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金黃的陽光灑落大地,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
益都縣衙的大門前,沈澤望著那益都縣衙的匾額歎氣。
唉,不出意外的話,以後這裏便是自己每天點卯幹活的地方了。放著的好好的自由自在的賺銀子的事情不能做,卻要來這裏每天坐班,官本位社會的悲哀啊!
沈澤眼見著自己那住大宅子、養美丫鬟的夢想離自己逐漸遠去,不由的湧起一種強烈的悲觀厭世情緒,唉,這世道啊!
“哎,是沈公子來了,哦,對了,以後就是沈師爺了,以後同衙為官,還要請多多照顧啊!”曹典史今天神清氣爽,走起來虎虎生風。
昨天迅速偵破黃縣丞的案子,他也分潤了一份功勞。如今縣衙裏的縣丞沒了,說不定自己的運氣好,這屁股也能往上挪一挪呢。
沈澤心道:寒磣我是咋滴,你這家夥雖是個未入品流的雜官,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啊,我他娘~的一個平頭百姓,有什麽本事照顧你?!
不過心中雖然嘀咕,嘴上沈澤倒是不好失了禮節,當下朝曹典史拱手道:“學生初來乍到,是要曹典史多多照顧學生才對啊!”
“哈哈,好說好說!走,進衙!”
…………
沈澤隨著曹典史從縣衙側門進去,繞過瑞獸照壁,便來到縣衙的前院。前院正中一條甬道,東側兩側各有兩排廂房。
此時的院子,都是越裏進的院子,住的人地位越高,縣衙也不例外。這縣衙前院隻是縣衙一幹雜役幫閑呆的地方。
沈澤也是來過縣衙的,不過上次是被人拉著來打官司的,因此無心觀察縣衙的布置,這算是第一次仔細觀察以後上班的地方。
沈澤隨著曹典史順著甬道往前走。甬道的盡頭是一道儀門。穿過儀門,便看到甬道正中裏著個亭子,亭中一塊石碑,上書“公生明”三個大字。亭子後麵便是縣衙大堂了!
繞過這亭子時,沈澤見裏麵石碑後刻得是:“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血紅的大字!
這十六個大字正對著大堂,應該是專門寫給大堂上的坐堂官看的!沈澤記得得這規矩好像也是太祖皇帝定的,天下府縣衙署都需要立的。
縣太爺若是在大堂問案,一抬頭就看見這十六個血紅的大字,估計是相當不自在的。當官的有幾個心底真正無私的?!
怕是這大堂正對著這石碑,也是縣太爺總在二堂排衙問案,沒事兒不坐大堂的原因之一。
大堂和儀門之間的這個院很是寬敞,這便是縣衙的正院了。大堂東西兩側各有一排有些破舊廂房。
沈澤隨著曹典史繞過亭子,從左邊一排廂房經過時,見那一排廂房的門楣上都嵌著一塊石牌,上麵分別書寫著“吏房”、“戶房”等字樣,這應該是縣衙六科房的吏員們的簽押辦公的地方了。
沈澤隨著曹典史穿過大堂,便來到二堂所在的後院了,
後院縣衙二堂的左右兩邊,也各有一排頗為陳舊的廂房門口,這兩排廂房便是縣衙裏的各位官老爺老爺們日常辦公的簽押房了。
總體來說,益都縣衙裏頗為陳舊。
“為官不修衙”,是大明文官約定俗成的規矩。
大明的文官是流官,不像武將大都世襲。文官在一處任官,一般也就幾年的時間,你修好了衙門,屁股還沒做熱乎就有調任了,平白便宜後任官員,為他人做嫁衣,自己還得個搜刮民脂民膏的壞名聲,說不定還會被那些科道禦史參上一本,到時更是吃不了兜著走。
據說在大明朝,就連內閣大學士辦公的內閣值房,都低矮逼仄、破舊不堪,所以大明的官衙普遍破舊,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文官們日常起居所在的後衙,據說一般還是修繕的很不錯的,隻不過一般百姓是見不到的。當然,沈澤也沒見過縣衙的後衙。
沈澤和曹典史一路邊走邊聊,來到縣衙二堂所在的後院。
“沈師爺先去見過縣尊,迴頭咱們再聊!”曹典史指著二堂東首第一間廂房對沈澤道。
大明以左為尊,縣衙二堂坐北朝南,這左手邊便是東邊了,因此這二堂東首第一間最大的廂房,便是益都知縣張易的簽押房了。其他幾位縣衙屬官按照二尹三衙四老典的順序,依次在二堂兩側的其他廂房辦公。
“好的,曹典史你先忙!”
作別曹典史,沈澤整了整身上的衣衫,抬腳進入張知縣的簽押房。
這廂房其實沈澤是第二次來了。第一次來得時候,是作為被告來得,那時很悲催。
當然現在也好不了哪去,好好的賺銀子的事情撈不著做,被人強製來做這個沒什麽銀子賺的師爺。
沈澤進來時,張知縣正在埋頭案牘。他穿著一身得體的常服,頜下一縷青須打理得一絲不苟,雙目炯炯有神,頗具威嚴。
所謂常服,並非指得是便服,而是官員日常辦公所穿得官服。大明官服分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四種。當然後兩種官服,外官是沒有的,也用不到。
常服便是日常所說的補服,也是地方百姓們最常見的官服。大明的官員的常服,一般文官的補子飾以飛禽,武官的補子飾以猛獸。
至於公服,隻有在大堂問案、迎接欽差等重大事宜時,縣太爺才會穿。
沈澤進門後,恭恭敬敬朝張知縣施了一禮:“學生沈澤,見過縣尊大人。”
張知縣抬起頭看著沈澤,微笑道:“文浩來了,不必拘禮,坐吧!”
沈澤很隨意的找了個座位大馬金刀坐下。
張知縣看著沈澤,見他一個沒了功名的秀才,見了自己卻沒有一絲誠惶誠恐的感覺,不禁暗暗頜首:此等年輕人,必不是池中之物啊!
孰不知,沈澤來到大明這些天,雖然了解到了不少大明的信息,可是細節上並沒在意。一般知禮的讀書人,上官或是長者賜坐,一般都是欠著屁股坐,就坐一點凳子,表示知道分寸。
而沈澤不知禮的大馬金刀的坐下,沒想到卻誤打誤撞,被張知縣認為有魄力。
張知縣看著沈澤道:“文浩年紀輕輕,卻不但飽讀聖賢書,連刑名也如此精通,真是青年俊傑啊!”
這句話,張知縣倒不是客氣,他是真認為沈澤是一個人才啊,想想啊,年僅十七,不但早就中了秀才,還有閑餘時間去研究刑名,還如此精通,定是聰明絕頂之人才能辦得到啊!
當然,如果不是張知縣認為沈澤是個人才,也不會招攬他。
…………
ps:收藏沒動靜啊,求大家幫忙加個書架吧,小元拜謝了!!!
益都縣衙的大門前,沈澤望著那益都縣衙的匾額歎氣。
唉,不出意外的話,以後這裏便是自己每天點卯幹活的地方了。放著的好好的自由自在的賺銀子的事情不能做,卻要來這裏每天坐班,官本位社會的悲哀啊!
沈澤眼見著自己那住大宅子、養美丫鬟的夢想離自己逐漸遠去,不由的湧起一種強烈的悲觀厭世情緒,唉,這世道啊!
“哎,是沈公子來了,哦,對了,以後就是沈師爺了,以後同衙為官,還要請多多照顧啊!”曹典史今天神清氣爽,走起來虎虎生風。
昨天迅速偵破黃縣丞的案子,他也分潤了一份功勞。如今縣衙裏的縣丞沒了,說不定自己的運氣好,這屁股也能往上挪一挪呢。
沈澤心道:寒磣我是咋滴,你這家夥雖是個未入品流的雜官,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啊,我他娘~的一個平頭百姓,有什麽本事照顧你?!
不過心中雖然嘀咕,嘴上沈澤倒是不好失了禮節,當下朝曹典史拱手道:“學生初來乍到,是要曹典史多多照顧學生才對啊!”
“哈哈,好說好說!走,進衙!”
…………
沈澤隨著曹典史從縣衙側門進去,繞過瑞獸照壁,便來到縣衙的前院。前院正中一條甬道,東側兩側各有兩排廂房。
此時的院子,都是越裏進的院子,住的人地位越高,縣衙也不例外。這縣衙前院隻是縣衙一幹雜役幫閑呆的地方。
沈澤也是來過縣衙的,不過上次是被人拉著來打官司的,因此無心觀察縣衙的布置,這算是第一次仔細觀察以後上班的地方。
沈澤隨著曹典史順著甬道往前走。甬道的盡頭是一道儀門。穿過儀門,便看到甬道正中裏著個亭子,亭中一塊石碑,上書“公生明”三個大字。亭子後麵便是縣衙大堂了!
繞過這亭子時,沈澤見裏麵石碑後刻得是:“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血紅的大字!
這十六個大字正對著大堂,應該是專門寫給大堂上的坐堂官看的!沈澤記得得這規矩好像也是太祖皇帝定的,天下府縣衙署都需要立的。
縣太爺若是在大堂問案,一抬頭就看見這十六個血紅的大字,估計是相當不自在的。當官的有幾個心底真正無私的?!
怕是這大堂正對著這石碑,也是縣太爺總在二堂排衙問案,沒事兒不坐大堂的原因之一。
大堂和儀門之間的這個院很是寬敞,這便是縣衙的正院了。大堂東西兩側各有一排有些破舊廂房。
沈澤隨著曹典史繞過亭子,從左邊一排廂房經過時,見那一排廂房的門楣上都嵌著一塊石牌,上麵分別書寫著“吏房”、“戶房”等字樣,這應該是縣衙六科房的吏員們的簽押辦公的地方了。
沈澤隨著曹典史穿過大堂,便來到二堂所在的後院了,
後院縣衙二堂的左右兩邊,也各有一排頗為陳舊的廂房門口,這兩排廂房便是縣衙裏的各位官老爺老爺們日常辦公的簽押房了。
總體來說,益都縣衙裏頗為陳舊。
“為官不修衙”,是大明文官約定俗成的規矩。
大明的文官是流官,不像武將大都世襲。文官在一處任官,一般也就幾年的時間,你修好了衙門,屁股還沒做熱乎就有調任了,平白便宜後任官員,為他人做嫁衣,自己還得個搜刮民脂民膏的壞名聲,說不定還會被那些科道禦史參上一本,到時更是吃不了兜著走。
據說在大明朝,就連內閣大學士辦公的內閣值房,都低矮逼仄、破舊不堪,所以大明的官衙普遍破舊,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文官們日常起居所在的後衙,據說一般還是修繕的很不錯的,隻不過一般百姓是見不到的。當然,沈澤也沒見過縣衙的後衙。
沈澤和曹典史一路邊走邊聊,來到縣衙二堂所在的後院。
“沈師爺先去見過縣尊,迴頭咱們再聊!”曹典史指著二堂東首第一間廂房對沈澤道。
大明以左為尊,縣衙二堂坐北朝南,這左手邊便是東邊了,因此這二堂東首第一間最大的廂房,便是益都知縣張易的簽押房了。其他幾位縣衙屬官按照二尹三衙四老典的順序,依次在二堂兩側的其他廂房辦公。
“好的,曹典史你先忙!”
作別曹典史,沈澤整了整身上的衣衫,抬腳進入張知縣的簽押房。
這廂房其實沈澤是第二次來了。第一次來得時候,是作為被告來得,那時很悲催。
當然現在也好不了哪去,好好的賺銀子的事情撈不著做,被人強製來做這個沒什麽銀子賺的師爺。
沈澤進來時,張知縣正在埋頭案牘。他穿著一身得體的常服,頜下一縷青須打理得一絲不苟,雙目炯炯有神,頗具威嚴。
所謂常服,並非指得是便服,而是官員日常辦公所穿得官服。大明官服分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四種。當然後兩種官服,外官是沒有的,也用不到。
常服便是日常所說的補服,也是地方百姓們最常見的官服。大明的官員的常服,一般文官的補子飾以飛禽,武官的補子飾以猛獸。
至於公服,隻有在大堂問案、迎接欽差等重大事宜時,縣太爺才會穿。
沈澤進門後,恭恭敬敬朝張知縣施了一禮:“學生沈澤,見過縣尊大人。”
張知縣抬起頭看著沈澤,微笑道:“文浩來了,不必拘禮,坐吧!”
沈澤很隨意的找了個座位大馬金刀坐下。
張知縣看著沈澤,見他一個沒了功名的秀才,見了自己卻沒有一絲誠惶誠恐的感覺,不禁暗暗頜首:此等年輕人,必不是池中之物啊!
孰不知,沈澤來到大明這些天,雖然了解到了不少大明的信息,可是細節上並沒在意。一般知禮的讀書人,上官或是長者賜坐,一般都是欠著屁股坐,就坐一點凳子,表示知道分寸。
而沈澤不知禮的大馬金刀的坐下,沒想到卻誤打誤撞,被張知縣認為有魄力。
張知縣看著沈澤道:“文浩年紀輕輕,卻不但飽讀聖賢書,連刑名也如此精通,真是青年俊傑啊!”
這句話,張知縣倒不是客氣,他是真認為沈澤是一個人才啊,想想啊,年僅十七,不但早就中了秀才,還有閑餘時間去研究刑名,還如此精通,定是聰明絕頂之人才能辦得到啊!
當然,如果不是張知縣認為沈澤是個人才,也不會招攬他。
…………
ps:收藏沒動靜啊,求大家幫忙加個書架吧,小元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