一顆下門牙開始鬆動,把他嚇得以為自己生病了,抱著苟超好一陣哭訴。後來苟超拿虎妞舉例(←虎妞有顆槽牙掉了,還沒長好,且一直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安慰他每個人都會掉牙,但還會長好,才把他安撫平靜。
自此,二蛋雖然解除了換牙的恐懼,可又添了個愛舔牙的毛病,甚至時不時的就把小髒手伸嘴裏拽拉活動的牙齒。
這古代又沒牙齒矯正之術,怕二蛋換一口參差不齊的恆牙,再討不到老婆(嗯,男主算是個有遠見的人吧…),已經製止了多次,可是
“可,可,可舔著舒服。”
小小年紀已經知道心虛,於是二蛋弱弱地迴了一句。
“……”
其實剛剛看到已經被頂出大半,隻餘一點點血肉相連的下牙,苟超也有種想把它拽掉的衝動來著。
“噗嗤”一聲,一旁觀看兄弟倆互動的張小四忍不住笑出聲來,還調侃苟超怎地那麽婆媽,鄉下孩子有幾個不是自己把牙舔掉的,想當初他自己還拽掉好幾顆呢!
~~~(>_<)~~~
苟超看了眼張小四那整齊潔白的牙齒,繼續無語中……
又調了調麥杆,確保二蛋躺的舒適後,就打發張小四一同坐過去休息,自己則是壘起煙道來。
苟超上學時數學成績還是蠻好的,在大夥製坯時就大致估算過蓋房所用的泥坯,特意多做了些,就是為了打火炕使用。
同理,上山采石打地基時也多尋了些石頭,最重要的是,每次上山放豬牧羊四處尋麽,終於在石子河上遊河岸兩側的山邊上發現了不少板岩!
這板岩在農村可是用處多多,有當瓦片,有當外牆,有當地板的,不過,苟超他們村大多數人家都是用它來鋪炕的。
以前磚頭賣的貴,好多人家都買不起,而他們村山上隨處可見的板岩,就成了天然板材。那大塊板岩隻要順著紋理縫隙一撬,就能揭紙一樣揭出數塊薄厚較為均勻的石板,不僅結實耐用,顏色也很多樣,搭配好了還很漂亮。
不過苟超初中畢業後,山上的板岩就讓村人給采光了,後來村裏砌火炕就隻能用磚頭了。跟著大伯學手藝時,他大伯還特意說過,用板岩搭炕更不易倒煙漏煙,炕麵還平整。
張小四靠牆坐了一會兒,覺著從裏到外涼快多了。看著還在陽光下忙碌的苟超,很是佩服他的韌勁兒。
這新房的頂子,鋪了能有五分之三,東屋上麵剛好有一半是餘下的五分之二。陽光從屋頂的縫隙撒下來,就籠罩在苟超劃好的炕址上。
張小四歇了一會兒,在一旁看著實在幹著急,就上前遞塊泥坯或是捧把泥巴的搶著幫忙。
二蛋也不知做了什麽夢,小眉頭緊皺著,張個嘴巴睡得還挺熟。可張小四還是不敢發出大的聲響,生怕吵醒了他。別以為是他多體貼,實在是見苟超連擺個泥坯都輕手輕腳,沒發出多大聲音。
心說,這趙家大郎可夠慣孩子的,阿娘在時照顧自己都沒這麽細心。可到底氣氛使然,都不好刨根問底了。
忍了一會,看苟超擺了個“龍門陣”(“幾”字形煙道)實在忍不住了,又開始詢問這麽擺的用途,不過問話時倒是把音量壓得很低。
苟超後期和他大伯出門打工時,就看到了建“吊炕”的種種好處:既省燃料,炕麵又受熱均勻。不過這古時候條件有限,就隻是改良了煙道製法。
前後花了不到半個時辰,煙道就全都抹好了,苟超就與張小四一起配合把一片片的石板鋪了上去。最後又在其上抹了黃泥,鋪上麥秸,一鋪傳統搭炕就大體建成。
不過現在乃是盛夏,家中又沒餘錢,苟超就沒將爐灶壘起來,隻是留了個送火口。
“這以後要在這搭個爐灶,上麵放鐵鍋,下麵燒火,煙氣就會順著煙道走一圈,上麵的火炕也就熱了。”
苟超站起來直直腰,指著送火口,想張小四耐心的解釋道。
“就這麽簡單?怎麽就沒人想到呢!你們那邊的匠人課真聰明!”
張小四一臉神奇的看看苟超,又看看火口,到了後來竟跪地上彎腰從火口往暗幽幽的炕洞裏望,嘴裏還不忘誇獎苟超的鄉鄰村民。(苟超向他解釋過火炕是他們村裏的泥瓦匠發明的。)
火炕砌好還要晾幹,這時候太陽也不像之前那麽毒辣了,兩人又轉移陣地,繼續給房頂鋪草。
待苟超剛爬上梯子,張小四那反射弧不知多長的大腦又反應出一詞,遂又仰個脖好奇地問道:“灶上通常不是架釜麽,那鐵鍋又是何物?鐵質的釜?那可夠值錢的。怎麽不用陶釜?”
苟超:-_-||
穿越前帶本《十萬個為什麽》好了……
不過話說迴來,自家房子馬上要蓋好了,可還沒有炊具呢,難道還要一直在童大叔家搭夥?哎,要嘛嘛沒有,哪哪都要錢,看來的趕緊想個點子,賺點花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