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第311章 趙惠親政(1)
侯門逃婚:緝拿小醫女 作者:朽木好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卓遠朝趙惠擺擺手,示意他走近些。
趙惠雖身為一國之主,可畢竟也是個隻有十幾歲的孩子,這孩子又對自己的皇叔很是崇拜,所以,對趙卓遠他都是把他敬為自己的長輩。
趙惠乖張的走到了趙卓遠的跟前。
“皇上請坐。”趙卓遠仍舊生疏的稱唿趙惠為皇上。
從前他在禦書房指導他批閱奏折時,他都是以叔侄的身份,對他的稱唿也是惠兒。
可今天,自己皇叔一口一個皇上的叫自己,趙惠隻覺著心中有些不安。
等趙惠在自己麵前坐下後,趙卓遠才拿出那個裝了奏折的盒子,他們之間的案幾上。
“皇上批閱好的奏折以後都不必送到武陽侯府了。”
“皇叔?”
“皇上不必緊張,臣隻是覺著皇上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對於大臣們的奏請也是處理得當,這些奏折也就無需再讓臣過目了。”
“皇叔可是生氣了?”
“生氣?臣不知皇上所指為何?”
“南疆修建大渠的事,是惠兒擅作主張了,皇叔可是覺著不妥?”
趙惠以為趙卓遠是因為南疆修造大渠的事生氣,畢竟這事非同小可,自己卻是大筆一揮就撥了上千萬兩白銀。
皇叔會對此事生氣,他也是早有預料。
可是,這造福千秋萬代的事,即便是群臣反對,他也會替百姓據理力爭。
趙卓遠臉色一沉,說:“既是皇上親自決斷的事,臣覺著並無不妥!”
看到趙卓遠的臉色,趙惠就知道自己的皇叔果真是在為此事生氣。
“皇叔,惠兒知道皇叔為何會生氣,畢竟修造大渠乃是勞民傷財的大事,可是南疆曆來是我大邑的國土,百姓也是勤勤懇懇,對我大邑無不擁戴有加,如今遭遇大旱蝗災,我等豈能坐視不理?”
“曆年南疆都會遭遇旱災,朝廷都是開倉放糧,豈有坐視不理之說?”
“開倉放糧?皇叔又豈會不知,這開倉放糧經過層層克扣,真正到百姓手中的又有多少?南疆地廣人稀,本該是最富庶之地,卻是因為缺水成了大邑國最窮僻的地方,百姓常年遭受疾苦,皇叔可真的忍心?”
“好,皇上宅心仁厚,心係天下蒼生,此乃好事,可皇上又怎知這開鑿大渠你撥去的陰涼不會被層層克扣?”趙卓遠頓了頓又說:“銀兩短缺,到時候受苦的還不是百姓,今年本就顆粒無收,到時候要到哪裏去找銀錢交修建大渠的賦稅?皇上修建大渠乃是造福千秋,可千秋都是以後的事,眼前百姓的死活,難道皇上就能忍心舍棄麽?”
趙卓遠一番話後,趙惠並未接話。
他以為趙惠就這麽知難而退了,眼神中難掩幾分失落。
不過,隨後又想,無非隻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心中能有此大誌以實屬不易,是自己太心急了,對他這麽百般刁難,他會知難而退也算是正常。
趙惠一言不發的起身,走到高聳的書架前,從在他伸手能觸及的那一層拿出一本折子,掀開又仔細的看了一遍,覺著並無不妥後,才合上,拿著走到了趙卓遠的跟前。
趙惠雖身為一國之主,可畢竟也是個隻有十幾歲的孩子,這孩子又對自己的皇叔很是崇拜,所以,對趙卓遠他都是把他敬為自己的長輩。
趙惠乖張的走到了趙卓遠的跟前。
“皇上請坐。”趙卓遠仍舊生疏的稱唿趙惠為皇上。
從前他在禦書房指導他批閱奏折時,他都是以叔侄的身份,對他的稱唿也是惠兒。
可今天,自己皇叔一口一個皇上的叫自己,趙惠隻覺著心中有些不安。
等趙惠在自己麵前坐下後,趙卓遠才拿出那個裝了奏折的盒子,他們之間的案幾上。
“皇上批閱好的奏折以後都不必送到武陽侯府了。”
“皇叔?”
“皇上不必緊張,臣隻是覺著皇上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對於大臣們的奏請也是處理得當,這些奏折也就無需再讓臣過目了。”
“皇叔可是生氣了?”
“生氣?臣不知皇上所指為何?”
“南疆修建大渠的事,是惠兒擅作主張了,皇叔可是覺著不妥?”
趙惠以為趙卓遠是因為南疆修造大渠的事生氣,畢竟這事非同小可,自己卻是大筆一揮就撥了上千萬兩白銀。
皇叔會對此事生氣,他也是早有預料。
可是,這造福千秋萬代的事,即便是群臣反對,他也會替百姓據理力爭。
趙卓遠臉色一沉,說:“既是皇上親自決斷的事,臣覺著並無不妥!”
看到趙卓遠的臉色,趙惠就知道自己的皇叔果真是在為此事生氣。
“皇叔,惠兒知道皇叔為何會生氣,畢竟修造大渠乃是勞民傷財的大事,可是南疆曆來是我大邑的國土,百姓也是勤勤懇懇,對我大邑無不擁戴有加,如今遭遇大旱蝗災,我等豈能坐視不理?”
“曆年南疆都會遭遇旱災,朝廷都是開倉放糧,豈有坐視不理之說?”
“開倉放糧?皇叔又豈會不知,這開倉放糧經過層層克扣,真正到百姓手中的又有多少?南疆地廣人稀,本該是最富庶之地,卻是因為缺水成了大邑國最窮僻的地方,百姓常年遭受疾苦,皇叔可真的忍心?”
“好,皇上宅心仁厚,心係天下蒼生,此乃好事,可皇上又怎知這開鑿大渠你撥去的陰涼不會被層層克扣?”趙卓遠頓了頓又說:“銀兩短缺,到時候受苦的還不是百姓,今年本就顆粒無收,到時候要到哪裏去找銀錢交修建大渠的賦稅?皇上修建大渠乃是造福千秋,可千秋都是以後的事,眼前百姓的死活,難道皇上就能忍心舍棄麽?”
趙卓遠一番話後,趙惠並未接話。
他以為趙惠就這麽知難而退了,眼神中難掩幾分失落。
不過,隨後又想,無非隻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心中能有此大誌以實屬不易,是自己太心急了,對他這麽百般刁難,他會知難而退也算是正常。
趙惠一言不發的起身,走到高聳的書架前,從在他伸手能觸及的那一層拿出一本折子,掀開又仔細的看了一遍,覺著並無不妥後,才合上,拿著走到了趙卓遠的跟前。